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焊接牢固變形小
1. 什麼是焊接變形和焊接應力
接時局部不均勻的熱輸入是產生焊接應力與變形的決定因素。而熱輸入是通過材料因素、製造因素和結構因素所構成的內拘束度和外拘束度而影響熱源周圍的金屬運動,最終形成焊接應力的變形。材料因素主要為材料特性、熱物理常數及力學性能(熱膨脹系數α=f(t),彈性模量E=f(T),屈服強度σs= f(T),σs(T)=0的溫度,Tk或稱「力學熔化溫度」以及相變等),在焊接溫度場中,這些特性呈現出決定熱源周圍金屬運動的內拘束度。製造因素(工藝措施、夾持狀態)和結構因素(構件形狀、厚度及剛性等)則更多地影響著熱源金屬的外拘束度。隨焊接熱過程二變化的內應力場和構件變形,稱為焊接瞬態應力與變化。而焊後,在室溫條件下殘留於構件中的內應力場和宏觀變化,稱為焊接殘余應力與焊接殘余變形。由於焊接應力和變形問題的復雜性,在工程實踐中往往採用試驗測試與理論分析和數值計算相結合的方法來掌握其規律,以期能達到預測控制和調整焊接應力與變形的目的。(2)工藝措施及剖析根據多年的實際經驗和理論分析結果,不管哪種形式的底板,在焊接工藝上採取的工藝措施大致相同,其主要措施有: ① 先焊短焊縫後焊長焊縫,採取分段退焊,由內向外依次進行。 ② 中心板和內環板之間的焊縫,可由數名焊工均布對稱施焊,並可同時進行。 ③ 內環板與外環板的搭接焊縫暫時不焊,留待底層壁板與內環板角焊縫施焊完畢後在進行焊接。其防焊接應力與變形的主要原理要點是: ① 焊接後自由收縮 ② 減少焊接區與整體結構之間的溫差③ 使焊接應力盡量減少並均勻布置
2. 15米長的槽鋼兩條焊縫用什麼方法焊接變形最小
一、15米長的槽鋼兩條焊縫,樓主並未給出焊縫的焊接形式、焊縫的位置、焊縫的長短、焊縫的焊腳高度以及焊件的結構形式。我們只是探討用什麼方法焊接變形最小。
二、下面,我們主要探討幾種常見的防止或減小焊接變形的方法:
1. 反變形法
在焊前進行裝配時,預置反方向的變形量為抵消(補償)焊接變形,這種方法叫做反變形法。
2. 利用裝配和焊接順序來控制變形;
採用合理的裝配和焊接程序來減少變形,這在生產實踐中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有許多結構截面形狀對稱,焊縫布置也對稱,但焊後卻發生彎曲或扭曲的變形,這主要是裝配和焊接順序不合理引起的,也就是各條焊縫引起的變形,未能相互抵消,於是發生變形。
3. 利用焊接順序影響焊接結構變形的程度,安排焊接順序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盡量採用對稱焊接。對於具有對稱焊縫的工作,最好由成對的焊工對稱進行焊接。這樣可以使由各焊縫所引起的變形相互抵消一部分。
2)對某些焊縫布置不對稱的結構,應先焊焊縫少的一側。
3)依據不同焊接順序的特點,以焊接程序控制焊接變形量。常見的焊接順序有五種,即:
a.分段退焊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各種空間的位置的焊接,除立焊外,鋼材較厚、焊縫較長時都可以設擋弧板,多人同時焊接。其優點是可以減小熱影響區,避免變形。每段長應為0.5—1m。
b.分中分段退焊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中板或較薄的鋼板的焊接,它的優點是中間散熱快,縮小焊縫兩端的溫度差。焊縫熱影響區的溫度不至於急劇增高,減少或避免熱膨脹變形。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平焊和仰焊。
c.跳焊法
這種方法除立焊外,平焊、橫焊、仰焊三種方法都適用,多用在6—12mm厚鋼板的長焊縫和鑄鐵、不銹鋼、銅的焊接上,可以分散焊縫熱量,避免或減小變形。鋼材每段焊縫長度在200—400mm之間;鑄鐵焊件按鑄鐵焊接規范處理;不銹鋼和銅由於導熱快,每段長不宜超過200mm (薄板應短些)。
d.交替焊法
這種焊法和跳焊法基本相同,只是每段焊接距離拉長,特別適用於薄板和長焊縫。這種方法適用於焊縫較短的焊件,為了減小變形,由中心分兩端一次焊完。
3.剛性固定法
剛性固定法減小變形很有效,且焊接時不必過分考慮焊接順序。缺點是有些大件不易固定,且焊後撤除固定後,焊件還有少許變形和較大的殘余應力。這種方法適用於焊接厚度小於6mm及韌性較好的薄壁材料。如果與反變形法配合使用則效果更好。
對於形狀復雜,尺寸不大,又是成批生產的焊件,可設計一個能夠轉動的專用焊接胎具,既可以防止變形,又能提高生產率。
當工件較大,數量又不多時,可在容易發生變形的部位臨時焊上一些支撐或拉桿,增加工件的剛性,也能有效的減少焊接變形。
3. 散熱法
散熱法又稱強迫冷卻法,即將焊接處的熱量迅速散走,使焊縫附近的金屬受熱面大大減少,達到減小焊接變形的目的。
4. 錘擊焊縫法
錘擊焊縫法,即用圓頭小錘對焊縫敲擊,可減少焊接變形和應力。因此對焊縫適當鍛延,使其伸長來補償這個縮短,就能減小變形和應力。錘擊時用力要均勻,一般採用0.5Kg—1.0Kg的手錘,其端部為圓角(R=3—5mm)。底層和表面焊道一般不錘擊,以免金屬表面冷作硬化。其餘各道焊完一道後立刻錘擊,直至將焊縫表面打出均勻緻密的點為止。
3. 什麼樣的焊接坡口變形最小
這個要根據鋼板厚度來說,而且跟過程有關,一般情況下,X型坡口變形量相對小些,但關鍵是看鋼板上下兩面的熔敷量和焊接過程式控制制!
