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機器人怎麼畫簡筆畫
A. 什麼是抽象畫
抽象一詞的本義是指人在認識思維活動中對事物表象因素的舍棄和對本質因素的內抽取。應用於美術領域,便容有了抽象性藝術、抽象主義、抽象派等概念。 《抽象油畫》黃泰華抽象畫作品
[1]一般意義上說,抽象藝術是西方現代美術中特定的美術思潮和流派概念(可見,這一概念並不涵蓋傳統美術中具有「抽象因素」、「抽象手法」和「抽象樣式」的美術)。在實際運用中,抽象性藝術的含義較寬泛,可以和具象藝術相對,概指西方現代藝術中各種具有抽象特性的藝術現象。而抽象主義和抽象派的含義較為狹義,特指抽象主義思潮及其流派。
B. 這個抽象畫是什麼意思請教高手,謝謝
抽象畫就是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而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繪畫。 但在一些人看來,抽象是一種不美觀的事物。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是不正確的理解。
目錄[隱藏]
抽象畫(抽象藝術)的定義
抽象畫、抽象藝術的概念
「抽象」的由來
抽象畫是非理性的
抽象藝術與「接受美學」
歷史
抽象裝飾畫
著名抽象畫畫家
[編輯本段]抽象畫(抽象藝術)的定義
抽象畫(抽象藝術)定義:非具象、非理性的純粹視覺形式。 有三個內涵: 首先:抽象畫作品中不描繪、不表現現實世界的客觀形象,也不反映現實生活; 其次:沒有繪畫主題,無邏輯故事和理性詮釋,既不表達思想也不傳遞個人情緒; 第三:純粹由顏色、點、線、面、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第一章 中國抽象藝術學緒論 第3頁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 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畫 康定斯基作
[編輯本段]抽象畫、抽象藝術的概念
什麼是抽象畫?什麼是抽象藝術?什麼是抽象畫中的「抽象」?在中國很多人還不清楚這些概念。由於對抽象畫的概念理解不一樣,因此產生了很多誤讀。 在很多時候,抽象藝術的概念指的就是抽象畫。當然,除了抽象畫以外,抽象藝術還應該包括更多的藝術領域、抽象雕塑、抽象裝置、音樂、抽象詩歌、抽象攝影、建築、抽象裝飾等。 抽象是外來語。在藝術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對具象的概括和提煉,使得畫面消解了具體的輪廓和細節,變得高度象徵性。我們可以從畢加索的《牛》和蒙德里安的《樹》的演變來理解西方人的抽象概念最初的含義。後來,抽象走向了極端,徹底擺脫了具體的形象和物象,畫面必須沒有任何我們的視覺所熟悉的物體,純粹由色彩、構成、符號、點線面、肌理構成的畫面,才稱為抽象畫。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第一章 中國抽象藝術學緒論 第3頁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
[編輯本段]「抽象」的由來
在西方的架上抽象藝術概念傳進中國之前,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中一直沒有出現過「抽象」兩個字,抽象兩個字的漢字翻譯是從日本轉過來的。在中國文字歷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司空圖語)的詞義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釋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兩儀生四象」、「大象無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語象合成的有機統一系統。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詞,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貼切於「抽象」。但是,100年以來,進入中國文化語系的「抽象」一詞的概念早已確立,後來者已經沒有必要來改變這樣一個既定事實。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第一章抽象藝術學緒論 第3頁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
