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緒論新課導入如何寫
⑴ 如何導入新課
導入,也叫開講,一般的情況下導入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活動開始之前,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備。第二,使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第三,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是引入新課的第一個重要的課堂教學環節。導入的心理任務在於激發興趣和情感,產生學習動機,把學生引進新課的學習情境中去。 導入的作用 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激發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維; 3.揭示課題,體現教學意圖; 4.溝通感情,創設學習情境 。 導入的方法: ㈠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顧名思義即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新課的學習。在教學中根據具體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故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㈡漫畫導入法 漫畫、動漫,形象詼諧,機智幽默,蘊涵著深刻道理,以其特有方式反映生活,反映現實,具有很強針對性。課堂導入,恰當選用漫畫,既增添了課堂教學趣味性,又能啟發學生思維,具有明顯效果。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呀就有大量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如果恰當地利用漫畫,可以化抽象為直觀,變枯燥為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觀察力與思維能力。 ㈢歌曲導入法 生活離不開音樂,美妙的歌曲可以感染人的情懷。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歌曲,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又可以釋懷學生心靈,在輕松愉悅環境中感悟新知,獲得學習的樂趣。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必須把情感目標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增強學生的人文情感、社會情感和思想品德情感,才能真正體現本學科的德育功能,完成育人任務。而激發情感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適時的播放一些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的優秀歌曲,寓教於樂,寓教於美,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
⑵ 淺析如何上好《機械制圖》緒論課
摘要:緒論是一門課程的「序曲」,上好緒論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上好緒論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教法靈活、寓教於樂。 關鍵詞:機械制圖;緒論;教法靈活 《機械制圖》是職業學校、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入門的、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工程訓練基礎課,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技術課和專業課的基礎。作為本課程的開篇導入課——緒論,它既是課本的序幕,吸引讀者、激發情趣,又是課本的綱領,貫穿教材、統領全文。重視緒論,進而講好緒論,為後續章節起好頭、開好路,是每,位教師教好此門課程的根基。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講好《機械制圖》緒論課,淺析以下幾點體會: 1 重視緒論、明確其重要性是上好緒論課的前提 緒論課以其概括、簡介性的方式置於開篇之初,其篇幅之短小。往往成為我們忽略其重要性的原因之一。有人認為講不講無關大局,因而三言兩語或漫無目的地扯上一通或乾脆不講直接進入正題。其實不然,一堂好的緒論課,就像是一部佳作的「序幕」或「引子」,向人們展示故事梗概及人物特徵,雖不是高潮,也談不上扣人心弦。但卻能抓住你的情緒令你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機械制圖》緒論正是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在言簡意賅的字里行間,向我們闡述了該課程的性質、根本任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及本課程的發展史。我們正是要通過緒論課的講解達到:—是讓學生對該課程初步建立一個輪廓影象,了解這門課學什麼、怎樣學?二是通過運用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寓教於樂」的教學氛圍中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使其產生求知慾望,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三是通過本課程發展史的簡介,在綜覽古今的歷史長卷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激情。 2 精心設計,認真備課是上好緒論課的基礎 備課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既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師是否備好課,是能否教好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然後對課程的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合理地安排授課順序。制圖緒論課的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機械制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是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學習方法。筆者的體會是:①在課程的結構設計上應緊緊圍繞著「學什麼?為什麼學?以及如何學?」這一主線來組織。②在順序的安排上,由「學什麼」入手引出圖樣的概念,介紹它的作用;由「為什麼學」引出圖樣的重要性——「工程界的技術語言」;由「學哪些具體知識」引出它的內容——機械圖樣的畫法、表達方法及有關規定;由「怎樣學」引出學習的方法——多想、多練。逐步提高空間想像力,並需遵守國家標准及有關規定。通過如此設計。教學內容前後貫通,層層推進,教學組織有條有序,教學問題逐步解決,而教學目的(使學生對本課程有一個概括的了解,讓學生知道這門課的重要性和學好這門課的必要性)更是順理成章的得以實現。 另外,上完課後,我們要及時的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檢查小結,即做好課後備課。我們知道,課前備課中所計劃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重點以及難點、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實際效果如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妥的,只有經過上課的實踐才能檢驗出來。講課後如果不及時小結,可能日復一日地教下去,得不到改進。我們就是要通過做好課後總結,為以後再教此內容,提供值得借鑒的教學經驗。