4. 焊接變形控制
1、採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
(1)焊接平面上的焊縫,要保證縱向焊縫和橫向焊縫(特別是內橫向)容能夠自由收縮。如焊對接焊縫,焊接方向要指向自由端。
(2)先焊收縮量較大的焊縫,如結構上有對接焊縫,也有角焊縫,應先焊收縮量較大的對接焊縫。
(3)先焊橫向短焊縫。
(4)工作時應力較大的焊縫先焊,使內應力分布合理。
(5)交叉對接焊縫焊接時,必須採用保證交叉點部位不易產生缺陷的焊接順序。T形焊縫和十字焊縫焊接時,應該將交叉處先焊的焊縫鏟干凈,按圖中的順序焊接,才能使T形焊縫和十字捍縫的橫向收縮比較自由,有助於避免在焊縫的交點處產生裂紋
5. 焊接變形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焊接變形的基本形式:(1)縱向和橫向收縮變形2角變形3彎曲變形4)扭曲變形
;
(5)波浪變形。
焊前為預防焊接變形的措施:(1)焊件採用對稱結構或大剛度結構;
(2)焊縫對稱分布
;
(3)採用小電流、多層焊。
6. 關於什麼焊接的方法變形小
5毫米的薄板,定位稍是板厚5毫米?我這樣認為,你用手工的弧焊,例如回CO2焊,焊接後變形大。有答冷焊,其主要是熱輸入小,或者說是熱影響去小,能量集中。如果你是小部件結構件焊接,可採用激光焊接,無熱影響區和無變形。不過此方法不通的話,你也可採取等離子豎焊接和有精密控制焊接電流和波形的數字焊機。
7. 為了減少結構的焊接變形,常採用的焊接順序有
一、 焊接復順序是影響制焊接結構變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安排焊接順序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盡量採用對稱焊接。對於具有對稱焊縫的工件,最好由兩個焊工對稱進行焊接。這樣可以使由各焊縫所引起的變形相互抵消一部分。
(2)對某些焊縫布置不對稱的結構,應先焊焊縫少的一側。
(3)依據不同焊接順序的特點,以焊接順序控制焊接變形量。
二、常見的焊接順序有五種,即分段退焊法、分中分段退焊法、跳焊法、交替焊法和分中對稱焊法。
三、焊接:也稱作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如塑料的製造工藝及技術。
8. 金屬材料的焊接變形大小由什麼因素決定
熱輸入大小
主要是溫度場分布。可以用ansys軟體模擬。
9. 鋁合金哪種焊接工藝變形量小
這個要根據合金尺寸和接頭性能要求來選擇的,如果是薄板,那建議採用鎢極氬回弧焊(TIG),變答形量小很適合薄板焊接。尺寸較厚的建議使用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MIG),焊接接頭性能很好。如果對接頭性能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採用火焰釺焊(鋁合金適合軟釺焊),氧乙炔焊是不行的,溫度太高,如果用來切割還可以,焊接容易燒壞合金,給操作帶來很大難度,我們已經檢測並且放棄這種氣源作為焊接氣源了。不過可以試試使用液化石油氣(LPG)作為氣源來焊接,其燃燒熱值較小,溫度稍微低些在配合小流量焊槍好控制火焰溫度。最後還有一種叫冷弧焊(CMT),是每焊接一點後等它凝固在進行下一點的焊接,熱輸入小些所以變形很小,你可以根據你的材質和尺寸選擇合適的焊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