[編輯本段]抽象畫是非理性的
這里的繪畫非理性,只是說抽象畫表達的不是一個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道德的理念或道理,抽象畫表達的只是一種視覺形式,這種形式和生命的原生狀態,或者說是宇宙的原生狀態有關,是沒有經歷過人類理性的污染的最初的生命本體、宇宙本體的藝術表現。抽象畫就是繪畫自己。 非理性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心理學意義上人的本能和無意識;二是哲學意義上人的認識結構中的非邏輯的認知方式。在藝術創作中的本能和無意識,我們通常理解為那種沒有事先構思好或者是在創作中自由發揮的創作方式。就是在創作中注重即興創作和偶然性。在歐洲,這樣的創作方法叫「自動主義」。自動主義是1924年由歐洲超現實主義畫家和詩人在藝術中為表現無意識的創造力而運用的方法。這些詩人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的影響,認為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信號和形象,雖然在清醒的頭腦看來顯得古怪或不合理,但卻是人類無意識的精神力量的真實記錄,因而具有先天的藝術意義。非邏輯的創作,就是無主題、無形象和無故事人物的,純粹形式的創作。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第一章抽象藝術學緒論 第3頁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
[編輯本段]抽象藝術與「接受美學」
繪畫無主題,人們還可以理解,但是繪畫無情緒,就可能難以理解。歷來,藝術表現情緒,是幾乎所有的抽象畫家一致認同的,也是西方表現主義理論家所反復強調的。在這里「顛覆」這個觀念,強調抽象藝術不需要個人情緒,理論基礎是接受美學。接受美學的重要論點就是任何藝術是由接受者(讀者、審美者)來最終完成,而不是創作者。由此引伸,接受者完全沒有必要跟著創作者情緒和思維走。而且畫家的手和筆一旦離開了畫面,藝術就獨立了。畫家在創作時的一廂情願的「情緒和思想」其實已經被藝術的獨立性所拋棄了。很多畫家是在題目上讓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得以保存。但是,「無題」作品出來以後,就徹底瓦解了這種「情感」維系。所以,畫家作畫時的情緒可以是創作的動力或手段,但不應該成為作品的主題或傾向。因為,即使是你自以為是的「情緒傾向」,到了「無題」境界,也已經不受你的控制了。怎麼樣創造獨立的、不同的、豐富的、意味的、個性的作品情緒,而不是讓作品宣洩自己個人的情緒,這是一切當代抽象藝術畫家所必須面對的。 當繪畫成為生命方式的時候,繪畫是目的。形式就是為了形式而存在,抽象就是為了抽象而存在,這就是抽象畫純粹的目的和意義。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第一章抽象藝術學緒論 第4頁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
[編輯本段]歷史
抽象藝術不是20世紀才發明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未允許對人的描繪,但結果開發了高標溫州游游畫準的裝藝術。書法也是非比喻的藝術形式。在攝影未普及的時候,有些藝術家譬如詹姆斯·麥克尼·惠斯勒已經很重視視覺多於對物件的描繪。惠斯勒堅信藝術要跟顏色和諧協調,正如音樂要跟聲音和諧協調。惠斯勒的畫「黑與金的小夜曲-下跌的火箭」(1874)標志著邁向抽象藝術的重要一步。最新藝術家譬如瓦西里·康丁斯基爭辯說現代科學應付了動態力量,顯露事情藏在字內的最後精神。藝術應該在視覺世界之後顯示精神力量。1911年,康丁斯基、馬勒維奇、宮察洛娃、拉里歐諾夫的作品被認為是第一批完全的抽象畫。 構成主義(1915)是把立體雕塑和建築抽象化的行動。構成主義者相信藝術家的工作是革命活動,使用機器生產和圖表和攝影通信方式表達人民的志向。一些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是純凈地抽象的和包括: 巴尼特·紐曼,馬克·羅斯科和羅伯特·馬瑟韋爾。歐普藝術(1962)及簡約主義(1965)成了現代的成語。抽象藝術家的作品看似單獨個體而不是運動的一部分。Sean・Scully、約翰・McLaughlin、Callum Innes、羅伯特·純然和Yuko Shiraishi是當代的抽象畫家.
