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哪些
Ⅰ 鋼筋主要滿足哪幾種機械性能
依據GB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抄工程襲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2.1 條規定: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 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抽樣數量及代表批量按《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 規定,檢測項目為:拉伸試驗(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斷後伸長率或最大力總伸長率)和彎曲試驗
Ⅱ 鋼筋的主要力學性能有哪些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規定:HRB335,公稱直徑6-25mm,335Mpa。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地震),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准,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研究表明,用於鋼的微合金化的一些元素如釩、鈦、鈮等,特別是釩與氮有較好的親和力,鋼中加入釩可有效結合自由氮,釩與氮的結合還能進一步增強釩對鋼的強化效果,因此有些標准也註明「如果有足夠的與氮結合的元素存在氮含量可以高出標准規定」。
(2)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25mm,標准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Ⅲ 鋼材五項機械性能指標是什麼
鋼材力學性能是保證鋼材最終使用性能(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它取決於鋼的化學成分內和熱處理容制度。在鋼管標准中,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規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強度、屈服強度或屈服點、伸長率)以及硬度、韌性指標,還有用戶要求的高、低溫性能等。 在拉伸過程中,在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Fb),出以試樣原橫截面積(So)所得的應力(σ),稱為抗拉強度(σb),單位為N/mm2(MPa)。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最大能力。具有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試樣在拉伸過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恆定)仍能繼續伸長時的應力,稱屈服點。若力發生下降時,則應區分上、下屈服點。屈服點的單位為N/mm2(MPa)。 上屈服點(σsu):試樣發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應力; 下屈服點(σsl):當不計初始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應力。 金屬材料抵抗硬的物體壓陷表面的能力,稱為硬度。根據試驗方法和適用范圍不同,硬度又可分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肖氏硬度、顯微硬度和高溫硬度等
Ⅳ 衡量結構用鋼材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主要有哪幾項
結構抄鋼分碳素結構鋼和優襲質碳素結構鋼,前者不要求化學成分的檢驗,只要求機械性能的檢驗,而後者不僅要求機械性能也要求化學出發,在機械性能方面它們的質量指標基本相同,包括:
1、機械強度:指鋼材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強度指標包括屈服點,抗拉強度;
2、塑性:指材料在靜重荷下產生塑性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它的指標是斷面收縮率和伸長率;
3、沖擊強度:鋼材抵抗沖擊力作用的能力,指標是沖擊吸收功;
4。硬度:是衡量鋼材軟硬是指標,分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
(4)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碳素結構鋼一般情況下都不經熱處理,而在供應狀態下直接使用。通常Q195、Q215、Q235鋼碳的質量分數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韌性好,有一定強度,常軋製成薄板、鋼筋、焊接鋼管等,用於橋梁、建築等結構和製造普通螺釘、螺母等零件。
Q255和Q275鋼碳的質量分數稍高,強度較高,塑性、韌性較好,可進行焊接,通常軋製成型鋼、條鋼和鋼板作結構件以及製造簡單機械的連桿、齒輪、聯軸節、銷等零件。
Ⅳ 鋼筋的力學性能是指哪些具體指標
1、韌性:金屬材料抵抗沖擊載荷而不被破壞的能力。
2、硬度:金屬材料表面抵抗比他更硬的物體壓入的能力。
3、塑性: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4、強度:金屬材料在靜載荷作用下抵抗永久變形或斷裂的能力。
5、脆性:脆性是指材料在損壞之前沒有發生塑性變形的一種特性。
6、疲勞強度:材料零件和結構零件對疲勞破壞的抗力。
7、屈服點或屈服應力:屈服點或屈服應力是金屬的應力水平,用MPa度量。
8、延展性:延展性是指材料在拉應力或壓應力的作用下,材料斷裂前承受一定塑性變形的特性。
9、剛性:剛性是金屬材料承受較高應力而沒有發生很大應變的特性。
10、彈性:彈性是指金屬材料在外力消失時,能使材料恢復原先尺寸的一種特性。
(5)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鋼筋連接方法:
1、電阻電焊:用於鋼筋焊接骨架和鋼筋焊接網。焊接骨架較小鋼筋直徑不大於10㎜時,大小鋼筋直徑之比不宜大於3倍;較小直徑為12~16㎜時,大小鋼筋直徑之比不宜大於2倍。焊接網較小鋼筋直徑不得小於較大直徑的60%。
2、閃光對焊:鋼筋直徑較小的400級以下鋼筋可採用「連續閃光焊」,鋼筋直徑較大,端面較平整時,宜採用「預熱閃光焊」,鋼筋直徑較大,端面不平整時,應採用「閃光-預熱閃光焊」。
