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打標機器 » 蠶繭怎麼抽絲不用機器

蠶繭怎麼抽絲不用機器

發布時間: 2021-02-07 10:48:32

⑴ 蠶繭怎麼抽絲

蠶繭抽絲的手工方法:

需要工具:蠶繭、大鐵鍋、熱水、紡車、紡錘、筷子

蠶繭的內手工抽絲方法(共需11步):容

1、把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煮沸騰,先把蠶繭放進沸水裡煮。

⑵ 蠶繭如何抽絲

蛾出來再抽的絲,或者直接將蠶繭剪個口把蠶蛹放出來在弄絲或者把蠶繭放在燙水裡泡,把蠶蛾燙死,把蠶絲多餘的剪去,拿一個棍子,把蠶絲往上繞,就可以了。

⑶ 怎樣把蠶繭抽絲,要機器和手工兩種方法都要

一、蠶繭抽絲的手工方法:

需要工具:蠶繭、大鐵鍋、熱水、紡車、紡錘、筷子

蠶繭的手工抽絲方法(共需11步):

1、把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煮沸騰,先把蠶繭放進沸水裡煮。

(3)蠶繭怎麼抽絲不用機器擴展閱讀

經濟衡量指標

經濟性狀指標 蠶繭經濟性狀的優劣通過下列指標衡量。

1、繭層率

指繭層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評定蠶繭等級的主要指標。繭層率愈高,絲量愈多。春繭的繭層率一般為22%~26%,夏秋繭為18%~23%。

2、繭絲長和繭絲重

指一粒繭能繅得的繭絲長度和重量。一般春繭繭絲長900~1500米,繭絲重0.35克~0.45克;夏秋繭繭絲長700~1200米,繭絲重0.22~0.37克。

3、解舒絲長和解舒率

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接頭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能大、成本高。

⑷ 如何在家庭中給蠶繭抽絲

抽絲所需要工具:蠶繭、大鐵鍋、熱水、紡車、紡錘、筷子

方法如下:

1、准備一個回大鐵鍋,答加滿水並煮沸,然後將蠶繭放入沸水中煮。

⑸ 蠶繭怎麼機器抽絲

現在的加工廠專門有抽絲的機器,抽的水平很好而且不容易斷裂,效率也高。專比傳統有些人拍扁了屬蠶繭抽絲快而方便多了。自動繅絲機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為定粒感知繅絲和定纖感知繅絲兩種。定粒感知繅絲是在繅絲過程中使每根生絲保持一定的繭粒數,缺粒就添緒和接緒;定纖感知繅絲則採用纖度感知器,當生絲細到一定限度(稱為細限纖度)時即行添緒接緒。緒表示每粒繭的繭絲頭。按生絲卷繞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小卷繅絲和筒子繅絲兩種。小卷繅絲是將生絲卷繞在小卷上,然後返到周長為1.5米的大卷上,再做成絞裝形式。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摘亂絲——制溶液——浸泡— —挑絲頭——抽絲。

⑹ 蠶繭如何剝出蠶蛹而且不影響絲的使用

蠶絲是柔軟、光滑、有彈性的紡織原料,用來做衣服是再合適不過了。然而,它的主要成分是絲素和絲膠。絲素就相當於纖維芯,絲膠則是包裹在絲素之上的。紡織的時候,就是取絲素,而不需要外面這種帶粘性的絲膠。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

繅絲是蠶繭抽絲一道工藝!也是絲綢面料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繅絲工藝包括煮熟繭的索緒、理緒、繭絲的集緒、拈鞘、繅解、部分繭子的繭絲繅完或中途斷頭時的添緒和接緒、生絲的卷繞和乾燥。

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機器逐漸取代人工,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機器抽絲對原料的要求更高。優質桑蠶絲因為它的絲質更長,強度更高。更有利於機器連續作業。所以一般我們用在服裝和床品上的重磅真絲面料都是由機器抽絲製造而成。

相反,如果絲質一般的中短絲或者柞蠶絲,我們都是由人工抽絲而成。由此織造出的產品整體品質一般。

在製作蠶絲被的時候,同樣也可以由人工或者機器來完成。人工抽絲基本上取的是整個蠶繭外殼。但是蠶繭靠近蠶蛹的部分油脂含量是很高的,用在蠶絲被裡特別容易發黃,而且氣味也相對較重。如果是機器抽絲,就可以控制抽絲的程度,只取外層絲質更好的部份用於蠶絲被。

