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麥鼓頭機器叫什麼
A. 做麵包用到的器具有哪些
作為一個烘焙狂,我收集的工具、模具多得有點兒「不正常」。
玩烘焙初期,我恨不能買盡工具和模具,即使刮刀和粉篩這樣沒什麼個性的東西我也得存好幾個款,至於模具,更是多到塞滿了櫃子。每當看到它們滿滿當當擠在一起的樣子,我就從內心裡感覺歡喜,是種「擁有」後的喜悅,我更加享受用它們變出不同的花樣後的成就感。
可當我費時費力整理它們時,發現好多模具買回來只用過一次,好多模具幾年沒用過了,還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拆開……隨著經驗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一個道理:能把有限的模具用出「花」來才是真本事。
那麼就先來談下做麵包必備的那些工具吧,圖片里的那些再加上一台烤箱,就是我認為做麵包必備的工具。
電子秤:建議選擇能精確到一克的電子秤,稱量相對准確,且具有去皮功能。我剛玩烘焙時買了彈簧秤,發現敏感性太低了。即使是精確到一克的電子秤,敏感性和准確性也有限,稱酵母、鹽這些少量的原料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量勺。
量勺:一般一套4—5把——1/4小匙、1/2小匙、1小匙、1/2大匙和1大匙,有些套裝可能沒有1/4小匙。1小匙=5毫升,1大匙=15毫升。
咱們中學都學過物理,因為密度的關系,同樣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是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說1小匙的粉類是5克,因為不同的粉的密度會有差別。正確量取方法是:不要特別壓緊,正常舀出,用刀或刮板將表面鼓出來的部分刮掉即可。
刮板:用於刮取面團和分割面團。市售有塑料和不銹鋼材質的,有兩邊平行和一邊帶圓弧的,帶圓弧的刮板方便刮取面盆里的面團。如果分割起酥面團,不建議使用刮刀,因為它沒有韌,不鋒利,切下去會破壞起酥面團的層次。
面盆:這就不用介紹了吧,和好的面團和拌好的餡料總得有個東西盛著吧。懶得洗盆也可放在保鮮袋裡,不過袋子不能太小,要給麵包發酵留出空間。想要面團更容易拿出來的話可以在盆壁薄薄抹一層液體油,不要抹太多,不然會影響麵包的組織。
擀麵杖:整形必備。市售還有帶顆粒的排氣擀麵杖。我個人體會,小型花式麵包和吐司的整形宜使用普通擀麵杖,因為面團小,很容易擀出氣泡,如果使用排氣擀麵杖,容易在麵包上留下痕跡,烤後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對付大面團,比如麵包卷的面團,使用排氣擀麵杖能夠更快、更均勻地排出氣泡。
毛刷:用於在麵包表面刷蛋液,也可以刷去面團表面多餘的麵粉。刷蛋液的時候用毛刷蘸蛋液,在碗邊輕壓幾下去掉多餘的蛋液,在麵包表面刷上薄薄一層即可。用完後洗凈晾乾。市售有種刷毛非常粗的硅膠刷,適合烤東西時刷油,不適合給麵包刷蛋液。
有了以上這些,就可以開始你的手工麵包之旅了。
別外,粉篩是做烘焙最基本的工具,我為啥不把它放在做麵包必備的工具里呢?因為麵包粉不容易結塊,不需要過篩。
有時在整形時會用到刀具,需要比較鋒利的刀,比如手術刀片、剔須刀片、美工刀片等,可以迅速劃開面團,且不沾面團。如果沒法快速劃開並且會沾面團,要麼是刀不夠鋒利,要麼是面團發過頭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可能想挑戰吐司,可能想做如咕咕霍夫之類特別的麵包,也可能想玩更多的花樣,需要在模具方面投入,那就根據你的需要和預算來選擇吧。
關於模具,我有幾點經驗分享:
人的判斷是最重要的因素,工具再好也需要你控製得好。
B. 一個小型的錄音棚的設備及預算
錄音設備
設備編號 設備名 設備重要性 設備數量 參考內容
01 電腦 主要設備1級 1-2台 錄音用的電腦的配置不需要很高,現在P4系列的都可以使用,內存256M就可以使用(建議使用雙顯示器),但一定要有光碟刻錄機。如果您還要拍攝MTV的話,配置就一定要高了。
02 調音台 主要設備1級 1 調音台是錄音棚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它,你基本上無法完成錄音任務。即便有的系統說不用調音台,其實在音效卡裡面也是因為搭配上了調音台的基本功能,這是換湯不換葯的做法。
03 專業音效卡 主要設備1級 1 音效卡一定要專業的,普通民用音效卡不能滿足錄音棚需要的音質。最好需要6進6出以上的通道,音效卡不需要有太多的功能,但一定要驅動穩定,音質好!
04 監聽音箱 主要設備1級 1-2對 專業監聽音箱不同於普通民?iFi音箱,即便是價格特別貴的民用家庭影院音響也不適合與在錄音棚中使用,因為它不標准。如果您想在監聽音箱上省錢,那真是干什麼不吆喝什麼了。
05 電容話筒 主要設備1級 1-2 錄音棚用的是專業的電容話筒,這種話筒很靈敏,需要48V供電。演唱者需要與話筒保持一定的距離。一隻話筒其實就能滿足一般的錄音需要了,如果您的錄音棚比較大,而且有錄合唱和樂器的機會,您就要考慮買一隻以上的麥克風了。
06 話筒放大器 主要設備2級 1 話筒放大器其實對錄音棚錄制的音質有很大關系。但是一台好的放大器價格不菲,許多投資者就望而怯步了,其實如果您的資金允許,你最好買一台,雖然不買也可以用調音台上的增益實現信號放大的作用,但是,有沒有專業的話筒放大器,音質相差得真是太遠了!
07 人聲效果器 主要設備2級 1 人聲效果器主要是給你錄的歌聲添加效果的。雖然在軟體里也可以添加效果,但軟體算出來的音質遠沒有硬體出來的聲音溫暖寬廣。
08 耳機 主要設備2級 若干 耳機包括錄音師用的專業監聽耳機和給歌手用的耳機。您可以買一隻好的給錄音師混音用,買幾只普通的給歌手錄音用。因為在錄樂隊或者合唱的時候,每個樂手或歌手都需要戴一付耳機,您要買上好幾只了啊。
09 耳機分配器 主要設備1級 1 耳機分配器在錄音棚里雖然對錄音的音質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它卻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所有錄音歌手的耳機都必須耳機分配器上,否則耳機是沒有辦法出聲的。一隻耳機分配器可以連接4-12個耳機。
10 話筒防噴罩 主要設備2級 1 話筒防噴罩是為了防止歌手的氣息噴到電容話筒上而產生「噗噗」的聲音。
11 話筒支架 主要設備2級 1-2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
12 對講話筒 主要設備2級 1 對講話筒是放在控制室用於錄音師和歌手交流用的。
13 VOD點歌機 輔助設備1級 1 這是娛樂型錄音棚必備之物,用於歌手點割使用。顯示器放在錄音室方便歌手看字幕。
14 電視機 輔助設備1級 1 主要用與和VOD點歌機使用,方便歌手看字幕。
15 VCD機 輔助設備1級 1 用於VCD卡拉OK的播放。
16 DVD機 輔助設備2級 1 用於VCD卡拉OK的播放。
17 卡 座 輔助設備2級 1 錄制普通磁帶。
18 CD 機 輔助設備1級 1 播放CD,這是不可缺少的啊。給歌手刻完盤,他們也許要求你用CD機播放一下。
19 MD 機 輔助設備2級 若干 播放MD(使用較少)。
20 DV攝象機 輔助設備2級 1 用於給客戶拍攝MTV等。
21 線材 必備 若干 專業音頻線。
22 視頻同步器 主要設備2級 1 主要用於專業錄音棚影視後期的錄音製作。一般的錄音棚是用不到的。
23 錄音軟體,效果器插件 必備 若干 專業多軌錄音軟體Saplitude ,Nuendo,Wave,T.C等。
錄音硬體周邊配置
電腦配置
由於我接下來所要講述的是屬於較為專業的錄音硬體設備,為了保證這類型設備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因此對於電腦配置有些許要求:最重要的一點就應該是主板和cpu了,盡量選擇Inter系列,因為專業的音頻介面大部分只適合於一線主板和cpu,對於其他品牌的可能會出現不兼容的情況。內存至少應為256M以上,如果你跑的軌較多 ,那就應該適當提高內存的大小,因為常用的錄音軟體在處理和運算時佔用資源太大,如果你的主機運算速度過慢,半天都反應不過來,你說到時候你還有心情搞製作嗎?恐怕連砸機子的心都有。對了,記著你的主板上至少有一個空閑且能正常使用的PCI插槽哦,要不然,你那昂貴的音頻介面可就沒用了。此外,硬碟的容量也應該較大,便於你儲存大量的文件及安裝相關錄音製作軟體和插件。
多軌錄音和多軌縮混
1、多軌錄音——各種樂器和人聲的錄音與疊加錄音的過程,每種錄音都有各自的「音軌」。
2、多軌縮混——將這些多軌內容同步錄在一組立體聲軌上(「母帶錄音」),可以用某種播放系統如CD播放機或磁帶卡座等進行再製作。
多軌錄音指多種樂器或人聲的互相「疊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種音色時,同時聽到其它的音色。有的錄音設備具備將不同樂器錄在每個「軌」上的能力。多軌錄音好比將16個盒帶錄音機的磁帶並列在一起。就成為16軌磁帶(實際32軌,因為盒式磁帶是立體聲,有兩個軌),從而具備了每軌錄制不同樂器的潛力。
換言之,假如您為一個鼓手、一個貝司和一個伴奏吉他手彈奏的曲子錄音,用一台多軌錄音機將每種樂器錄在各自軌上。由於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時,聽起來仍好像幾個樂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個主音吉他,既然每個樂器都錄在各自音頻上,就要先播放前三個軌,使吉他手在第四軌上錄制主音吉他時,能與其它樂器「合拍」。這個過程就叫疊加。
