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擺鍾是什麼與什麼聯合工作的
A. 跪求五年級科學活動手冊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和第四單元答案,急!!答得好有加分!
一、填空題(共40分)
1、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 太陽鍾 )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據太陽與(影子)的關系製成的古老(計時器)。
3、古代的人們利用流水來計時,通常水鍾有(受水型)和(泄水型)兩類。
4、通過我的反復實驗發現,擺在每分鍾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
與( 擺幅)無關,與(擺重)無關。
5、(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6、在時鍾發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陽)、(光影)來計量時間。
7、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36)個星座,利用星座來計算時間。
9、在太陽下,隨著時間的變化,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10、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出(水鍾)用來計時。
11、在滴漏實驗中我們發現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鍾的計時原理是:容器內的水面隨著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過去了多少時間。
13、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5、擺是由(擺繩)和(擺錘)兩部分組成。
16、實驗發現,機械擺鍾的鍾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
17、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 短 )擺動越(快)。
18、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擺的快慢與木條的(長短)有關系,木條越(長)擺動得越慢。
19、垂體時鍾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
20、擺鍾的主要部件是:(齒輪操縱器)、(齒輪)、(擺錘)和(垂體)。
二、判斷題(共20分)
1、( × )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小時。
2、( √ )雖然一分鍾很快就過去了,但我們在這一分鍾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擺長越長擺的速度就越慢,擺長越短擺的速度就越快。
4、( √ )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36個星座,並利用星座來計算時間。
5、( √ )鍾擺每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相等的。
6、( × )擺錘的重量越大,每分鍾擺動回來次數越多。
7、( √ )垂體時鍾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的。
8、( × )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 )日晷是古代人們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種工具。
10、( × )在我們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實驗中,我們發現前10毫升水和最後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樣快。
11、( × )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2、( √ )機械擺鍾中,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是聯合工作的。
13、( √ )擺鍾齒輪操縱器兩端各有倒鉤,可以控制齒輪轉動。
14、( × )日晷是可以用於夜間計時又可以用於日間計時的古代計時器。
15、( × )同一個擺,擺錘的重量越大,每分鍾來回擺動次數越多。
16、( × )擺繩長短完全相同的兩個擺的擺動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計時內擺動的次數都是相同的。
18、( × )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小時。
19、( × )根據自身的感覺來估計時間是非常准確的。
20、( √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三、選擇題(共20分)
1、你估計現在接近( ② )點鍾。
① 8 ② 10 ③12
2、我們科學課一節課的時間是(②)。
① 30分鍾 ② 40分鍾 ③ 50分鍾
3、可以用於夜間計時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計時器是( A )。
① 蠟燭 ② 日晷 ③ 滴漏
4、影響單擺擺動快慢因素是擺繩長短,(③ )證實了這一點。
① 傅科 ② 牛頓 ③ 伽利略
5、經過實驗研究,我們認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與(③)無關的。
① 滴漏中的水位② 漏水孔的大小 ③ 容器的顏色
6、日晷是測量( ② )的工具。
① 體積 ② 時間 ③ 長度
7、出現比較早的計時工具是( ③ )。
① 機械鍾 ② 原子鍾 ③ 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② )。
① 早晨 ② 中午 ③ 傍晚
9、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並被廣泛應用的是( ③ )。
① 機械鍾 ② 原子鍾 ③ 日晷
10、 用流水來計時主要解決( ① )。
① 水流速度 ② 水流量 ③ 水質的處理
11、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計時內擺動的次數都是( ② )的。
① 相同 ② 不同 ③ 先相同後不相同
12、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是( ② )。
① 擺錘的重量 ② 擺繩的長度 ③ 擺動的幅度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重量( ③ )。
① 有時有關系,有時沒有關系,要看具體情況 ② 有關系 ③ 沒有關系
14、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是( ① )的。
① 有影響 ② 沒有影響 ③ 不知道
15、擺的快慢與木條的長短有關系,木條越長擺動得( ① )。
① 越慢 ② 越快 ③ 先快後慢
16、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是( ① )。
① 日晷 ② 燃油鍾 ③ 滴漏
17、影響單擺擺動快慢因素是擺繩長短,(③ )證實了這一點。
① 傅科 ② 牛頓 ③ 伽利略
18、我們一般可以通過觀察樹的( ② )來估計樹齡。
① 粗細 ② 年輪 ③ 方向
19、當我們的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時方法是( ② )。
① 與同學對表 ② 聽廣播報時 ③ 自己估測
20、下面( ③ )圖所示的擺在一分鍾時間里擺的次數最多。
①
②
③
四、探究題(共20分)
1、製作一個水鍾:
(1)我准備做一個受水型水鍾
(2)材料及作用:飲料瓶:用來裝水 水:用來計時 剪刀:剪開飲料瓶 錐子:用來鑽孔。
(3)製作步驟:①把兩個飲料瓶分別剪開,
②在瓶蓋上鑽一個孔,
③把飲料瓶組裝起來標上刻度,並裝上水。
④再用輸液裝置控制滴漏速度。
(4)設計簡圖:(見教材56頁)
2、「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劃:
(1)研究的問題: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擺繩長短)有關嗎?