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優質桑蠶絲還是一般的中短絲或者柞蠶絲,目前都需要人工鋪絲,一般需要鋪50層以上。鋪制完成後再手工定位,一張蠶絲被就製作完成了。

⑺ 蠶繭要怎麼抽絲

蠶繭
silkworm cocoon
【異名】蠶衣(《說文》),繭黃(《聖惠方》),蠶繭殼(《葯材資料匯編》)。
通常指桑蠶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保護層包括繭衣、繭層和蛹襯等部分。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後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蛹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可用於制葯及提取蛹油,並可作魚及家畜的飼料。
形成和形態結構 熟蠶上蔟後,先吐絲做成松亂的繭衣;然後頭胸部開始有規則地擺動,吐出呈~形或∞字形的絲圈,積15~25個絲圈成絲片;許多絲片由絲膠粘著構成繭層。繭層上的絲縷稱繭絲。由外及里完成繭層後,在繭層內腔形成蛹襯,即完成吐絲結繭過程。蠶繭有橢圓形、橢圓束腰形、球形或紡錘形等不同形狀。繭有白、黃、淡綠、肉紅等顏色,生產上大多用白繭。
經濟性狀指標 蠶繭經濟性狀的優劣通過下列指標衡量。
①繭層率。指繭層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評定蠶繭等級的主要指標。繭層率愈高,絲量愈多。春繭的繭層率一般為22%~26%,夏秋繭為18%~23%。
②繭絲長和繭絲重。指一粒繭能繅得的繭絲長度和重量。一般春繭繭絲長900~1500米,繭絲重0.35克~0.45克;夏秋繭繭絲長700~1200米,繭絲重0.22~0.37克。
③解舒絲長和解舒率。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接頭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能大、成本高。
④出絲率。指絲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或用繭層繅絲率表示,是繭質好壞的綜合指標。出絲率的高低主要決定於上繭率、繭層率和解舒率等因素。鮮繭出絲率一般為14%~16%,高的可達19%~21%。繭層繅絲率是絲重占繭層重的百分比,一般為75%~85%。
⑤繭絲纖度。表示繭絲粗細的程度。單位為旦尼爾,簡寫作「旦」或「D」,俗稱「分」或「條分」,即900米長的繭線重0.1克時為1個旦尼爾。旦尼爾數字愈大,繭絲愈粗。雜交種的繭絲平均纖度,一般春繭為2.8~3.3旦,夏秋繭2.0~2.7旦。
⑥繭絲颣節。繭絲局部呈現的畸形現象,大多因吐絲中斷或繅絲過程中繭絲∞字形膠著部未離解而造成。颣節多會增加繅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斷頭,降低質量。
⑦繭層分離細纖度。又稱微茸。是絲膠中的細纖維,其染色性能差,影響織物品質,是繭絲病疵之一。
蠶繭質量檢驗 已採收的蠶繭須根據蠶繭檢驗標准確定蠶繭等級,按級定價。繭質一般按下列價值標准衡量:①絲量價值,主要指產絲量與鮮繭出絲率。②解舒價值,包括解舒率、解舒絲長等與繅絲生產效率相關的性狀。③絲質價值,包括繭絲纖度、粗細差距和繭絲性狀。④群體價值,指同一批次蠶繭繭粒之間各種性狀的均勻程度及該批蠶繭的數量。這4項價值綜合構成繅絲工業原料繭的商品價值。凡上繭率高和具有解舒好、絲長長、出絲率高等性狀的蠶繭,均屬優良蠶繭。另外繭色潔白、光澤正常、繭形勻整等性狀也是優質繭的重要標准。檢驗上述標准一般可採取干殼量檢驗法和繅絲檢驗法確定。
蠶繭乾燥和貯藏 利用熱能殺死鮮繭內蠶蛹並烘成干繭,同時保持繭質、防止霉變的工藝和管理過程。蠶繭乾燥,俗稱烘繭。除及時殺死蠶蛹、防止羽化和繭層蒸熱霉爛外,主要是除去鮮繭中的大部分水分,特別是烘乾蛹體。鮮繭繭層含水率約為11%~13%,蛹體含水率約為74%~79%,以烘到15%左右為宜。過干則繭層絲膠親水性降低,導致解舒不良。蠶繭乾燥過程分預熱階段、等速乾燥階段和減速乾燥3個階段,乾燥方法一般多用烘繭灶和烘繭機。此外還有用真空乾燥、紅外線乾燥、微波乾燥和核輻射乾燥等。乾燥室內熱空氣的溫度、濕度和流速須與蠶繭乾燥各階段的工藝要求相適應。溫度一般控制在110~120℃,空氣流速由快到慢逐漸調整。經烘乾的蠶繭冷卻後,即包裝入庫貯藏。繭庫應建在高燥處,並具備防潮、密閉和換氣等條件,以防止霉變和蟲、鼠為害。為害干繭的黴菌主要有麴黴屬、青黴屬和白黴屬3類,多濕環境極易蔓延,導致蠶繭霉壞。為此,庫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70%范圍內。繭庫主要害蟲有大谷盜、雙皮蠹和棉紅鈴蟲等,入庫前需用葯劑殺除。
【內容介紹】:蠶繭 (《綱目》)
【異名】蠶衣(《說文》),繭黃(《聖惠方》),蠶繭殼(《葯材資料匯編》)。
【漢語拼音】can jian
【英文名】Silk Cocoo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yx mori L.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繭殼。
【優質產地】山西省陽城縣
國家質檢總局以2006年192號文件向全國公告,自2006年12月22日起,對「陽城蠶繭」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劃定該縣所轄18個鄉鎮為「陽城蠶繭」地域保護范圍,且當年審請當年就獲得了批准。