按傳統方式,錄音師要先錄制「節奏軌」,包括:鼓、貝司、伴奏吉他、鍵盤以及一個將被替換的主音人聲,所有都錄在一起。下一步,錄音師開始做疊加,加入其它節奏,主聲部,背景人聲,所有其它樂器,最後錄制主音人聲。而現代錄音方式通常是一次製作一個軌,按排序的樂器、鼓的循環,或者人聲開始錄音。
關鍵點是最終你的樂器必須被同時錄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後,混音過程才能開始。
縮混的目的是將你所錄制的軌道縮到兩個軌道(立體聲)上或一個軌(單聲)上。這樣就可以在傳統的播放系統如卡帶或CD播放機上今昔播放了。
按傳統方法,多軌錄音機連在多通道的調音台上,這樣每一個軌在調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單獨進行處理了。換句話說,多軌錄音機的每一個輸出都連接到調音台的每一個輸入通道上,從那裡再進行合並,成為單一的立體聲輸出。這個立體聲的輸出可以連接到母帶處理機上錄制立體聲信號。
在合並許多通道到兩個通道時,調音台還處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調節樂器的頻率內容,一般稱為EQ。
-給樂器增加效果,如混響,回聲或合唱。
-調節每一軌的音量,保證不會有單獨的樂器音量太過於大或者小。
如今,多軌錄音機,多通道調調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個裝置上。而且還可以用光碟刻錄機、數碼錄音機或硬碟作為母帶處理機。當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樂器都被錄音、加工、縮混最後成為一種媒介而被大眾聽到。
輸入與輸出
輸入端子
在開始錄音之前,你需要將樂器或者是話筒連接到錄音機或調音台的輸入部分。可能你會注意到有一些不同的連接類型,如:RCA型(在家用的立體聲設備上也可以找到),XLR(一般用於話筒)和1/4inch(一般用於樂器)。
主輸出
這些輸入一般連接到錄音棚的監聽上(或者是它們的功放上,如果監聽不帶放大系統的話),或者是接到卡帶或者是DAT機的輸入上。
監聽輸出
監聽輸出和主輸出一般的功能類似,但是有些時候是作為從調音台發送不同混音輸出的作用。通常的情況是,主輸出連接到盒式卡座或數碼錄音機,用於錄制混音;監聽音箱直接與功放音箱或者是音頻監聽音箱連接。
數字輸出
數字輸出都專用於將信號傳送到另一個數字設備。一般用於將你所使用的主設備混音信號以數字形式送入另一台數字設備。
輔助發送
輔助發送一般用於發送來自調音台的數據,通過效果處理器來進行處理。您還可以使用輔助發送將混音的信號送到其它設備,同使用主輸出或監聽音箱輸出,或作為各自音軌輸出將自己的音軌內容傳送到其它錄音機。
輔助返回
輔助返回可以將效果處理器的信號返送回來。但是也可以用於只輸出立體聲源如CD播放機的信號送入您的調音台。
耳機輸出
將一副耳機接至調音台。
平衡與不平衡介面
涉及到前文討論的各種介面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阻抗和平衡。這些概念對理解如何發揮設備效用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阻抗
阻抗也叫電阻,即電子器件本身對交流電源的阻力。換句話說,所有電子線路對電的自然流動都有一種固有的阻力,就好像跑步時感受到風的阻力一樣。低阻抗音頻信號比高阻抗信號跟強,因為它所受到阻力小。
在實際應用中各種器材的阻抗都應該相符。如果連接一個輸出時,是從高阻抗輸入到低阻抗輸入,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傳送的電流過大。舉個例子,一個低阻抗話筒應該輸入到低阻抗調音台的輸入端子。如果需要連接兩個不同阻抗的設備,應該使用匹配的變壓器,改變其中的一個設備的阻抗,使兩者相符。
阻抗類型
高阻抗:阻抗率為1,000歐姆以上的電路
低阻抗:阻抗率為600歐姆以下的電路
平衡與不平衡
概括的說,音頻設備的輸入端和輸出端或是平衡,或是不平衡。平衡電纜用輔助線作屏蔽阻止由於線長所造成電阻中的噪音。一般的大二芯電纜和蓮花型電纜是不平衡型的;卡儂或立體聲大三芯電纜是平衡型(有三個連接腳,不是兩個)。
每件器材都有平衡或不平衡輸入輸出口。如果您將平衡輸出連接到平衡輸入端,應該用平衡電纜。
-不平衡輸入輸出連接到不平衡輸入輸出,可以使用不平衡電纜;如果使用平衡電纜不會造成什麼損害,只是不能使用輔加線,也不會有任何收益。
-不平衡輸入/輸出連接至平衡輸入輸出,同上
-平衡輸入/輸出連接至平衡輸入輸出,應使用平衡電纜,如果使用不平衡電纜的話,則容易引起連線噪音,特別是長度在3-5米或長的電纜中更容易產生噪音。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與不平衡插頭不完全與阻抗有關。如卡儂電纜幾乎都是低阻抗的,而1/4inch電纜可以是平衡也可以是不平衡,可以是低阻抗也可以是高阻抗。
而且,如果您用一根很長的電纜(3-5米以上)將平衡輸出端連接到不平衡輸入端。那麼整個電纜使用平衡電纜,並在連接不平衡輸入之前使用接線盒或匹配的變壓器,都是好辦法。這樣可以利用平衡電纜的很強的防止噪音的特點。
平衡線路
音頻線路有三種線:高、低以及一個接地屏蔽。高頻線路和低頻線路接到地面時的電壓相同。這種設計有助於防止較長電纜中的噪音干擾。
不平衡線路
音頻線路有兩種線:高和低。高頻線傳載信號,低頻線接地。地面導體對其它導體起著屏蔽作用。由於高頻線路和低頻線路到地面的電壓不同,所以叫作不平衡。
錄音須知
一、必要准備
歌曲准備:您需要根據經濟情況准備好預算來滿足你的願望(當然,原創歌曲、出版集子、參加比賽、錄音小樣就例外啦),進而想好要錄哪些歌。我們建議,您需要錄音製作成CD自己聽或送人的,應是你最喜歡的,最能表現你唱功的那些熟悉的歌曲。同時,盡量背誦歌詞,這樣才能更多的精力去對歌曲進行演繹,才能錄出好的作品來。
心理准備:進錄音棚錄音與在KTV唱歌是不同的。與在舞台現場演出也不同。在KTV房裡演唱時,你所聽到是經過音響修飾過的聲音,這里加入了較大程度的混響效果,使人聲與其相混合,彌補了個別演唱中的不足與缺陷。在錄音棚里,錄音所使用的全部是專業錄音設備,其還原性無與論比,為了保證錄音師監聽並根據每一個人的不同進行混縮,在錄音時一般都是不加任何修飾地記錄原聲原唱,同時,系統反饋給歌者的聲音也保持了原樣。這時,歌者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或者對自己所唱的歌曲表現出不太自信。因此要盡量克服這種感覺。
環境熟悉:錄音前一定要在棚里熟悉環境,到控制間、錄音室稍作瀏覽,增加歌者與環境的親近感,減少怯感。在熟悉環境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簡單地介紹一下設備情況和以往工作經驗,以提高歌者的自信,引發歌者表演歌曲的熱情。當然,有些歌手經常進棚錄歌,就可以減少在棚里的時間,盡快地進入實際錄歌的程度。
二、錄音流程
1、錄音請事先預約,避免時間沖突。演唱者須在預約時間前到達,以便接待人員安排錄音時間,如果超過時間未到,接待人員有權安排下一位演唱者先錄。
2、進入工作室後錄音師會與你進行必要的交流,並對您作出設備使用的指導。演唱者在進棚前,為節省時間,應先熟悉伴奏並預先排練,以便直接錄音。
3、准備伴奏,列印歌詞,將伴奏導入錄音軟體;錄音師工作期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控制室,以免影響工作質量。錄音過程中,請您的親朋好友在操控室內等候,以免造成錄音過程中不必要的干擾。
4、進入錄音室請穿上鞋套並關閉手機及一切通訊設備,以免造成錄音干擾。為了您有一個良好的錄音環境,錄音室內嚴禁吸煙,不亂扔垃圾。進入拾音室進行錄音,這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幫你調整好你和麥克風的高度。請注意,嘴離麥的距離大約是兩個拳頭。
5、請愛護錄音設備,輕拿輕放。進行初錄,也就是第一第一遍錄音,主要作用是:①感覺錄音環境,通過耳機感受你的聲音和伴奏的聲音大小是否舒服,然後跟錄音師說明,錄音師會及時進行調整,直到你覺得唱的舒服了;②錄音師調整音電平,以免有爆音等現象;③歌手自己熟悉下歌曲伴奏;
6、主錄,一般情況下,這是歌手比較重要的錄音,這個時候歌手對歌曲已經有了初步的熟悉,嗓音也處在較為亢奮(可能用詞不當啦)狀態,以後的錄音要以此為准了。主錄錄音完畢後,錄音師會用3分鍾時間把大概的效果做出來,然後從頭一起聽,哪裡沒唱好的話就把沒唱好的部分(可能是一句,或者幾個字)修改,以開火車的模式一直改到最後,然後再聽一遍,直到沒什麼錯誤;
7、補錄。對於你覺得沒唱的好的地方進行補錄。
8、錄音完畢後會把您的干聲保存,接著錄下一首,全部錄完後會對每首歌進行後期效果和後期處理。縮混完成後,工作人員會給您開據單據,並由錄音師告知您取歌時間。
初次進棚注意事項
1、事先准備好所錄歌曲的曲目及伴奏。
2、進行錄音前注意事項講解,歌曲試唱。
3、錄音開始,錄音師會對你進行歌唱指導。
4、錄音結束,製作人進行後期製作、混音。
5、每首歌曲錄音完畢,對不足部分進行分句補唱。進棚錄音可不像我們唱卡拉OK一樣這么瀟酒,因為唱卡拉OK是一種隨意的娛樂,而錄音即是一種刻意的工作。有些象歌手在家裡唱的很好,一進棚錄音的效果卻不如往日,這是為什麼呢?
