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玉雕作品是如何在雕刻下栩栩如生的
A. 雕刻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相料。相,即看。所谓相料,就是在一块河磨玉的原石上仔细的观察,这是设计制作河磨玉的行话。先把一块河磨玉原石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冲洗过程中,便反复观察。一是相看其皮的颜色与薄厚。二是相看有没有“露肉”的部分,即在原料上寻找能够露出石皮的玉质,以此来判断内部的玉质颜色。三是相看河磨玉原石形状,适合站立式设计制作还是横卧式设计制作。
第二步,问料。俗称“开窗”。就是相完料之后,在河磨玉原石上选一处合适的部位,用金刚石圆锯片在此切割下来一块石皮,使其露出里面玉质。切割时的面积大与小,以石皮薄厚而定,见到玉质为原则。从中观察玉质颜色及纹理,以便作为玉雕作品选题构思。
第三步,选题。即确定作品创作主题。通过对河磨玉原石的“开窗”观察,基本掌握了河磨玉的玉质颜色和纹理形态,然后根据这块河磨玉的形状及玉质颜色选择表现主题的玉雕作品。如果有一块造型美观,质地优良,颜色纯正的河磨玉,再加上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的题材和精湛的雕琢技术,这块河磨玉的价值就要超出自身价值的数十倍,所有说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是很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设计。对河磨玉的设计,必须内外兼顾,相辅相成。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首先考虑好河磨玉多彩的外包石皮如何在玉雕作品中的利用。其次要摆正设计中主体与石皮陪衬的比例关系。如果把一件河磨玉工艺品,完全剥离掉它特有的石皮,那只能算是普通玉器。河磨玉的价值将会大大的降低。
第五步,画活与制作。在河磨玉原石上确定了雕琢玉器主题后,便开始画活,也就是画出设计制作的玉器最初图形,雕刻者按着图形线条用磨具雕琢作品雏形。然后再画活再雕琢。如此循环若干次,由表及里,施展雕琢技艺,直至成活,即河磨玉作品雕琢成功。但是,这还不能说成全部完工,最后还有一道玉器上光工序。
B. 市场上的玉雕,为何都雕刻成很薄的样子
市场上的玉雕并没有雕刻出很薄的样子,在做玉雕的时候,主要看样式来决定玉雕是不是会雕刻的很薄。而且有些玉雕是很粗的,比如手镯和一些动物的雕刻。通常市场上的玉牌都是雕刻的比较薄的。毕竟对玉牌来说,如果雕刻的很厚的话,那么就会影响美观,很不好看,而比较薄的玉牌看起来美观一些,也不会显得很厚重。
不过,虽然玉雕的仿制品比较多,但是可以选择正规渠道以及价格比较高的玉雕,这样的玉雕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且玉质也比较好,比较通透。
C. 玉雕的雕刻技法一般有哪些
1、内雕
内雕主要是用于花、鸟、草的雕刻。这种用于花鸟的雕刻必须要精细,因为每一种动物、植物都要有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鸟类的站立有倾听的神态,飞翔时羽毛有立体的感觉。
2、浮雕
浮雕是玉雕师在一块平面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材料的平面。
3、透雕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浮雕的背景部分。透雕分为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它的背景部分,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有边框的称之为“镂空花板”。第二种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 ,也叫做凹雕或浮雕。
4、圆雕
圆雕也叫做立体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的进行雕刻。它是雕件艺术的表现,观赏者看圆雕,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侧面。
5、浅浮雕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大,平面感强,很大程度的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不靠实体来营造实体性的空间效果,它更多的是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是透视、错觉处理方法来塑造抽象的压缩空间,因为这有利于加强浮雕载体的依附性。
6、中浮雕
地底一般要比浮雕深刻一些,层次变化也更多,一般是2-5毫米,这种厚度是根据膛壁的厚度来决定的。
7、高浮雕
高浮雕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小,其空间的构造和塑形特点更接近于圆雕,甚至局部的处理方式也是运用圆雕手法。
8、废料巧用
废料巧用可以降低作品成本,节省玉料资源,创造出和成品料同等价值或者高出玉料价值的工艺品。玉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废料巧用”显得尤为重要。
D. 现在的玉雕大师哪个有潜力
张爱光大师可以说是非常有潜力了。
青田石雕艺术大师张爱光,1995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专组织和中国属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家”称号。1998年7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同年12月获青田县文联颁发的95—98优秀文艺奖。199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0年4月被青田县委和县政府评为青田县第三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2月被丽水市委和市政府评为丽水市第五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同年被地矿部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玉雕大师张爱光作品——竹林七贤
E. 雕像是雕刻的栩栩如生还是惟妙惟肖
要看情况的
东方抽象,夹注了工匠的理解,所以是惟妙惟肖
西方巨像,倾注了雕师的心血,所以是栩栩如生
F. 玉雕是怎么雕成的
玉雕来总称玉器,有悠久的历史。我自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玉雕艺人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纹,因料设计色调和形态,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厂制作的水胆玛瑙制品《旭日东升》,就是一件珍品。什么叫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水蒸气被岩浆密封,冷却以后凝结而成的,因为它呈现胆状,所以称之为水胆。而水胆外面的岩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密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玛瑙,这在自然界是极为罕见的。北京玉器厂艺人就是利用水胆玛瑙的自然特点,雕刻出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喷薄欲出、浪花飞卷、仙鹤齐鸣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称绝!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G. 玉雕的工艺特点
