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裡用紙板做機械手
1. 如何利用單片機做一個簡單的機械手實現對觸摸屏的循環點擊
你點我的名字,然後出現聯系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使用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十字架式的,橫架在觸摸屏上,使用電機或者磁鐵吸附去敲打就可以了哦。比較容易實現,但是需要編程而已。
2. 怎樣用廢舊紙盒手工製作百變機器人
材料准備:廢復紙盒、喜制樂瓶、薯片捅、盒蓋、彩膠紙、鐵絲等
製作方法:用薯片捅做成機器人的腳,用紙盒分別作機器人的身姿和頭,用喜樂瓶做成機器人的胳膊。用鐵絲將他們連在一起。用盒蓋做成機器人的眼睛和扣子,再用彩膠紙進行裝飾即可。
3. 生活小技巧:如何在家用紙板做小火車
首頁 » 幼兒抄園 » 幼兒手工 »
需要襲准備的工具盒材料:硬紙板、膠水、顏料、畫筆、直尺、筆、廢筆芯等。
把硬紙板切割成組合火車模型的配件。
還是配件。
利用圓珠筆芯將火車車輪連起來。
這是製作火車的傳動系統,小朋友們別怕難,堅持住啊!
看著有點像自行車鏈條呢,原理本來就是一樣的~
將零配件組合成小火車模型,還可以用把我們的小玩具放上去當做乘客~
好玩的硬紙板火車模型玩具,大家完成了么?
4. 如何在家做些簡單的手工藝品
5. 用紙殼等廢物做機器人怎麼做
1、首先准備好幾個紙箱待用即可。
6. 怎樣在家裡做抓娃娃機
怎樣在家裡做抓娃娃機
每次抓娃娃,總是差那麼一丁點,要是能在家練習就好了。本次就給大家介紹怎麼做不插電的抓娃娃機,快來學習吧。
1
我們先做頂部,將一塊大紙板開一個矩形的孔,再做一個側板並在邊緣打上玻璃膠。頂板兩邊各粘一個。
2
准備粗細pvc管各一根。安裝好,確保粗管可以在細管上自由移動。
在粗管上塗上玻璃膠,固定同寬紙板。
下面我們來做伸縮器,准備尖頭剪刀和7個雪糕棒。用尖頭剪刀將6個雪糕棒每個鑽3個孔。最後一根從中間折斷,然後每一小段首尾各鑽2個孔。
用牙簽將雪糕棒連接,裝上紙片,粘合固定。剪掉多餘的牙簽頭。
將針管用扎帶固定在雪糕棒兩頭。
將做好的伸縮器有針管一端粘貼在側面,另一端貼在移動板上。
同理製作其他伸縮器,注意要墊高讓針管靈活運動。
下面我們來製作爪子。在紙板上畫出爪子形狀,一邊打2個孔。一個孔用於連接活塞柄,另一個孔用於連接針管。再將做好的爪子裝在最後一個伸縮器上。
下面來製作底部。根據自己做的大小來確定尺寸。
然後我們來製作外殼。准備4個相同尺寸的紙板,2個做側面,1個做正面。正面為雙孔,側面為單孔。將抓娃娃機組裝好。
下面我們來做液體壓力器。准備有顏色的水,將管子接到針管上。一頭接在抓娃娃機外面,一頭接在伸縮器針管上。
13
製作一個小外殼,標明方向。在抓娃娃機中裝入娃娃,就可以玩啦。
摘自網路經驗
7. 如何在家製作簡單的教具給孩子做訓練
(一)粗大動作的訓練:
○1向前跳:除了以呼拉圈排在地上作為視覺線索外,個人亦會使用大小的紙剪成1、2、3的數字,護貝完貼上子帶,再貼在方格綠色的方型毯子上,剛開始先一塊,再慢慢增加數字,讓孩子先由跳一步,再連續往前跳。
○2踢球的訓練:剛開始會把數支可旋轉瓶蓋的資源回收空瓶打開,要求學生把指定量的彈珠放入瓶中,再旋緊,教師可將套圈,依課程有秩序或隨意地散落在地上,讓學生依次,一個套圈擺放一個瓶子,再依次踢倒,增加其課程的趣味性。
(二)精細動作的訓練:
○1堆棧積木:可以製作大型的紙箱,外麵包卡典西德紙,增加美觀並透過身體的活動,將數個大型積木堆棧,增加堆棧的樂趣。接下來便可堆棧小型的積木,為增加成功的機率,可在木質積木上黏貼子母帶,以減少倒下來的機會。
○2指頭的動作訓練:除了市售的按壓玩具外,尚可以利用回收之空罐罐內放置增強物,再用白紙將瓶口封住,若想要拿增強物,要求以食指用力將紙戳破,以此增加指尖的力量,除此之外,底片盒亦是可以考慮使用。甚至可以在白紙上畫上所需要認知的圖形,答對的底片盒內才有增強物,答錯的則沒有,藉此增加其認知的能力,與趣味性。
