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國近年來焊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 建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發射第一個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2、中國第一台計算機問世
銀河,即銀河計算機,是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巨型計算機系列之一;目前「銀河」系統是我國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
該機採用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面向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基本字長64位,峰值性能為130億次。這個系統綜合技術達到了當前國際先進水平,並突破和掌握了更高量級計算機的關鍵技術,具備了研製更高性能巨型機的能力,它標志著我國高性能巨型機研製技術取得新突。
3、香港順利回歸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
4、神舟七號發射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5、創新制度施行一國兩制
1982年1月11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葉劍英的上述談話指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國家實現統一的大前提下,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進一步發揮了關於實現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的構想,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他還就兩岸統一和設置台灣特別行政區問題,闡明了中國政府的政策。
2. 我國近年來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什麼
1.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版研究新進展 3.繪制出權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3. 我國近年來的成就
青藏鐵路、神舟載人航天、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版成功、蛟龍號」載人權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首台全部採用國產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成功應用、空間環境監測網建成「子午工程」創世界第一、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殲-15戰機完成航母起降飛行、導航衛星成功發射16顆北斗完成亞太地區全覆蓋。
4.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我就說一下今年2017年的吧,今年有四大喜事:
海洋: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航母於4月日上午下水。
天空:5月5日,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完成首飛任務,它將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壟斷,成為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又一經濟高速增長點。中國的大飛機時代,終於降臨了!
地面: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我國南海正式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我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一項全新的資源誕生了!這是一項綠色、無污染的新能源,比煤炭、石油高效十倍!!!可燃冰開采技術,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日本、加拿大、美國、歐洲等國做不到的,中國人做到了,這是一次歷史性的飛躍。能源,以前是阻礙中國發展最大的瓶頸,從此將成為我們發展最大的助力!
探微: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不是單純的光子或量子計算機,而是光量子)
5月3日,科技界迎來了一則重磅消息:中國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量子,是這個世界上極微細之物;量子計算機,則擁有著這個世界上最快的運算能力。快到什麼份上?這么說吧,用現在最牛的超級計算機要花100年解出來的方程組,用量子計算機來算,只需要0.01秒。有人形容,如果現在傳統計算機的速度是自行車,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就好比飛機!國際上最高品質和最高效率的單光子源。
5. 我國科技發展上的成就有哪些
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17)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18)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6.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6)4我國近年來焊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擴展閱讀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7. 我國建國以來的變化、成就有哪些
奧運會申辦成功啊.教育,211工程,大學擴招,入學率提高.
8. 我國近年來有哪些領先於世界的成就
高鐵,港珠澳大橋,月背著陸,量子通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