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怎麼製造
㈠ 怎麼製作機器人
目前製作可編程機抄器人已經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配件系統,包括單片機和整個單片機主板平台,配件,觸感,光感,聲感,溫感,伺服馬達,及各種傳動配件都有很多運作比較成熟的公司在做。
只需要根據自己的設計需要購買配件組裝然後進行編程就可以了,網上有很多很專業的賣家不僅賣配件而且會給你提供範例,基本上就是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術就可以做出可編程機器人,尤其是樂高nxt機器人套裝已經把機器人製作完全傻瓜化了,你只需要自己創意而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術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功能強大的智能機器人,編程語言已經被圖形化,非常簡單好學。
㈡ 人類的第一個機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那時候的機器很多用鑄造件,
機器的製造是一個緩慢而循序漸進的過程,逐步由簡單到復雜。
例如簡單的機器,水車,就是人們用鋸子、斧頭做出來的。那麼鋸子、斧頭等,是人們用手做出來
㈢ 第一台機器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沒有機器的時候 用手工、自然界的現成的工具:木頭啊 石頭啊 動物骨頭啊什麼的。
最原始的 鑽木取火 之類的。
㈣ 安蒂基西拉機器是怎樣製造的
1900年,一位以採集海綿為職業的希臘潛水員,在安蒂基西拉海峽的水底,發現一個巨大的黑影。他游過去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殘骸。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高興萬分,他再度潛下水,仔細察看,發現古船里裝有大理石雕像和青銅雕像。
不久這條沉船被打撈上來。經專家考證,這是一艘沉沒水下已達2000年之久的古船。也就是說,它在公元初就沉沒了。船上珍貴的古代藝術珍寶馬上得到挽救和保護。
然而,奇跡很快就發生了,而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雕像。
那是在工作人員分析、清理船上物品時發現的,在沒有用的雜物中有一團沾滿銹痕的東西。經過認真的處理,人們發現那裡面有青銅板,還有一塊被機械加工的銅圓圈殘段,上面刻有精細的刻度和奇怪的文字。專家們馬上意識到這圓圈非同一般,古代船上怎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呢?
經過兩次認真的拆卸、清洗之後,專家們更加驚嘆不已。擺在他們面前的那許多的細節部分清洗後顯出的原形,竟是一台真正的機器,這台機器是由活動指針、復雜的刻度盤、旋轉的齒輪和刻著文字的金屬版組成的,經復制發現它有20多個小型齒輪,一種卷動傳動裝置和一隻冠狀齒輪,在一側是一根指軸,指軸一轉動,刻度盤便可以各種不同的速度隨之轉動。指針被青銅活動板保護起來,上面有長長的銘文供人閱讀。
美國學者普萊斯用光檢查了這台機械裝置,認為它是一台計算機,用它可以計算太陽、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運行。據檢測,它的製造年代是公元前82年。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驚異。要知道,計算機是1642年才由帕斯卡爾發明的,而且當時他製造的計算機械准確度很差。雖然人們公認希臘人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這台古代計算機的出現,還是令人感到不可理解。
還有,這個機械裝置全部是由金屬製成的,使用了精密的齒轉轉動裝置。而人們都知道金屬齒輪轉動是在文藝復興時代才使用的。這涉及到製作它時必需具備的車、鉗、銑、刨等機械加工工具,而這些工具在古希臘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於是人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這台「安蒂基西拉機器」到底是誰製造的?
有人說,如果它確是古希臘人製造的,那麼人們對古希臘科學技術的理解恐怕要徹底改寫。但這改寫又沒法進行,因為這個計算機只是一個孤證,關於它的製造的一切人們都無法得知。在古希臘和其他一切古代民族的文獻中,也從來沒有任何關於計算機機械的記載。
如果它不是古希臘人所造,那麼必定出於遠比古希臘人更有智慧,科學技術和工藝水平也要高得多的智慧生命之手。
㈤ 各行各業的生產機器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首先要采購原材料,原材料可以線上購買,也可以線上,線上一呼百應上有;
其次要通過技術加工製作,這就需要專業的技工了。
大概是這樣吧。
㈥ 機器是怎麼製造的
不知道你說的內機是指什麼機器?
