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總動員怎麼
1. 機器人總動員講了什麼
機器人總動員故事簡介:
公元2700年,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卻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適於人類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飛船離開故鄉,進行一次漫長無邊的宇宙之旅。
臨行前他們委託Buynlarge的公司對地球垃圾進行清理,該公司開發了名為WALL•E(WasteAllocationLoadLifters–Earth地球廢品分裝員)的機器人擔當此重任。
這些機器人按照程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惡劣環境的侵蝕,WALL•E們接連損壞、停止運動。最後只有一個仍在進行這項似乎永無止境的工作。
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意識。它喜歡將收集來的寶貝小心翼翼藏起,喜歡收工後看看幾百年前的歌舞片,此外還有一隻蟑螂朋友作伴。
然而,一艘突然而至的宇宙飛船打破了這里的平靜,它還帶來了專職搜索任務的機器人伊娃,當瓦力經歷了幾百年的孤獨,終於見到了另一個機器人時,他覺得自己好像愛上她了。
伊娃在經過了精確的計算之後,數據顯示出,看起來漫不經心的瓦力很可能是關乎著地球未來的關鍵所在,她通過宇宙飛船將自己的發現報告給人類,收到了將瓦力帶離地球的指令——人類正想盡辦法重回地球,所以他們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於是瓦力追隨著伊娃,展開了一次穿越整個銀河系、最令人興奮、也是最具有想像力的奇幻旅程。
(1)機器人總動員怎麼擴展閱讀:
機器人總動員的幕後製作:
1、情節設定
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這就是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聯手製作的最新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所遵循的理念,講述了一個與寂寞和孤獨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當人類遺棄了地球之後、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瓦力。
然而製作這樣一部非常規的科幻影片,卻讓皮克斯承擔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因為瓦力不僅不會說話,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明顯的面部表情,觀眾只能通過行為或發出來的電子聲響,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這樣的設定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正在觀看默片的無聊感,不過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卻認為,這可以讓整個觀影過程具備更多的潛在樂趣。
2、角色設定
皮克斯所追求的藝術風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進了 動畫工業的發展,在特別而又意義非凡的CG動畫領域里獨領風騷。
《機器人總動員》似乎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離奇方式,將故事中的主角瓦力首先定位成一台機器,其次才是一個角色。為瓦力設計出性格和人物特徵,就像對待寵物一樣,沒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語言做幫襯。
3、抽象語言
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自然是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導演安德魯·斯坦頓認為『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里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使用的是一種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
瓦力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並不代表他就不能表達自己。
網路-機器人總動員
2. 機器人總動員的幕後製作
情節設定
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這就是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聯手製作的最新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所遵循的理念,講述了一個與寂寞和孤獨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當人類遺棄了地球之後、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瓦力。然而製作這樣一部非常規的科幻影片,卻讓皮克斯承擔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因為瓦力不僅不會說話,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明顯的面部表情,觀眾只能通過行為或發出來的電子聲響,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設定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正在觀看默片的無聊感,不過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卻認為,這可以讓整個觀影過程具備更多的潛在樂趣。
角色設定
皮克斯所追求的藝術風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進了動畫工業的發展,在特別而又意義非凡的CG動畫領域里獨領風騷。《機器人總動員》似乎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離奇方式,將故事中的主角瓦力首先定位成一台機器,其次才是一個角色。為瓦力設計出性格和人物特徵,就像對待寵物一樣,沒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語言做幫襯。