[編輯本段]抽象裝飾畫
抽象裝飾畫提升空間感,過去,很多家庭室內不講究擺裝飾畫,覺得那是多餘的,抽象畫一直被人們看成是難懂的藝術,不過在現代裝修風格的家庭中卻能起到點睛的作用。很多人盡管看不懂畫中的內容但深深地被它所感染,因此抽象畫是越來越多人做為裝飾畫的最佳選擇。 抽象畫提升空間品位,能將抽象畫搭配現代風格家裝,達到釋放整體空間感的效果。不僅在家庭上,酒店餐飲類大型高級場所抽象裝飾畫也是一處獨特的風景畫。喬頓藝術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在陳設配飾方案里,抽象畫一直是裝飾畫的首選。 還分冷抽象和熱抽象
[編輯本段]著名抽象畫畫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 馬列維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也是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克利作品—魚的魔法
C. 蠟筆小新的人物簡介加詳細圖片。
姓名:野原新之助(野原しんのすけ)
昵稱:小新
配音員:日本:矢島晶子 香港:黃玉娟、劉姵穎 台灣:馮友薇
年齡:5歲
星座:小象座 (牧羊座)
身高:1.1米
體重:10公斤
血型:O型
學歷:雙葉幼稚園,向日葵小班
特長:模仿發射動感光波;舉屁股晃動
常到的地方:家裡、書店、百貨商場、妮妮家
最崇拜的偶像:動感超人、康達姆機器人、肥嘟嘟左衛門,鉛筆小新(播出後深受小新和自己的朋友歡迎,但父母卻很抗議)
最喜歡的食物:小熊巧克力餅干,動感漢堡,納豆飯(加蔥的),炸薯條,刨冰,冰淇淋,布丁
最喜歡的飲料:純100%果汁,可樂,綠茶
最討厭的食物:青椒、胡蘿卜,味曽湯(加蔥的)(只要是蔬菜就討厭)
最喜歡的動作:屁屁舞、把媽媽的內衣褲套在頭上、大象舞、學動感超人大笑、發射動感光波
最喜歡的運動:睡覺、遛小狗
最喜歡的歌手:唱《動感超人》插曲的那位叔叔
最喜歡的節日:廟會
最喜歡的動物:小白(撿來的流浪狗)、小雞(被小新取名為:麻雀) 、貓(被小新取名為:問號),大象
嗜好:看著漂亮的姐姐或者和漂亮的大姐姐在一起(高中以上)
優點:活潑、好動、可愛、標新立異
缺點:好色、頑皮、早熟、超級健忘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動感超人,康達姆機器人
最喜歡的歌曲:《動感超人》插曲!
好朋友:妮妮,阿獃,正男,風間,小愛
三角褲圖案:動感超人
通訊地址:日本春日都市琦玉縣雙葉鎮
野原美伢(野原みさえ;配音員:ならはしみき,香港:譚淑英)台灣:王瑞芹
D. 原始社會繪畫能證實外星人來過地球嗎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繪畫藝術更是如此。原始社會,人類思想還很幼稚純朴,沒有現代人類思想的復雜多樣,因而畫不出印象派、立體派的風格。他們的繪畫可以說是生活的翻版,見到什麼就畫什麼,即使不能做到精微俱備,卻也能八九不離十,畢竟原始人中也有心靈手巧之人。
因此,從原始繪畫中,我們更深信我們的觀點:外星人到過地球。
196年,法國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亨利·羅特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山區發現了400多處岩畫,這批岩畫大約是5千年前的作品。在數以千計的描繪得非常逼真的獵人、大象、牛、馬、羊等作品中間,夾雜著一些現代的人像,他們有的穿著精緻的短上衣,有的帶著細長的文明棍,棍上還似乎安裝著不明用途的盒子,使我們產生是收音機、對講器之類的可笑聯想。
但是,一個被羅特命名為「大火星神」的畫像使我們吃驚:他頭戴密封的頭盔,頭盔用一種按扣與軀幹部服裝連結,頭盔上還有供觀察的小孔,顯然,這是一件「宇航服」,和今天的宇航員在造型上非常相近。特別要指出的是,這幅岩畫的原件,超過5.5米。難道當年衣不蔽體的「野蠻人」,有這樣的閑情逸致,搭起笨重的腳手架,來描繪這個在生活中並不存在的怪物,而且在比例上如此協調。
當這樣裝束奇怪、笨頭笨腦的人像不是一幅,而且是多幅的時候,當另二名著宇航服的宇航員兩手向前平伸,流露出一種瀟灑風度的時候,這決不是一個愛幻想的古人的即興之作,而是某種生活原型的真實寫照。
糗大利亞西北部和中部也有一些動人的岩畫:有的人身上穿著寬敞、舒適的宇航服,頭上帶著頭盔,腦後像釋迦牟尼像那樣閃著層光,有的「宇航服」上居然有明顯的拉鏈,身體下部有尾飾,頭戴圓盔,頭盔上還有觀察孔,頂部有幾根天線,整個身體外面還有一個橢圓形的防護罩。
阿茲特克地區土著人描繪的「光的兒子」之神,他舉起雙手,呈和解姿態。他們世代相傳,古時代,有一種奇異的人類,自天而降,將自己的形象刻畫於岩壁之上,然後又返回天空。因此,先民們把這樣不可思議的人物視為神聖,保存至今。
