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械製造 » 為什麼要提高糧庫機械化程度

為什麼要提高糧庫機械化程度

發布時間: 2021-02-17 02:26:50

㈠ 為什麼提高機械化水平有利於提高農作物商品率

機械化水平高的地區一般人均耕地面積大,地廣人稀,也就是說,本身的需求相對較少。專
但是不管需求大屬不大,機械化水平高,意味著生產效率高,生產出來的農作物的量很大。生產出來的農作物足以供給自身需求以後,剩下的部分就是是出口進行貿易的。<例如,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穀物出口國(小麥出口量很大)。>

㈡ 為什麼東北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請從自然地理條件,政策等方面分析。除了地廣人稀適合機械耕作還有什麼是

為什麼東北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請從自然地理條件,政策等方面分析。
(1)自然因素: 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②地形平坦開闊;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 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②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 ⑤工業比較發達;⑥國家政策扶持。

㈢ 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會增加產量嗎

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糧食商品率. 機械化水平高,需要的勞動力、時間都更少,糧食旦龔測夾爻蝗詫偉超連單產量基本一致,使勞動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機械化水平高,參與農業生產的人更少,糧食的商品率自然更高

㈣ 為什麼東北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東北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地形的原因,平原平坦的地勢有利於機械的運作和推廣。另外,東北的工業基礎和各方面經驗(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影響了農業的機械化。

㈤ 高中地理: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水平高低會產生哪些影響,為什麼。謝謝

高度的機械化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轉變農業經濟模式,提高糧食產量維持國家糧食安全,降低勞動力的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糧食商品率和農民持續增收。

以下是參考資料:
我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機化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把發展現代農機化作為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的重要內容來抓,全省農機化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對促進全省糧食穩產增產、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一、農機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導和引領作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農業機械化是運用農機裝備進行農業生產的具體過程,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方式和重要標志。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均以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為前提。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省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長足發展。2010年全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比2005年增長近17個百分點,進入了農機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87%,增長了20個百分點,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其中,玉米機收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機收率達到71.5%,在全國率先實現機械化。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56%,畜牧、水產、林果和農產品加工機械化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實現了三個「解放」,即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多數人靠土地搞飯吃的局面;把農業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靠人力畜力為主的落後低效的生產方式;把農民從高強度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機械化方式在農業生產中已佔據主導地位,沒有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
二、農機化在促進糧食穩定增產中發揮了支撐和載體作用。實踐證明,現代科學技術每向前發展一步,其在農業中的擴散與應用,都帶來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是科技的物化,機械化生產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率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已成為引領農藝制度深刻變革,促進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的主要載體。 「十一五」期間,機械作業使全省小麥、玉米收獲時間縮短了7天和10天左右,確保了小麥及時收獲、顆粒歸倉,損失率減少5%以上;推廣應用機械化玉米適時晚收、小麥適時晚播技術畝均增產糧食10%左右;通過機械化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種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增產糧食10%左右。據專家測算,目前農業機械化對增加糧食產量的貢獻率達到20%。我省糧食實現了「八連增」,總產連創新高。特別是去年,在比1996年減少1720萬畝糧田的情況下,達到了867.2億斤,刷新了1996年的最高糧食生產記錄。創造了山東歷史最高紀錄。在這個過程中,農機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發展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應用離不開農機。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已成為大規模應用先進農業科技、實現現代精準化作業的主要途徑。
三、農機化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中發揮了替代和推動作用。農業機械不僅是先進的生產工具,還是農民致富的手段。發展農業機械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息息相關。通過發展農業機械化,一是可以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直接創造財富。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實行機械化作業,既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還能夠節約種子、水源、肥料、人工等生產要素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二是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富裕農民就要減少農民。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高效率地完成農業生產,顯著地替代了農村勞動力,為我省每年向非農產業轉移勞動力100萬人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由於聯合收獲機的廣泛應用,這些年在「三夏」農忙季節,已經看不到農民工「返鄉潮」,做到了「人不回、田不荒、糧食一樣進糧倉」。「十一五」期間,全省在710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台階,農業機械化功不可沒。三是可以吸納農民從事農機服務業,實現農業內部的再就業。2010年,全省農機從業人員達到675萬人,農忙時季節性吸納農村勞動力800萬人,全年實現農機服務總產值420億元、增加值280億元,農機化在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貢獻率保持在7%以上,為全省農民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農機化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發揮了領跑和帶頭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必然要求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過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的過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的歷史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農業機械化水平與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顯著正相關,農業機械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就提高0.24。據調查,活躍在我省農村的數百萬農機手,大多是有相對較高文化素質和較好身體素質的中青年農民,其中的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負責人懂農藝技術、會操作機械、善經營管理,是新型農民的代表。可以說,將來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以農機手為代表的、以機械化生產方式為主導的新型職業農民。隨著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和農機化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將會涌現出更多的農機作業能手、維修能手、經營能手,催生更多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造就更多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跑者、帶頭人。
五、農機化在促進農機裝備製造業發展中發揮了骨乾和拉動作用。「十一五」期間,全省各級累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資金29億多元,推動全省農機總動力年均增加480萬千瓦,農機總值年均增加34億元,農機化綜合水平年均增長近3.5個百分點。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的累積實施,大大激發了農民投資發展農機化的內在潛力,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直接帶動農民購機投入達60多億元,有效拉動了農村消費需求,推動了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全省農機工業在嚴峻的金融危機形勢下逆勢蓬勃發展,總產值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2010年全省農機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農機化扶持政策的杠桿作用撬動了農機工業的全面發展,不僅使農機生產企業在全省裝備製造業中獨樹一幟,也帶動了鋼鐵、橡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全省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㈥ 為什麼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成本會越低

