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器人怎麼樣
㈠ 現在機器人哪個國家厲害中國水平怎麼樣
目前機器人在來美國、源日本等國技術較為領先,但是我國在863計劃推動下,目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不同領域都涌現了大量的自主核心技術的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新松研發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派毅研發的「大毅」等,都是擁有不少國際領先的自主科技成果,相信未來我國的機器人研發一定會趕上歐美國家的領先水平。你想下,我們的無人機其實也是專業領域的軍用機器人啊,絕對是國際領先的,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㈡ 國內機器人教育狀況效果如何
機器人教育通過對既有器材的設計、組裝、運營、搭建來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教育方式。雖然機器人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家對機器人的重視逐漸增強,機器人教育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短短3年時間,僅北京地區就有數十家機器人培訓機構出現,其連鎖機構更是遍布全國。
㈢ 中國機器人公司排名是怎樣的
中國機器人公司排名如下:
1、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2、富士康科技集團
3、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4、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5、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6、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7、湖北華昌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8、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9、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湖北三豐智能輸送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11 、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
23、深圳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
24、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5、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
26、廣東伯朗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27、上海沃迪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28、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
29、廣州市井源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30、唐山開元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
31、地平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32、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33、湖南馳眾機器人有限公司
34、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東莞市博思電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36、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37、廣東松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廣東捷瞬機器人有限公司
39、廈門嘉柯德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40、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41、廣州普華靈動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42、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
43、江蘇中科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44、東莞市拓野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
45、廣州市動進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46、Gowild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7、深圳市極思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8、北京小魚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49、北京蘿卜科技有限公司
50、東莞市贏力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㈣ 國內工業機器人現狀是怎樣
中國人力成本急劇上升,讓中國製造業承壓嚴重,亟待向低成本與智能化轉型,工業機器人時代到來,市場與產業前景值得期待。
我國成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2020銷量將達21萬台
從2010年開始,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當年我國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台,2011年約為2.26萬台,同比增長50.7%;2001-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遠高於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的10%。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台工業機器人,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按照中國製造2025戰略要求,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需達到15萬台,2025年銷量為26萬台,2030年為40萬台。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可達到21萬台。
汽車成主要應用領域 工業機器人四大格局顯現
應用方面,汽車產業、電器設備製造、電子製造與金屬加工是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其中,汽車產業應用最多,佔比在40%以上。
工業汽車人產業方面,我國現已形成四大格局:
環渤海地區機器人產業以北京、哈爾濱與沈陽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有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研究機構,在人才培養和機器人科研成果上面占據優勢;
