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貓多少年
㈠ 機器貓是哪年創作的
1969年→漫畫
1979年→動畫
《哆啦A夢》的作者是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曾與漫畫家安孫子素雄聯名使用藤子·F·不二雄這個筆名(藤子.不二雄.A 沒有參加),兩人終止合作後,藤本弘為紀念這個聯名,開始使用藤子·F·不二雄這個筆名。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自此,這個可愛的機器貓就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當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播出時,全日本隨即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盡管在早期的時候曾經有過幾年蕭條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動畫的低迷人氣),但是幾十年來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除了2005年外,每年春季都有一部電影在日本發行。(其中,《大雄的恐龍2006》是第一部於中國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
1969年在日本首次推出系列漫畫; 1979年系列動畫片在日本朝日電視台首次播出; 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夢動畫電影;
http://ke..com/view/6022.htm ←網路
㈡ 機器貓是多少年出來的
哆啦A夢簡介
哆啦A夢(Doraemon),日文名:ドラえもん,日本著名漫畫故事中的哆啦A夢是一隻來自未來世界的貓型機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寶袋和各種奇妙的道具幫助大雄解決各種困難。哆啦A夢的故事將人們帶進一個奇妙、充滿想像力的世界。因此,它能作為一個常青的形象,伴隨幾代少年兒童的成長。
哆啦A夢口袋裡到底有多少五花八門的道具呢?哆啦A夢系列自從開始連載以來,25年相繼出現的秘密道具已經超過1300件!
哆啦A夢最初是由兩位漫畫家合作創作出版的。他們是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自此,這個可愛的機器貓就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當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播出時,全日本隨即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盡管在早期的時候曾經有過幾年蕭條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動畫的低迷人氣),但是幾十年來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除了2005年外,每年春季都有一部電影在日本發行。
哆啦A夢誕生的原因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70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虱子,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了,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倒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帶給我們歡樂的哆啦A夢。
哆啦A夢本身的樣子
哆啦A夢原來是統一製造的機器貓,和貓的樣子差不多,通體黃色,22世紀的一天,哆啦A夢躺沙發上睡午覺,一隻老鼠咬破了哆啦A夢的耳朵(也就是為什麼哆啦A夢怕老鼠)。之後哆啦A夢就沒有耳朵了。消極的哆啦A夢哭了整整三日三夜!結果,小叮鈴在海灘找回哆啦A夢,發覺他的淚水已經把體色(黃色)洗得一干二凈,變成了藍色(哆啦A夢這系列製造時就把底色藍色打個蛋黃漆成黃色,一哭了三天三夜,黃色就被洗掉,成了藍色) 。
阿蒙→機器貓→小叮當→哆啦A夢
1991年哆啦A夢登陸中國大陸,當時都稱它為「阿蒙」(前期)、「機器貓」(後期)。而「叮當」或「小叮當」這種叫法在台灣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據說香港人喜歡在頸部墜個東西祈求平安,他們把此物稱做叮當;而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同時,機器貓早期被各國引進時都分別使用不同譯名,以便當地少兒接受。哆啦A夢在藤子先生的筆下永遠保持著親切友善的形象,很受各國兒童歡迎,根據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世界各地把他筆下的這個可愛的藍色貓型機器人統一使用本來響亮的名字——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Doraemon)。
[編輯本段]關於作者
藤子不二雄初是由兩位漫畫家合作創作出版的。他們是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和安孫子素雄(藤子不二雄A)。哆啦A夢的作者是藤本弘,安孫子素雄並沒有參與。
[編輯本段]哆啦A夢大事記
☆1969年在日本首次推出系列漫畫;
☆1979年系列動畫片在日本朝日電視台首次播出;
☆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夢動畫電影;