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歌手太緊張。
2、歌手戴上耳機之後感覺不適應,聽不到自己熟悉的聲音。
3、歌手的嗓音不在狀態,可能有些勞累。
所以要有進棚錄出令人滿意的聲音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真正專業的錄音棚,包括器材、場地、錄音師。
2、選擇自己感覺良好的時間段去錄音(例如:下午或晚上)。
3、避免進棚前飲酒、吸煙。
4、進棚前先進行「熱嗓」將嗓音伸開。
5、最重要的一點是經常進棚,熟悉那裡的錄音環境。的確,進棚錄音是要收費的,如果交了費用卻錄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豈不令人失望,所以錄音最關鍵的要選擇一家真正的錄音棚專業的設備、美好的錄音環境、專業的錄音技術、為人師表的態度,夢想人專業錄音棚決不會讓你感到失望!
電影錄音
在製作有聲電影的各個階段,把與畫面相配合的各種聲音記錄下來的過程。無論在哪個製作階段錄制的聲音,在最終製成拷貝用的聲帶時,既要與畫面同步,又要注意整部影片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聲電影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在發展過程中,曾先後採用過機械錄音(唱片錄音)、光學錄音(感光錄音)和磁性錄音幾種方法。
機械錄音
20世紀20年代中期,曾藉助機械錄音法製作的唱片,來為有聲電影記錄和還原聲音。例如美國製作的有聲故事片《唐璜》(1926)、《爵士歌手》(1927)等,就是用機械錄音的。中國最早的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也是用這種方法錄音的。機械錄音雖然在有聲電影發展的初期起過一定作用,但由於唱片和影片是分開的,在影院放映時,常常出現聲畫不同步的現象。甚至有時畫面早已放完,而唱片上的聲音還在繼續。
光學錄音
早在電影發展的初期,就有不少人提出利用膠片來錄音和還音的設想,直到30年代初期,光學錄音法才成功地應用到電影上。最早用光學錄音法試制的故事片有美國的《七重天》(1937)。中國最早用光學錄音法攝制的有聲故事片有《雨過天青》和《歌場春色》等。至80年代,普通電影拷貝上的聲帶仍然是用光學錄音的。在電影拷貝上,可以看到畫面一側有記載聲音的痕跡,稱為光學聲跡或聲帶。
光學錄音的過程,是把傳聲器所拾取的聲音轉換為相應的模擬電信號,再經過音頻放大器把它放大到足以使光-電調幅器起作用的程度,以形成可記錄的模擬光信號。光-電調幅器是光學錄音的關鍵部件,它把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轉換成聲音的模擬光信號,並利用膠片對不同曝光量產生不同感光密度的特性,把聲音記錄下來。對經過錄音的膠片進行顯影、定影、沖洗加工之後,就能顯示出感光密度不同或感光寬度不同的光學聲帶。和機械錄音相比,光學錄音的優越性在於它所錄制的音域范圍較大;它和電影攝影所用的媒介都是感光材料,可以和畫面一起印在拷貝上,這種方法既降低了製作成本、保證了聲音質量,又使放映時的聲畫同步。
光學錄音改進了有聲電影。早期的有聲電影幾乎全部是採用光學錄音的。5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的電影生產基本上也採用這種方法。然而,光學錄音也有不足之處:①錄音後的感光膠片要進行沖洗,才能得到聲帶底片,製作過程比較復雜。②拷貝上的聲帶也象畫面一樣需要從錄音底片上印製出聲帶正片才能還音,所以光學錄音不能立即還音,不能及時檢查錄音效果。③感光膠片的聲帶上如有臟點或機械劃傷,就會產生雜訊,影響聲音質量。④感光膠片必須在黑暗中操作,工作不方便。⑤由於第②條缺點和剪接的需要,用的膠片很多,增大了製作成本。
磁性錄音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國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人、丹麥人和瑞典人研製成功的磁帶錄音技術引進電影錄音,使過去那種單純靠光學錄音的電影錄音工藝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始聲帶素材到混合錄音,都逐步改成了磁性錄音,而光學錄音僅僅用於製作拷貝的光學聲帶。磁性錄音的關鍵部件是磁頭,它把聲音的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模擬磁信號並記錄在磁性介質上。供電影錄音的磁介質有兩類:一是磁片,它和電影膠片的尺寸相同,也用片孔輸片,區別在於把感光塗層改為可磁化的塗磁層,常用的磁片寬度有35毫米、17.5毫米和16毫米等幾種。二是磁帶,它沒有片孔,是靠磨擦傳輸的,最常用的是寬6.25毫米磁帶。近年來,音樂錄音也用25.4毫米和51.8毫米寬的磁帶;外景環境聲錄音有時還用3.81毫米寬的盒式磁帶。
磁性錄音比光學錄音方便得多,可以立即還音,檢查效果,若不滿意,可以重錄,從而省去了一系列感光沖洗加工工序,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材料。磁片或磁帶無需加工,不會出現加工過程中可能的聲音失真,而且磁性錄音雜訊小、頻帶寬、動態范圍大、質量高。
電影生產上使用磁性錄音,最後都要把磁性聲帶轉成光學聲帶底片,用以大量製作發行拷貝。有人曾設想把最後一道光學錄音也用磁性錄音代替,即在電影拷貝的聲跡位置上塗一條狹長的磁條,把聲音錄在上面。不過,這樣會使電影拷貝的生產更加麻煩,膠片上既要塗感光乳劑,又要塗磁性材料層,而且每部拷貝都要單獨錄音、分別檢查,所有放映機也都要改裝,所以除70毫米立體聲影片及少數特殊用途的影片使用塗磁聲跡外,其他電影拷貝都不用這種方法。
影片錄音過程
一部影片有些在拍攝畫面的同時把現場的聲音記錄下來,稱同期錄音;有些不適於現場錄音,如在自然外景聲音噪雜的環境下不便錄音或因演員發音有障礙而在畫面拍成後將音配上去,稱後期錄音;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著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通常把前期錄音、同期錄音、後期錄音獲得的聲音,作為素材,分別記錄在許多磁片或磁帶上,由錄音師根據放映出來的畫面內容和創作意圖,進行混合錄音,錄製成一條合成聲帶。為了印製拷貝,還要從錄有合成聲帶的磁片上把聲音再轉換到一條感光聲帶底片上,最後把這條聲帶底片連同畫面底片一起印製到一條正片上去,成為聲、畫合一的拷貝。
C. 以前用刮唱片的那機器叫什麼
聲機、電唱機
[phonograph;record player;electric gramophone] 用來放送唱片錄音的電動設備。由美國發明家愛迪生1877年發明。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唱機發展、演化為磁帶錄音機、CD機和數字式mp3播放器。
[編輯本段]留聲機的概述
留聲機又叫電唱機,是一種放音裝置,其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唱片置於轉台上,在唱針之下旋轉。留聲機為愛迪生的眾多偉大發明之一,因為唱片能比較方便地大量復制,放音時間也比大多數筒形錄音介質長。
[編輯本段]留聲機的誕生
留聲機誕生於1877年。世界上發明留聲機的人就是譽滿全球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根據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震動的現象,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1877年8月15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讓助手克瑞西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指著這台怪機器對助手說:"這是一台會說話的機器",他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起了「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一身毛……」。唱完後,把針又放回原處,輕悠悠地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不緊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轉動著,唱起了「瑪麗有隻小羊羔……」,與剛才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唱的一模一樣。在一旁的助手們,碰到一架會說話的機器,竟然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會說話的機器」誕生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之拿破崙·波拿巴」,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
美國人托馬斯·阿爾巴·愛迪生在1877年設計的留聲機,是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裝置。
同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手、機械工人約翰·克盧西製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用這台樣機錄制了愛迪生唱的歌《瑪莉的山羊》。
1878年4月24日,愛迪生留聲機公司在紐約百老匯大街成立,並開始銷售業務。他們將這種留機和用錫箔成的很多圓筒唱片配合起來,出租給街頭藝人。
最早的家用留聲機,是1978年生產的愛迪遜·帕拉牌留聲機,每台售價10美元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偶然性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 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進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在試圖排作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間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轉動。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進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他是耳聾之人,能發明這樣一個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異了。當我們看到今天的留聲機時,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心血。實質上,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留聲機所掀起的文明和發明巨浪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電唱機、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激光聲像機……相繼問世,追溯其源頭,不都是來自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嗎?
