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
1. 哆拉A夢里那個黃色的機器貓叫什麼
★哆啦美
別名:小叮鈴、哆啦咪
日本原名:銅鑼美
生日:2114年12月2日
星座:射手座 機器人種類:貓型助手機人
品質:正品
高度:100cm
重量:91kg
馬力:10000馬力
男友:哆啦小子
喜歡:菠蘿包(甜瓜麵包)
討厭:蟑螂、叮當小子亂來
親人:哆啦A夢(哆啦A夢就是她哥哥啊)
主人:野比世修(小世)
興趣:音樂(鋼琴、卡拉OK等,是個萬能的音樂天才!)
收藏品:布娃娃、可愛的絲帶等
1973年11月在小學四年生雜志中第一次登場
哆啦美和哥哥機器貓不一樣,是一隻優秀的機器貓。在機器貓回22世紀檢查時,哆啦美便暫時代替哥哥幫助野比。有冷靜的頭腦,很少發脾氣,做事比機器貓謹慎,但是哆啦美做事太過鍥而不舍,因為哆啦美是高價貨,她使用百寶袋的時候不會像機器貓一般!哆啦美的百寶袋比機器貓的更為精緻耐用。有時候,機器貓會叫哆啦美幫忙收拾殘局。兄妹感情很好。為什麼她也沒有耳朵,而是用一個蝴蝶結來代替呢?原來是害怕刺激哥哥。耳朵被製成蝴蝶結的形狀,看起來很華麗。通過這個耳朵,哆啦美可以聽到遠處的聲音,也能夠聽懂動物的語言。明明是貓型機器人,卻沒有胡須?因為蝴蝶結型的耳朵具有雷達功能,所以胡須就沒有必要了。另外,女孩子長胡須也太難看了吧!哆啦美做事認真、努力,是學校里的優等生。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時會認真過度,不懂變通。
再此多謝網路箋潔
2. 哆啦A夢是什麼意思
哆啦A夢(日語:ドラえもん),舊譯為機器貓,是藤子·F·不二雄的漫畫作品《哆啦A夢》中登場的貓型機器人,本作的主人公。名字的意思是銅鑼(ドラ)衛門(えもん)。
哆啦A夢肚子上擁有四次元口袋,這個口袋直接通往四次元空間,再多的東西也放得下。害怕老鼠。平時的職責是照顧野比大雄。
哆啦A夢」是直接根據原作的日文原名「ドラえもん」音譯而來。此一名稱若要以意譯來翻,則有許多不同看法。
(2)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擴展閱讀:
角色經歷
哆啦A夢原來是統一製造的機器貓,和貓的樣子差不多(但是卻經常被誤會成是狸貓),通體黃色,22世紀的一天,世修(大雄的孫子)正在捏一個哆啦A夢的泥人,准備在哆啦A夢的生日上送給哆啦A夢。
但就是耳朵捏的不像,於是世修就拿出了一個形如老鼠的道具,並讓"老鼠"幫他把泥人的耳朵捏好,但"老鼠"好像理解錯了,竟然跑到正在睡覺的在哆啦A夢身上,並把哆啦A夢的耳朵啃得和泥人的一樣。
這時哆啦A夢醒了,看見老鼠正在啃他的耳朵後嘴裡大叫老鼠,並且到處跑.之後世修把躺哆啦A夢帶到了醫院,醫院立即進行手術,之後哆啦A夢就有了一個圓腦袋,於是哆啦A夢非常傷心,消極的哆啦A夢哭了整整三日三夜。
結果,哆啦美在海灘找回哆啦A夢,發覺他的淚水已經把體色(黃色)洗得一干二凈,變成了藍色(哆啦A夢這系列製造時就把底色藍色打個蛋黃漆成黃色,一哭了三天三夜,黃色就被洗掉,成了藍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哆啦A夢
3. 機器貓和哆啦A夢的區別是什麼
哆啦A夢到了中國就改名叫機器貓了
呵呵
4. 哆啦A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哆啦A夢》是由日本漫畫家藤本弘創作的漫畫。漫畫敘述了一隻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受主人野比世修的託付,回到20世紀,藉助從四維口袋裡拿出來的各種未來道具。
來幫助世修的高祖父——小學生野比大雄化解身邊的種種困難問題,以及生活中和身邊的小夥伴們發生的輕松幽默搞笑感人的故事。哆啦A夢是作者構思的一隻機器貓,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是虛擬的並不是真實的。
(4)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擴展閱讀: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69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虱子。
