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云要如何雕刻
Ⅰ 寿山石雕刻在那可以学习
去到当地找找看--有没有找学徒的--要好是找熟人介绍--,或者先通过网络视频的搜索功能搜索--多了解信息
Ⅱ 今天买了一块寿山石的印章,想知道属于哪种
福州的寿山石经过1500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产地在神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的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把贡、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的田黄冻者,极为澄澈,色如蛋黄,产于中坂,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质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二、寿山村东南有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出石少,佳质尤罕,现在市场上所见的水坑石佳品,多是百千年前的旧物。水坑石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其中高山系是山坑石的代表。高山石通灵莹丽,石品多达百种,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溪处的善伯洞,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色鲜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山,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温润,凝脂,细腻。
五、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
你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我无法给你判别但可以介绍一些方法
近年寿山石市场上出现有仿真寿山石,所谓仿真就是“假货”。作假者一般都是假冒价值高的名贵寿山石如田黄石、荔枝萃、都成坑、善伯洞等等。假货中又有全假与半假之分:全假的是采用树脂之类的透明化工材料、采用高压渗色做出各种假的名贵寿山石。这种假货容易识别,只要一动刀迎刃而解,因为刀感它不是石头而是树脂。半假指的是用外来的叶蜡石,通过着色假冒寿山石,如用有色石粉人造石皮的假田黄石,动刀后石皮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自行脱落。
还有一种拼合寿山石,将天然寿山石的碎石块通过粘合加大。寿山石市场上偶有硕大的田黄石,颜色、石质也上乘,价位也不高,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是由诸多小田黄石精心拼凑而成。
两种常见的鉴别法:
一:经验识别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包括纹路、裂格。
1、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二:X射线衍射鉴别法 即据石种的衍射图来识别。
寿山石的特性
寿山的特性是它有别于其它石种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寿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泽 叶腊石型的寿山石多具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当其它矿物较多地掺杂其中时,则是土状光泽。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据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叶蜡石为主时,其硬度、密度特点多接近于叶腊石矿物;以地开石为主时,则接近于地开石。叶腊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断口参差不齐或呈片状,具滑腻感。硬度为2.32--3.05,多数小于2.5。密度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内层结合较强,层间较弱,容易形成薄片。这就是为什么寿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开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间,以2.62居多。当寿山石含伊利较多时,密度可达2.9—3.1。
三、颜色 研究表明,寿山石的颜色基调只有两种,即黄色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现出灿若云霞的缤纷异彩。这个原理就象调色板一样,以红黄蓝为基色,可以调出变幻莫测的万紫千红。例如“月尾绿”,以黄绿色为主,“月尾紫”,以紫色为主,“芙蓉石”则有灰白、白色、黄色、绿色,色黄者,多质地纯净,具有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四、热能性 寿山石是火山岩蚀变产物,具有较低膨胀系数,所以有热稳定性。热处理好后能保持强度。经过煅烧,更显特别洁白和高光亮度,优质高岭石的耐火度高达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射线现象。当放射值大于40伽玛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工作者经过70多个钻孔和大量槽探内系统放射性伽玛检测,发现寿山叶蜡石矿的放射值为25—30伽玛,峨嵋叶腊石矿的放射值为20—30伽玛,均低于40伽玛,所以,寿山叶腊石的放射性人体不构成损害。