機械化程度越高的話,產出越大,而相對的投入會變小,從而成本會降低。版
簡單舉個例子,權一台聯合收割機一天可以收100畝莊稼,而普通的只能收10畝,即使聯合收割機的價格是普通的10倍,這樣設備投入一樣,但都用一個人操作,人員工資投入就變少了,同樣柴油的使用也少,總體的話平均到每畝地成本就降低了。例子不一定符合實際,但就是這個道理。

㈦ 為何要支持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建設

報道稱,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農業生產經營向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大幅增加權,機耕、機播、機收等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設施農業數量增長迅速。

數據顯示2016年,三大主糧作物中,小麥的機械化耕收程度最高,其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達到了94.5%、82.0%和92.2%,玉米的機耕水平雖然低於小麥和稻穀,但也達到了73.7%,其機播和機收水平分別為69.9%和61.7%。

希望農業生產可以全部實現機械化!

㈧ 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原因是什麼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促使美國在本世紀40年代領先世界各國最早實現了糧食生產機械化。6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更加提高,達到了從土地耕翻、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乾燥等全過程機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經濟作物從種植到收獲各環節的全面機械化。當前依然在種植業、工廠化畜禽飼養、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方面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高度機械化水平,科學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1987年美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達到了55300美元,是當時其他發達國家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農業機械化有力地促進了美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也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農產品出口大國。

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凱斯萬國公司、福特公司(拖拉機)等大型跨國農機公司生產的農業機械生產率高,性能先進,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製造質量好,使用可靠,方便、舒適性好,為世界先進水平。在本國和世界使用廣泛,深受用戶歡迎。

為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農業資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保持農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美國特別重視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現代化。美國工業如機械、化肥、航空航天等方面為農業提供了大量農業機械、化肥、農用飛機等先進生產資料和裝備,使農業幾十年以來一直成為主要出口產業。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經過長期努力,目前實施保護性耕作(按作物殘茬覆蓋量達到30%為標准計算)的比重,大豆已達到30%—40%、玉米25%。實際屯地表作物殘茬覆蓋量小於30%而接近標準的土地耕作面積遠大於上述數。為了適應農業保護性涯作技術的需要,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凱斯萬國公司等農機廠商,已向農業提供了大量保護性耕作用的少耕、免耕農業機械。

近幾年,美國在穀物聯合收割機、噴霧機、播種機等農業裝備上開始採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監控作業等高新技術。農業出現了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的趨勢

㈨ 你認為當今中國應如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新常來態下的農業源機械化,一方面,提高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產的農機裝備數量,加速機械替代農業勞動力的步伐,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另一方面,科學合理配置農機裝備,提高其使用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解決「怎麼種地」的問題。今後農機裝備應用與生產將向數量質量並重,機械化作業將向全程、全面發展,整體上將向優質、高效轉型升級,以適應中國經濟運行和農業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要求。
隨著農產品剛性需求增長、土地流轉速度加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民老齡化狀況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約束趨緊、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的狀況,以及實現綠色增產、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方面,農業機械化大有可為。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