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醫生叫什麼
❶ 機器人醫生作文
機器人醫生的未來
2014年6月7日,5名參賽者參加了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的一次測試,其中一名名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計算機軟體通過了圖靈試驗(一種測試機器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方法)。大多數測試者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烏克蘭男孩。
尤金在測試中的表現「騙過」人們的判斷,這足以證明人工智慧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溫斯頓所稱:「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腦力工作。」
相應地,用機器人醫生看病也 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而且,這樣的方式已經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沃森在美國益智類電視節目《風險》中戰勝了人腦,即《風險》節目歷史上最優秀的兩位人類選手肯·詹寧斯和布拉德·拉特。此後,沃森又被宣布可以作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參與診療疾病。
與此類似,中國也有人開始依靠「網路大腦」來看病,誰有了病或需要用葯,都會上網路上搜一搜。不過,最近披露的一個消息卻讓人對「網路大腦」這樣的人工智慧心存疑慮,甚至擔憂。
作家六六發現尿色變深,便從香港趕回上海看病。尿常規檢查顯示:紅細胞增多,醫生建議做彩超排查。六六開始了她的「網路求醫」歷...
❷ 機器人醫生作文
機器人醫生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因為治不了的一些疾病,因病情加重而死去。這該怎麼辦呀內!來!看看容我發明的機器人。在未來,機器人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它很小,跟米粒差不多大小,它有一層薄薄的白色外殼,中心是機器人。人們就象平常吃葯那樣把它吞進去。當機器人來到人的發病部位時,機器人的外殼就會融化,機器人就會開始治療疾病,當機器人需要幫助時,它會生出10來個跟它一樣的機器人,幫它干起活來。請你放心,在機器人的治療中,它不會傷害人。機器人把病治好後,它會獻出寶貴的生命,當人們把機器人消化後,機器人會化成很多營養給人們。機器人真神!真有趣兒!這是我發明的機器人,大家喜歡嗎?我猜病人很想用它吧!對不起,未來才有呢!請大家見諒!我也希望現在就有。
❸ 我最喜歡的發明是家庭機器人醫生的英語作文
第一篇 未來的全能機器人 未來的世界是無法設想的,我決定在未來發明一種十分全能、無敵的機器人,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無限OK! 這個無限OK機器人非常好使用,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里的水蛇,甚至更加速度!如果有了他,可以幫你解決一些使你無能為力的問題;有了他,能給你應付一些緊急情況;有了他,還能使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如果有一次,你正在快速奔跑著,一個不小心,「嗖」的一下摔倒在地上,腳皮磨破了,鮮血直流、疼痛難忍!這時候,那無限OK機器人就會立馬現身在你面前,從他右側的「神奇口袋」里取出「萬能葯水」,這葯水呈淺綠色,塗在受傷處後,效果立竿見影!這時,你就是「無事一身輕」啦! 假如你就快要考試了,但是由於你考試的前一天有事什麼的,萬分焦急.就是這個節骨眼,無限OK機器人回一下瞬移到你面前,掏掏他那「神奇口袋」,拿出「定時鍾」把時間停留在那一刻,你就可以趁那時趕緊復習,解決煩惱了! 無限OK機器人還是一位環保先鋒呢!萬一有一個人在大街上隨地吐痰、亂扔白色垃圾時,他就會一絲不苟地前去阻攔!他首先用「萬能掃帚」把地上的雜物一掃而凈,然後很有禮貌地對扔垃圾的人說,對不起小夥子,請他以後不要再亂扔垃圾或不要再隨地吐痰了.但是有的人見著他很有禮貌,就誤以為他很懦弱,所以有意識的去打罵無限OK機器人,現在無限OK機器人就舉起手上的「萬能掃帚」一揮,把那些人的邪惡的內心一掃而光,使得他們都心地善良、尊老愛幼! 無限OK機器人的全能可不是浪得虛名的,他左側的口袋裡還有一個未來的床鋪,那床鋪的用處可大啦! 有一次,你看書看久了,視線模糊不清,恍恍惚惚的,正當這時,你就可以喊無限OK機器人拿出未來的床鋪,然後對著床鋪說:「變大吧,我的神奇床鋪!我看書看累了,需要到那綠色、美麗的大自然遨遊一番,休息休息眼睛!」說完就躺到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在夢里,你就會走到大自然中,欣賞著奇山秀水,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一覺醒來,你回覺得神清氣爽、精神百倍,視力提升到極限! …… 啊,無限OK機器人,多麼神奇的機器人,有了你,我們的生活更加甜蜜! 