⑶ 教學中如何導入新課
筆者認為, 用恰當的方法導入新課, 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化學教學中導入新課的做法談幾點看法。 一、由實驗導入新課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的突出特點。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實驗最能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 精心安排, 精心操作的演示實驗, 會使整個教學從頭到尾井井有條, 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效果良好。例如, 講「氨」的性質時, 可先從演示氨的噴泉實驗引入新課, 實驗時學生對這種妙不可言的情景, 立即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時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 1. 氨氣為什麼易溶於水? 2.燒杯中的試液為什麼會自動噴入燒瓶中? 3.燒瓶中的酚酞試液為什麼會變紅?由於實驗現象新奇, 學生想急於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從而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慾, 教師只要抓住這一最佳時刻, 因勢利導, 就可很輕松的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又如, 講二氧化碳一節時, 可採用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的演示實驗, 學生通過實驗現象, 馬上就會清楚地看到: 下邊燃著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燃著的蠟燭後熄滅, 教師可通過巧妙的設問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步: 1. 二氧化碳為什麼會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 2.為什麼下邊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的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燒? 讓學生相互討論, 深入思考並找出答案, 教師只作引導和歸納, 就很自然地引到本節課的內容上。 二、採用化學用語導入新課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正確的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子式、電離方程式、電子式等導入新課, 不僅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分析問題, 主動獲取知識, 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使其達到熟練。例如在講「酸、鹼、鹽」一節時, 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先讓三個學生分別板書下列三組電離方程式:第一組: HCl=H++ Cl-HNO3=H++NO3-H2SO4=2H++SO42-第二組: NaOH=Na++OH-KOH=K++OH-Ca( OH) 2=Ca2++2OH-第三組: NaCl=Na++Cl-KNO3=K++NO3-CuSO4=Cu2++SO42-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思考, 分析每組電離方程式的特徵, 找出三組電離方程式電離出的陰.陽離子的異同, 歸納酸鹼鹽的定義。這種課型把課堂提問和講解新課融合在一起, 從頭到尾學生積極思維, 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理解深透,記憶牢固。 三、運用設問導入新課在教學中, 只要利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聯系教材的重點, 難點和關鍵性知識, 有針對性的提出能突出教材內容的, 難度適中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 引導學生定向思維, 讓學生帶著問題邊看書邊獨立思考, 自覺進入探究問題的情境, 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引入新課。這種方法的關鍵是所提問題針對性要強, 難易適中, 不能太隨意, 太簡單。例如講「氯氣」一節時, 可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問起, 如:你過去學習過那些有色氣體?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有什麼現象? 鈉在氯氣中能否燃燒?現象如何? 銅、鐵能在氯氣中燃燒嗎? 通過學生回答, 教師只作引導, 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新課學習。又如講「鹽類的水解」一節時, 一開始就設問: 酸的水溶液顯酸性, 鹼的水溶液顯鹼性, 那麼鹽的水溶液顯什麼性呢? 一下子就把學生引進新課。由於造成懸念, 學生注意力很集中, 很快進入「角色」, 接著教師 演 示 實 驗 , 用 PH 試 紙 分 別 檢 驗Na2CO3,NH4Cl,NaCl三種溶液的PH值,學生觀察現象後, 教師提出問題: 這些鹽本身並不電離出H+和OH- , 為什麼有的溶液顯酸性, 有的溶液顯鹼性, 有的顯中性呢? 這些問題在學生頭腦中急需解決, 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索沖動而進入新課學習。再如講醇、醛、羧酸、酯類等均可由設問導入新課。 四、利用最新科技信息導入新課目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我國的科技和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 最新科技資料和工農業生產最新成果在報刊上屢有刊載。利用這些資料導入新課,可以增強化學教學的時代感, 使學生看到化學和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懂得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建設自己的祖國, 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例如, 在講鐵時, 首先向學生介紹目前我國鋼產量超過1億噸, 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國一天生產的鋼多於解放前一年的鋼產量, 鋼的品種和質量也都躍居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之中。這些新成就學生很受鼓舞。又如, 在講過渡元素時向學生介紹了日本一家公司發現了鐵- 鈦, 鐵- 鎳, 鐵- 錳等合金摻入稀土金屬, 在冷卻和加壓下又能重新釋放出氫氣的奇妙功能, 做成了氫燃料的貯氫裝置, 發明了不污染環境的氫燃料汽車, 這將對克服大城市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 對人類的健康有多麼大的好處, 通過講述, 自然的引入新課。 總之, 化學教學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 還可以用繪圖, 製表格, 介紹科學家小傳等來引入新課。隨地點, 時間和學生學習情況不同, 教師靈活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入新課, 均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⑷ 新課導入怎麼寫
