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機器人醫生沃森
① 沃森機器人能替代醫生嗎
迪利翁表示,雖然其他醫療衛生技術可以利用大量信息進行工作,但沃森是首個能夠有效利用以自然語言形式(醫學論文、病例和檔案)存在的海量醫療信息的系統。Nuance公司希望於兩年內發布第一個基於沃森技術的商業系統,盡管它並未說明該系統到底將有多復雜。
沃森掌握了2億頁的非結構化數據,其中包括某些醫療信息。但一項正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進行的最新的IBM-Nuance科研項目的第一步將決定Watson系統還需要知道什麼信息。
② 現在什麼樣子的職業,更容易被人工智慧代替
無人駕駛汽車並不是未來的事情,而是已經發生了。谷歌、思科、網路、德爾福、英特爾、Lyft、英偉達、高通和Zenuity正在以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身份開發屬於他們的自動駕駛系統。而且不僅僅局限於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專家們設想了一種智能交通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大多數車輛都是自動駕駛的。一個完全自主的交通系統可能會讓司機失業,因為在這樣的系統中人工智慧的表現將遠遠好於人類。
漢堡翻轉機器人
除了創造非凡的菜餚外,機器人還可以在極端環境(加熱廚房)中工作,而不會變得汗流浹背,而且做飯的速度比人類快。你把送餐機和3d食物列印機添加到這個組合中,人工智慧就可以自己運營一家餐廳。唯一的要求是原材料,甚至以後人工智慧是餐廳的老闆。從接受命令到完成任務,總有一天,人與餐廳的"接觸"可能都掌握在機器人的手中。
人工智慧技術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電腦上的國際象棋游戲,還是電子郵件的垃圾郵件過濾,人工智慧的點點滴滴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這項技術將改變我們所知的生活,並將對所有部門產生重大影響。如何證明人工智慧對人類而言是機遇還是災難?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③ ibm沃森機器人的價格
還沒批量上市的,大約35萬美元。
④ 閱讀短文機器人醫生上崗了
機器人醫生的未來
2014年6月7日,5名參賽者參加了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的一次測試,其中一名名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計算機軟體通過了圖靈試驗(一種測試機器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方法)。大多數測試者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烏克蘭男孩。
尤金在測試中的表現「騙過」人們的判斷,這足以證明人工智慧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溫斯頓所稱:「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腦力工作。」
相應地,用機器人醫生看病也 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而且,這樣的方式已經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沃森在美國益智類電視節目《風險》中戰勝了人腦,即《風險》節目歷史上最優秀的兩位人類選手肯·詹寧斯和布拉德·拉特。此後,沃森又被宣布可以作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參與診療疾病。
與此類似,中國也有人開始依靠「網路大腦」來看病,誰有了病或需要用葯,都會上網路上搜一搜。不過,最近披露的一個消息卻讓人對「網路大腦」這樣的人工智慧心存疑慮,甚至擔憂。
作家六六發現尿色變深,便從香港趕回上海看病。尿常規檢查顯示:紅細胞增多,醫生建議做彩超排查。六六開始了她的「網路求醫」歷程。搜索結果使她懷疑自己可能患了膀胱癌。最後,經過CT檢查,確診為腎結石。
為何「網路大腦」會誤診?原來,即便「網路大腦」擁有大資料庫和較高的綜合分析與預測能力,但其智力與尤金相比,還是差了許多——只不過相當於2~3歲幼兒的智力。把健康和生命的判斷交給「網路大腦」顯然有點不負責任。問題在於,現在有多少人知道,「網路大腦」只有3歲的智力,而尤金的智力可達到13歲的水平,以及它們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當無法認識這種差異時,人們就有可能真的把命運交給「網路大腦」而非一位普通醫生。
當然,以「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確實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未來,它們有可能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
例如,過去對計算機醫生沃森的測試證明,它比一般醫生具有更精準的診斷疾病的能力,原因在於沃森擁有大數據。沃森貯存了很多網路全書、詞典、圖書、新聞和電影劇本,還擁有大量的醫學工具書、臨床診斷手冊和醫學雜志。沃森還可以與美國聯邦政府要求醫院建立和維護的醫療電子文檔記錄進行鏈接,以查閱病歷和診治記錄。同時,它還可以獲取個人在微博客和其他互聯網平台上對自己疾病的咨詢和查詢,並藉助這些信息來幫助診治疾病。這些因素都是大數據的優勢。
但是,人工智慧同樣有許多弱點和不足。例如,機器缺少邏輯推理和情感體驗能力,也難以理解自然語言。如何讓機器人理解人類的語言,即自然語言,是最復雜和最關鍵的技術。自然語言通常是指一種自然地隨人類文化演化的語言,如英語、漢語、法語等都是自然語言,世界語則被視為人造語言,因為這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盡管沃森戰勝了人類,但是,沃森不僅對於自然語言難以理解,而且對自然語言的從屬關系更難理解。例如,競賽的一個問題是:一個語言的方言包括吳語、粵語和客家話,這個語言是什麼?正確的答案應當是——中文。但是,機器人沃森答錯了,而詹寧斯答對了。
因此,如何讓只有3歲智商的「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來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尤其是為人類診療疾病,還需要人工智慧未來的長足發展。
(選自《中國新聞周刊》,有刪改)
1. 下列有關「人工智慧」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計算機軟體尤 金在測試中的表現可以證明人工智慧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
B. 溫斯頓教授認為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腦力工作是人工智慧的研究內容。
C. 用機器人醫生看病是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但還需要人工智慧未來的長足發展。
D. 沃森並不理解吳語、粵語和客家話就是中國人除普通話以外的方言,說明人工智慧還存在很多不足。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用機器人醫生看病也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
【思路點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後,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准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雖然「網路大腦」擁有大資料庫和較高的綜合分析與預測能力,但其智力水平只有3歲,這是其造成「誤診」的原因。
B. 人們無法意識到「網路大腦」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時,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網路大腦」。
C. 如果能消除「網路大腦」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彌補它的弱點與不足,「網路大腦」有可能在未來承擔起醫生的職責。
D. 沃森在電視節目《風險》中戰勝了人腦,足可以證明它與醫生相比具有更精準的診斷疾病的能力。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過於絕對。
【思路點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解決了如何讓機器人醫生理解人類的語言這項最復雜和最關鍵的技術,就能提高機器人醫生的邏輯推理和情感體驗能力。
B. 盡管沃森戰勝了人類,但是在對於自然語言以及自然語言的從屬關系的理解方面卻不如人類,原因在於這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
C. 沃森貯存了很多書籍,可以與醫療電子文檔記錄進行鏈接,並藉助個人在互聯網平台上對疾病的咨詢信息來幫助患者診治疾病,這是沃森比一般醫生具備的優勢。
D. 以「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 為代表的人工智慧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未來,讓人工智慧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是未來人類的生活。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過於絕對;B 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是人造語言;D 「可能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
【思路點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准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