中國殷商的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外星人的蹤影,殷商人信奉的上帝「單」,就是來源於形如宇航員和機器人的圖案。
形似宇航人物的岩畫,世界各地皆有發現,特別是在中國寧夏賀蘭山發現的岩石,更豐富了「外星人到過地球的」證據。
1969年春,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賀蘭山東麓發現了一批岩畫,約300多幅,多為人像畫,很多畫里都有形似宇航員的人像。這些宇宙人的形象多如同當今的宇航員形象,有一個圓形的頭盔,有圓形觀察孔,密封式服裝,有的有天線,有的沒有。總之,這種奇裝異服,絕不是遙遠古代的月R飾。
這幅岩畫,地點在寧夏賀蘭山南端中溝東,坐北面南的山石之上。山石為粉紅色紗岩,畫面寬21厘米,高42厘米,畫面由老虎、山羊、狗、飛鳥以及飛碟、宇宙人組成,這組岩畫構圖巧妙,形象生動,動感強烈,是難得的藝術佳作。製作方法為減地陰刻。在這組岩畫中各種動物神形兼備惟妙惟肖,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在畫面左上方有兩個似飛碟的飛行器,上部為圓形,下部有缺口,其下有一個典型的身著宇航服的人物,似乎是從飛碟中飄然落下。這個宇宙人有一個明顯的大頭盔,有圓形瞭望孔,肥大的衣裳和褲子,雙腳著靴。
這些岩畫都很龐大,因而作畫者不可能做過細刻畫,所以都帶有速寫與寫意的意味,這也就成了反對者們的一個借口。反對者說這是原始人的隨意塗抹,加上現代人的荒唐想像,就成了轟動世界的神話。
他們定是感受到一種潛在的威脅,才如此興師動眾,忍飢挨餓地祈求「神」的庇佑。那陰山岩畫中的拜日圖形,莊重虔誠,充滿敬畏和神秘之感,與其說拜的是那遙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日、月,不如說拜的是陌生的、迫近的、攸關禍福、飄然而下的「巨鷹」。
若說賀蘭山岩畫與撒哈拉岩畫過於單調(其實內容豐富),那麼一些陶塑就更能說明問題。
本世紀20年代,來中國考察的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在甘肅購得幾件新石器時代半山文化的陶塑半身人家,這個陶塑圓頭、長頸,頸上似乎圍著多圈金屬軟片,頭上似乎戴著頭盔,盔上有一對玻璃狀的「風鏡」。西北高原,風沙彌漫,風鏡也許是必不可少的,但當這風鏡、頭盔與頸上頸下的服裝連接得如此緊密、渾然一體的時候,我們只能聯想到防毒面具和宇航服。
日本青森縣龜丘這個地方,曾出土了一個常世神像,活像一個穿著宇航服的人。一位名叫查伊希的美國船員見了這個神像的照片後,突發奇想:宇航服就該這樣做!他給美國宇航局去了信,告訴了自己的設想,沒想到美國字航局竟然給他回了信,回信中寫道:「我們對您來信中提到的有關宇航服的假設,抱有濃厚興趣。……我們通知您,您寄來的照片中的通訊設備、眼鏡框的安裝、柔軟接頭裝置等有關部分都被採納,並付諸宇宙服的設計方案中。」這不能不使人驚訝,5000多年前的東西,居然被現代人採納運用,從而說明這些東西絕不是5000多年前的原始人憑借想像創造出來的,一定有一個「模特兒」,使作者對照著描摹,才使作品如此精巧生動,比例准確。
南非布蘭德釋格的白種女人壁畫像,以及法國盧薩克的史前壁畫,畫中人物全是現代打扮。女的身穿短袖套衫和馬褲,臀部包得很緊,戴著手套,還有吊襪帶和便鞋;而男人則戴著帽子,穿著茄克衫和短褲。這些現代打扮,是我們那赤身裸體、穴處巢居的祖先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來的。更令人心悸的是,經考古學家細致鑒定,它們確是史前作品。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確定:壁畫是作者對照「模特兒」創作的,或許就是出自「模特兒」之手。
最讓人激動的還是帕倫克石棺浮雕。
1952年6月15日,在墨西哥的帕倫克發現了一座壯觀的金字塔形紀念碑,這是一個隱秘的墓穴,下面安放著一個人的遺骸,此人身高1.70米,而當地人的身高從來沒有超過1.54米,這本身就是一個謎。
人們掀開石棺,不覺驚呆了:一幅精彩絕倫的浮雕顯現出來!這不是高超藝術使人們吃驚,而是浮雕內容使人們激動。
浮雕剛人眼,人們就看是一個人正在駕駛著一個奇特的飛行器。
浮雕上的人上半身前傾,騎坐在一個像火箭一樣的飛行座艙里,雙手握著某種把手或旋鈕,飛行器前尖後凹,許多管道連通前面的控制室和後面的推進裝置。
經考證,墓主是公元83年去逝的瑪雅王巴卡爾。當時瑪雅人連簡單的馬車也沒使用過,更不要說使用復雜如斯的機械裝置了。
藝術是生活的再現,原始人類的藝術更忠實於生活,他們的繪畫應是實物的留影。原始岩畫、壁畫已經現代人類提供了強烈的信息:外星人到過地球!