[編輯本段]留聲機的故事
1877年,愛迪生在美國新澤西州建起了科技研究所。這個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各個專業的行家,從而結束了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單槍匹馬地搞發明的時代。
愛迪生在這個研究所里的第一項發明是研製了炭精送話器。電話是貝爾在1875年發明的。然而,貝爾的電話有個致命的弱點:靈敏度差,通話的雙方都必須大喊大叫,相當費勁。因此,貝爾的電話有沒有前途,不少人持懷疑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愛迪生組織專家進行反復研究,結果發現用炭精代替硫酸和炭桿,效果要好得多。於是就發明了炭精送話器。
一天,愛迪生在調試炭精送話器時,因為右邊耳朵聽力不好,就用一根鋼針代替右耳,來檢驗傳話膜片的震動。當他用鋼針觸動膜片時,隨著講話聲調的高低,送話器發出了有規律的顫音。
愛迪生靈機一動,想到:「如果反過來,使短針顫動,能不能復原出聲音來呢?」這個念頭,讓愛迪生激動不已。他彷彿偶然間發現了一條通向一片新天地的小道。要知道,在當時,聲音儲存技術是一個無人敢問津的新領域。
於是,愛迪生像著了魔似的,廢寢忘食地開展研究工作。他知道:成功等於99份的血汗加上1份靈感。沒有付出艱辛的勞動,再好的點子、再好的設想,都是沒有意義的。
經過4天4夜的苦戰,實驗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愛迪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在筆記中寫道:「我用一塊帶針的膜片,針尖對准急速旋轉的蠟紙,聲音的振動就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了。試驗證明:要把人的聲音完整地儲存起來,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再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至此,愛迪生的心裡有數了,「會說話的機器」即將誕生了。
1877年8月15日,愛迪生將畫好的一張機械設計圖交給了助手克瑞西。克瑞西按照愛迪生的設計圖紙,製造出了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兩根金屬小管和模板組成的機器。他怎麼也不相信,這么個怪東西會說話。
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將它包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搖動曲柄,對著圓筒前的小管子,聲情並茂地唱起了一首兒歌:
「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的一身毛,不管瑪麗往哪兒去,它總是跟在後頭。」
唱完後,愛迪生把圓筒轉回原處,換上另一根小管子,慢悠悠地搖起了曲柄。這時,大家都屏住氣,屋裡靜悄悄的。果然,過一會兒,這台怪機器唱了起來:
「瑪麗有隻小羊羔……」
聲音雖然小,而且有點含糊,並不動聽,但愛迪生、克瑞麗和其他人高興萬分,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
「這台怪機器為什麼會說話呢?」克瑞西忍不住問道。
愛迪生指著機器,告訴大家:這台機器的金屬筒橫向固定在支架上,它的表面刻著紋路;它跟一個小曲柄相連;金屬筒旁邊是一個粗金屬管,它的底膜中心有一根針頭,正對著金屬筒的槽紋。錫箔下面的金屬筒上有槽紋,所以隨著歌聲的起伏,唱針在錫箔上刻出了深淺不同的槽紋。當唱針沿著波紋重復振動時,就發出了原來的聲音。
「原來是這么回事!」克瑞西點了點頭。
「對了,還沒有給它起名字呢。」不知是誰說道。
「就把它叫做『留聲機』吧!」愛迪生想了想說。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消息很快傳開了。人們稱贊這是「19世紀的奇跡」。1878年,英國皇家學會舉辦了留聲機展覽。法國政府為這項發明頒發了獎金。美國總統在白宮接見了他。
愛迪生成了新聞人物,名聲大噪。然而,時年僅31歲的愛迪生並沒有被成功、榮譽沖昏了頭腦。他清醒地看到,剛剛問世的留聲機還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比如錄音時間短、聲音小且不夠清晰等。
為了改進這些不足之處,愛迪生又馬不停蹄地投入研究工作。終於研製了第二代留聲機。在第二代留聲機的話筒上,加了一個喇叭形的音筒,作為擴音器用;用蠟筒代替錫箔,這樣蠟筒可以重復使用;機箱里裝上了驅動結構,每次只要上緊發條,就可以自動錄放。
1887年,愛彌爾·柏林納製造了一種新型留聲機。它的特點是,用圓盤形的唱片代替了大唱筒,唱片用兩個手搖轉輪帶動。這種唱片留聲機與唱筒留聲機相比,性能有了明顯提高,是現代電唱機的雛形。
愛迪生也在不斷地改進留聲機的性能。1888年,他把唱筒留聲機裝上了電源,用電瓶啟動,然後用接有軟管的耳機收聽。改進後的留聲機,聲音清晰逼真。不過,後來唱片還是取代了唱筒。
[編輯本段]留聲機的發展
1857年 法國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愛迪生製造出人類史上第一部留聲機,開始儲存媒體的領域。在這一百多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從最初以錫箔制滾筒,鋼針播放,導致每個滾筒只能播放幾次即耗損,到現代雷射影音儲存軟體的DVD,已在21世紀展現出無以倫比的影音境界。
蟲膠唱片細說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時,以錫箔制滾筒錄音,早期蓄音筒唱一次只能錄制一筒,每個蓄音筒聽五,六次就磨損報廢。1892年,德籍技師艾米利。伯林納以鍍金的銅模作為母盤,再以硬蠟作為原料(日後的原料為蟲膠,亦稱洋乾漆),製成母版復制。隔年,唱片像其他商品一樣開始量產。
1879年留聲機首度引進日本,1899年第一家唱片公司三光堂成立。由於當時錄音及製造唱片的技術由歐美所掌控,日本的唱片必須委由歐美生產,因此,日本早期的唱片都是由外國技師渡海赴日錄制後,將母盤攜回歐美製成唱片,再輸回日本販售。日本第一家標榜生產留聲機及唱片的公司,是1907年美國與日本技術合作成立的日米蓄音器製造株式會社。同年,日人湯地敬吾開發出平圓盤唱片的製造技術,突破歐美技術壟斷。此時正值日俄戰爭日本戰勝之際,全國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消費能力增加,因此,日米蓄音器製造株式會社,於1909年4月由位於川崎的工廠開始生產國產唱片。
1910年,日米蓄音器製造株式會社增資並改組為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以下簡稱「日蓄」)。日蓄成立後,除生產唱片外,留聲機方面也開始量產,並與歐美等進口貨相互競爭。隨後,新興的唱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日本蓄音器商會1910年成立同時,也在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台北榮町(現台北衡陽路)設立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台北出張所,開始在台灣銷售留聲機和唱片,並展開錄制台灣音樂的工作。據日人山口龜之助所著《唱片-文化發達史》中記載:1914年,日蓄台留聲機和唱片於1910年傳入台灣,至今已95年。
唱片材質從洋乾漆到PC成分的DVD,錄音技術也從單軌錄音到多軌錄音,播放媒體從笨重的留聲機到輕薄的DVD機器。
[編輯本段]留聲機與唱片
1、1857年 法國人里昂、史考特[Leon Scott],依人類耳鼓膜隨聲波振動的現象,製作名為Phonoautograph的機器。連接在號角型話筒較小一端的一片薄膜,可以模仿耳鼓膜一般隨聲波振動。黏於其上的一根豬鬃,可以將振動的波型,刻在用蠟燭薰黑的一張紙上。此一裝置,只是記錄下聲波形狀而已,並沒有任何再生裝置。
2、1877年 法國人查爾斯、庫洛[Charles Cros]向巴黎科學院提計劃,擬改良史考特的設計,將音波振動刻在薰黑的玻璃板上,並且將記錄玻璃板上的波紋再生出聲音,可惜此計劃未被通過而流產。