六、药用性 寿山石因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己得到开发利用,通过深加工后,可作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制作饮用茶壶、化妆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医药掺合剂等。
寿山石的保养
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如何才能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呢?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 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 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 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 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Ⅲ 我想学习雕刻寿山石
可以到福州章林村拜师,一般签合同是2年,2年后你才能出师。具体专你雕刻什么题材,你属自己学:有薄意、古兽、人物、趣味等。现在的寿山石市场是比较低落的,但是寿山石雕刻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从明代开始就作为印章开始普及,作为印石的首选。寿山石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石头之王!!!雕刻一般分为打胚和修光和磨光三个部分。刚开始学习一般都是修光,因为这个比较简单,打胚需要有个大概的构图思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开始,最后磨光的话很简答啦,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
希望能帮助到你
Ⅳ 镂雕的寿山石镂雕技法
寿山石的镂雕技法是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镂雕版是圆权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寿山石雕刻技法。
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空间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
镂空雕常与其他雕刻技法结合使用,成为整件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镂刻内部景物的用刀受到很大的限制,操作不易,艺人不仅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要有熟练的圆雕基本功。
Ⅳ 寿山石要用哪些雕刻刀
复杂啊!复
看你哪种雕刻手法,用刀都制不同。篆刻有篆刻刀(寿山石一般的刀就可以了,白钢、锋钢、工具钢等等硬度洛氏50以上就行,长度160MM,市场上买的回来重磨一下可以)
圆雕和博意用刀和木雕刀式样差不多,不过材料要好一点。再有几把錾子好拿大方
Ⅵ 寿山石刻字,一般是用什么工具
寿山石一般用篆刻刀就可以刻得动,如果是大面积刻字,现代常用的工具还有电磨机等。
Ⅶ 自学寿山石雕刻行吗,需要什么工具还有书籍,谢谢
雕刻是艺术的一种,对个人天赋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自学是完全可以的,有很多雕刻大师都是无师自通的,有师傅教不过快一点而已,主要是靠自己。
寿山石比较软,对雕刻工具要求不高,如果您银子尚可的话,建议买这些工具就行了:
1、书籍。可买一本介绍雕刻的书,这种书不用多买,因为雕刻手法都差不多,知道就行了。之后多买一点雕刻的图谱,多看多模仿多练习。
2、刻刀。品种和规格很多,您可试着先买一个套装,时间长了根据自己的喜好配吧。
3、砂纸。用普通的铁砂纸就行了,如果要精磨的话,买些水砂纸,最高的有5000号的。当然磨刀石、砂轮也可以,现在还有卖金刚盘的,用来磨刀很方便。
4、锉刀。可根据需要买大小、形状适合的,如圆锉等,锉刀有时比刻刀好用的。
5、微型电钻。现在有很小的微型电钻,比一支笔大不了多少,用来钻磨是很方便的,价格也不贵,约100元。
6、微型电钻上用的钻头、铣刀、磨棒、砂轮等,在买微型电钻时,厂家会配一点的,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零买吧。
7、直尺。普通的小钢尺就行了。
8、钢锯。普通的钢锯,可以用来锯石料的。
9、台虎钳,用来固定石料。当然如果雕刻的物件比较小,也可以不用,或买一个刻印章的印床也行。有一种圆形的铜印床,很好用的,就是比较贵,大约200多元。
10、白蜡,就是普通用来擦家具的蜡,可用于雕件的抛光。
11、抛光棉,对雕件进行抛光是很好用的,可根据需要买不用的型号。
大概就这些了。
Ⅷ 如何学习寿山石雕刻
去福州的南后街(向林学威师傅讨教一下,林师傅十分热情)和寿山石文化城(离南后街几百米距离)看一下福州雕石匠师的寿山石作品。
寿山石的雕刻工序
工 序
将寿山石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与雕刻,形成一套相对固定和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相石、雕刻和磨光等三大工序。
一、相 石