連續閃光對焊所能焊接的鋼筋直徑上限應根據焊接容量,鋼筋牌號等具體情況而定,具體要求見《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4㎜。
3、電渣壓力焊:僅用於柱、牆等構件中豎向或斜向(傾斜度不大於10°)鋼筋。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7㎜。
4、氣壓焊:可用於鋼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傾斜位置的對接焊接。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7㎜。
鋼筋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鋼筋冷彎性能
冷彎性能是指鋼筋在經冷加工(即常溫下加工)產生塑性變形時,對產生裂縫的抵抗能力。冷彎試驗是測定鋼筋在常溫下承受彎曲變形能力的試驗。試驗時不應考慮應力的大小,而將直徑為d的鋼筋試件,繞直徑為D的彎心(D規定有1d、3d、4d、5d)彎成180°或90°。
然後檢查鋼筋試樣有無裂縫、鱗落、斷裂等現象,以鑒別其質量是否合乎要求,冷彎試驗是一種較嚴格的檢驗,能揭示鋼筋內部組織不均勻等缺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Ⅵ 鋼筋力學性能有哪三種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下表規定:牌號公稱直徑mmσs。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235/370級);Ⅱ級鋼筋(335/510級);Ⅲ級鋼筋(370/570)和Ⅳ級鋼筋(540/835)
二、三級鋼筋是國家根據社會生產需要而制訂出的材料標准,它的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延伸率、冷彎、及可焊性均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級別的鋼筋使用位置也有很大的一同。
一級鋼屈服強度235MPa ,極限強度310MPa,二級鋼屈服強度335MPa ,極限強度510MPa,三級鋼屈服強度400MPa,極限強度600MPa,HRB335是二級鋼.HRB400是三級鋼。一級鋼通常就是指的建築上用的圓鋼和盤元,他們表面沒有螺紋,這個很好分別噻,一般規格較小。
(6)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一)按軋制外形分
(1)光面鋼筋:I級鋼筋(Q235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2)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4)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二)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三) 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Ⅶ 鋼筋的主要機械性能指標有
依據GB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2.1 條規定: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內《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容帶肋鋼筋》GB 1499 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抽樣數量及代表批量按《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 規定,檢測項目為:拉伸試驗(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斷後伸長率或最大力總伸長率)和彎曲試驗
Ⅷ 鋼筋的機械性能指標有哪幾種現場如何檢驗
四種: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及冷彎性能。
通過拉伸實驗可得鋼筋的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
通過冷彎實驗可以檢查鋼筋的冷彎性能。
Ⅸ 衡量結構用鋼材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主要有哪幾項逐項說明含義
結構鋼分碳素結構鋼和優質碳素結構鋼,前者不要求化學成分的檢驗,只要求機械性能內的檢驗,而後者不僅要求機容械性能也要求化學出發.在機械性能方面它們的質量指標基本相同,包括:
1,機械強度指鋼材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強度指標包括屈服點,抗拉強度;
2,塑性,指材料在靜重荷下產生塑性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它的指標是斷面收縮率和伸長率;
3,沖擊強度,鋼材抵抗沖擊力作用的能力,指標是沖擊吸收功;
4,硬度,是衡量鋼材軟硬是指標,分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
Ⅹ 建築鋼材有哪些主要機械性能指標
建築鋼材力學性能主要有3種,包括抗拉性能、沖擊韌性、耐疲勞性。
(1)抗拉性回能:答抗拉性能鋼材最重要的力學性能。
屈服強度是結構設計中鋼材強度的取值依據。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之比(強屈比)σb/σs,是評價鋼材使用可靠性的一個參數。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用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之比不小於1.25;實測屈服響度與理論屈服強度之比不大於1.3;
強屈比愈大,鋼材受力超過屈服點工作時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強屈比太大,鋼材強度利用率偏低,浪費材料。
(2)沖擊韌性,是指鋼材抵抗沖擊荷載的能力,在負溫下使用的結構,應當選用脆性臨界溫度較使用溫度為低的鋼材。
(3)耐疲勞性:鋼材在應力遠低於其屈服強度的情況下突然發生脆斷破裂的現象,稱為疲勞破壞。危害極大,鋼材的疲勞極限與其抗拉強度有關,一般抗拉強度高,其疲勞極限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