3、1877年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替西方電子[Western Electric]研究簡單的自動電報中繼裝置過程中,意外地製造出名為Phonograph的機器,並於當年十二月發表並申請專利,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部留聲機。系以錫箔制滾筒,鋼針播放,但因磨損大,每個滾筒只能播放兩、三次而已。
4、1887年 亞力山大、葛蘭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將愛迪生的錫箔滾筒改為塗了蠟的紙筒,且以寶石針頭播放,因此噪音減少很多,重復使用次數增加,壽命亦隨之延長,此改良機器稱為Graphophone。
5、1888年 愛迪生不服輸,立即改良其機器,使用全部蠟質滾筒,並以電池驅動的馬達來代替手搖式捲筒的轉動。以增加播放的穩定性。名之為Phonograph,並於當年上市。
6、1888年 德國人艾米利、伯林納[Emile Berliner]推出一種叫Gramophone的機器,使用扁圓形塗蠟鋅版作為播放和錄音的媒體,同時也可製成母版復制,大大增加唱片商業化量產的可能性,這即是今日圓形唱片的始祖。
說明:[一]初期扁圓形唱片行進方向系由內向外移動,與現代唱片由外向內移動正好相反。[二]滾筒式錄音紋路是上下、起伏、深淺刻劃;而扁圓形唱片則是左右平行搖動來刻劃紋路。此一改進,保持一定針壓,增加訊號噪音比及穩定性。
7、1893年 扁圓形唱片開始成批生產。
8、1919年 已將電子放大器應用於留聲機——貝爾實驗室的馬克麥斯菲爾德[J. P. Maxfield]及哈里森[H. C. Harison]成功地製造出全電子式留聲機。
9、1925年 傳聲器問世——新錄音方法。
10、1933年 發明立體聲錄音。
11、1948年 CBS實驗室的戈德馬克[Peter Goldmark]藉著縮短槽紋間的距離及錄音[轉速]的減慢來延長唱片放音的時間。推出LP[Long Playing]唱片,於是唱片轉速由七十八轉經十六轉、四十五轉、至今日之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而定型。
說明:二次大戰後,製作唱片的材料舍棄長久以來的蟲漆而改用塑料,這是促成密紋唱片、LP得以產生的一項重要因素。
12、1955年 立體聲唱片開始普及。
13、1971年 四聲道立體聲系統產生。
14、1981年 未來鐳射唱片產生以至今日之CD、光碟、影碟以及不可限量之未來。
另一版本:
1857年 法國發明家斯科特(Scott)發明了的聲波振記器,這是最早的原始錄音機,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 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錄音裝置。可以將聲波變換成金屬針的震動,然後將波形刻錄在圓筒形臘管的錫箔上。當針再一次沿著刻錄的軌跡行進時,便可以重新發出留下的聲音。這個裝置錄下愛迪生朗讀的《瑪麗有隻小羊》的歌詞:「瑪麗抱著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樣白」。總共8秒鍾的聲音成為世界錄音史上的第一聲。
1878年 愛迪生成立製造留聲機的公司,生產商業性的錫箔唱筒。這是世界第一代聲音載體和第一台商品留聲機。
1885年 美國發明家奇切斯特·貝爾和查爾斯·吞特發明了gramophone(留聲機),採用一種塗有蠟層的圓形卡紙板來錄音的裝置。
1887年 旅美德國人伯利納(Emil·Berliner)獲得了一項留聲機的專利,研製成功了圓片形唱片(也稱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聲機。
1888年 伯利納製作的世界第一張蝶形唱片和留聲機在美國費城展出。
1891年 伯利納研製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了製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 愛迪生成立國家留聲機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產、銷售用發條驅動的留聲機。
1898年 伯利納在倫敦成立英國留聲機公司,並將工廠設在德國漢諾威。
1898年 丹麥工程師普爾森發明了可以實際應用的磁性錄音機(鋼絲錄音機)。
1912年 圓筒式錄音被淘汰。
1924年 馬克斯菲爾德和哈里森設計成功了電氣唱片刻紋頭,貝爾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電氣錄音,錄音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 世界上第一架電唱機誕生。
1931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製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 Play,簡稱LP)。
1945年 英國台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范圍,錄制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年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331/3轉/分的新一代的密紋唱片(Microgroove),成為唱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統——45轉的EP(Extended Play)與之抗衡。
1935年 德國柏林的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使用塑料磁帶的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荷蘭生產音頻盒式磁帶。唱片的黃金年代漸漸流逝。
[編輯本段]雜志《留聲機》
英國《留聲機》(GRAMOPHONE)雜志是一份推介世界經典的音樂與音響知識的資訊媒體,歷史悠久。每月出一本,隨書有一張CD,《留聲機》隸屬於英國最大的媒體集團Haymarket,是當今世界最具權威性的古典音樂刊物。
《留聲機》隸屬於英國最大的媒體集團Haymarket,是當今世界最具權威性的古典音樂刊物之一。創刊於1923年,正值世界唱片工業蓬勃發展的開端。自創刊至今的80餘年中,《留聲機》見證並推動了世界唱片工業發展的整個進程,被公認為全球古典音樂及錄音工業的頂尖媒體。此外,每年一度的「留聲機大獎」是全世界古典樂壇的盛事,成為與「奧斯卡」、「格萊美」比肩而立的行業重要評獎。
《留聲機》擁有多個經典欄目:Collection(收藏),深度介紹歷史上著名作曲家經典作品之鑒賞及收藏;Classics(經典),每個月,《留聲機》都要拿出一張錄音史上的經典唱片,由該刊主編與歐美著名樂評人共同評鑒;The Event(事件),回顧影響古典音樂歷史的首演或音樂大事記;Reputations(顯赫),解讀音樂大師顯赫的音樂人生。
《留聲機》以全球著名唱片品牌的最新發行、錄音史上最經典錄音、國際古典樂壇新聞、最偉大的音樂家及音樂歷史事件等作為著眼點,對國際古典樂壇進行全方位報道。其中分量最重的Review(品鑒)堪稱業界權威,每期包括有超過上百款唱片、DVD、音響器材和書評,均由歐美資深樂評家執筆。
2006年1月,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的英國古典音樂雜志《留聲機》,將正式推出中文版——《人民音樂·留聲機》。10月中旬,該雜志的試刊號已問世,定價30元,附贈兩張唱片,迄今為止已有不少樂迷表示初步印象良好。
《人民音樂·留聲機》是國內著名古典音樂品牌「普羅藝術」與中國音樂家協會合作,對其核心期刊《人民音樂》的全新打造。
《人民音樂·留聲機》內容與英國同步,同期精選英國《留聲機》的經典欄目、精彩內容和權威評鑒,使讀者和樂迷同步獲取世界古典音樂最新動態及唱片資訊。除與當月英國《留聲機》同步發行外,《人民音樂·留聲機》還將從《留聲機》82年近1000期的雜志中選出最優秀的文章,以饗讀者。分享《留聲機》近一個世紀的音樂精華,回顧錄音歷史上的音樂經典,將成為《人民音樂·留聲機》讀者的尊貴之享。《人民音樂·留聲機》結合國內讀者和樂迷的需求,特邀海內外資深譯者與權威樂評人翻譯或采(撰)寫具有國人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內容,包括本刊編輯部記者親赴海外一手採集的最新資訊以及全面、深度、及時的報道,緊密圍繞當今錄音、唱片及整個音樂產業的大事熱點。每期《人民音樂·留聲機》將特別贈送兩張精美的古典音樂CD,CD1《本月最佳古典唱片排行榜》由英國《留聲機》評鑒,推介全球當月國際著名唱片公司最新錄音的精彩曲目,使國內讀者與國際樂壇同步聆聽;CD2《經典版本推介》由《人民音樂·留聲機》評鑒,推介國際各大唱片公司經典錄音中的經典版本,指導讀者音樂收藏。