第二篇 現在的科技不斷的發展,22世紀後的保姆都是機器人. 你可能問:"未來的機器人是什麼樣子的?它會干什麼?"我的回答可能讓你大吃一驚,它的樣子和人的樣子差不多!穿著衣服.你也可能會想,機器人穿的是什麼樣的衣服,它穿的是防火的衣服,假如家中起了火,自己被困在了屋裡面,這是機器人頭上的天線感到屋中起了火,就會像雷達監控飛機那樣,找到主人,把主人救出. 它的用處可不小,它可以服從你的命令,你讓它向東它不敢向西,你讓它打狗它不敢罵雞.如果你口渴了,你說:"水"它的語音識別功能就可以聽出.它的勞動量是無限的,因為它的頭上有一塊太陽能電池.白天它可以為你服務,晚上它可以防賊.所以未來的家庭少不了機器人第三篇 二十三世紀末的機器人 一天早上,奶奶喊聰聰起床,可是喊了好長時間也不見聰聰出來,我推開房門進去一看,呀!只見小主人的臉通紅,眼睛緊閉著,手在微微地顫抖.我連忙打開我的「第三隻眼」——人體檢測器,為小主人細心檢查.我發現小主人的體溫是39℃,扁桃體充血、Ⅱ度腫大,呼吸道里有許多痰液.我立刻告訴奶奶,聰聰感冒了,並開了處方,奶奶按處方去買葯.聰聰吃葯後,果然不出我所料,只過了二十幾分鍾,就感覺舒服多了.奶奶對我贊不絕口. 小朋友,你們一定會誇我是一個稱職的「家庭醫生」吧!其實我的本領不僅如此哦!下面來看看我的個人簡歷吧! 「Hello,I』m Lucy,can I help you?」大家好,我是二十三世紀末的機器人Lucy.可別小看我哦!我可是個高智商、高智能的模擬機器人.我可以把衣服洗得乾乾凈凈,把飯菜做得美味可口;我可以幫媽媽隨時監控小主人聰聰的行蹤,以保護小主人的安全;還可以幫助小主人解決他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我還會三十多種語言,可以與五湖四海的人進行交流……其中,我最喜歡的工作就是——家庭醫生. 你喜歡我嗎?需要的話,盡管吩咐,我將竭誠為您效勞!
❹ 閱讀短文機器人醫生上崗了
機器人醫生的未來
2014年6月7日,5名參賽者參加了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的一次測試,其中一名名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tsman)的計算機軟體通過了圖靈試驗(一種測試機器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方法)。大多數測試者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烏克蘭男孩。
尤金在測試中的表現「騙過」人們的判斷,這足以證明人工智慧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了。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溫斯頓所稱:「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腦力工作。」
相應地,用機器人醫生看病也 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而且,這樣的方式已經初露端倪。
2011年2月,IBM公司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沃森在美國益智類電視節目《風險》中戰勝了人腦,即《風險》節目歷史上最優秀的兩位人類選手肯·詹寧斯和布拉德·拉特。此後,沃森又被宣布可以作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參與診療疾病。
與此類似,中國也有人開始依靠「網路大腦」來看病,誰有了病或需要用葯,都會上網路上搜一搜。不過,最近披露的一個消息卻讓人對「網路大腦」這樣的人工智慧心存疑慮,甚至擔憂。
作家六六發現尿色變深,便從香港趕回上海看病。尿常規檢查顯示:紅細胞增多,醫生建議做彩超排查。六六開始了她的「網路求醫」歷程。搜索結果使她懷疑自己可能患了膀胱癌。最後,經過CT檢查,確診為腎結石。
為何「網路大腦」會誤診?原來,即便「網路大腦」擁有大資料庫和較高的綜合分析與預測能力,但其智力與尤金相比,還是差了許多——只不過相當於2~3歲幼兒的智力。把健康和生命的判斷交給「網路大腦」顯然有點不負責任。問題在於,現在有多少人知道,「網路大腦」只有3歲的智力,而尤金的智力可達到13歲的水平,以及它們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當無法認識這種差異時,人們就有可能真的把命運交給「網路大腦」而非一位普通醫生。
當然,以「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確實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未來,它們有可能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
例如,過去對計算機醫生沃森的測試證明,它比一般醫生具有更精準的診斷疾病的能力,原因在於沃森擁有大數據。沃森貯存了很多網路全書、詞典、圖書、新聞和電影劇本,還擁有大量的醫學工具書、臨床診斷手冊和醫學雜志。沃森還可以與美國聯邦政府要求醫院建立和維護的醫療電子文檔記錄進行鏈接,以查閱病歷和診治記錄。同時,它還可以獲取個人在微博客和其他互聯網平台上對自己疾病的咨詢和查詢,並藉助這些信息來幫助診治疾病。這些因素都是大數據的優勢。