(2)我的假設: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
(3)材料及作用:鐵架台:支撐作用 鉤碼:作擺錘 細繩:作擺繩
(4)不改變的條件是:擺錘重量 擺幅大小
(5)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繩長短
(6)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①、把一根長20厘米的細繩固定在鐵架台上,下端掛一個鉤碼,讓擺自由擺動,測出擺在15秒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
②、接著把擺長增加原來的兩倍、三倍,讓擺自由擺動,測出擺在15秒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
③、作好實驗記錄
(7)實驗設計與記錄:
擺的
長度(厘米)
實 驗 結 果(次/15秒)
最 後 結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60
8
8
9
8
8
8
40
9
9
9
9
9
9
20
10
10
10
10
11
10
(8)研究結論:同一個擺,擺的快慢與擺的長度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9)設計簡圖:(見教材61頁)
3、做一個每分鍾正好擺30次得鍾擺。
要准備的材料
鐵架台 木條 金屬圓片 棉線
相同條件
木條的長短 金屬圓片的大小、重量
不同條件
金屬圓片定位在( 10 )厘米處
金屬圓片定位在( 20 )厘米處
金屬圓片定位在( 30 )厘米處
第一次擺動的次數
32
29
28
第二次擺動的次數
34
31
26
第三次擺動的次數
33
30
27
比較與發現
通過比較,我發現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是有影響的。
B. 請問目前擺鍾是以什麼作為動力的
現在擺鍾大多是用電驅動的,以前的擺鍾是利用法條的動力和利用單擺原理來計時的
C. 擺鍾是根據什麼原理而發明的
是利用單擺的等時性。正是這種性質可以用來計時。
而單擺的周期公式是:時間=圓周率的2倍乘以(根號下擺長除以重力加速度) 通過公式以及其推導可以看出來,單擺運動靠的是重力,和繩子的拉力。而擺動的周期僅僅取決於繩子的擺長和重力加速度。地球重力加速度固定,控制擺長可以調整周期來計時。
(3)機器擺鍾是什麼與什麼聯合工作的擴展閱讀:
擺動的鍾擺是靠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來擺動的,簡單的說,如果你把鍾擺拉高,由於重力影響它會往下擺,而到達最低位置後它具有一個速度,不可能直接停在那,它會繼續沖過最低位置,而擺至最高位置就往回擺是因為重力使它減速直到0,然後向回擺。如此往復,就不停的擺動了。
按照上述,鍾擺可以永遠擺下去,但由於阻力存在,它會擺動逐漸減小,最後停止.所以要用發條來提供能量使其擺動。
發展歷史
以擺作為振動系統的鍾。通常都帶有報時功能,所以又稱自鳴鍾。
1582~158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發明了擺鍾。後經不斷改進,沿用至今。擺鍾可根據用途和要求製成座鍾、掛鍾、落地鍾、子母鍾的母鍾、天文鍾等型式。
擺鍾的報時方式通常為機械打點報時,也有用電子擴音報時的。近代帝王宮廷中使用的擺鍾,常附有一套機械傳動機構,以精工製作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活動形象進行報時。
D. 機械擺鍾是不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縱聯合工作的
如果復從機械的角度出發,制這是個擒縱機構,一般在上部有個盤形彈簧,上好弦的彈簧的力作用通過齒輪傳到一個叫擒縱輪的類似於齒輪的輪子上,這個輪齒的形狀類似於斜三角形,另有一個鍾擺,擺桿的最上部有一個彈簧片,彈簧片上端固定,使擺能按擺動方向自由擺動,在擺桿的中上部裝有一個叫蟹爪的件,他的兩側垮在擒縱輪齒上,作用在擒縱輪齒上的彈簧力,推動擺的擺動,每擺動一次放過一個齒,使鍾的秒針向前走一步,完成不停的計時過程。
就此原理你說的是對的,但各資料,不同專業的書籍用詞不一樣。
E. 機械擺鍾的原理,這個願理是什麼人發現的,是什麼
擺鍾的原理是單抄擺定律。單擺是能襲夠產生往復擺動的一種裝置,將無重細桿或不可伸長的細柔繩一端懸於重力場內一定點,另一端固結一個重小球,就構成單擺。若小球只限於鉛直平面內擺動,則為平面單擺,若小球擺動不限於鉛直平面,則為球面單擺。單擺運動近似的周期公式:T=2π√(L/g).其中L指擺長,g是當地重力加速度。
F. 機械擺鍾內部主要有什麼組成
齒輪操縱器、支軸、長針、短針、齒輪、擺錘、垂體
G. 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對嗎
是擺錘和齒輪擒縱器聯合工作
H. 機械擺鍾是利用單擺的什麼性質製成的
機械擺鍾是利用單擺的什麼性質製成的
答:等時性
I. 機械擺鍾的原理,這個願理是什麼人發現的,是什麼
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性後,荷蘭的惠更斯就把擺錘和卡子加入到原先的機械鍾里,製成擺鍾,使鍾的准確性大大提高。
J. 擺鍾的原理是什麼
擺鍾的原理是抄利用單擺襲的等時性。正是這種性質可以用來計時。
而單擺的周期公式是。時間=圓周率的2倍乘以(根號下擺長除以重力加速度)
通過公式以及其推導可以看出來,單擺運動靠的是重力,和繩子的拉力。
而擺動的周期僅僅取決於繩子的擺長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重力加速度固定,控制擺長可以調整周期來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