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達,這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珠三角地區有著龐大的製造業市場,製造向智能化轉型、生產線升級都需要用到機器人,這使得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中西部地區以武漢、長沙、重慶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主要依託外部科技資源,衍生出眾多行業龍頭企業。
外資施壓下 本土工業機器人待提高
與外資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弱、產品從研發到實際應用轉化率低、產業資金運轉困難,因此屢屢被壓制。2014年5.5萬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中,半數以上屬於外資品牌,中國本土機器人廠商僅售出1.6萬台。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亟待快速崛起,提高技術實力是關鍵。除此之外,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還需要把握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並做出應對策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有三大發展趨勢,包括語言交流功能將趨於完善;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高度的模擬、動作的完美化,這值得本土工業機器人跟進,並抓住市場先機。
㈤ 智伴機器人未來前景怎麼樣
智能機器人行業需求潛力巨大 四大方面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如何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成為焦點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以及世界最大的潛在服務機器人市場,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然而,由於起步較晚、技術滯後等多重因素,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國際領先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需奮力追趕。因而,如何客觀看待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如何推進核心技術突破,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推動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智能機器人時代來臨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智能機器人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球機器人產業正在邁入智能化新時代。當前,以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實用化突破,帶動機器人感知、交互、決策能力的顯著提升。今日的人臉識別准確率已經高達99.55%,超過97.35%的人眼識別率,語音輸入辨識成功率也達到97%以上,機器人已經具備了「看得見、聽得懂」的技術條件,同時,隨著深度學習、無監督學習的逐步應用,機器人具備了更為關鍵的「會思考」能力,機器人開始真正邁入智能化的新時代。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不斷向新興領域拓展。智能技術的應用正在帶動機器人產品功能與性能的顯著提升,驅動智能機器人產品應用於更多新興領域。一方面,以人機協作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更加安全、靈活,不但被廣泛應用到傳統的汽車、金屬加工行業,而且帶動了3C電子行業的應用新熱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智能服務和特種機器人的功能不斷豐富,相比以往產品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因此也開始步入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智能機器人應用熱潮也帶動產業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機器人2017年本體市場規模約為140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供應量將突破52萬台套。智能機器人在非工業領域的市場潛力也在不斷釋放,預計2025年商業、家居和軍事三大領域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70億美元、90億美元和165億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的重心正在從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份額佔比將從2015年的19%提升至57%。
2017-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新格局正形成
全球智能機器人產業格局正處於重塑期和窗口期,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傳統格局已經被打破,新的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傳統市場,UniversalRobots、RethinkRobotics等創新技術企業已經在協作機器人等新領域對發那科、庫卡、ABB等傳統巨頭構成了威脅,而新松、埃弗頓、廣州數控等本土機器人企業憑借成本、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加速崛起,也開始向巨頭企業發起挑戰。而在新興市場,技術、思維與資本的相互碰撞推動了產業發展的百花齊放,既有專注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波士頓動力公司,也有產品精準定位、商業推廣成功的大疆無人機公司,還有跨界融合、創新理念的達闥科技公司,一批特色鮮明的獨角獸企業正在不斷成長壯大。
國際競爭將愈發激烈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出台智能機器人相關戰略規劃,以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為核心目標,從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層面提前進行布局。其中,美國試圖藉助《機器人路線圖》來建立下一代機器人技術及應用方面的優勢,歐盟推出《SPARC計劃》以確保歐洲機器人在世界范圍的戰略領先地位,日本則在《機器人新戰略》中指出,要成為世界第一的機器人應用國家,而我國也於2016年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力圖提升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可以預見,今後圍繞智能機器人的國際競爭將愈發激烈,我國所要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將不斷加大。
我國智能機器人部分關鍵市場存在極大差距
1、上游核心零部件市場基本被日本和歐洲企業把持,國內企業在相關市場還缺乏競爭力。例如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兩家日本企業主導了全球機器人用減速器市場,伺服電機市場則主要被松下、安川、三菱等日系產品和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等歐系產品占據。
2、在部分後端應用市場,我國企業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都落後於國際領先水平。例如以「四大家族」庫卡、ABB、發那科、安川為首的外資品牌近乎壟斷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據我國75%以上的中高端產品市場份額,而在以醫療為典型代表的某些消費市場中,我國產品市場佔有率還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全球領先機器人企業正在中國加快本土化布局