啟動原有認知導入
1.以舊帶新導入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嚴密,系統性強的學科。」就好象一條很長的鐵鏈,前後的知識是連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學新知識時,要先復習舊知識,由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
案例分享:我們在四年級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時,就可採用以舊帶新導入法。由於在三年級,就已教學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很顯然,億以內數的讀法,就是建立在萬內數的讀法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完後,說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這時教師可以問:「剛才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那麼比萬大的數,如五位數、六位數、七位數、八位數等這些較大的數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點評: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法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豐富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們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學好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因此,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將數學教學的內容生活化,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納入課堂。
案例分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這堂課時,可以通過「逛商店」來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們逛過商店嗎?誰來說一說逛商店的一些經歷和體會?(指名學生發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師:這個星期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媽媽一起來到商店買玩具,媽媽給淘氣挑了一個標價24元的玩具,淘氣自己挑了一個在6元至9元之間的玩具,可以怎樣買?請你們同桌合作選一選,看有哪些不同的買法;再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錢?(學生按照要求和提示進行合作互動)
點評:這是一堂計算教學課,傳統的設計大多直接出示要研究的問題,如24+6,24+9,而後,教師多採用「讓學生擺小棒——發現計算方法——總結計算方法」這一流程。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理解算理是沒有問題的。可學生對為什麼要學這一類的加法,學習這一類的加法可以做什麼,有什麼實際用途等,都不是很清楚。而上述案例中的導入,教師設計一個與學生生活經歷接近、學生感興趣的選擇購物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進行抽象,抽取數學模型,而後自主研究如何計算,便可以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貼近新知導入
1.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許多新知識的傳授中經常用到。
案例分享:我們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直接板書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麼?
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大膽地設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與什麼共同之處?
點評:由課題直接導入新知學習,簡單而有效。
2.設疑導入法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課的一開始,教師就合理巧妙地設置懸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的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達」的憤悱境地,激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探究願望,從而把學生帶入更廣闊的數學天地。
案例分享:在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248」,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2」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老師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5」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不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准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2、5整除,哪些數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數能同時被2、5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准確地判斷能否被2、5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准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2、5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三、創設情境導入
1.生活情境導入法
《新課程標准》指出:「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案例分享:黃愛華老師在紹興上《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紹興有哪些特產?」這個問題密切聯系當地的特點,每個學生非常了解自己家鄉的特產,學生在舉例中就舉到了黃酒是紹興的特產。黃老師馬上問:「黃酒厲害嗎?為什麼?」學生根據商標紙上的說明,指出黃酒並不厲害,因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6.5%。黃老師馬上導入,「同學們想知道這個16.5%表示的意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百分數。」
2.故事情境導入法