相石(相石是寿山石艺人对未进行加工创作石头的一种先行认识和艺术构思过程。)有选石、审石、画石、躲石等几个环节。
(一)选 石
选石就是选取石头。有经验的艺人会选取适于发挥自己艺术特长的石头;还会在众多的原石中选取适于销路需求和便于加工的石头。这些被选取的原石,应该具备一定的形状、色泽、纹路,并少有裂纹和砂隔,以利于雕刻和加工。
选石不能偏颇。随着矿石资源总量的消耗和寿山石新品类的发现,艺人们逐渐改变了只选择质优价高的寿山石进行创作加工的旧观念。当今的人们在欣赏具有“细、洁、润、腻、温、凝”六德的田黄、荔枝冻等名石佳品的同时,更欣赏那些能发挥天然石质韵味,巧妙利用瑕疵,甚至是看似不能用于雕刻却被雕刻出艺术精品来的石品。对于“一石一世界”的寿山石来说,每块石头都有其可用的和可塑之处,能巧妙发挥一“石”之长,从一般人眼里是不可取的石料中创作出好作品。
(二)审 石
审石是相石过程关键的一环。对所用石头的真正了解是作品成功的根本。审石多从外形看起,石头一般分椭圆形、长形、扁平形、圆形、锥形等。椭圆形、长形石材可直竖亦可横放,各种技法均可施行,一般雕刻者喜欢选用。扁平形石料宜选用薄意、浮雕、透雕等技法。圆形石料宜于花果篮、器皿或盆等类立体雕刻。锥形石头多用于把玩类雕件的制作。对石形的选择运用无固定模式,它与创作者的艺术素质及技艺有关。大型作品《长征组歌》创作人员曾多次探讨石形,“量体裁衣”,经反复揣摩石头后才确定主景毛泽东旧居和周围远近景物的位置,保证创作的成功。
雕刻寿山石作品,艺人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石头原来形状。以石形而论,往往把凸起石面的部分作为正面,将平板凹陷的部分放在背面。卧放形作品多将平板的一面列为底部,以便于表现上部景物的层次。有经验的艺人在审石过程中,往往能构思出用于不同题材的几种创作方案,通过揣摩比照,探讨商议,遴选出一种能充分展现石质美的最佳雕刻方案。
审石过程,艺人通常把自己选定石头的内、外色彩及其浓淡变化过渡情况作为观察的基本内容。有经验者能由表及里看出石头基本色彩及其变化趋向,以确定构思中的作品景物位置。在创作中,对石头色彩的应用十分重要。艺人常说:“好花插在前,好色排在前”,构思时,把鲜明的主色调放在作品主要景物上。艺人还说:“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作品色彩的运用搭配,只有突出重点,注重映衬,才会收到“绿叶衬红花”的艺术效果。
(三)画石和躲石
有些艺人在相石过程中,还会运用画石、躲石等艺术构思辅助方法。
画石就是用毛笔或其他彩笔在所选用石头上勾勒景物位置,或是在其他纸上勾勒景物,帮助雕刻者揣摩并确定雕刻方案。有时,艺人还会用打泥稿、制泥塑等模拟方式来启发自己的设计构思。
躲石是圆雕作品相石的一种特殊手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们为了突破原石的形状和色泽的限制,不拘泥于形象的结构比例是否准确,借用民间传统雕塑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设计构思人物、动物的形态,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又“顺理成章”地躲过石料材质上的砂隔、裂格、水痕及色彩不适等不足,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二、雕 刻
(一)刀 具
常见的寿山石雕刀具主要有卡凿、手凿和雕刀三种。艺人十分讲究刀具质量,有的还根据创作需要制造各种刀具。
卡凿 是上呈方形,刀口扁平,长约20厘米的刀具,用于打坯。根据刀口斜面的不同,分“单面凿”和“双面凿”两式。前者用雕刻细坯,后者用于雕刻粗坯。
手凿 主要用于凿坯,长度约17厘米,上部套以圆形木制把手。以刀口形状分为“平凿”'和“'圆凿”两式,形同“卡凿”',亦有单面,双面之分;“圆凿”刀口呈弧形,有大圆、小圆之别。
雕刀 又称“修光刀”,多呈扁长条形,两头皆为刀口,长约20厘米,刀形依雕刻需要而定。主要有平刀、圆刀、尖刀和半尖刀等等。此外,还有适应各种技法要求的种种雕刀和工具,如铲刀、勾刀和三角刀等。
雕刻还有其他辅助工具,如锉刀、卡锤、手钻、天平钻、针钻和砂轮等。
(二)雕 镂
传统的寿山石圆雕过程有三道,分别为打坯、凿坯和修光。
打坯 经“相石”后运用卡凿等工具,敲除石料多余部分,确定作品景物布局的基本形态。又可分为打粗坯和打细坯两个步骤:打粗坯又称“打大坯”。先切锯石料的外形,此谓“整形”,然后用双面卡凿由浅及深一层层地向里切剥,直至凿削出景物大致形态和各部分位置。打细坯是在完成粗坯雕刻的基础上,继续用单面凿雕凿作品各部分结构,使之细化。
凿坯 是使用各种手凿、锤刀、钻具等进行细致的雕刻,让作品的景物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清楚。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对复杂精细的纵深部分和镂空,先用钻具打出若干圆洞,然后再用卡凿、手凿等刀具整理收拾,使作品景物,诸如人体结构、衣饰、动物的鬃毛、肌肉,山体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等更加清晰。
在浮雕的凿坯过程中,艺人按石料色层的厚薄进行铲地。铲地是用平口卡凿和手凿等铲除画面空余部位,直至显露出里层的石色。大面积的底地被铲平后,才改用小手凿或小钻头,铲剔出景物之间的细小空隙部分。铲地达到预定的层次后,再进行景物的雕刻。现在也有许多艺人用机械雕刻机进行铲地,铲地留下的小圆孔应认真处理,否则作品会显得呆板而不生动。
修光 这是雕刻的最后工序。用不同的雕刀,运用石雕刀法,完美刻镂景物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气质和神韵。