經專家審查認為「陽城蠶繭」具有良好的品質特性,形成與特殊的地域、氣候環境密不可分。農業部蠶桑產業產品質檢中心對全國11個蠶繭主產區所生產的蠶繭進行檢測對比分析,陽城蠶繭生產的蠶絲上車蠶率達95%以上,解舒絲長大於710m,繭絲長度大於1100m,潔凈大於92分,出絲率大於36%,屬於質量上乘的蠶繭,「陽城蠶繭」優質方格簇蠶繭被認定為特級,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第一,成為全國的品牌產品。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並不言及,誠缺文也。近世用治癰疽代針,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故能止渴也。
【葯材】呈長橢圓形,或中部稍縊縮,長約3~4厘米,直徑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呈絨毛狀。其內壁的絲紋很有規律。質輕而韌,不易撕破。未經羽化的蠶繭,內有黃棕色的蠶蛹1枚以及成蛹前脫下的淡棕色、皺縮的蠶皮。全國養蠶地區均產。
【化學成分】用魯桑葉飼育的蠶,其繭的化學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質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纖維0.39%。蠶繭主要是由纖維狀蛋白質絲纖蛋白,外包以另一種蛋白質絲膠蛋白粘結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類、色素、無機物等等。在生絲中,絲纖蛋白約佔70%,絲膠蛋白約佔22%。絲纖蛋白是一種角蛋白,其組成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約占總氮的80%。10萬克絲纖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質後數字,是克分子數):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纈氨酸29,亮氨酸7,異亮氨酸9,絲氨酸157,蘇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賴氨酸4,組氨酸2,精氨酸6,天門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計1297個克分子。絲膠蛋白亦是角蛋白,其組成氨基酸大體上與絲纖蛋白相似,微異處在於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較少;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較多。繭又含游離氨基酸50毫克%(以甘氨酸計)。蠶繭含油蠟狀物質,由伯醇類、固體脂肪酸、石蠟及液體脂肪酸所構成。又含谷甾醇(成葡萄糖甙)及蛇麻脂醇。黃繭所含色素有各種胡蘿卜素衍生物,而它們也是黃橙、粉紅、棕灰等色的繭的色素。綠繭的色素,有些與黃酮有關,有些與葉綠素有關,特別是野蠶繭。繭色素種類頗多,有人從綠蠶繭分出7種有黃綠色螢光的色素及2種黃棕色螢光的色素;又有人分出9種黃色螢光色素,它們都是黃酮類的葡萄糖甙。各種蠶繭,每克含鐵10.08~49.16微克及相當多的氟。每公斤白繭含錳7.06毫克,黃繭含8.48毫克。每克白繭含鋅3.19微克,黃繭含3.67微克。
【葯理作用】蠶蛾的繭有擬膽鹼作用。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處理過的蠶繭的90%乙醇提取物對麻醉貓的血壓、離體豚鼠回腸及家兔十二指腸上均呈現膽鹼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標本上,對橫紋肌無作用。
【炮製】將蠶繭剪開,去盡內部雜質。或置罐內,煅存性用。
【生葯材鑒定】性狀鑒別,蠶繭長橢圓形或中間稍縊縮,長3-4cm,直徑1.7-2.1cm。表面白色 或淡黃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整形絨毛狀。其內壁的絲很有規律。體輕而韌,不易撕裂。微有腥氣,味淡。
【功效分類】止血葯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瘡,癰腫。
《綱目》: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飲,止消渴,反胃,除蛔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繭黃、蠶蛻紙(並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並炒)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用米飲送下,日三服。(《聖惠方》繭黃散)
②治消渴:煮蠶繭湯,每服一盞。(《朱氏集驗醫方》)
③治小兒因痘瘡餘毒,肢體節骱上有疳蝕瘡,膿水不絕: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生白礬捶碎,實繭內,以炭火燒,礬汁干,取出為末。干貼疳瘡口內。如腫作痛,更服活命飲。(《小兒痘疹方論》綿繭散)
④治反胃吐食:蠶繭十個。煮汁,烹雞子三枚食之,以無灰酒下,日二服。(《普濟方》)
⑤治口糜:蠶繭燒灰,調蜂蜜,抹口內。(《泉州本草》)

