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怎么得
❶ 我想成为一名雕刻家,我对这门特别的感兴趣,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的雕刻家呢拜师吗可是谁有肯收我
雕刻家,是上学学来的。
❷ 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家
1、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简介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生平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这里只对该书作简要介绍,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还可以闻到书香。里面有很多精美图片,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阿文舍不得扫描,因为扫描图片的时候要把书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
《罗丹艺术论》法国·葛塞尔【著】傅雷【译】
年谱
1900年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学雕塑,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❸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谁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
第一位是米隆,他的经典雕像“掷铁饼者”相信我们在初中或高中的历史教材美术教材中就有所目睹了。这件雕塑作品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雕塑作品之一,大概创作于公元前450年。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大师的原作已经遗失损毁,目前公众所能见到的是后人的大理石复制品。
(3)雕刻家怎么得扩展阅读:
欣赏雕塑的方法: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远看雕塑首先触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各种雕塑通过自身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优秀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
❹ 雕塑家的故事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了一只鹰,鹰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内。哲学家见了,容问:“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❺ 雕刻家怎么形容
精雕细琢 有板有眼
❻ 古代中国有哪些雕塑家
中国古代雕塑家推荐
雕塑家在中国古代地位很低,雕塑被视为“雕虫小技”,雕塑者往往被视为匠人。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古代雕塑作品遗存非常之多,但作者的名字却无从知晓。中国的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关于雕塑家的记载却极少,偶有提及也无法对证于现存作品。
蒋少游(约5世纪30年代——501)
蒋少游,山东博昌人,北魏文学家、书画家、建筑家、雕塑家。史载其“慧敏机巧,工书画,善画人物及雕刻”,由此受到北魏朝延汉族重臣的礼遇。后又得到文明皇后冯氏及孝文帝的重视,并委以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虽然史书只记载蒋少游曾参与建造了太庙太极殿、华林殿池沼等,没有提及他在雕塑方面的成就,但生活在北魏开窟建寺最兴盛的年代,身为“将作大匠”(相当于大型工程的总指挥)的蒋少游,是应该参与了诸如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
戴逵(约326,396)与戴颙(377,441)父子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东晋名士。一生隐居不为官,精于文学、音乐、绘画与雕塑。其贡献主要在佛教雕塑上,在佛像样式中国化的过程中起了开创性作用。史载戴逵曾藏于帷幕之后倾听庙中一般民众对佛像优劣的褒贬,并采纳其中合理的建议来完善自己的创作。当时他所塑的五尊佛像与顾恺之绘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为瓦棺寺“三绝”。此外,戴逵还改进了佛像制造工艺,融入了传统的髹漆技术,开创性地做出中空的佛像,即后世所谓“夹纻像”。
戴颙(377,441),字仲若,戴逵次子。受其父影响,同样善书、画、琴、塑,且终生不仕。戴颙青年时便参与造像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像高手。史载宋世子命人在瓦棺寺铸一丈六高的铜佛像,像成之后发现脸部太瘦,匠们束手无策。戴颙看过说:“不是脸瘦,而是肩部太宽的缘故。”依此修改之后,果然得到了合适的比例。另据史载,晋代僧人慧护在吴郡绍灵寺造释迦像,戴颙嫌其式样古旧,但并未将其重铸,只是在肩以上缩短六寸,足以下减去一寸,结果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威相若真”。赋彩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特色,据说是戴颙最早将彩绘技法结合到佛教造像中。
❼ 古今中外著名雕塑家有
外国的雕塑家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很出名的雕塑家,因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都是靠工匠完成的,艺术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很多有名的雕塑作品都不知道其创作者是谁。
❽ 中国哪个雕刻家最出名
如果,您一定来要问国内雕塑家谁自第一。前面有位朋友说是吴为山老师。呵呵,雕塑圈内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雕塑家们,无人不知刘开渠先生。楼主可以去中央美院或者中国美院以及有王子云老师编写的《中国雕塑史》中看看刘开渠先生,对于楼主的提问,我只能谈及到此。
❾ 雕刻家在乱石块旁边大哭了一场调查生平最伟大的杰作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功到自然成。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他的意思,只有依照他想好的样子雕出来,才是这位英雄的活生生的本身,不是死的石像。雕刻家到山里采了一块大石,就动手工作。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应该留,什么地方应该去,都清楚明白。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大小石块随着纷纷往地上掉。象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明晰,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象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象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市中心有一片空场,大家就把这新雕成的石像立在空场的中心。立石像的台子是用石块砌成的,这些石块就是雕刻家雕像的时候凿下来的。这是一种新的美术建筑法,雕刻家说比用整块的方石垫在底下好得多。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来,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这石像,就象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一样。雕刻家从此成了名,因为他能够给古代英雄雕一个石像,使大家都满意。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场,在石像下行礼,欢呼,唱歌,跳舞;还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有这位英雄,眼里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情都象比以前特别有力气,特别有意思。无论谁从石像下经过,都要站住,恭恭敬敬地。鞠个躬,然后再走过去。骄傲的毛病谁都容易犯,除非圣人或傻子。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块石头,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礼。我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仍然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对自己的伙伴连一眼也不瞟,这就见得他的骄傲是太过了分。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让什么东西给迷住心了?你忘了从前!”台子角上的一块小石头慢吞吞他说,象是想叫醒喝醉的人,个个字都说得清楚,着实。“从前怎么样?”上面那石头觉得出乎意料,但是不肯放弃傲慢的气派。“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不错,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但是,经过雕刻家的手,咱们分开了。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们都掉下去了。独有我,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
❿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基罗
按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