抽象語言
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自然是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導演安德魯·斯坦頓認為『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里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使用的是一種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瓦力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並不代表他就不能表達自己。
真人出演
《機器人總動員》還首開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內容里加進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為影片加入一段與音樂有關的片斷,內容則是從一部真人電影中節選出來的。這部影片所展現的人類的未來,本來就是一種有點奢華的進化,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畫面,這部分內容的出處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
3. 機器人總動員是什麼類型
《機器人總動員》不全是黑色幻想,美國人獨有的幽默也貫穿其中。影片的前半部分,瓦利「發明」了女性內衣、鑽戒等人類「製造」的新用途,順帶調侃了人類的物質文明。片中常常響起的《你好,多莉!》的旋律,更拉近了觀眾對2700年的暢想。
可以說,創意是《機器人總動員》的成功秘訣之一。它再一次驗證了「皮克斯出品,必屬佳品」。1995年,皮克斯動畫工廠推出了第一步3D動畫片《玩具總
動員》;隨後,它相繼推出了7部賣座的「總動員」系列,奠定了它在動畫片行業內的霸主地位。從《汽車總動員》到《超人總動員》,每一部皮克斯作品的背後都
有一次動畫技術的飛躍,而這一次,它的突破在於創意。作為皮克斯首次嘗試的太空科幻片,《機器人總動員》勾畫出了一幅前人沒描繪過的全新人類未來圖景。
導演斯坦頓向記者解釋,他試圖在這部電影里表達自己對電影大師卓別林的熱愛。一個卑微小人物獲得美人芳心是卓別林式的愛情故事。電影的前三分之一沒有對白,也是對默片時代的一次致敬。而該片的難度在於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
機器人總動員》延續了皮克斯動畫片的中文譯名風格。乍一聽,機器人群攻戰貌似該片的主題。其實,它的英文原名《Wal-E》只是「地球廢品分裝員」的縮寫。
2700年,地球已經成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大垃圾球,人類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並聘請了一家公司來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瓦利是帶著這個任務來到地球的
機器人之一。一天,瓦利偶然找到了一盒《你好,多莉!》的錄像帶,它漸漸讓瓦利有了自我意識。終於,一艘飛船載著一個漂亮的女機器人來到地球搜索資料,瓦
利不再孤獨,他立即墮入愛河,但「去或留」的選擇卻折磨著這個只懂按程序辦事的機器人……
一位電影愛好者描述為什麼對瓦利如此傾心,「瓦利用他那一雙空洞的眼睛仰望星空,這是何等虛無和與眾不同,忍不住就掉淚。」
4. 《機器人瓦力》為什麼改叫《機器人總動員》
因為「總動員」對於小朋友們來說聽起來更熟悉、更有名。
為了電影票房才改的。
5. 機器人總動員的詳細劇情
影片故事發生在2805年,由於人類無度的破壞環境,地球此時已經成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大垃圾球,
人類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並且聘請Buy N 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著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於是Buy N Large公司向地球運送了大量機器人來撿垃圾,但是這種機器人並不適合地球的環境,漸漸的都壞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機器人還在日復一日的按照預定程序撿垃圾。顯然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這么過了幾百年,機器人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讓它喜歡的是一盒錄像帶——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唯一僅存的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感到孤獨。有一天一艘飛船差點落在它頭頂,一個先進的機器人Eve來到地球負責搜索一些東西,撿垃圾的機器人「愛」上了Eve,但是它面臨著抉擇,是隨著Eve和飛船離開地球,還是繼續按照預設的指令把垃圾撿下去。當然它最後選擇和Eve一起離開,飛向太空,帶著植物的Eve向滿載人類的飛船船長報告,按設定好的程序是要回到地球的,但是機器導航只是按照死規定執行任務,阻止船長駕駛飛船回到地球,後來在很多機器人的幫助下,船長帶領這這些機器人執行了飛船的回家任務,返回了地球。
6. 關於機器人總動員的問題
500個
999/24=41 餘15
41×12+8=500個
(24個重復一次,24個中有12個是有用的。餘下的15個中有8個是有用的。)
7. 機器人總動員怎麼拍的
WALL·E么
這個應該都是電腦技術的吧
就像最終幻想7,馴龍記,僵屍新娘那種
浩大的工程呀
8. 機器人總動員畫面問題
3D啊 最最主要就是3D 加上光源特效 看過最終幻想7么? 那個比瓦里還早 2005年出的 那裡面的回有些東西比瓦里還真實答 武器 爆炸效果 摩托 建築 而且裡面的人物都是按照真人的比例和外貌特徵做的 還有更早的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2001年上映 耗資1億5000萬美金 歷史上耗資最大的CG電影 花了18年的時間才完工 不要小看3D 還有物理特效 很多都能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