E. 動物(比如大象、猴子)畫的畫能不能算藝術品
兒童塗鴉是否算藝術品?(甚至小到3歲以前還沒有自我意識的幼兒) 身體殘疾者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盲人繪畫/雕塑?色盲的色彩畫?瘸子跳舞?先天盲人/後天盲人;受過/沒受過藝術訓練) 藝術家為新藝術思想做的嘗試過程是否能算做藝術品?(思想新鮮而技術成熟) 藝術家在其熟悉領域,用熟悉的技術,表現不熟悉的風格是否算藝術?(如爵士樂手演奏中國民樂) 藝術家在其熟悉領域,用不熟悉的技術創作,是否算藝術品?(如油畫家畫中國畫,提琴樂手拉二胡) 藝術家在其不熟悉的藝術領域創作,是否是藝術品?(如琴手的繪畫,舞者的歌曲,冠希的攝影) 藝術家無意而為或為其他目的而為是否能稱作藝術品?(藝術家放的屁拉的屎) 集體創作是否算藝術品?(尤其是涉及到專業和非專業人員混合的集體,或者人和動物一起乾的) 在政治或其他意圖影響下由藝術家完成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如革命宣傳畫,教科書插圖) 人類為其他目的而為的有審美價值的事物是否能稱作藝術品?(如數學公式,動物標本,墓穴裝飾) 違背藝術家意願,由藝術家完成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如被迫為日寇繪畫和表演) 藝術家毫無創見地臨摹自己的作品是否還是藝術品?(比如某藝術家為名利反復繪制自己的成名作) 業余愛好者臨摹藝術大師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如行畫《蒙娜麗莎》) 藝術大師臨摹非藝術品是否算藝術品?(如畢加索臨摹兒童畫,或者臨摹一幅猴子畫的畫(如果暫定它們都不算藝術品的話)) 機器人獨立完成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比如說用列印機復制一幅《蒙娜麗莎》) 在人類意志的影響下,藉助機器完成的作品是否是藝術品?(攝影?那麼盲人的攝影呢?動物的攝影呢?) 無意志的自然現象,如鬼斧神工的奇石、天上奇形怪狀的雲彩,是否是藝術品?………… 藝術界定的概念,就好像美醜,香臭,既是很個人很主觀的,也存在可言說的客觀性。我們既不滿足於藝術主觀而無法界定的模糊詭辯,也無法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准,只是冥冥之中相信藝術確有其事,信奉美的存在。事實上,真、善、美的標准都面對同樣的困境,你越想說清楚,越捉摸不透。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和詭辯家希庇阿斯就美的本質進行討論,最終他一聲感嘆「美是難的」(見《大希庇阿斯篇》),而這個問題換到今天並沒有簡單些許,蘇的回答也無不中肯。因此,簡單地回答是/否,或籠統地回答「藝術是主觀的,沒有統一標准」都是對問題不負責的敷衍。我也只能承認,人類的智慧在真、善、美面前是渺小的,真誠的發問卻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