但是,人工智慧同樣有許多弱點和不足。例如,機器缺少邏輯推理和情感體驗能力,也難以理解自然語言。如何讓機器人理解人類的語言,即自然語言,是最復雜和最關鍵的技術。自然語言通常是指一種自然地隨人類文化演化的語言,如英語、漢語、法語等都是自然語言,世界語則被視為人造語言,因為這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盡管沃森戰勝了人類,但是,沃森不僅對於自然語言難以理解,而且對自然語言的從屬關系更難理解。例如,競賽的一個問題是:一個語言的方言包括吳語、粵語和客家話,這個語言是什麼?正確的答案應當是——中文。但是,機器人沃森答錯了,而詹寧斯答對了。
因此,如何讓只有3歲智商的「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來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尤其是為人類診療疾病,還需要人工智慧未來的長足發展。
(選自《中國新聞周刊》,有刪改)
1. 下列有關「人工智慧」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計算機軟體尤 金在測試中的表現可以證明人工智慧可以基本代替正常成人的工作。
B. 溫斯頓教授認為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腦力工作是人工智慧的研究內容。
C. 用機器人醫生看病是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但還需要人工智慧未來的長足發展。
D. 沃森並不理解吳語、粵語和客家話就是中國人除普通話以外的方言,說明人工智慧還存在很多不足。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用機器人醫生看病也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選擇」。
【思路點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後,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准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雖然「網路大腦」擁有大資料庫和較高的綜合分析與預測能力,但其智力水平只有3歲,這是其造成「誤診」的原因。
B. 人們無法意識到「網路大腦」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時,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網路大腦」。
C. 如果能消除「網路大腦」與正常人思維和智力的差異,彌補它的弱點與不足,「網路大腦」有可能在未來承擔起醫生的職責。
D. 沃森在電視節目《風險》中戰勝了人腦,足可以證明它與醫生相比具有更精準的診斷疾病的能力。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過於絕對。
【思路點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解決了如何讓機器人醫生理解人類的語言這項最復雜和最關鍵的技術,就能提高機器人醫生的邏輯推理和情感體驗能力。
B. 盡管沃森戰勝了人類,但是在對於自然語言以及自然語言的從屬關系的理解方面卻不如人類,原因在於這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
C. 沃森貯存了很多書籍,可以與醫療電子文檔記錄進行鏈接,並藉助個人在互聯網平台上對疾病的咨詢信息來幫助患者診治疾病,這是沃森比一般醫生具備的優勢。
D. 以「沃森醫生」和「網路大腦」 為代表的人工智慧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未來,讓人工智慧完成正常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是未來人類的生活。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過於絕對;B 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是人造語言;D 「可能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
【思路點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准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
❺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安全可靠嗎
