機械定位其回差是多少
❶ 機械製造:計算定位誤差
A面為基準面,為保證孔與所要求平面的公差正負0.05,孔對基準面A的位置公差為
正公差 :+0.05-0.02-0.01=+0.02**
負公差: -0.05+0.02+0 =-0.03***
分析 ** 右上平面對基準面A有負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2;中上平面對右上平面有正公差+0.01,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1,這兩處相關公差都無形中加大了孔與中上平面的距離。
*** 右上平面對基準面A有正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上升高0.02;中上平面對右上平面有下公差0,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上升高0,這兩處相關公差都無形中縮小了孔與中上平面的距離。
例如,孔到A面的距離為102.02(正公差+0.02),
孔離標注面的最大距離是102.02-100+30+0.02+0.01=32.05, 正 好不超差。
又如,如果孔到A面的距離為101.96(負公差-0.04),
則孔離標注面的最大距離是101.96-100+30-0.02-0=31.94, 表明 超出負公差31.95達0.01。
❷ 齒輪嚙合機械回差最小能達到多少
齒輪:輪緣上有齒能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
齒輪內是能互相嚙合的有齒容的機械零件,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19世紀末,展成切齒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齒的專用機床與刀具的相繼出現,隨著生產的發展,齒輪運轉的平穩性受到重視。
結構分類
一般有輪齒、齒槽、端面、法面、齒頂圓、齒根圓、基圓、分度圓。
輪齒
簡稱齒,是齒輪上 每一個用於嚙合的凸起部分,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輻射狀排列,配對齒輪上的輪齒互相接觸,可使齒輪持續嚙合運轉。
齒槽
是齒輪上兩相鄰輪齒之間的空間;端面是圓柱齒輪或圓柱蝸桿上 ,垂直於齒輪或蝸桿軸線的平面。
端面
是齒輪兩端的平面。
法面
指的是垂直於輪齒齒線的平面。
齒頂圓
是指齒頂端所在的圓。
齒根圓
是指槽底所在的圓。
基圓
形成漸開線的發生線作純滾動的圓。
分度圓
是在端面內計算齒輪幾何尺寸的基準圓。
❸ 機械製造中定位誤差是什麼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所謂定位誤差,是指由於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對工序基準的位置誤差。因為對一批工回件來說,答
刀具經調整後位置是不動的,即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相對於定位基準是不變的,所以定位誤差就是工序
基準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變動量。
❹ 如何計算回差
測量數值:會取量程的0、25%、50%、75%、100%等5個數值,然後分別測量這些數值的上下行數值,然後上下行數值的差就是回差,當然這五個數值中100%是沒有回差的,因為測不到他的下行值。
當輸入量上升和下降同一輸入的量相應輸出間(若無其它規定,則指全范圍行程)的最大差值。
回差是模擬量測量過程中在上行階段和下行階段對同一實際值測得的兩個測量值之差;在模擬量報警器(比較器)中有效的回差能夠避免報警頻繁地在報警值設定點上波動;在DCS/PLC設計中,對於模擬量比較也是要設定一個回差值得。
(4)機械定位其回差是多少擴展閱讀:
回差設定是在儀表全部測量范圍內,被測量值上行和下行所得到的兩條特性曲線之間的最大偏差,對這個最大偏差值進行設定,就稱為「回差設定」。包括滯環和死區的設定。
回差也稱儀表的變差。在儀表全部測量范圍內,被測量值上行和下行所得到的兩條特性曲線之間的最大偏差。
儀表的回差就是當儀表指示有小增大到某個值,也就是正行程的某點指示值,指示再從大減小到同一個值時,也就是反行程的同一點的指示值。當兩者之間有差異時,這個差異就是回差。一台儀表的回差最大值不可超過儀表精度的2倍,否則就是不合格的儀表。
儀表的遲滯是儀表對測量值變化的影響速度,也就是儀表的影響靈敏度。對於老式的動圈式儀表,因為動圈彈簧的阻尼作用,一般在1~2秒內達到測量值。現在的數字儀表可以達到即時顯示,沒有任何的遲滯現象。
參考資料:網路-回差
知網—齒輪系統回差的分析及計算