故事的魅力是無窮的,愛聽故事一直是小學生的重要特點,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說有故事可聽,再頑皮的孩子也會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擺出一副也許從來不曾有過的聚精會神的樣子,等著你講故事給他聽呢。故事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更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⑸ 教案里的前提測評及導入新課怎麼寫
同時也促進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
三一、
設疑。直觀教具可以是實物,採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且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溫故知新法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此17世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稱之為啟蒙運動。(板書:第7課 啟蒙運動)
總之,在講授新課前,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奔主題的效果,地圖、卡片較為常見,要把握科學性、啟發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原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採用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例如,在必修二經濟模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單元中「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一課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對中國近代史的概括講解,直接導入新課,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從設問「2004年奧運會在哪裡舉辦」入手,先讓學生知道希臘不僅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地。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法是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
四,利用舊知識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比較常用、
開門見山、直接破題法
開門見山、直接破題是教師在出示講授標題後,直接對題意進行闡述、解釋或向學生就標題本身所包含的內容進行提問的導入法。由於一節課的標題往往是這節課的中心,採用破題導入法常可以收到一語中的?它是怎樣具體實施德爾?對當時和後世來說,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且喚醒了沉睡的人們、懸疑導入法就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通過向學生直接提出問題,「單刀直入」地給學生設置疑問、懸念導入法
設疑。
例如,在講授「必修一」政治模塊「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單元中「鴉片戰爭」一課時。
教師:14世紀首先發生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學生迅速進入課堂討論的方法。
例如,按照「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的次序,動態掩飾我國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這樣一開始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直觀印象的,我們還要針對提問的內容和對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適當地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可以靈活應用,也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以來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在導入新課時、直觀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是師生藉助於直觀教具所提供的情境進行自由交談、操練和表演,進而導入新知識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針對不同課,因地制宜地進行變通使用。
例如,它有什麼借鑒與深思之處,導課至關重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等。在歷史課堂上: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課,請同學們根據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文化巨匠的成就談談這場運動的影響。
學生,幻燈片和多媒體對於老師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要求要高一些,但是這種方法切入新課要快,要形象,資產階級反對教會的願望日益強烈,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是古代民主思想與實踐的搖籃。隨後再提問:古希臘的民主制究竟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按要求回答)文藝復興運動不僅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對於人們的思想和文學藝術等的控制、教學圖片、卡片等,也可以是幻燈片、投影儀、教學錄像,我在講必修三文化模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於發展」單元中「啟蒙運動」一課時,我就採用了此方法,利用剛剛學過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課的內容的導入。
教師?從而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歷史,也是中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二鴉片戰爭正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近代史既是外國列強中國。
二,在講授「必修一」政治模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單元中「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課時
⑹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目的和內容1
一、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目的1
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內容1
第二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過程2
一、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步驟2
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中要注意的問題3
第一篇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第一章 普通減速器5
第一節 減速器的型式和選擇5