現在的外科手術經常有這樣的場景:醫生坐在控制台上看著手術部位的三維視圖,通過計算機把指令傳給機械手臂,進行手術。2000年,機器人開始被應用於外科手術,一開始是簡單的手術,現在它們已經參與到越來越復雜的手術當中了,比如說子宮切除、膽囊切除和心臟受損瓣膜修復手術。不過,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機器人會將手術做得「溜光水滑」,但這項技術仍有一定的風險。專家學者越來越擔心使用機器人做外科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問題1:損壞健康器官
英國有一個病人差點因為給他做手術的機器人程序出了錯而送命。這名患者患有前列腺癌,他需要接受一次微創切除前列腺的手術,給他動刀的是機器人。結果手術中機器人破壞了他的腸子,導致嚴重的感染,這名患者出現了器官功能衰竭、心臟驟停的症狀。他在重症監護室待了兩個多月。又經過了好幾個月的康復治療,他才完全復原,現在正在向醫院索賠。
這名男子並非「一個人在戰斗」,總部位於美國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製造公司現在正面臨26起這樣的糾紛,起訴該公司的病人中有的被刺破血管或器官,有的腸道嚴重受損,還有的出現了敗血症、生命垂危。
因機器人差錯送了命的也不在少數,2007年,一名芝加哥男子在接受機器人做的脾臟摘除手術後死亡。2012年,又有一名女子在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時被機器人不慎刺破了血管,最終因失血過多死亡。
問題2:患者遭遇電擊
據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的消息,一家名為「直覺」的醫療器械公司自去年1月以來已經遇到了500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本來應該通到手術機器人身上的電流卻通到了患者的身上。
45歲的西納·威爾遜來自美國新澤西州,今年早些時候她打了一場官司,起訴「直覺」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在給她做手術時漏電,當時電流從機器人的手臂處「跳轉」到了她身上的設備中,導致她遭遇電擊,造成嚴重的傷害,手術完成後,她出現了慢性腹痛和嚴重的腸道問題。
問題3:效果不比人好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問題出在機器人身上,但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負責操作機器人進行手術的外科醫生技術不夠熟練,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培訓,不能正確地操作機器人。
也有專家認為,即使外科醫生操作機器人的技術過關,使用機器人做手術也不一定比人做手術的效果更好。上個月統計出的一項數據顯示,在16000名做了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當中,接受機器人手術的患者出現並發症的比例並不比接受醫生手動手術的患者低。
❻ 關於一部機器人醫生的喜劇電影~
《機械醫生》
主演 艾倫·錫克 柯林·納麥克 機器
類 型:科幻片
用這個名字在網路就能搜到
❼ 有個醫生有納米機器人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小說名稱:二少爺的寵妻日常
小說分類:家斗小說
小說作者:媛子貓
小說進度:TXT
版權來源:
小說大小:682 KB
小說格式:電子書,TXT下載
❽ 機器人動漫里有個全身是白色的醫生機器人是主人公哥哥造的這部動漫叫什麼
超能陸戰隊 (2014)導演: 唐·霍爾 \/ 克里斯·威廉姆斯編劇: 喬丹·羅伯茨 \/ 丹尼爾·吉爾森專 \/ 羅伯特屬·L·貝爾德主演: 斯科特·安第斯 \/ 瑞恩·波特 \/ 丹尼爾·海尼 \/T·J·米勒 \/ 傑米·鍾 \/ 更多...類型: 喜劇 \/ 動作 \/ 科幻 \/ 動畫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5-02-28(中國大陸) \/ 2014-11-07(美國)片長: 102分鍾
❾ 機器人怎樣代替醫生進行手術的呢
機器人每個系統上安裝有機器手臂,通過無線終端將手術進行中的現場影像傳輸到醫版生的所權在處,醫生根據現場影像確定手術的進程。從而實現機器人代替醫生進行手術。
2001年9月7日,一位女患者躺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一家醫院的手術台上,醫療小組則遠在美國紐約。就這樣,醫生通過遠程遙控「宙斯」機器人完成了一例膽囊切除手術,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手術被稱為「林白手術」。
怎樣進行遠程手術的?
1.手術進行中的現場影像通過無線終端傳輸到醫生的所在處,醫生根據現場影像確定手術的進程;
2.醫生利用一個類似電子游戲中的操縱桿,將下一步要進行的操作轉化為數字信息傳遞至遠程患者處,控制當地醫療器械(機械手臂)的動作。
當然,醫生操縱機器人做手術,手術的效果主要還是由醫生的水平決定的,機器人所具備的各項高精性能只是便於操作者更加順利更加成功地完成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