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焊接件間隙如何
㈠ 請問兩焊接件的公差
就你講的這個孔有多大?還要看你的焊接件的孔與軸套表面的粗糙度好不好!一般因為焊接應力版的原因焊後是要進行權精加工的,靠孔來定位進行焊接一般是不會要求孔和軸的配合精度有多高的(精度要求再高焊接後一變形就跑掉了變的沒有意義了),為方便焊接時裝焊大多採用間隙配合,比如H8/f6,精度高一點的H7/g6,也可以把公差再放寬點,就看你們的機加工工藝水平和加工成本控制了。
㈡ 電焊時如果兩個不到一公分厚的焊件之間的縫隙有一公分多的距離該如何快速運條焊接啊電流多大合適我說
你焊的是平焊還是立焊還是仰焊?用的是多大的焊條?這都不一樣的,
㈢ 鈑金件之間焊接時 兩鈑金間是否要留有間隙 ,有的話 一般是多少
1)通常情況下按抄照圖紙要求。
2)要襲求熔透的情況下,按照實際情況留0.5+以上的間隙,確保熔透。當然間隙的大小影響到鈑金件變形,焊縫外觀,承載等。尤其對於一些特殊材料的焊縫,需嚴格按照標准執行。
3)總之,按照圖紙和標准來執行。前提是你的圖紙是經過評審合格的。
㈣ 請教各位大俠個問題,鋼結構對接焊縫里兩個構件的間隙大於2mm,約6~8mm。但是又未留坡口。該如何焊接
間隙這么大,最好在反面貼一塊鋼板,這樣就不容易焊穿了。至於坡口還是按照圖紙來,該有的就有,焊接的時候保證焊接質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如果滿意請點擊採納~
㈤ 兩焊件間隙直角角焊縫的計算厚度
b小於1.5,可以忽略,厚度就用三角形斜邊最小邊長*0.7就是厚度近似值
b大於1.5,不能忽略,邊長需要減掉b再乘以0.7才是厚度的近似值.
就是這樣,沒什麼復雜的
㈥ 管道焊接中,「相鄰焊道間距」怎麼理解,怎麼測量
相鄰焊道的間距指的是 兩個焊道之間的距離, 一般在管焊縫比較常用這類詞語。
間距的測量用直尺,捲尺都可以測量。 測量的時候是測量兩個焊縫中線之間的距離。並不是說兩個焊道邊緣的距離。 一個焊道的中線到另一個焊道的中線的距離。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果有不懂的繼續追問。
㈦ 焊接管道上兩個焊縫間的間距到底有什麼要求
根據《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設計通則》(SH3012-2000)263條中有關的規定為:
管道上兩相鄰對接焊口的中心間距:
a 對與公稱直徑小於150mm的管道,不應小於外徑,且不得小於50mm;
b 對於公稱直徑等於或大於150mm的管道,不應小於150mm。
這個應該算是比較基本的要求了,如果焊縫的間距過小,那麼焊接點的力學性能不能滿足合格管道的要求,在焊點容易發生泄露。另外,局部應力也可能不滿足要求,易損壞泄露。
至於所說的管件連接的問題,主要是考慮連接後法蘭檢修拆卸是否方便,一般公稱直徑大於等於50的管件都是對焊管件,都可以互相焊接,或是與法蘭焊接的。
(7)兩個焊接件間隙如何擴展閱讀:
金屬的焊接,按其工藝過程的特點分有熔焊,壓焊和釺焊三大類。
在熔焊的過程中,如果大氣與高溫的熔池直接接觸的話,大氣中的氧就會氧化金屬和各種合金元素。大氣中的氮、水蒸汽等進入熔池,還會在隨後冷卻過程中在焊縫中形成氣孔、夾渣、裂紋等缺陷,惡化焊縫的質量和性能。
為了提高焊接質量,人們研究出了各種保護方法。例如,氣體保護電弧焊就是用氬、二氧化碳等氣體隔絕大氣,以保護焊接時的電弧和熔池率;又如鋼材焊接時,在焊條葯皮中加入對氧親和力大的鈦鐵粉進行脫氧,就可以保護焊條中有益元素錳、硅等免於氧化而進入熔池,冷卻後獲得優質焊縫。
㈧ 焊接時候為什麼兩板之間需要間隙
留根部間隙是為了融合的更好,也不是非要留根部間隙的。要根據版工件的具體組裝,焊權接工藝,焊縫的熔深等。有的要求間隙時0~1mm或更多,有的要求不要留間隙。一般大電流,不要求全溶透的焊縫就不需要,薄板焊接時也不需要。要求單面焊雙面成型的焊縫就要求留一定間隙等。總之根據不同的工藝,不同的焊縫要求去焊接。焊接是"活"的.不要按照書的「死」的去做。
㈨ 請問兩焊接件的公差
就你講的這個孔有多大?還要看你的焊接件的孔與軸套表面的粗糙度回好不好!一般因為焊接答應力的原因焊後是要進行精加工的,靠孔來定位進行焊接一般是不會要求孔和軸的配合精度有多高的(精度要求再高焊接後一變形就跑掉了變的沒有意義了),為方便焊接時裝焊大多採用間隙配合,比如H8/f6,精度高一點的H7/g6,也可以把公差再放寬點,就看你們的機加工工藝水平和加工成本控制了。
㈩ 兩個有一定厚度的焊件之間,焊接時是否需要有一定縫隙才能焊接牢固
還是留間隙好些,一方面5mm板不打坡口,有1mm間隙有利熔透,且有點間隙容易看清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