一、減速器的型式和應用5
二、普通減速器的選擇7
第二節 減速器的結構8
一、減速器的箱體9
二、減速器的軸系零件10
三、減速器的附件10
四、箱體結構設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11
第三節 減速器的附件12
一、油尺和油標12
二、放油螺塞12
三、通氣器13
四、起吊裝置13
五、窺視孔和視孔蓋14
六、起蓋螺釘14
七、定位銷14
八、調整墊片15
九、密封裝置15
第四節 減速器的潤滑15
一、減速器內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的潤滑15
二、減速器內滾動軸承的潤滑17
第五節 減速器的密封19
一、減速器軸伸出端處的密封19
二、軸承靠箱體內側的密封20
三、箱蓋與箱座接合面的密封21
第二章 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22
第一節 確定傳動裝置布置方案22
一、確定傳動裝置總體布置方案時要考慮的問題22
二、傳動裝置總體方案布置的原則22
第二節 電動機的選擇23
一、選擇電動機的類型23
二、確定電動機的額定功率24
三、選擇電動機的轉速25
第三節 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及其分配25
一、傳動裝置總傳動比計算25
二、傳動比分配的一般原則25
第四節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參數和動力參數27
一、減速器各軸的功率計算27
二、減速器各軸的轉速計算28
三、減速器各軸的轉矩計算28
第三章 傳動零件設計30
第一節 減速器外的傳動零件設計30
一、普通V帶傳動設計要點30
二、滾子鏈傳動設計要點31
三、開式齒輪傳動設計要點31
第二節 聯軸器的選擇31
一、聯軸器的類型選擇31
二、選擇聯軸器時應注意的問題32
三、聯軸器選用程序32
第三節 減速器箱體內傳動零件的設計33
一、圓柱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33
二、圓錐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34
三、蝸桿傳動的設計計算34
第四章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35
第一節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的技術准備35
一、技術資料的准備35
二、確定傳動方案35
三、選擇圖紙幅面和布圖36
第二節 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的第一階段36
一、裝配草圖設計第一階段的設計任務36
二、確定減速器箱體內壁及箱體內各主要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36
三、軸結構設計39
四、軸、滾動軸承及鍵聯接的校核計算42
第三節 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的第二階段43
一、傳動零件的結構設計44
二、軸承部件組合設計44
第四節 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的第三階段46
一、箱體結構設計46
二、完成箱體附屬零件的設計和確定其他相關結構尺寸47
三、完成減速器裝配草圖47第五節 減速器裝配工作草圖的檢查和修改48
一、結構和工藝方面的檢查48
二、制圖方面的檢查48
三、減速器裝配工作草圖中的常見錯誤48
第六節 完成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51
一、完善和加深裝配工作圖底圖51
二、尺寸標注52三、編寫技術特性52
四、編寫技術要求52
五、零(部)件的編號、明細表、標題欄54
第五章 減速器零件工作圖設計55
第一節 概述55
第二節 軸類零件工作圖設計56
一、標注尺寸56
二、標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56
三、標注表面粗糙度56
四、技術要求56
第三節 齒輪類零件工作圖設計57
一、標注尺寸58
二、標注尺寸公差58
三、標注表面粗糙度58
四、嚙合特性表58
五、技術要求58
第四節 箱體類零件工作圖設計58
一、尺寸標注59
二、標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59
三、技術要求59
第六章 設計說明書的編寫與答辯准備61
第一節 設計說明書的編寫61
一、設計說明書的基本要求61
二、設計說明書的內容62
第二節 准備設計答辯62
一、設計答辯的內容62
二、答辯前的准備62
三、課程設計答辯的方式及注意事項63
四、答辯思考題(供參考)63
第七章 課程設計任務書及設計題目68
第八章 減速器課程設計示例80
第二篇 機械設計常用標准和規范
第九章 常用數據和一般標准111
第十章 常用材料127
第十一章 螺紋和螺栓聯接142
第十二章 軸系零件設計167
第十三章 機械傳動208
第十四章 減速器設計資料284
第十五章 聯軸器297
第十六章 公差與配合307
第十七章 電動機332
參考文獻351
……
⑺ 機械設計基礎的目 錄
緒論
0.1機械設計研究的對象和內容1
0.1.1機器和機構1
0.1.2課程簡介2
0.2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和一般過程3
0.2.1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3
0.2.2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4
0.2.3機械設計的一般過程5
0.3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設計計算準則6
0.3.1失效形式6
0.3.2設計計算準則6
0.4機械零件設計的標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8
0.5當前機械設計的動態9
思考與練習題9
第一篇常用機構
第1章平面機構運動12
1.1平面機構的組成12
1.1.1構件和零件12
1.1.2運動副及其分類13
1.2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14
1.2.1機構運動簡圖的概念14
1.2.2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15
1.3平面機構的自由度16
1.3.1平面運動構件自由度及其約束16
1.3.2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17
1.3.3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17
1.3.4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和虛約束18
本章小結20
思考與練習題21
第2章平面連桿機構22
2.1鉸鏈四桿機構及其應用22
2.1.1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22
2.1.2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及其應用23
2.2鉸鏈四桿機構的其他形式及其應用25
2.2.1曲柄滑塊機構及其應用25
2.2.2導桿機構及其應用26
2.2.3搖塊機構和定塊機構及其應用27
2.3平面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28
2.3.1鉸鏈四桿機構中曲柄存在的條件28
2.3.2急回特性30
2.3.3傳力特性31
2.4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33
2.4.1按給定連桿位置設計四桿機構33
2.4.2按給定的行程速度變化系數設計四桿機構35
本章小結36
思考與練習題36
第3章凸輪機構38
3.1凸輪機構的組成及應用38