工業機器人巨頭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較早,產業布局比較成熟。機器人「四大家族」已經在中國市場成功實現本土化布局,庫卡早在1985年即開始申請中國專利並於2014年開始建立上海新工廠,ABB將其機器人業務總部遷至中國上海,發那科和安川與中國企業合資設立機器人公司推動業務發展。相比之下,服務機器人企業剛剛開始中國市場本土化布局,目前主要通過產品輸出和商業合作來實現滲透,例如掃地機器人領軍企業iRobot面向中國用戶推出特定高端產品以打開市場,日本軟銀集團則聯合阿里巴巴、海爾等國內企業推動Pepper機器人進入中國市場。
智能機器人發展優勢與挑戰並存
1、發展四大優勢分析。1)市場規模與需求潛力十分巨大。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3年起一直穩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市場機器人供應量達到87000台,是全球位居第二的韓國的兩倍,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所佔比重將超過40%。同時,我國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市場潛力正在快速釋放,分別保持著25%和15%以上的增長速度,在老齡人口增多、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因素刺激下,我國今後很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服務和特種機器人消費市場。
2)關鍵技術能力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和中國是人工智慧技術領域表現最為活躍的兩個國家。據《全球人工智慧專利資源發展概況》統計,美國和中國人工智慧專利數量分別約為35000件和34000件,而日本、韓國、德國等其他主要國家的專利數量合計為40000件左右。
國內以科大訊飛、網路、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技術型企業和高校、研究機構共同創新,助力我國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群體協同等尖端研究領域與國際領先水平並駕齊驅,為我國智能機器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工智慧技術基礎。
3)產業基礎和發展水平實現穩步提升
我國機器人產業鏈條完整,涵蓋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智能感測器、本體加工與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上下游產業。在龍頭企業全力帶動和地方政府積極扶持下,國內初步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大產業集聚區,包括起步較早的長三角地區、數控產業強的珠三角地區、積極引進外部資源的華中和華北以及具備科研人才優勢的環渤海地區,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4)新興力量正在成為加速產業發展新動力
國內各領域領先企業在應用需求和轉型需求的驅動下,紛紛從產業下游的應用端向上游延伸,開始涉足工業機器人業務,同時金融市場對智能機器人的關注度提升也驅動資本優勢向產業發展力量進行轉化。
在看到優勢、把握機遇的同時,業界也應該看到亟待突破的挑戰和瓶頸。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主要存在三大挑戰,分別是基礎技術能力與研發設計經驗欠缺、產業競爭能力相對薄弱和泡沫化風險。
2、發展三大挑戰分析。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主要存在三大挑戰,分別是基礎技術能力與研發設計經驗欠缺、產業競爭能力相對薄弱和泡沫化風險。
四大措施助力產業發展
如何推進智能機器人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四個方面的工作不容忽視:
1、把握機遇、發揮優勢,搶占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窗口期,從應用端牽引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當前技術更新、市場變革和格局未定的發展機遇,憑借前沿技術和市場規模的相對優勢,綜合發揮政策體制優勢,做大做強本土智能機器人產業。
2、利用機遇、克服困難,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和新應用領域布局,實現換道超車。避免在傳統弱勢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競爭,瞄準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聚焦當前處於並跑或領跑的領域進行發力,構築和鞏固自身競爭優勢,實現換道超車。
3、化解挑戰、強化優勢,構建平等互利的合作生態,強化自主知識產權競爭能力。充分發揮市場需求和資本規模優勢,積極與國外領先企業開展合作,快速提升自身技術水平與產業能力,加快推進智能機器人國產化進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產品牌。
4、直面挑戰、正視問題,補短板與築基礎協同發力,促進產業發展水平穩定提升。應清醒地認識到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充分汲取自身發展經驗,小步快跑,不斷夯實產業基礎,促進產業整體水平提升。
㈥ 中國機器人網app怎麼樣
看你怎麼看了,畢竟現在科技是社會的主流,也是未來的趨勢。凡事都有利弊,重點看你怎麼想。
㈦ 中國哪些機器人公司比較好
深圳泰科智能機器人
㈧ 中國十大機器人公司
1、新松。新松機器人隸屬中國科學院,是國內首家機器人上市公司,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 大系列,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潔凈(真空)機器人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大量替代進口;
2、華昌達。華昌達的原有業務主要是生產銷售汽車總裝生產線,2013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500多萬元進行了包括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系統和機器人集成應用等在內的項目研發。
上海德梅柯是工業機器人集成系統供應商,一直專注於工業機器人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而DMW是美國專注於提供汽車生產線的物料管理系統提供商,主要面向北美汽車行業與工業市場製造商,是美國本土最具規模的汽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商之一。
3、上海機電。2014年,上海機電實現營業收入207.79億元,同比增長4.38%。公司代理的納博特斯克減速器業務佔比較小,電梯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公司還是日本納博特斯克的代理商,隨著納博特斯克常州減速器工廠的設立,將為公司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5年2月,上海機電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601727)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簡稱「液氣公司」)將與日本納博特斯克株式會社(簡稱「日本納博」)合資設立納博特斯克(中國)精密機器有限公司(簡稱「納博精機」),從事生產機器人精密減速機。