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到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帶給我們歡樂的哆啦A夢。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引進內地至今,動畫片《哆啦A夢》出現過多個配音版本,角色名字也完全不同。因此,這只引發集體共鳴的「藍胖子」,究竟是叫阿蒙、小叮當,還是哆啦A夢,常常會引發不同地區不同時代觀眾們的一場激戰。
1991年,《哆啦A夢》首次引進中國在央視播出,當時的片名叫做《機器貓》。央視版在翻譯人物名字的時候,考慮到口語的便捷和低齡觀眾的感受進行了「意譯」,所以哆啦A夢叫「阿蒙」,大雄叫「康夫」,胖虎叫「大雄」,小夫叫「小強」。
因此,對大部分80後來說,機器貓阿蒙是他們熟悉的叫法,為它配音的則是「金龜子」劉純燕。此後,1993年TVB林保全配音的港版問世,台灣版也稍晚才出現。而目前網上可以在線觀看的版本,基本上是香港版和台灣版。香港版主要為粵語區的觀眾服務,而台灣版則為國語區的觀眾服務。
至於哆啦A夢的名字,台灣有機器貓小叮當、超能貓小叮當、神奇小叮當、小叮當、叮當等叫法,香港基本上就叫叮當或小叮當,因為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
直到1996年,藤子·F·不二雄逝世,為了遵從他的遺願,「藍胖子」在全世界的叫法正式統一為「哆啦A夢」。2002年,更名為《哆啦A夢》的動畫片重新引入內地60多個電視台。
5. 哆啦A夢和叮當貓有什麼區別
哆啦A夢又名為叮當貓。
哆啦A夢舊譯為機器貓,又稱為叮當貓。是藤子·F·不二雄的漫畫作品《哆啦A夢》中登場的貓型機器人,本作的主人公。名字的意思是銅鑼(ドラ)衛門(えもん)。哆啦A夢肚子上擁有四次元口袋,這個口袋直接通往四次元空間,再多的東西也放得下。害怕老鼠。平時的職責是照顧野比大雄。
創作背景:在2112年9月3日,誕生於日本東京的松芝工廠。它是當天生產線上第0號生產的第一名。在製造過程中發生了一次事故,導致其中一個螺釘掉落並成為「特殊」機器人。後來,他被送到機器人學校的一個特殊班級,在那裡他遇到了「哆啦A夢七個孩子」並成為他們的朋友。
(5)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哆啦A夢造型時,靈感來自於他用鈴鐺看到的一隻野貓。而某些「weimen」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通用名稱,藤子·F·不二雄很多主角都用來命名「weimen」,但在20世紀90年代或之前的港台盜版期間,哆啦A夢漫畫在中文中有不同的名字區域。
藤子·F·不二雄死後,朝日電視台繼承了《哆啦A夢》的版權,並根據他的遺願,「我希望將亞洲區域改為日本音譯,以便不同地方的讀者可以知道相同那個人一聽到就會說。「台灣大然文化在1997年發布,《哆啦A夢》作為中文名稱,並且發布了小學圖書館授權的《哆啦A夢》台灣中文版本。
6. 哆啦A夢是什麼意思
哆啦A夢 (Doraemon) 也稱機器貓 [機器貓—小叮當] (在中國大陸早期被廣泛的稱為機器貓),日本著名漫畫故事,故事中的哆啦A夢是一隻來自未來世界的機器貓。用自己神奇的百寶袋和各種奇妙的道具幫助主人大雄解決各種困難。哆啦A夢的故事將人們帶進一個奇妙、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也正因此,它能作為一個常青的形象,伴隨幾代少年兒童的成長。
哆啦A夢最初是由兩位漫畫家合作創作出版的。他們是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他二人從1952年開始合作,並共用同一筆名:「藤子不二雄」。在其創作的漫畫作品中,以哆啦A夢的名氣最大。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自此,這個可愛的機器貓就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當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播出時,全日本隨即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盡管在早期的時候曾經有過幾年蕭條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動畫的低迷人氣)但是幾十年來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除了2005年外,每年春季都有一部電影在日本發行。
