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為什麼落後
Ⅰ 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發展到了什麼水平
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水平還是比較低端,核心部件都是進口的,國內工業機器人公司大部分以集成為主。
Ⅱ 國產機器人真有那麼差嗎,和國外機器人比差距在哪
焊接機器人從業者,德國cloos機器人與國產新松機器人都有接觸。cloos機器人准確率極高,誤差小,拓展功能豐富且實用,自動化程度高。新松機器人准確率低,誤差大,功能單一且受限大,自動化程度低
Ⅲ 國人是怎樣看不起國產機器人的
雖說國內的AI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相關機器人產品也在遍地開花、層出不窮。但如今上市的民用機器人,還是讓飽受好萊塢科幻大片浸淫的廣大網友吐槽不已。不妨跟著一人客看看廣大網友是怎樣看不起國產機器人的,看大家如何吐槽機器人的水平和市場狀況。
外觀設計太醜陋,長得就是一坨。就TM這個審美水平,80年代就有了,現在居然還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水平。這種機器人,XX人設計出來的吧?坦白地說,加點燈光就可以拍恐怖片了。
這種審美真讓人捉急,搞這么丑的東西,讓誰來欣賞呢?白白浪費技術和人力,能不能做點好看點的有科技感的?會不會包裝呀,設計風格還是老一套。
商家又一促銷手段。機器人都是大忽悠,純屬炒作,為了圈錢融資。不好好鑽研技術,就知道拿概念半成品來忽悠風投。不炒作能死是吧。整天宣傳、融資、再宣傳、再融資、再再宣傳,最後跑路?
底下是倆輪子,連個人腿都沒有?這也算機器人?做輪椅的機器人嗎?不過是一個裝輪子的筆記本、充其量是個裝軲轆的電腦而已;給主機換個人形的機箱,一個丑逼外形加個國產Siri,有啥稀奇的呢?
國外的機器人都會後空翻了,咱們的機器人連腿都沒有生出來呢。國外機器人都是服務人類,研發底層技術的,國產的機器人就知道跟風做應用。零零碎碎拼湊下就是人工智慧了?作者(哦,這個作者還好不是一人客)看過終結者嗎?作者知道波士頓動力嘛?
這就有點搞笑了啊,還人工智慧機器人?推倒都不會自己爬起來的玩偶,是人形玩具吧,以前做宣傳是促銷員說話,現在宣傳是機器人說話,難保不是後台有人拿著麥克風介紹呢。
不是我看不起現在咱們的機器人,我只能說,呆頭呆腦的機器人,你連一個清潔工都不如,一點都不靈活。
還有那麼多人吃不上飯,卻做這些沒啥實際用處的機器人。現在住房問題都沒解決,就搞人工智慧?現在的工作都不好找,工作要是都被機器人取代了,以後會有更多人失業了,可惡!不過也對,反正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
應該先以解決國內千千萬萬單身狗的問題為首要目的,要不然弄這智能幹嘛?還是先把手感、外觀和音頻做得出色一點吧(這個回復就有點靈性了)。
中國的機器人做得不行,除了語音外,別的沒啥;只會簡單的語音操作,對個話啥的,就是物聯網加個語音助手,其他方面不能實現。
Ⅳ 國產機器人比國外差在哪
國產機器人比國外
智能方面略有不及
Ⅳ 國外和國內機器人的差距
簡單的說,差距比較大。主要體現在:
1.科研水平。國內研究機器人大都集中在高校和內個容別研究所,而國外有實力的機器人都是有雄厚實力的企業做的。因此國內的機器人大都比較山寨,而國外有很多非常出色。比如日本的人形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美國的big dog,shadow hand等。
2.研究方向。國內的機器人研究的也比較廣泛,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都在做,但是沒有特別有特色的方向和領域。比如工業機器人,在國外都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國內都是買,國內有也很簡單,還沒有有實力和企業敢做大做強。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那麼幾乎不可能趕上國外。
3.機器人技術涉及機械、製造、材料、控制、計算機、網路、感測器、視覺等多個學科。要想搞好,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力投入才可能做好。中國人不是不夠聰明,是缺乏把事情做好,做到極致的精神。這其實是和我們的很多產業相通的,比如汽車、大飛機、先進製造等,要想發展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Ⅵ 國內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與國外的差距有哪些
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方面優勢明顯,歐洲在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美國主要優勢在系統集成領域,醫療機器人和國防軍工機器人。
「韓國非常重視服務類型(如教育、娛樂)機器人,主導這類型機器人的標准;美國主導高端機器人,如勘探、防爆燈功能機器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價格便宜;而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何英武表示。
「減速機就是點擊高速運轉需要用它將速度減成機器人適用的速度。一般一台機器人本體上一般有6個減速機,1到3軸用的是日本帝人進口的減速機,這家公司的減速機幾乎全世界都在用,4到6軸用的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減速機。但是我們的減速機目前還不成熟,還不能批量生產。」
目前機器人上游利潤價值最高,僅僅減速機占機器人成本的35%左右,電機、控制器部分佔10%左右。國產機器人本體由於關鍵零部件成本較高,毛利率出現負值之外,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以醫療手術機器人毛利率水平最高接近超過70%。
目前國內機器人使用的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其中日本為最大的減速機出口國。而國內的研製減速機的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有秦川發展和華恆焊接,匯川技術、英威騰、科遠股份、華中數控研製驅動器。在非上市公司中,廣州數控和南京埃斯頓除了減速機沒有批量生產,機器人的各個環節都有涉足。
機器人本體生產商如上海機電、秦川發展、蘇州綠新、南通振康等企業則採用合資或自主研發的方式,正積極進入精密減速機領域。但是目前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資品牌與國內品牌合資研發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這涉及核心技術,外資品牌不可能外泄。
Ⅶ 國產機器人瓶頸真在核心零部件嗎
【專家觀點趙傑】國產機器人產業瓶頸不在核心零部件,或許在管理成本:來版源http://robot.ofweek.com/2016-07/ART-8321202-8470-30015528_2.html
核心零部件突破了機器人產權業是不是真的就可以發展起來?核心零部件突破了以後機器人的成本,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會大幅度的降下來。但是所有國際上的機器人企業都是全球采購的,國內有了核心零部件,成本會降到一定的程度,而國外也會降,所以國內和國外機器人的成本基本上還是在一條線,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國內在成本上的差距可能就在於管理成本和人員成本,特別是國外的這些企業都在國內建廠了以後,所以最後的差別可能就是在管理成本。
Ⅷ 國內為什麼製造不出高水平的機器人據說85%零部件都是進口的,同樣的零件,為啥組裝水平差異這么大
如果靠互拼價格,來永遠不可能造出高源水平機器人。
零部件進口的比例也一直在下降,並沒有85%那麼高。
組裝水平是一方面,零件其實也不一樣。
目前零部件國產化率最低的是減速機,以蘇州奇步和蘇州綠的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改變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