一半翻譯一半原創
《人民音樂·留聲機》,由國內古典音樂品牌「普羅藝術」與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期刊《人民音樂》合作。從明年一月起,已有55年歷史的《人民音樂》將每月出版兩本雜志,其一就是《留聲機》的中文版:《人民音樂·留聲機》。
已於10月中旬推出的試刊號中,包含了2005年度英國《留聲機》雜志唱片大獎的專題,以及剛落幕的第八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音樂家專訪。另外包括了英國版雜志的「事件(Event)」、「顯赫(Reputa- tion)」、「經典(Classics)」、「收藏(Collection)」等經典欄目,還開創了「華人」專欄。
雜志的主編助理唐若甫介紹,試刊號選擇了《留聲機》雜志今年1月到8月的精選內容,跟將來雜志的規劃一樣,目前的欄目都會在明年一月的正式創刊號上看見。《人民音樂·留聲機》的新聞資訊將與全球同步,每期同期選取《留聲機》的內容和評鑒,並將從《留聲機》1982年近1000期的雜志中選出優秀文章刊登。另外,《人民音樂·留聲機》每年還有一個「留聲機大獎」的特刊,因此一年將出13本雜志。
《人民音樂·留聲機》採用16開銅版紙內頁,全四色印刷。每期《人民音樂·留聲機》將特別贈送兩張精美的古典音樂CD,CD1《本月最佳古典唱片排行榜》由英國《留聲機》主編詹姆斯·喬利(JamesJolly)選擇並推薦,曲目是當月全球著名唱片公司中的最新錄音;CD2主要是由《留聲機》中文版主編劉雪楓選擇的《經典版本推介》,推介國際各大唱片公司經典錄音中的經典版本,指導讀者音樂收藏。雜志設定了其讀者群主要面對的是中產階級和商務人員。
引導潮流不追時尚
《人民音樂·留聲機》的出品人王翔介紹,引進雜志的目的,是要讓國內讀者和樂迷同步獲取世界古典音樂最新動態及唱片資訊。唐若甫則稱,要成為「引導國內唱片和音響器材消費的雜志,而不是追隨潮流」。
《留聲機》中文版編輯部認為,創刊於1950年的《人民音樂》,在國內是最高級別的音樂專業刊物——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核心期刊,能夠強強聯手,對《留聲機》中文版也是優勢。唐若甫說,除了翻譯,記者還將親赴海外採集當今錄音、唱片及音樂產業資訊,采寫原創文章。此外也會委託英國的作者為雜志寫作唱片評論或音樂家的采訪錄。
9月底,《人民音樂·留聲機》記者到英國參加了2005年的「留聲機唱片大獎」頒獎禮,唐若甫說,接下來,雜志馬上要采訪本年度的大贏家——指揮家加迪納和假聲男高音雅各布。
力推華人引進評獎
作為雜志的延伸項目,《人民音樂·留聲機》將在每月最後一個周末舉辦一場古典音樂沙龍,並有音樂家演奏和酒會。而「留聲機百年唱片國際巡迴展」也將陸續推出。
唐若甫介紹,舉辦沙龍主要著眼點是「力推華人音樂家」,每月邀請當期介紹的華人音樂家到場與樂迷交流,氣氛會比較放鬆。另外,「針對《留聲機》對唱片推薦的強大力度」,《人民音樂·留聲機》每月還打算舉辦一個唱片發布會以及新發唱片視聽會。
唐若甫說,引進《留聲機》雜志,還想引進經營和銷售方法,所以也想引進年度評獎制度,有兩個策劃:一個是針對中國音樂市場的「中國國際留聲機年度大獎」,評選范圍是本土製作的唱片,內容可以包括國樂、民樂、發燒唱片,規劃在2006年或2007年,當雜志已經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後進行;另外一個是把英國的「留聲機大獎」搬到中國舉辦,初步定在2008年。另外,《人民音樂·留聲機》還會在中國各大城市舉辦巡迴展,利用英國《留聲機》雜志豐富的歐美古典音樂唱片檔案和藏品,向國內樂迷介紹國際唱片產業的歷史、錄音產品和音樂大師。
樂迷反饋初步良好
《人民音樂·留聲機》試刊號,在第八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期間已經推出,在如《尼伯龍根的指環》等演出時都安排了在劇場里銷售。目前為止,看過雜志的部分樂迷通過網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普遍都是「初步印象良好」。有人認為有翻譯,有原創,挺好,比《愛樂》強;也有人質疑「30元的價格是否太高了,雖然附贈2張CD,但畢竟不是自己去挑選的CD.」
D. 誰知道machine head(機器頭)樂隊用的各是什麼牌子的電吉他,貝司,鼓音箱和效果器都是什麼
樂隊的資料: http://www.metal-archives.com/band.php?id=335
現在陣容:
Robb Flynn - Vocals, Guitar (1992-) (ex-Vio-lence, ex-Forbidden (US), ex-Sexoturica, Quarteto De Pinga)
Phil Demmel - Guitar (2001-) (Dublin Death Patrol, ex-Vio-lence, Torque, Technocracy)
Adam Duce - Bass (1992-)
Dave McClain - Drums (1995-) (ex-Sacred Reich, S.A. Slayer, ex-Juggernaut (US), Catalepsy, Murdercar, Narita (US))
四人的器材:
Robb Flynn: 主要的吉他:ESP SP120 V-Shaped Prototype, BC Rich Red Transparent Warlock, 使用Peavey 5150 功放,Marshall箱體, 主要效果器:Electric Mistress, Jimi Hendrix Fuzz,Boss 單塊,Line 6 delay。
Phil Demmel:主要使用Jackson的訂做琴,
Adam Duce:主要使用Ibanez的琴,具體型號不詳。
Dave McClain:Pearl套鼓,Zildjian鑔片。
E. 誰知道machine head(機器頭)樂隊用的各是什麼牌子的電吉他,貝司,鼓音箱和效果器都是什麼
樂隊的資料: http://www.metal-archives.com/band.php?id=335
現在陣容:
Robb Flynn - Vocals, Guitar (1992-) (ex-Vio-lence, ex-Forbidden (US), ex-Sexoturica, Quarteto De Pinga)
Phil Demmel - Guitar (2001-) (Dublin Death Patrol, ex-Vio-lence, Torque, Technocracy)
Adam Duce - Bass (1992-)
Dave McClain - Drums (1995-) (ex-Sacred Reich, S.A. Slayer, ex-Juggernaut (US), Catalepsy, Murdercar, Narita (US))
四人的器材:
Robb Flynn: 主要的吉他:ESP SP120 V-Shaped Prototype, BC Rich Red Transparent Warlock, 使用Peavey 5150 功放,Marshall箱體, 主要效果器:Electric Mistress, Jimi Hendrix Fuzz,Boss 單塊,Line 6 delay。
Phil Demmel:主要使用Jackson的訂做琴,
Adam Duce:主要使用Ibanez的琴,具體型號不詳。
Dave McClain:Pearl套鼓,Zildjian鑔片。
F. 農村用來收穀子的機器叫什麼
叫收割機。
我國使用收割機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引進仿製波蘭的版搖臂收割機,同權時又引進了捷克搖臂收割機,這兩款收割機都是畜力來牽引的。
我國第一台自走式聯合收割機是1963年由開封收割機廠引進蘇聯技術生產的。後來又轉給四平收割機廠生產叫東風ZKB系列。東風ZKB系列採用螺旋輸送割台,雙滾筒脫粒,風篩式清選裝置,懸掛式集草箱,這是我國20世紀70年代最先進的收割機。
(6)做麥鼓頭機器叫什麼擴展閱讀:
背負式聯合收割機是我國開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聯合收割機。它以收割小麥、水稻為主,因為結構簡單、造價低廉迅速得到推廣,桂林-2收割機是背負式收割機的代表。後來背負式收割機借鑒了新疆-2型收割機一些技術,性能水平與自走式收割機接近。
十二五期間,我國突破了大型收獲機靜液壓驅動與控制、大喂入量脫粒分離、高效篩選以及導航定位、智能檢測技術。開發了10kg/s喂入量大型穀物收割機。最大功率達到551KW。可以收獲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穀子等作物,實現一機多用。
G. 燙頭發罩在頭上的機器是什麼
蒸汽機。
1、燙發發可以幫助改變個人整體形象,增加發量的厚度,讓缺乏彈性的頭發生動起來。
2、發根定位可以讓細軟的發根富有力度,增加頭發造型的立體感。
3、燙發讓用戶享受生活的浪漫氣息,卷發是浪漫的象徵;卷發。代表自由,活力,灑脫。
4、設計到位的色彩處理,可令臉部更加迷人。用挑染的手法將前額一小撮頭發染成突出的色彩,或只刷表面做重點式的染發,會吸引別人的視線,從而強調臉部更美的部位。或者只強調臉部周圍的頭發,如書框一般框住臉型,以突出發型及臉型的輪廓。
(7)做麥鼓頭機器叫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避免頭發干化,燙發後盡量不要在太陽底下直接的曬,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受到強風的吹拂。游泳後一定要記住用清水把頭發徹底的沖洗干凈。
2、記住隔一個月就要做一次焗油護理。適當的護理能夠讓燙發的花保持蓬鬆自然的狀態,秀發也會因此達到比較好的狀態。
3、燙發當天不宜用力梳理頭發。為了保持燙發的光澤與活力,以免破壞尚未完全定型的某些固發結構,使新燙的發型走樣,小編建議大家要精心護理哦。
4、燙發後最好不要染發。染發劑中含有較多的化學成分,極易使發花變直。而且,切勿用梳子反復梳理頭發,防止剛燙過的頭發立即變直。
5、選擇含鹼性低的洗發液洗發。適當使用護發液加以養護,以保持頭發質地柔軟,蓬鬆光亮,增加發花的牢固性。
H. 一般在酒吧轉碟那個工具叫什麼
你指的搓盤來是黑膠機吧 國內的DJ大多自數都是用DJ專用CD機來工作的 至於哪個黑膠機一般都是國外的DJ用的 國內用的比較少 一般只是擺擺樣子 偶爾玩玩 你經常看到DJ用手在黑膠機搓盤上搓來搓去吧 這個用手來刮出音效聲 比如搓一下就會嗶一聲 2下嗶2聲 就這樣搓出你自己的節奏效果(感覺我回答的好白痴哦 哈哈)一般的舞曲都是DJ之前就已經弄好的了 現場放的話 可以在利用機器在來製造出一些效果
I. 玉雕的工具叫什麼名字
1、玉雕基本工具
現代玉雕工具種類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鋸、料、雕刻、拋光、鑽孔和輔助工具等。
(1)砣
砣是玉雕行業非常古老的名稱。它與鉈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字典上說:「砣就是打磨玉器的輪子。」可以是木製的、銅制的、常用的是鐵制的。後來延伸到所有切割、雕刻玉器的工具均稱為航。其實現代已將其細分為各種鋸片、各種磨頭等。鋸片和磨頭分鑲金剛石的和不健金剛石的兩種。或在鋸片成磨頭上的金剛石大多是人造的,現在成本也逐漸降低;多採用鋼錫等金屬將人造金剛石的細小顆粒鎮在鋸片上、磨頭上或鑽頭上、金剛石工具加工玉雕,工作效率有大幅提高。為此現代玉雕鋸片已多為金剛石鋸片等工具。盡管金剛石鋸片廣泛使用,但無金剛石鋸片(鐵砣)仍在使用,這種鋸片在切割玉料時需要不斷加入金剛石砂漿;操作不方便,玉作效率低。但鐵陽製作簡單,成本低,切割玉料的銀口小,可以減少玉料損失,這對於珍貴玉料尤其重要。傳統將無石鋸片分為鍘防和教成。
鍘砣:主要用於切割玉料。鍘而顧名思義就是其能像鍘刀那樣切割玉料,鍘而其實就是用鐵片製作的圓形片狀鋸片,有的鋸片中心有圓孔,這樣可以用螺絲與切料機或玉雕機的轉軸連接。有的鋁片沒有中心圓孔(多為無石鋸片)這就要用紫膠勵在機器的轉軸頂端上。鍘陽分欽金剛石和不扭金剛石兩種。不鍍金剛石的鍘陽比較原始,規格和定製不嚴格。挪舵往往邊部鋸口的厚度較薄,孔部周圍廣度厚些;這樣可以增加鍘航的強度。鍘航的直徑大小不一,一般為250—900毫米,厚度為0.3—1.5毫米。可根據切料需要選擇不同直徑和厚度的鍘布。但是鍘航面一定要平整,要有一定彈性;且鋸片軸心保持居中不變;鍘陽旋轉時鋸口始終保持穩定不偏。鋸口出現偏心時要及時調整。尤其安裝無孔鍘防,要用熱而軟的紫膠在轉軸上,趁紫膠沒有冷卻時,要轉動翎連的軸,用木棒緊靠鋸口使其旋轉在一條直線上,紫膠固化後就可以切料了。
原始鐵制鍘航,也稱無也式砂漿鋸片,現在玉雕切割採用不多了,目前多採用初金剛石的惻陸,也稱金剛石鋸片。人造金剛石鋸片規格齊全,定製嚴格,安裝在機器上便可直接使用,操作米分簡便快捷。按鋸片製作工藝分熱鑄和液壓一電鍍鋸片兩種,熱鑄鋸片是將金剛石顆粒與黃銅或其他金屬材料的粉末相混合,將這種混合物壓人一個特製的薄環內,經加熱使粉末館合,鑄造成一圓環,然後將此環焊接在鋸片基片邊緣上,這樣就製成熱鑄鋸片。這種鋸片厚度大;適合鋸大塊玉料,目前開口鋸片和韻齒鋸片多為熱鑄型。
液壓——電鍍鋸片工藝就是先將軟鋼片沖壓成鋸片基,然後用銑床在鋸片上銑出一些小楷,將金剛石粉用少量甘油調成冊狀,用攝壓裝置壓在鋸片上,然後將鋸片電鍍,使金剛石粉牢固附在鋸片邊緣的銑舊中。這種鋸片的銑口分與邊緣垂直和斜交兩種、銑口斜交鋸片有方向性。整邊式鋸片多為此類。金剛石鋸片按邊緣形狀又分整邊式、並回式、鋼用式和溝槽式。
整邊式鍘陸是指金剛石布滿在鋸片口邊上,因此鋸口邊緣較厚。這種同拉常常使用,主要用於切割玦度較小的玉料。圓盤直徑120—200毫米不等。
開口式制碟與整邊式相似,只是銀口邊緣有若幹缺口,鋸片宜徑越大,其鋸齒就越多。
主要是為了使切割玉料時產生的石屑能及時帶出。通常這種鋸片用於切割大塊的玉料。鋸片直徑一般在105—1000毫米。
釣齒式鍘陽就是一種由布滿金剛石細粒的「U」字形銅板,均勻而有間隔地壓焊在鋸口邊緣上的鋸片主要是為了在部分鋸齒損壞時可以及時替換。這種測陸直徑850—300毫米,鋸齒數與直徑有關,鋸片越大鋸齒越多,多在200—480個齒之間。
溝槽式鍘航與整邊式測航基本相同,只是銀口邊緣壓了一圇溝槽,溝槽上布有金剛石細小顆粒。規格和直徑均與整邊式測范一樣。
田防:主要用於雕琢出胚,它基本可以完成玉器粗雕的所有工序。鏨陸也是圓形鐵制鋸片,中心有孔;較大的級防可以直接用螺絲與玉雕機轉軸相連。
較小的空防需配細小的短軸,細軸與繁駐採用柳接焊牢,細軸必須和防片垂直,然後與玉雕機的轉軸連接,這樣的轉軸前端是空心的,塑舶上的短軸可以將暫防安在正中不偏心,需要用木棒靠緊黎航的細軸,轉動玉雕機的軸使墊板迴旋轉時保持一條線如防片不回就用鎮刀或油石將陀片口磨圓。防片出現左右搖擺時,敲擊鉚點調整使之逐漸平直,這樣顯陀就安裝好了。無金剛石貿防安裝較麻煩目前大多採用人造金剛石組航,玉雕時採用金剛石暫防快捷方便。繁脆其實就是直徑較小的鋸片,直徑多小於100毫米,是玉雕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由於鋸片直徑小,操作起來靈活,不僅可以用於玉雕時黎、標、扣、劃等切割也可作貼、靠等磨削。人造金剛石繁陸多是整邊式的,直徑大的100毫米,小的僅20毫米,厚度小於1毫米多在0.6—0.8毫米之間。
前面介紹況是鐵制的圓碟片狀其實玉雕行業習慣上將所有切磨的工具都稱為航,除上面介紹的鍘防和黎防外還有鉤航、軋陀、釘陀、膛陀、彎舵等,目前金剛石磨頭完全可以代替各種舊式防具的作用。
鉤陀:比整防更小,但鉈口邊部有數種變化,側面圖形有厚薄不一的長祀形、梯形、倒梯形、圓邊形、平頂透鏡形、圓頂透鏡形,這些均為無金剛石的鉤航;加工時需要不斷蘸金剛石砂漿。主要作用是鉤出紋飾花紋和線條。許多金剛石磨頭,渚如,花盆、釘子、精棒、混口、針棒、傘棒、鉤防等都能起到鉤陀的作用。還可用鉤陀的平頂和邊緣磨削加工玉器行業中用平頂磨削稱頂用刃邊磨削稱技。
軋陀:形狀如橋,規格很多,形狀各異,是玉雕的主要工具。陀口平直呈直角的稱齊口鉈口小於90oC的稱為玦口。也可以側面形狀稱梯形、平頭、圓頂、棗核等。目前無金剛石的軋航已很少採用多採用功能相同的金剛石磨頭如平頭棒、圓頂棒、球形棒、棗核律等。軋陸的主要用途是將暫陀加工後的銀痕磨平,使雕件凹凸圓滑,表面光潔,造型准確。
釘邱形狀像釘子規格較多,從不到1寸的小釘子到6寸的大釘子有五六種之多。目前採用的釘子都是金剛石的。其功能與鉤陀相似,可以作勾、掖、頂、控等玉作,是雕琢玉器細部的主要工具。
膛防和碗花:多為回頭、棗核、球形,用於沖磨口徑較大的玉器器皿內膛。碗防用鐵板沖壓成碗形,用於沖磨玉碗、玉爐、玉熏等玉器內膛。現在勝防和碗防大多採用金剛石的,還有特殊用途的異形磨頭。
彎陀:用粗鐵絲彎成用於掏口徑小的玉器器皿的內膛。