一般比較大、壁厚的都是鑄造
有的用模具沖壓
㈦ 機械設備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祖先們所製造的一些簡單設備,全部都是依靠能工巧匠們人工打造出來的。回靠想像零件的形狀、尺寸,用答小紅爐加熱鋼鐵、鍛打成型,再一步步組裝,依靠「過硬的雙手」。因為沒有電,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工作母機」或任何機床,全部都是手工打造,在我們這些搞機械專業人的眼裡,無比崇尚和贊嘆我們智慧的祖先!只是沒有見過專門研究古人造設備的專著。
㈧ 世界上第一台機器是怎樣製造的
人類發展到20世紀,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從事簡單重復工作的人們強烈渴專望有某種屬能代替自己工作的機器出現,在 這方面的研究,美國的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走在了前面。
1954年,電子學家德沃爾獲得了一項"可編程序機械手"的專利,這是一種象人手臂的機械手,它按程序進行工作,這種程序可以根據不同工作需要來編制,因此,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由此,熱衷於機器人研究的物理學家英格伯格想到,如果能製造出這種機器,可象人一樣學習別人幹活的動作,之後便能自動重復進行操作。於是,在1958年,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聯手製造出第一台真正實用的工業機器人,並很快得到了應用。
隨後,他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製造工廠--尤尼梅遜公司,並將第一批機器人稱為"尤尼梅物",意思是"萬能自動",英格伯格因此被稱為"工業機器人之父",1984年,他還預言:"我要使機器人擦地板,做飯,洗刷我的汽車和檢查安全"。
㈨ 機器人是怎麼製造的
有的是軟體方面 有的是硬體方面。
而且要看你做的機器人是干什麼用的,需要多大的規模。以及智能程度如何。
㈩ 機器是怎樣發展的
在工業革命前幾百年以來為人熟知的機器,如織機、碾機、耕田用的農具絕大部分都是木製的。只是在生產武器及軍需品時,人們才在工場內積累了金屬加工的經驗。在這里,加工工作超出了手工鉗工的范圍。在這些還是分散的工場內,人們根據生產的要求,發展了改進的工具和簡單的工作母機,已能夠加工鑄件、鍛棒和手柄。金屬加工的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機器是一種長型的簡單車床。這種車床仿照木工車床,是17世紀英國製造的。
由於需要還很少,人們被迫從事辛苦的手工勞動,生產單件產品。之後很久,也還只是生產小批的系列產品。由於機械紡機以及蒸汽機的發明,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對機器的需要量才迅速增加。工業不僅為需要生產,也為本身生產。因此,在英國中部地區,由於有煤及鐵廠、煉焦及軋鋼廠做基礎,工廠到處出現,向工業提供標准機器。
第一批紡機廠附屬於其他一些工廠,在獲得阿克賴特的專利後,自行獨立地製造這種精紡機器,並能進行修理。一些紡織企業不久就完全放棄了本行,光搞鑄造和機器製造。這樣,先在英國,以後在其他國家,第一批紡織機械廠陸續出現。在機器工業的發展中,棉花主宰一切。機器製造業由於製造蒸汽機並為無數其他行業生產機器和裝備,因而可以服務於大規模生產。當機器本身品種增多,可以大規模投產並使用時,它的效益便可成倍地增長。
1775年約翰•威爾金森為第一台蒸汽機製造了第一台汽缸鏜床,從而開始了機器製造業的一系列發明和發展。這之後,機器製造業發展得越來越快。這時,一向用木材製作的那些機器零件,現在也用鑄鐵來替代了。
1787年,機器和車軸滑動軸承獲得了專利。10年以後亨利•莫茲利(1771~1831)以其螺絲車床做出了典範貢獻。這種車床裝有固定的導軌,切削工具裝有機械傳動裝置,以加工夾緊的工件。這種稱為「英國車床」的產品在拿破崙戰爭後已在不少國家中使用,其基本原理已與今日的車床結構相同。這種新式車床出現後,就有可能生產任何數量、任何形狀的完全相同的機器零件。莫茲利是一位機制業的先驅者以及成績斐然的工廠主,他發展了齒輪的銑削以及攻絲技術。
他的早期合作者約瑟夫•惠特沃思(1803~1887)於1831年發明了一種車削螺絲的三板牙架。幾年後這種板牙架發展成為螺絲車床。這是工業進一步取得進步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他的工廠也是第一次生產空心鑄件的廠家。詹姆斯•內史密斯(1808~1890年)於1830年製造出蒸汽錘,這在製造技術上是首創的。他的快速刨床在機制業和木材加工業中迅速得到應用。
在工廠中,體力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笨重的體力勞動已由機械代替。隨著機器應用,新的行業也不斷涌現。用機械生產方式進行生產,除了生產生產資料外,還逐步生產消費品,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