4、均勝電子。均勝普瑞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主要技術來自於公司的下屬子公司 Preh 和 IMA,在工業機器人集成領域分別擁有近 40 年的經驗和積累,擁有強大的機器人生產線研發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均勝電子整合Preh和IMA 工業機器人業務布局國外市場,成立子公司均勝普瑞、攜手浙大開拓國內市場,打造智能製造大平台,有望分享工業4.0萬億的巨大市場。
5、埃斯頓。成立於2002年的埃斯頓,前身為南京埃斯頓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埃斯頓一直專注於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應用於金屬成形機床的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廣泛適用於各種機械裝備的交流伺服系統,以及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等。
6、博實股份。博實股份在搬運機器人設備、經濟型物流搬運機器人等領域部分完成中試,有的在推廣應用階段,有的已實現規模銷售,高溫機器人、智能貨運轉移設備等是博實的戰略新產品。
博實股份是中國石化(600028)重大裝備國產化研製單位,其客戶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601857)、中化集團、中國海油、中國大唐等全國大型企業集團。
7、新時達。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是新時達股份全資子公司。2003年新時達收購了德國Anton SigrinerElektronik GmbH公司,分別在德國巴伐利亞與中國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把全球領先的德國機器人技術引入中國。2013年在中國上海建立了年產能2000台的生產基地,機器人產品系列已覆蓋6kg-275kg。
新時達依託機器人控制器、驅動器、系統軟體平台等領先技術,為客戶提供最佳的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
公司的服務網路已覆蓋中國31個省、市地區。新時達機器人適用於各種生產線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拋光、清洗、上下料、裝配、搬運碼垛等上下游工藝的多種作業,廣泛應用於電梯、金屬加工、橡膠機械、工程機械、食品包裝、物流裝備、汽車零部件等製造領域。
8、藍英裝備。藍英裝備與機器人系統集成商駿騰發自動焊接裝備有限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書》,公司擬以現金方式向目標公司增資,增資後持有其51%股權。
據了解,駿騰發於2010年進入機器人自動化集成領域,公司營業收入在近幾年得到較快增長。未來發展中,藍英裝備有望攜手駿騰發將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做強做大。
9、智慧松德。智慧松德原有業務受行業整體環境的影響仍然虧損,但智慧松德於2014年底完成了對深圳大宇精雕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2015年大宇精雕的業績納入其合並報表,導致智慧松德業績較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增長。
2014年8月份,智慧松德以9.8億元收購深圳市大宇精雕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宇精雕」)100%股權,並由此涉足自動化、智能專用設備及機器人生產線等業務。
10、三豐智能。近幾年,三豐智能在智能裝備領域的並購整合動作一直在不斷加快。2014年1月下旬,三豐智能宣布收購合肥天海小松自動化倉儲設備有限公司;8月底,公司又宣布相繼收購湖北眾達智能停車設備有限公司70%股權與湖北三揚石化有限公司70%股權。
㈨ 國內的攀登者機器人做的好嗎
國內的機器人水平已經相當不錯了,局域事件前列要相信中國現在的科技水平。
㈩ 中國的機器人足球水平怎麼樣
看這個發展年表就知道了
1997年
n
1997年9月,東北大學模擬中心正式成立機器人研究室,開始研製足球機器人。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少數幾所學校的師生進行了相關軟硬體的研發。
1998年
n
中國科技大學組建了國內第一支RoboCup模擬足球隊。中國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國內引入了RoboCup模擬比賽。
1999年
n
首屆全國RoboCup模擬機器人足球賽在重慶舉行。中國科技大學奪得了冠軍和亞軍。
n
1999年東北大學的牛牛(NEWNEU)代表隊,用自行開發的硬軟體系統在巴西舉行的第4屆機器人足球世界盃賽(1999
FIRACup)上一舉奪得了標准動作比賽冠軍,實現了中國在機器人足球國際賽場上金牌零的突破。
n
全國首屆機器人足球邀請賽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東道主最後獲得冠軍。
2000年
n
哈爾濱工業大學代表隊在FIRARWC2000(澳大利亞)摘取了標准動作比賽的桂冠。
n
中國科技大學的代表隊首次參加RoboCup2000世界盃模擬組比賽中,在110個隊的較量中闖入決賽,並奪得第九名的好成績。
n
2000年中國RoboCup機器人足球賽模擬組比賽於6月29日在中國科技大學結束,清華大學隊獲得冠軍。
2001年
n
第六屆國際世界盃機器人足球大賽(2001
FIRACup)在中國舉辦,在8個比賽項目中,中國球隊戰績輝煌,一舉奪得6項冠軍。
n
2001年6月26日,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家863計劃提供了專項基金予以資助。工作委員會決定聯合各個高校,統一舉辦全國各種機器人競賽活動,並與國際比賽接軌,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比賽。
n
中國RoboCup2001模擬比賽隨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年會於2001年8月13日-16日在昆明成功舉行。本次活動中共有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等學校的12支模擬機器人足球隊參加了比賽。
n
2001年8月,第五屆RoboCup世界盃賽在美國西雅圖舉行。清華風神隊獲得冠軍。中國科技大學藍鷹隊進入模擬組和四腿組八強。
2002年
n
2002年1月,中國863機器人主題專家組正式將足球機器人系統的研究開發列為863項目。
n
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開始統一組織包括RoboCup和FIRA兩個項目的機器人足球比賽。
n
2002年5月,FIRA世界盃比賽在韓國舉行,中國隊戰績不俗,共獲得三枚金牌。
n
2002年6月在上海召開了首屆中國機器人競賽,作為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成立後主辦的首次最大規模的全國機器人競賽活動,囊括了FIRA、RoboCup和機器人滅火三大項目,匯聚國內機器人競賽方面的各方隊伍。
n
2002年6月,日本福岡第六屆RoboCup世界盃賽,清華大學蟬聯模擬組冠軍,北京理工大學獲得亞軍,中國科技大學進入模擬組和小型組前8名。
n
2002年8月,「五里河」杯機器人足球邀請賽在沈陽舉行,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優秀球隊參加了FIRA的MiroSot比賽和RoboCup中型組比賽的角逐。
2003年
n
2003年1月,藍鷹隊參加了首屆澳大利亞公開賽(悉尼)並獲得冠軍。
n
2003年3月在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培訓活動,吸引了大批院校加入到機器人足球競賽的研究中來。
n
2003年7月,第7屆RoboCup世界盃在意大里帕多瓦結束。在模擬組比賽中,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進入八強,分列二、四、六位。
n
2003年8月21日—24日,2003年中國機器人大賽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