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過程中發生意外時怎麼辦
Ⅰ 焊接過程中的注意
焊接過程的注意事項:
1、採取多層多道以及窄焊道薄焊層的焊接方法,厚板焊接結構在焊接過程中應採取多層多道、窄焊道薄層的焊接方法,在平焊、橫焊、仰焊位置焊接時應禁止電弧擺動,立焊時應嚴格控制焊槍擺動幅度,一般焊槍的擺動幅度應控制在20mm范圍內,焊槍的傾角限制為土30°,焊接過程中還要嚴格控制各層之間的熔敷金屬量,且單道焊縫厚度要求不大於4mm,以保證焊縫和熱影響區的金屬的組織性能符合要求,保證焊接接頭的冷彎和抗沖擊性能良好。
2、焊縫應分段或交錯焊,焊接時要注意觀察坡口邊熔化情況,避免產生咬邊和未熔合缺陷,長度大的焊縫應分段、交錯焊接。
3、控制層間溫度,為降低冷卻速度,促使擴散氫逸出,防止產生裂紋,焊接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層間溫度,層間溫度的控制要根據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例如Q345或Q235特厚板材的層間溫度應控制在150攝氏度-200攝氏度范圍內。
4、控制焊接熱輸入:焊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焊接熱輸入,在保證熔合良好的情況下,盡量採用小焊接電流、慢速焊、以減少母材的熔深,並避免產生夾渣及未熔合缺陷。
5、連續施焊:同一焊縫應連續施焊一次完成,特殊情況下,不能一次完成時應進行焊後緩冷,再次焊接前必須重新進行預熱。
6、預熱:禁止在母材上焊接臨時設施及連接板等,如果必須焊接,在焊前按照正式焊接要求,對母材進行預熱,預熱溫度根據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在割除臨時設施時,也必須進行與焊接工藝相同的預熱溫度,避免傷及母材,如果發生傷及母材的情況,必須及時進行補焊,並打磨成圓滑過渡的狀況。
7、缺陷的反修:焊接過程中若發現裂紋、未熔合、夾渣、氣孔等缺陷時,應採取措施清除缺陷,在確認缺陷已經被清除後方可繼續焊接,但對於缺陷返修時,同一部位補焊次數不得多於3次。
8、焊後熱處理:焊接完畢後,立即進行焊後熱處理,焊後熱處理的溫度應根據材料的不同加以制定和選擇,對於Q345或Q235特厚鋼板不小於0.5h且整個後熱的時間不小於1h來確定,焊後熱處理完成後,應用石棉或其它保溫材料覆蓋在焊縫上,使焊縫保溫並緩冷至室溫。
9、消除應力退火:為了降低焊接殘余應力,改善焊縫和熱影響區 的組織和性能,焊後應對焊件進行退火處理,退火處理的溫度也應根據材料的不同而不同,Q345或Q235特厚板材可在550-600攝氏度下進行消除應力退火、進爐和出爐時溫度應在300攝氏度以下。
Ⅱ 焊接觸電事故的教訓和安全防範措施
幾種觸電的危險
1) 所有焊接的電源線電壓較高(220/380V)一旦觸及則往往較難擺脫。
2) 弧焊電源的空載電壓(60~90V)已超過安全電壓,在潮濕、多汗、登高或水下作業等不利條件,容易發生傷亡事故。
3) 電弧設備和電纜由於超載運行,或風吹、日曬、雨淋、腐蝕性蒸汽或粉塵的作用等原因,絕緣材料易老化、硬脆,龜裂而使絕緣性能降低或失效。
4) 焊工帶電操作機會多。
觸電事故的原因:
直接電擊:1)在焊接操作中,手或身體某部接觸到焊條、電極、焊槍或焊鉗的帶電部分,而腳或身體其它部位對地和金屬結構之間又無絕緣防護。在金屬容器、管道、鍋爐、船艙里及金屬結構上的焊接,或在陰雨天、潮濕地的焊接,比較容易發生這種觸電事故。
2)在接線或調節焊接電流時,手或身體某部碰觸接線柱、極板等帶電體。
3)登高電焊作業觸及或靠近高壓網路引起的觸電事故。
間接電擊:
1)人體接觸漏電的焊機外殼或絕緣破損的電纜。
2)電焊變壓器的一次繞組對二次繞組之間的絕緣損壞時,變壓器反接或錯接在高壓電源時,手或身體某部觸及二次迴路的裸導體。
3)操作過程中觸及絕緣破損的電纜,膠木閘盒破損的開關等。
4)由於利用廠房的金屬結構、軌道、天車、吊鉤或其它金屬物體代替焊接電纜而發生的觸電事故。
安全操作要點
5) 先安全檢查後工作;檢查接地或接零裝置、絕緣及接觸部位是否完好可靠等。
6) 加強個人防護:乾燥完好的工作服、皮手套、絕緣鞋等。
7) 更換焊條時一定要戴皮手套,禁止用手和身體隨便接觸二次迴路的導電體,身體出汗衣服潮濕時,切勿靠在帶電的鋼板或坐在焊件上工作。
8) 在金屬容器內或在金屬結構上焊接時,觸電的危險性最大,必須穿絕緣鞋、戴皮手套、墊上橡膠板或其它絕緣襯墊,以保障焊工身體與焊件間絕緣。並應設有監護人員,隨時注意操作人員的安全動態,遇有危險時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救護。
9) 下列操作應在切斷電源開關後進行:改變焊機接頭、改接二次迴路線、搬動焊機、更換熔絲、檢修焊機。
Ⅲ 焊接過程出現火災事故應立即上報不得超過多少小時
雨果在焊接過程中出現了火災事故,應當立即上報。一般的情況下現場的作業人版員應當立即權報告給項目部項目經理,嗯,向項目如果錦鯉或者說本單位的負責人。應當。不超過兩個小時,報告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同時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發生火災事故的損失。做好保護措施。
Ⅳ 點焊機焊接過程中出現虛焊 炸火怎麼辦
產生虛焊的原因是焊接參數不適宜,焊接能量達不到工件融化的程度,或專者是工件表面導電不良屬,(油污或接觸不良)。確定工件表面接觸良好後,適當增加焊接周波(時間)或者焊接電流。
一般情況下,參數設置恰當,就沒有焊接飛濺和炸火了。
如果還有炸火現象,可以更換新電極,調整焊接壓力嘗試改善。
炸火與金屬材料成分也有關聯,有些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
Ⅳ 焊接時預防火災和爆炸應採取什麼措施
你好,預防火災和爆炸,可以參考如下措施:
1.從事電、氣焊割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掌握焊接的安全技術操作規范,經考試合格,領取操作合格證方准操作。操作時應持本上崗,徒工學習期間不能單獨操作,必須在師傅的監督下進行操作。
2.嚴格執行用火審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辦理申請手續,經本單位領導同意,消防保衛或安全技術部門檢查批准後,領取用火許可證方可進行操作。
3.用火審批人員要認真負責,嚴格把關,批准前要深入用火地點查看,確認無火險隱患災後再行審批,批准用火要採取定時(時間)、定位(層、段、擋)、定人(操作人、看火人)、定措施(應採取的具體防火措施),部位變動或需繼續操作,應事先更換用火證。用火證只限當日本人使用,並要隨時攜帶,以備消防保衛人員檢查。用火證用完交回,以舊換新。
4.進行電、氣焊割之前,應由工長或班組長向操作、看火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任何領導不能以任何借口縱容電氣焊工冒險操作。
5.盛過或有易燃、可燃液體、氣體及化學危險物品的容器,管道和設備,在未徹底清洗干凈前,不得進行焊割。
6.嚴禁在有可燃蒸氣、氣體、粉塵或禁止明火的爆炸危險性場所焊割。在這些場所附近進行焊割時,應按有關規定,保持一定的防火距離。
7.遇有五級以上大風氣候時,施工現場的高空和露天焊割作業應停止。
望採納,謝謝。
Ⅵ 焊接過程中產生毒性氣體怎麼辦
將其隔離並在隔離區內增加排煙設施。
Ⅶ 焊接作業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復業時,尤其是氣體切制割時,由於使用壓縮空氣或氧氣流的噴射,使火星、熔珠和鐵渣四處飛濺(較大的熔珠和鐵渣能飛濺到距操作點5m以外的地方),當作業環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氣體時,就可能會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業時,對火星所及的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凈,作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亂扔焊條頭,作業結束後未認真檢查是否留有火種。 (3)氣焊、氣割的工作過程中未按規定的要求放置乙炔發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檢查焊(割)炬、橡膠管路和乙炔發生器的安全裝置。 (4)氣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氣瓶的保管充灌、運輸、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等。 (5)乙炔、氧氣等管道的制定、安裝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時發現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補燃料容器和管道時,未按要求採取相應措施。在實施置換焊補時,置換不徹底,在實施帶壓不置換焊補時壓力不夠致使外部明火導入等。
Ⅷ 在焊接切割作業中如果發生火災爆炸應該採取哪些緊急處理
焊接和切割時會產生大量的高溫和粉塵。像高溫的話就需要避免作業現場有一些易燃物質,在作業前和作業後都需要對現場進行仔細檢車,規范地進行焊接切割操作;粉塵的話就需要用專門的工業除塵設備來進行預防了。
(1)應判明火災、爆炸的部位和引起火災和爆炸物質特性,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
(2)在消防隊員未到達前,現聲人員應根據起火或爆炸物質特點,採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事故的蔓延,如切斷電源、撤離事故現場氧氣瓶、乙炔瓶等受熱易爆炸設備,正確使用滅火器材。
(3)在事故緊急處理時必須由專人負責,統一指揮,防止造成混亂。
(4)滅火時,應採取防中毒、倒塌、墜落傷人等措施。
(8)焊接過程中發生意外時怎麼辦擴展閱讀:
電阻焊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間被開發出來,第一份關於電阻焊的專利是伊萊休·湯姆森於1885年申請的,他在接下來的15年中不斷地改進這一技術。鋁熱焊接和可燃氣焊接發明於1893年。埃德蒙·戴維於1836年發現了乙炔。
到1900年左右,由於一種新型氣炬的出現,可燃氣焊接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廉價和良好的移動性,可燃氣焊接在一開始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焊接技術之一。但是隨著20世紀之中,工程師們對電極表面金屬敷蓋技術的持續改進(即助焊劑的發展)。
新型電極可以提供更加穩定的電弧,並能夠有效地隔離基底金屬與雜質,電弧焊因此能夠逐漸取代可燃氣焊接,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工業焊接技術。
Ⅸ 關於老闆請無焊工證工人在使用電焊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生火災損失賠賞怎麼劃分責任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第三方造成損失的,責任由企業承擔。對企業內部來內講,工人違反安容全操作規程造成事故的,企業法人可以追究該工人的法律責任並追償經濟損失。現在工人本身無焊工證卻是由老闆請來的,由於該焊工不懂得焊接安全操作規程而造成事故,老闆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或以上的責任,具體責任比例詳細要看具體事故發生經過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