⑻ 蠶繭怎樣人工抽絲

具體方法如下:

1、先把蠶繭放在開水裡。

2、把雜絲除掉。

3、接著用筷子把蠶繭的絲頭找到版,用力一權抽。

4、然後把蠶絲慢慢的卷在筷子上或者其他的器具上。

注意:蠶會死的,要留種。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長期來,繅絲工具改進緩慢,直至清末,上海地區的繅絲,採用改進後的浙江七里繅絲車,仍無加捻裝置,因此,成絲粗細不勻、斷頭多(不接頭),與近代機織大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

⑼ 怎樣把蠶繭抽成絲

古代大多是手工抽絲,現在已經有了專門抽絲的機器。

繅絲是抽引蠶絲的過程。最初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蠶繭可以在水中舒解,並試探出分離的絲縷是可以織作的,於是古人逐漸摸索出用水煮蠶繭以抽引出蠶絲。

繅絲技術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具有一定水平,浙江錢山漾出土了4000年前的絹片,絲條粗細比較一致,這說明當時已能初步控制水溫和沸煮的時間,而且抽絲的手法也較為熟練。

練絲,是指進一步去除絲膠和雜質,使生絲或坯綢更加白凈,以利於染色,並充分體現絲纖維特有的光澤、柔軟及懸垂感。

明代的《多能鄙事》和《天工開物》記載了練絲技術。

(9)蠶繭怎麼抽絲不用機器擴展閱讀:

傳說故事

如何從雪白的蠶繭中抽出一條條長絲,又如何織作衣物,歷史上有很多傳說。

相傳5000年前,一個蠶繭掉進了黃帝的妻子嫘祖的茶杯里,嫘祖從茶杯中取出蠶繭時,意外抽出了蠶繭中的絲線。之後,她有了編織蠶絲的想法。在黃帝的建議下,她觀察桑蠶的生活並教授大家飼養桑蠶的技術,史稱「嫘祖始蠶」。

慢慢地,養蠶織絲從黃河流域傳到長江流域,然後再傳遍全國各地。考古學家在河南、浙江、福建等地都發掘到距今幾千年的絲織物,這無疑證明了中國是蠶絲起源最早的國家。

其實,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流傳著與蠶有關的美麗傳說。

在湖南苗族傳說幾千年前有人在深山開荒,發現樹上掛著一個個白黃色的蠶繭,摘下來帶到家中,不小心落到沸水鍋里,用竹竿去挑,繭沒有撈上來,卻引出一縷絲來,又細又長。

後來大家摸索出來讓繭發蛾,產卵留種,以種養蠶,繅絲織物,從此便有了桑蠶業。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中也記載著:「冬天孵幼蟲,春天養家蠶,夏天浸繭抽出絲,秋天用絲織錦緞。」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