❺ 一道考試的簡答題。關於《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礎》的,求大神給個正確答案啊。什麼是回程誤差
回程誤差是指在相同條件下,被測量值不變,計量器具行程方向不同其示值之差的版絕對值。也稱滯後誤差權。測量器具對同一個尺寸進行正向和反向測量時,由於儀器結構或者環境因素的影響,其指示值不可能完全相同,這種誤差被稱作回程誤差。描述測量裝置的內部特性。
如圖中所示,紅色曲線為正行程曲線,綠色曲線為負行程曲線,兩條曲線間的最大誤差即為回程誤差。
拓展資料:
回程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儀表傳動機構的間隙,運動部件的摩擦,彈性元件滯後等。
❻ 機械回差0.7-4是什麼意思
可以理解為「間隙」。機械機構從正向運動運動轉到反向運動的過程中,會有一段空行程。這個空行程由機械結構中各處間隙的累積結果造成的。這個累積結果就是機械的回差。
❼ 回差設定是什麼
回差設定:抄在儀表全部測襲量范圍內,被測量值上行和下行所得到的兩條特性曲線之間的最大偏差,對這個最大偏差值進行設定,就稱為「回差設定」。回差設定包括滯環和死區的設定。
回差是模擬量測量過程中在上行階段和下行階段對同一實際值測得的兩個測量值之差;在模擬量報警器(比較器)中有效的回差能夠避免報警頻繁地在報警值設定點上波動;在DCS/PLC設計中,對於模擬量比較也是要設定一個回差值得。
(7)機械定位其回差是多少擴展閱讀
回差包括滯環和死區。
當輸入量上升和下降同一輸入的量相應輸出間(若無其它規定,則指全范圍行程)的最大差值。
測量數值:會取量程的0、25%、50%、75%、100%等5個數值,然後分別測量這些數值的上下行數值,然後上下行數值的差就是回差,當然這五個數值中100%是沒有回差的,因為測不到他的下行值。
❽ 機械加工有哪些常見誤差
1、主軸回轉誤差。主軸回轉誤差是指主軸各瞬間的實際回轉軸線相對其平均回轉軸線的變動量。產生主軸徑向回轉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軸幾段軸頸的同軸度誤差、軸承本身的各種誤差、軸承之間的同軸度誤差、主軸撓度等。
2、導軌誤差。導軌是機床上確定各機床部件相對位置關系的基準,也是機床運動的基準。導軌的不均勻磨損和安裝質量,也是造成導軌誤差的重要因素。
3、傳動鏈誤差。傳動鏈的傳動誤差是指內聯系的傳動鏈中首末兩端傳動元件之間相對運動的誤差。傳動誤差是由傳動鏈中各組成環節的製造和裝配誤差以及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所引起。
4、刀具的幾何誤差。任何刀具在切削過程中,都不可避免要產生磨損,並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狀的改變。
5、定位誤差。一是基準不重合誤差。在零件圖上用來確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據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在工序圖上用來確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後的尺寸、位置所依據的基準稱為工序基準。在機床上對工件進行加工時,需選擇工件上若干幾何要素作為機械加工時的定位基準,如果所選用的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就會產生基準不重合誤差。二是定位副製造不準確誤差。
6、工藝系統受力變形產生的誤差。一是工件剛度。工藝系統中如果工件剛度相對於機床、刀具、夾具來說比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於剛度不足而引起的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就比較大。二是刀具剛度。外圓車刀在加工表面法線方向上的剛度很大,其變形可以忽略不計。鏜直徑較小的內孔,刀桿剛度很差,刀桿受力變形對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響。三是機床部件剛度。機床部件由許多零件組成,機床部件剛度迄今尚無合適的簡易計算方法,目前主要還是用實驗方法來測定機床部件剛度。
❾ 機械製造:計算工件的定位誤差
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誤差,定位誤差=定位尺寸公差
所以兩個發方向的定位誤差均為0.05,
改進方式:工件旋轉180度定位,將設計基準與定位基準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