阿蒙→哆啦A夢
1991年哆啦A夢登陸中國大陸,當時都稱它為「阿蒙」。「機器貓」的稱謂廣為流傳。包括一些關於機器貓的圖畫書,它都改名為「叮當」或「小叮當」。這種叫法在台灣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據說,香港人喜歡在頸部墜個東西祈求平安,他們把此物稱做叮當;而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同時,機器貓早期被各國引進時都分別使用不同譯名,以便當地少兒接受。哆啦A夢在藤子先生的筆下永遠保持著親切友善的形像,很受各國兒童歡迎,根據其作者——日本著名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世界各地把他筆下的這個可愛的藍色貓型機器人統一使用本來響亮的名——哆啦A夢。
7. 哆啦A夢和機器貓有什麼區別
黃顏色的那個是多啦A夢的原來形象,因為耳朵被老鼠咬掉了,所以害怕老鼠,而顏色的問題是因為耳朵被老咬要掉以後害怕得黃顏色的漆剝落了,只剩下了原本的藍顏色漆。偶對多啦A夢很熟悉哦
8. 哆啦A夢為什麼不叫機器貓或小叮當了呢
機器貓或小叮當是哆啦a夢的舊譯,從1969年到21世紀初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期間哆啦a夢在海外的不同國家名字不同,其他名稱有Doraemon,小叮當,機器貓。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69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虱子,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
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到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歡樂的哆啦A夢。
(8)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1969年12月,在日本首次推出系列漫畫。
1973年,推出試映版,將內藤演唱的「哆啦a夢」作為主題曲。
1979年,系列動畫片在日本朝日電視台首次播出。
1980-1996年
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恐龍。
1991年,系列動畫片首次被引進到中國。
1992年,系列動畫片在東南亞各國和南美推出。
1996年9月23日,藤子·F·不二雄逝世。
2000年,哆啦A夢30周年慶祝活動在台灣和香港等地舉辦。2000年哆啦A夢成為了日本千喜年晚會唯一登場的動漫人物。
2002年,機器貓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英雄,他不僅是獲得該榮譽的唯一虛擬人物,也是唯一走進《時代周刊》的日本動漫人物。
2002年,哆啦A夢動畫改用電腦上色,不再用膠片製作。
9. 哆啦A夢又叫什麼
又叫「Doraemon,小叮當,機器貓」
《哆啦A夢》(日語:ドラえもん;英語:Doraemon;舊譯叮當/小叮版當)是由日本漫畫家藤權本弘(筆名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漫畫。
作品自1970年1月開始在《小學1-4年級生》雜志中開始連載,並且大受小學生歡迎。《哆啦A夢》系列的篇幅浩繁,由原作者親自執筆的短篇漫畫共1345回(分為45卷單行本),大長篇漫畫16回 ,《哆啦A夢Plus》6卷,在藤本弘去世後,又由其弟子創作了大量漫畫,截止2019年5月仍在連載。
(9)哆啦夢機器貓是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69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虱子,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
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到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帶給我們歡樂的哆啦A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