○3幾何圖形的仿畫:為了增加形狀的概念認知,除了以粗的棉繩或色紙固定在地上,連成所要的形狀,再要求學生沿著繩子走,加深其印象,接著則以砂紙剪成所需之形狀,以食指依筆順去觸摸,不僅可以加深形狀之概念,更可以奠下日後畫□△○的基礎。
○4鈕扣的開與合:有些障礙程度較輕的小朋友,我們會教導其鈕扣的運用,剛開始,會以紙板中間挖一鏤空的長條形,教師將紙板直立,接著以圓形的塑料片從右邊穿過此紙片到達左邊,當此動作已較純熟後,再類化到衣服上。而此教具的製作亦可利用低鈉鹽的空罐,做成投幣式的訓練,屆時,再另外將盒蓋當成直式的紙卡,亦可達到指定的效果。
○5擰的動作訓練:生活自理對於特殊兒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同時,擰毛巾更是日常生活
中每日必須使用的技能。一般的孩子要求他們擰毛巾時,往往都會以捏緊的方式把毛巾上的水份擠壓出來,因此要教導擰的動作之前,個人會使用啤酒桶套杯,當著個案的面,將增強物放入最裡面的套杯中,再要求其依次以手掌心握緊瓶身,雙手同時轉動,透過多次練習,將可類化到毛巾的擰幹上。
○6剪的動作訓練:學習剪的動作之前,會以大夾子夾物的訓練,而且動作必須要很熟練,因此個人會准備多樣化的材質,供個案練習之用,剛開始可夾材質較軟的食物或造型橡皮擦,增強其吸引力,接下來可夾材質較硬,但是外形呈不規則狀的粗糙物品,最後才夾外形光滑的教具,透過此一連串的動作練習,再進展到剪的動作,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三)認知訓練:
○1五官的認知:要訓練個案身體部位和五官的認識,個人平日教學上最常使用的便是自編的歌曲,透過簡短的兒歌,配上動作,幾乎有口語能力的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有口語能力的孩子,此時我教的目標,是認識五官的文字了),接著會以圓點貼紙貼到欲教導的部位,用玩游戲的方式互貼,寓教於樂。
○2大小概念的認知:剛開始可以滾大龍球,讓其親身去感覺、體會、去感受,體驗大的感覺,慢慢地再增加小的概念,甚至我會拿兩個大小比例差異大的套杯,把增強物放在大的套杯中,並蓋上蓋子,同時告知學生,大的套杯中有放增強物,小的套杯沒有,只要拿大的,杯中的增強物就是他的了,透過數次的練習,大部份的學童,看到老師都拿對,可以吃到增強物,都會發奮圖強以達到目標。
○3空間概念的認識:上面、下面、中間、裡面、外面和旁邊的基本概念,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應用,例如:「請打開(上面)的抽屜,拿XX給老師」,「請把鞋子放在鞋櫃,(上面)那一格喔!」,或是可以玩停車的游戲,讓學童透過走迷宮的游戲,看他的車子可以停在那一格,當然,教師可以找停在中間的停車位,讓他停在「中間」的位置,甚至故意把車停到格子的外面,再故意告知「哇!停到格子(外面)了,請你把他開到格子(裡面)好嗎?」
(四)視知覺的訓練:個人會製作數張透明塑料片,每一張以線條畫一種圖形,剛開始重迭二張不同顏色的圖案,再逐漸增加張數,最後再重迭相同顏色的圖案,增加其難度。透過此法教會相當多的個案,證明有效用!
(五)社會行為的訓練:猜拳的游戲是孩子之間的一種重要的游戲方式,但是這種游戲規則,學童往往無法理解,因此個人會製作剪刀、石頭、布的手指形狀,讓他們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接著是兩個圖形的比輸嬴,嬴的圖形上方貼一張貼紙,告訴學童所代表的意義!接下來可以玩學童喜歡的玩具,要求猜拳,嬴的可以玩一次,透過游戲,讓學童親身去體驗猜拳的意義,並加強手指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