3.1.1凸輪機構的組成38
3.1.2凸輪機構的分類39
3.1.3凸輪機構的應用40
3.2凸輪機構的運動特性41
3.2.1凸輪機構的運動分析41
3.2.2從動件常用的運動規律42
3.3盤狀凸輪輪廓曲線的繪制44
3.3.1圖解法繪制凸輪輪廓曲線的基本原理44
3.3.2對心直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的繪制45
3.3.3對心直動滾子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的繪制46
3.4凸輪機構的常用材料和結構47
3.4.1凸輪常用材料47
3.4.2凸輪的結構47
3.5凸輪機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48
3.5.1凸輪機構壓力角與傳力性能48
3.5.2基圓半徑的選擇49
3.5.3滾子半徑的選擇50
本章小結50
思考與練習題51
第4章間歇運動機構52
4.1棘輪機構52
4.1.1棘輪機構的組成及工作原理52
4.1.2棘輪機構的類型及特點53
4.1.3棘輪機構的應用實例54
4.2槽輪機構55
4.2.1槽輪機構的組成及工作原理55
4.2.2槽輪機構的類型及特點55
4.2.3槽輪機構的應用56
4.3不完全齒輪機構和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簡介57
4.3.1不完全齒輪機構57
4.3.2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57
本章小結58
思考與練習題58
第二篇常用機械傳動
第5章撓性件傳動60
5.1帶傳動概述60
5.1.1帶傳動的類型60
5.1.2帶傳動的特點及應用61
5.2V帶傳動的基本參數62
5.3V帶和V帶輪63
5.3.1普通V帶的結構和尺寸63
5.3.2V帶輪的材料和結構65
5.4帶傳動的工作能力分析65
5.4.1帶傳動的受力分析65
5.4.2帶傳動的應力分析67
5.4.3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和傳動比68
5.5V帶傳動選用計算69
5.5.1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准則69
5.5.2帶傳動參數選擇及設計計算69
5.6帶傳動的張緊、安裝與維護76
5.6.1帶傳動的張緊76
5.6.2帶傳動的安裝和維護77
5.7鏈傳動概述77
5.7.1鏈傳動的類型、特點及應用77
5.7.2滾子鏈及其鏈輪78
5.7.3鏈傳動的運動特性80
5.7.4鏈傳動的張緊與維護81
5.8其他常用撓性件傳動簡介82
5.8.1同步帶傳動82
5.8.2高速帶傳動82
5.8.3齒形鏈傳動82
本章小結83
思考與練習題83
第6章齒輪傳動84
6.1概述84
6.1.1齒輪傳動的特點和應用84
6.1.2齒廓嚙合基本定律86
6.2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87
6.2.1漸開線的形成及基本性質87
6.2.2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88
6.2.3幾何尺寸計算91
6.2.4內齒輪和齒條91
6.2.5公法線長度92
6.3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93
6.3.1正確嚙合條件93
6.3.2標准齒輪的標准安裝94
6.3.3連續傳動條件94
6.4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及變位齒輪簡介95
6.4.1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95
6.4.2根切現象與最小齒數97
6.4.3變位齒輪的概念98
6.5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和材料選擇99
6.5.1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99
6.5.2齒輪傳動的材料選擇101
6.6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工作能力分析102
6.6.1齒輪受力分析102
6.6.2齒輪傳動的精度及其選擇103
6.6.3輪齒彎曲強度分析104
6.6.4齒輪傳動設計步驟和參數選擇106
6.6.5齒輪結構設計107
6.6.6齒輪傳動的潤滑和維護108
6.6.7齒輪傳動設計應用實例109
6.7標准斜齒圓柱齒輪傳動110
6.7.1斜齒圓柱齒輪的形成及嚙合特點111
6.7.2斜齒圓柱齒輪的參數及幾何尺寸計算112
6.7.3斜齒圓柱齒輪的工作能力分析114
6.8標準直齒圓錐齒輪傳動115
6.8.1直齒圓錐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及特點115
6.8.2圓錐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116
6.9蝸桿傳動117
6.9.1蝸桿傳動的特點及類型117
6.9.2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與幾何尺寸計算119
6.9.3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結構121
6.9.4蝸桿傳動的效率、潤滑和散熱123
本章小結124
思考與練習題125
第7章輪系126
7.1概述126
7.1.1輪系及其應用126
7.1.2輪系的類型127
7.2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128
7.2.1一對齒輪的傳動比128
7.2.2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128
7.3周轉輪系速比的計算131
7.3.1周轉輪系的組成131
7.3.2周轉輪系速比的計算132
7.4混合輪系及其傳動比133
本章小結135
思考與練習題135
第三篇常用機械零件
第8章支承零、部件138
8.1軸138
8.1.1軸的功用與分類138
8.1.2軸的結構設計140
8.1.3軸的結構分析143
8.2軸的工作能力計算145
8.2.1按扭轉強度條件計算145
8.2.2按抗彎扭合成強度條件計算147
8.3軸的設計方法及軸的使用與維護151
8.3.1類比法151
8.3.2設計計演算法151
8.3.3軸的使用與維護152
8.4滾動軸承152
8.4.1滾動軸承的結構、類型153
8.4.2滾動軸承的代號155
8.4.3滾動軸承的選擇157
8.4.4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158
8.5滑動軸承163
8.5.1滑動軸承的應用、類型及選用163
8.5.2滑動軸承的結構形式163
8.5.3軸瓦的結構和軸承的材料166
本章小結168
思考與練習題168
第9章連接170
9.1螺紋170
9.1.1螺紋的分類170
9.1.2螺紋連接172
9.2鍵、銷連接176
9.2.1鍵連接的類型和應用176
9.2.2花鍵連接177
9.2.3銷連接178
9.3聯軸器與離合器178
9.3.1聯軸器178
9.3.2離合器181
9.4精密傳動零件182
9.4.1直線滾動導軌182
9.4.2滾珠絲杠183
本章小結183
思考與練習題184
第四篇生產項目綜合實訓
第10章生產項目——減速器186
10.1減速器的類型和構造186
10.1.1常用減速器的主要類型、特點和應用187
10.1.2減速器傳動比的分配188
10.1.3減速器的結構188
10.2減速器實例分析190
10.2.1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191
10.2.2傳動件的設計計算193
10.2.3減速器裝配圖設計194
10.2.4減速器零件工作圖的設計195
10.2.5編寫設計說明書196
本章小結196
思考與練習題196
參考文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