目前玉雕行業多採用金剛石雕琢工具按類別劃分主要有用於切割玉料的人造金剛石鋸片和用於研磨雕琢的各種人造金剛石磨頭,其他工具可以根據玉雕加工需要製造如加工手搬就需要圓形空心掏料刀具等。所以金剛石工具種類不僅僅就是鋸片和磨頭。另外還有金剛石鑽頭將在下面介紹。金剛石玉雕工具優點在於安裝簡單,雕琢效率高,加工操作方便等。但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切割玉料的開口較大,將造成玉料的浪費,尤其是高檔玉料金剛石鋸片成本相對較貴等。使用金剛石鋸片和工具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①無論切割或研磨時都必須採用涼水冷卻鋸片切口處和磨頭打磨處,一刻也離不開水,否則工具表面的金剛石將燃燒成發,而損壞工具。水伉大小根據鋸料或研磨的情況確定。切開大的玉料時直接用自來水冷卻成用油來冷卻,用級防粗雕或打磨時可以用塑料桶盛水,連接一個細小的塑料管引水冷卻就行。冷卻水不僅起到冷卻工具的作用,還可以起到除塵防塵的作用,非常重要。
②金剛石鋸片切割玉料時進刀退刀應盡量減慢,防上玉料與鋸片相撞,璜免損壞鋸片,同時可減少玉石碎屑崩出傷人。
③金剛石鋸片要盡量安裝平直,使其成直線運動。否則鋸口變大浪費玉料。
④金剛石鋸片使用後最好沿原來旋轉方向安裝,反向安裝將損壞鋸片。
(2)鑽;鑽是玉雕的重要工具之一。玉雕中鑽孔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玉佩珪繩需要打孔,項鏈球子需要穿孔,透雕需要穿孔,雕琢鏈、環、手夠、花熏、香爐等需要穿孔或掏料。鑽頭主要分實心鑽和空心鑽兩類實心鑽用於打眼和鑽孔,空心鑽用於鑽較大的孔和套取料芯。打眼一般是指在玉器上鑽的孔直徑小干2毫米,鑽孔是指所鑽的直徑大些,一般在2—6毫米。雕琢爐熏或手冊往往要掏出內部的玉料,用來加工其他玉器或配件,這就需要用空心鑽套取料芯,簡稱套芯。
實心鑽:現代普通玉雕打孔方式與古人的差別不大,只是採用電動機作動力,鑽頭多是人造金剛石的。原始的鑽孔方法現在有時人們還在採用,例如用無金剛石的鋼針夾在台鑽上旋轉,不斷加進金剛石砂漿,就可以在玉器上鑽出穿孔這樣的鋼針叫實心鑽,鋼針可粗可細。但是目前玉雕打孔主要還是採用金剛石鑽頭,用金剛石鑽頭鑽孔,操作起來不僅快捷簡單而且成功率高。根據玉器的大小和加工的需要,打孔時可採用台鑽或吊鑽,吊鑽有軟軸,鑽頭安裝在軟軸上打孔非常方便,尤其是大型玉器的打孔。吊鑽還可以安裝塹防、鉤確和釘航等金剛石工具,用於雕琢大件玉器米分靈巧方便。
激光打孔和超聲波打孔等技術的出現,使玉器打孔更加快捷,鑽孔不僅成功率高,而且鑽出的孔光潔周正。不過激光和超聲波打孔只能打小孔,打大孔還得依靠空心鑽。
空心鑽:空心鑽主要鑽孔徑較大的孔,或為了套芯。過去小的空心鑽用金屬管製作,而較大的空心鑽用鐵片或鋼片圍卷而成,製作大的空心鑽需先用車床加工出所需尺寸的規整金屬圓筒,圓筒上裝一根短軸,可稱其為圓筒架,然後將鐵片圍捲成圓筒狀,用小螺絲固定在圓筒架上,要注意的是鐵片捲成的圓筒介面處需要留出2—3毫米的空隙,主要是為了加工時金剛石砂漿可以通過這一空隙進入鑽孔處。空心鑽安裝在鑽機上旋轉時不斷加入金剛石砂漿,這樣就可以鑽孔或將料芯套出。鐵片空心鑽餐料的開口較小,可節省部分貴重的玉料。現代空心鑽頭上都鎮有數個人造金剛石齒,鑽孔、套芯都一樣,加工速度快而規整。只是人造金剛石空心鑽的開口較大。對玉料有一定損失。
機械鑽孔時要注意;玉雕鑽孔跟玉雕切割一樣,都需要用水冷卻,尤其鑽頭是人造金剛石的,要有足夠的水冷卻鑽頭否則人造金剛石遇熱後碳化將損壞鑽頭。鑽孔時鑽頭要慢進峰出,向下施壓時用力要均勻,否則容易造成鑽頭折斷或使玉器裂損,尤其是脆性的玉石或薄片狀玉件。鑽孔或套芯時加工的玉件要固定牢一旦玉件松動,鑽孔可能跑偏甚至會崩掉損壞。2、拋光工具
拋光工具的選用很重要;雖然拋光效果與拋光粉的種類有關,但也與拋光工具的種類與結構有類。拋光效果不佳時,改換拋光工具也常能奏效。
(1)膠碾
膠碾,又叫」膠鉈」,是用特殊的拋光膠製成的、形狀各異的拋光用磨頭。拋光膠的主要成分是蟲膠和拋光粉,故膠幣就是由膠微粉砂輪。中國玉雕使用膠碾的歷史非常久。在人造碳化硅微粉問世之前,多採用天然產出的鋼玉粉。現代則多使用280號、400號碳化硅或碳化硼。也可根據需要選用更細的拋光粉。
膠碾是拋光粉與工具的結合體,質地強韌而表面又夠軟,不僅有優良的拋光性能,而且製作方法簡便是一種實用方便,用途廣泛的拋光工具。
製作方法是先將碳化硼放在兩鐵片上加熱至足以融化蟲膠粉為止,然後分數次加入蟲膠粉並攪拌均勻。待其稍涼後可如揉面般的折疊數次,使碳化硼能均勻地混合。最後壓製成砂輪狀,中心孔可用熱鐵條貫穿而成。亦可用加熱法,使蟲膠與碳兒硼混合物沾在拋光機的軸杯上,乘熱提成球狀、棒狀。在慢速旋轉中用碳化硅條將其打磨成最終形狀。
(2)木鉈
木鉈,是用木材車瓣成盤狀、輪狀、鼓輪狀的拋光工具。木鑽本身並無拋光作用,因有些拋光粉依附在木材的碧眼裡隨木純轉動時對玉雕產品產生拋光作用。因此鬃眼較大的木材都可以用來製作木鉈。
由於拋光工具是在潮濕條件下使用的木鉈會因潮濕而彎曲變形。為降低木純的吸水性,要對木鉈作浸蠟處理。
木鋁價格低靡加工製作也很容易,拋光性能也很好,對那些有剝蝕性的寶石,玉石進行拋光尤為奇效。對一些高硬度的玉石,寶石進行拋光其效果也優於其他工具。因此,木能早就被國內外玉雕行業和寶石行業所採用。
木鑽拋光玉作面的形狀是多樣的;拋平面時,拋光面是平整的;拋凸面形體時,拋光面是呈不同曲率的四面。
不過木材的材質有硬;軟之分,因此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①硬質木鑽即選用材質較硬的木材辯製成的木純。使用硬質木鉈時,拋光粉應用油或滑脂調制。這樣的配伍最宜拋光硬度較高的玉石製品。
②軟質木鉈即用軟質木材製成拋光面層的拋光輪。因為軟木較軟,牢固性差,故將8—10毫米的軟木板粘貼在金屬鐵盤上。這種用軟木製成的木銷最宜用來拋光剝蝕性的玉製品。
(3)皮鉈
即將皮革蒙在特製的金屬盤架或硬木盤架上,使之如同鼓的一側。任何皮革均可使用。
皮統可用於拋光任何玉石和寶石,對有剝蝕性的玉石拋光,效果尤佳。拋光粉以用氧化鉻、紅寶粉較好。皮鉈的拋光效果優於氈輪。
皮謀可用薄層皮革或3毫米左右的厚皮革。蒙皮面時,一般將皮革光面作為拋光面。
薄皮革的適形性好適宜拋光凸面的玉製品及首飾,厚皮革的適形性差,拋大平面時較好。
(4)氈輪
氈輪有實心氈輪和蒙面氈輪兩種。
①實心氈輪採用好羊毛壓制而成。尺寸較大時須使用法蘭盤。氈輪使用時,轉速不宜快。
因為轉業較高時,拋光粉會因離心作用而散失,拋光效果反而不佳。
氈輪易吸塵士,塵土會影響拋光效果。保存時應當保持清潔。此外一個氈輪也不宜改換所用拋光粉的種類。
②蒙面氈輪即將厚羊毛氈用熱水浸泡10多分鍾後將其釘壓在饅頭形狀的木輪上。
(5)布輪
布輪為傳統拋光工具。因布較軟,故在高速旋轉中才能發揮拋光效果。但因轉速較高時,拋光紛將會因離心力而散逸,而且玉製品也易被摔出,使用時需注意。
(6)刷鉈
用毛岸製成,用於去糙、刷亮。
(7)葫蘆鉈
用老葫蘆干後的硬殼製成,用於拋光。
(8)皮條
即較厚的馬皮條。用時割取3—5毫米見方,長度為30—40毫米的一段,一頭夾在機器上即可。機器轉動時皮條亦會隨之轉動。可利用這種轉動來帶動拋光粉。這種拋光法主要用於無法使用輪磨工具的部位。
(9)蠟拋光碟
蠟拋光碟是指用蠟覆蓋的拋光碟,專門用於硬度極低的寶石或玉石製品的平面拋光。
蠟拋光碟的盤芯以8—10毫米厚的鋁板製作為宜。一股剪成8—12英寸大小,玉作時作水平旋轉。
玉作面應車鎖平整光滑。將鋁制盤芯微微加熱至能熔化蜂蠟時,將煙蠟塗上,待全部熔化時;將一塊質地緊密的厚布,剪成圓形輕輕蒙上,用手抹平。然後再在布表面塗抹少許修繕使修繕與布均勻地結合在一起。冷卻後,將此蠟盤放在機器。開機使其旋轉。用極平坦的金屬玦壓磨已塗好蠟的布表層。目的是使布與鋁盤緊緊相貼。在表面完全平整後,可在錯盤表面塗上拋光粉。便可用於拋光。
(10)錫面拋光碟
即將純錫熔化後,撇去表面浮渣倒置在6—8毫米厚的鋁圓盤上。涼後,用小刀沿半徑方向切劃出小道,用以存拋光粉。
磨。
J. 什麼是列印機的硒鼓 它的作用是什麼
硒鼓,也稱為感光鼓,一般由鋁製成的基本基材,以及基材上塗上的感光材版料所組成權。硒鼓不僅決定了列印質量的好壞,還決定了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花費的金錢多少。在激光列印機中,70%以上的成像部件集中在硒鼓中,列印質量的好壞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硒鼓決定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2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