☆1991年系列動畫片首次被引進到中國;
☆1992年系列動畫片在東南亞各國和南美推出;
☆2000年哆啦A夢30周年慶祝活動在台灣和香港等地舉辦。
☆2005年3.18 大山版動畫播放完畢1984集(包括所有電影、中篇,因為哆啦A夢配音人叫大山羨代,所以稱為大山版)
☆2005年4.15 水田版重製動畫開始放送(哆啦A夢的配音人是水田山葵,所以稱之為水田版)
㈢ 哆啦A夢最早在中國是幾幾年開始有的
1991年哆啦A夢正式登陸中國大陸,當時都稱它為「阿蒙」(前期)、「機器貓」(後期)。還有什麼問題歡迎來問,望採納
㈣ 哆啦A夢(機器貓)是哪年出生的
生日:2112年9月3日(處女座)
漫畫誕生時間: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
㈤ 機器貓幾幾年生的
哆啦A夢
日文原名: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
日文漢字:銅鑼右衛門、版虎右衛門 羅權馬字音:Doraemon
出生地:東京松芝機械工廠
生日:2112年9月3日(處女座)
機器人種類:育兒型機械器
型號:貓型機器人1293號
代號:MS-903
身高:129.3cm
體重:129.3kg
胸圍:129.3cm
坐高:100.0cm
總外形:油桶
功率:129.3馬力(一個成年人的力量約為0.5馬力)
遇見老鼠時的彈跳高度:129.3cm
遇見老鼠時的逃跑速度:129.3km/h(平時跑50米要用10秒)
(129.3這個數字在哆啦A夢的生日——2112年9月3日中也使用過。據說,這個數字是哆啦A夢故事連載開始時,日本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而大雄就讀的年級正是小學四年級。)
網路裡面有很詳細的介紹哦~~~~
㈥ 哆啦A夢是幾幾年出的
《哆啦a夢》的作者是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曾與漫畫家安孫子素雄聯名使用藤子·f·不二專雄這個筆名屬(藤子.不二雄.a
沒有參加)。兩人終止合作後,藤本弘為紀念這個聯名,開始使用藤子·f·不二雄這個筆名。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自此,這個可愛的機器貓就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當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播出時,全日本隨即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盡管在早期的時候曾經有過幾年蕭條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動畫的低迷人氣),但是幾十年來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除了2005年外,每年春季都有一部電影在日本發行。
㈦ 機器貓幾幾年的
☆1969年在日本首次推出系列漫畫;
☆1979年系列動畫片在日本朝日電視台首次播出;
☆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夢動畫電影;
☆1991年系列動畫片首次被引進到中國;
㈧ 機器貓的作者幾歲了
阿蒙→哆啦A夢
1991年機器貓登陸內地,在廣東首先掀起滾滾藍色熱浪。現在已經三四十歲的觀眾,依然對那隻肥頭肥腦的傢伙記憶猶新。不過,他們都稱它為「阿蒙」。對於阿蒙的疼愛,不僅是對於它的行為、語言、本領,就連它不太正統的廣東味普通話配音都愛屋及烏了。
後來,包括一些關於機器貓的圖畫書,它都改名為「叮當」或「小叮當」。這種叫法在台灣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據說,香港人喜歡在頸部墜個東西祈求平安,他們把此物稱做叮當;而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所以就一並稱呼了。同時,機器貓早期被各國引進時都分別使用不同譯名,以便當地少兒接受。根據其作者——日本著名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世界各地把他筆下的這個可愛的藍色貓型機器人統一使用本來響亮的名字「哆啦A夢」。
㈨ 機器貓動畫片多少年了
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
機器貓(又名小叮當、機器貓)
【原 片 名】ドラえもん
【出品年代】1979年(1973年的舊版機器貓國內未引進,在日本也被視為失敗之作)
【出品公司】シンエイ動畫
【國別歸屬】日本
【劇集總數】上千集(持續製作中)
【內容簡介】野比康夫(地方版曾譯為大寶)是個戴著大眼鏡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性格懦弱,膽小怕事。學習成績也是一塌糊塗。而且因為腦筋遲鈍、馬馬虎虎,所以做事非常失敗,經常成為小夥伴們譏笑的對象。為了改變他的未來,一隻藍色的貓形機器人——叮當(地方版曾譯為阿蒙)被從未來送到康夫身邊。它腹部的四次元口袋中可以拿出各種各樣神奇的未來道具用來幫助康夫,由此而成為康夫最好的夥伴。此外,康夫居室中的書桌抽屜也暗藏著玄機:康夫可以與叮當一起乘坐「時光機」穿梭時空,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此片用不著多介紹,海外懷舊動畫片中,播到今天仍然有如此高人氣的作品不多,本片即是典範。從地方版到央視版再到後來的香港衛視版,三種翻譯讓人暈頭轉向,甚至相互「串場」,不過,這些都沒關系,大家對「機器貓」的喜愛依舊不改。眼下,雖然「多啦A夢」已被公認為「正宗」,但似乎與懷舊、童年扯不上什麼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