修光者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执刀方法。运刀时应保持稳定,在细处雕刻时用指力,小处雕刻时用腕力,大处雕刻时则是腕力、臂力共用。下刀前,还要根据创作者对砂隔、纹路、色彩等石质特点的掌握与事先构思所要刻画的景物结构,选定“刀向”、“刀法”。下刀时,要精准有力、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直弯折转、变化自如,将“疾而不速,留而不滞”的刀钩留在作品上,不仅会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韵味感,而且能体现出创作者刀法之神、气、力,给欣赏者以独特的美感。
艺人修光十分讲究,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格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不外“清灵”和“浑朴”二种。前者多用尖刀,半尖刀修整,刀法矫健,玲珑清晰,刻画入微;后者多用圆刀、半圆刀修整,运刀简练浑朴,饶有古意,摸不刺手。这两种修光刀法体现了东、西门派风格的不同,现代,两种不同风格的刀法已被融合在一起,使寿山石雕艺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气息。
磨光 寿山石雕工艺品在雕刻之后,还要经过磨光工序。作品经精心磨光后光润莹澈,焕发出令人愉悦的光彩。磨光常用的材料有砂布、木贼草、冬稻茎、小砂纸、竹签、桐油瓦灰砖、上光粉、白茶油或花生油、芝麻油等。磨光分三道程序:
粗磨 又称干磨。先用砂布磨擦雕刻品,待明显的刀痕消失后,再用湿木贼草,顺着修光刀的行迹横磨,直到刀痕为细密的木贼草痕迹所代替。
粗磨时最忌“糊”。“糊”是指作品景物的层次感遭到破坏。运刀中所造成的真实感被破坏后,景物立体感削弱,其艺术效果将受到损害。
细磨 又称水磨。先将冬稻茎剥去外层粗皮,折成平口。用平口两端沾水后揩擦,磨平木贼草的痕迹。遇到较大面积的景物,可用水砂纸沾水研磨。若遇砂隔,可用新水砂纸沾水擦磨,将砂隔磨平。经过两道磨光后,要达到“既光又清”的程度,以增强作品的亮丽风采。
揩光 细过细磨后的石雕制品,应用清水漂洗,洗去石粉杂质后晾干。然后用桐油瓦灰砖汲水揩磨,待石头滑润明澈后,再取另外一块桐油瓦灰砖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反复细揩石雕制品,直至面光似镜。
磨光既要凸显作品光亮度,又要表现景物的质感,弥补石质、石色雕刻功力的不足,故雕刻者往往聘请有专门经验的磨光师来磨光。
雕刻者为增强景物的艺术形象感,常对磨光过的作品再行加工,用开丝刀对人物须发、鸟兽羽毛、花卉蕊蕾等进行修饰。然后配上特制的木、石、角等底座来烘托,增强作品的气势。
寿山石雕刻的工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艺人们用口诀来总结。郭功森大师提出96字诀:
圆刀婉转,奇形异色,按料取材,构思相石。
寿山名石,除疵掩缺,借形就势,分色取巧。
观前顾后,胸有成竹,主题突出,内容求新。
一相九工,层次分明,虚中求实,意在传神。
造型优美,古朴沉雄,尖刀凌利,生动玲珑。
刀痕深化,简练为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黄色、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黄色、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Ⅸ 石头雕刻需要哪些步骤
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1、相石是根据寿山石的形状、石质,色彩来设计构图的,是一项繁复、艰难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就是难上加难了,因为除色彩的搭配利用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2、打坯要用上十几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卡凿,因此传统雕刻艺人有一个属于雕刻功夫外的功夫——磨刀。磨刀在雕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若是刀不锋利,就打不出或打不好准确的切面。
3、凿坯是继打坯之后的雕刻动作,它用的是手凿,旨在将打坯后的粗坯凿实。手凿一头是木制的手把,另一头就是刀口。凿坯如果说打坯是勾画作品的轮廓的话,那么凿坯就是将这一轮廓描实,使原本的平面有了凹凸变化。
4、修光是雕刻的最后过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画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5、磨光分粗磨”、“细磨”和“揩光”3道程序。揩光经过细磨后的石雕,用清水漂洗,清除残留的石粉及杂质。干后, 取一块桐油瓦灰砖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细磋石雕的各个部分,使其表面光泽如镜。
(9)寿山石云要如何雕刻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
2、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Ⅹ 如何自己雕刻石头
雕刻刀(凿子)。因为你的石料最多才手掌大,锤子就不用了,在没有虎钳的情况下用锤子回的敲打的话会答边敲边移位,你是新手没有基本工,刻刀都拿不稳。想做的话,先看石料特点:1单色石料还是彩石,2看石料的基本形体。3根据石料的色彩和基本形体找到合适做的题材。4把选定的题材结合石料特点在石料上勾画基本图形。5熟悉基本图形要清楚什么东西要压缩下去。6用手里的刻刀雕刻图形,凹凸有致,要清楚什么东西要压缩下去。具体太复杂不一一详述,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