因料施艺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艺之工艺日臻合理。历史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限。随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剜脏去绺
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琢艺轩和田玉的穆宇静老师介绍,玉雕大件难以找到通体皆无一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余其形状,根据其特征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在这方面琢艺轩奉承大巧不工的设计理念,追求“唯美、唯艺、唯精”,通过对上等和田籽料的设计弥补其瑕疵,如果没有能力让其成为传世精品,宁愿让其保持亿万年造就的形态而不去破坏它原有的美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玉体或再次或多次显露杂质,或黑色或白点或米粒状杂质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这是设计人员最难处理的问题,均要尽力处理掉或“遮住”。玉制作品很多因剜脏而改变作品的原定结构,既去掉脏斑又使其结构造型趋于合理,煞费玉雕者之苦心。
去绺。绺即玉中之自然裂纹,没有一定形状、方向和规律。绺的成因受自然力冲击、受冷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绺的种类有断裂纹、破碎纹、龟背纹、炸心纹、炸惊纹等。玉的加工在选料和雕琢中首先要注重纹绺的处理,或顺绺锯玉或躲绺。去绺后根据料形进行设计。在设计后的雕琢中,亦多有再次出现纹绺,曰“纹线”、“水线”。需设计和做工者苦思冥想使其去绺改形,受到意外之效。玉雕作品无定型,剜脏去绺,虽去不利,却有“因祸得福”另有创意之效。
三、化瑕为瑜
瑕本为玉中之忌,然玉中难求晶莹剔透之碧玉,尤其在开采百年后,珍惜玉石资源、充分利用玉料,早已被玉雕专家们注意,形成“化瑕为瑜”的雕琢工艺特点。化瑕为瑜所创作的作品不但不影响作品,更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加逼真之感,达到普通玉料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废料巧用
废料巧用其目的为珍惜玉料资源,降低作品成本,创造出与成品料同等价值或高出成品玉料价值的玉雕工艺品,尤其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废料巧用”更是难能可贵。
五、俏色巧用
俏色巧用为玉雕琢工艺的一大特点,为玉雕界普遍应用。玉色以绿色为主,兼备黄、黑、红、白等色。有湖水绿、苹果绿、草绿及绿白等色。有的玉为杂色玉,红、黄、墨、绿诸色聚于一体,色彩斑斓,河磨玉玉色为墨绿,外包褐黄色之玉皮。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制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亦使玉制品精美、形象、生动逼真,给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感觉,而使世人更加真爱。
六、浮雕
浮雕为玉雕工艺种类之一。在雕刻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琢制形象,形体轮廓线近似绘画,凸凹变化不一,不拘泥于形式,主要从正面欣赏。浮雕主要用于素活、炉、瓶熏、器皿之中,其他各类作品亦施以浮雕。玉雕作品因浮雕各种花样、纹饰,使作品古色古香、典雅华贵。浮雕的种类较多。
浅浮雕:即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浅浮雕对勾线要求严谨。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中浮雕:“地底”比浅浮雕要深些,层次变化也多些,一般地子深度为2~5毫米,也根据膛壁的厚度决定其深度。
深浮雕:层次交叉多,立体感强。浮雕的图案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各种变形纹样如回型纹、雷纹、勾莲纹等。一类为写实图案如花卉、草虫、鸟兽、山水、人物及具象型的龙凤、吉祥图案等。各种变形的传统动物纹样使器皿古朴、庄严、厚重。植物图案纹样富丽轻巧。几何纹样使器皿稳定均衡。变形图案纹样常施在器皿的腹、颈及各种边沿上。
七、透雕
透雕是浮雕的进一步发展,又叫镂空雕。是在浅浮雕或深浮雕的基础上将某些相当于“地”或背景的部位镂空。使形象的景象轮廓更加鲜明,使作品能体现出玲珑剔透、奇巧的工艺效果。透雕使玉雕作品层次增多,许多作品花纹图案上下起伏二三层乃至四层。由于层次增多,花纹图案、景物上下交错,景物远近有别。因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较大,采取钻孔穿透碾磨法,故镂空处上下层的线条错落复杂,在抛光时最为费时费力,然而透雕艺术效果最佳。
八、圆雕
又称“园身雕”,属三维立体雕刻。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出,观赏其物不分正面、侧面,可以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欣赏,器如实物,只是比例差异而已,有实在的体积。圆雕工艺应用最广的品种是素活类和人物类。北玉圆雕工艺闻名全国,器身与器盖比例合适,配件精致,修饰华丽、富贵。通体作品形同实用器物,然而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九、内雕
内雕是较复杂的工艺。在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二层或三层景物,玉雕业称之为“绝活”。从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由于工具条件所限和玉雕工艺尚不娴熟,内雕技艺一直空白。20世纪70年代后,玉雕艺人探索内雕技艺,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十、螺纹组合
螺纹组合是将工业螺纹、组装工艺应用于玉雕工艺品中。80年代后玉雕大件制品盛行。将螺纹引进玉制品中,效果理想。
此外,各类工艺虽分而述之,然在玉雕作品中很难分出某件作品为某种工艺,多数精品之作,将各种工艺集于一身,或以某一种工艺为主,其它工艺兼备。作品之精正在于此。
H. 形容雕刻的图案的成语,如:栩栩如生
成语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出神入化、活神活现。
1、活灵活现 [ huó líng huó xiàn ]
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2、惟妙惟肖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解释: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3、呼之欲出 [ hū zhī yù chū ]
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出自: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译文:郭忠恕在画中,好似呼唤下就出来。
4、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5、活神活现 [ huó shén huó xiàn ]
解释:形容生动逼真,像真的一样。
出自:近代 杜鹏程《年轻的朋友·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现地比划着说,好像他真的在破坏铁路一样。”
I. 如何赞美雕刻作品
给你一段描述木雕作品的文字:
那些刨花锯末,飘荡着杉木的新香。嬉内笑的孩童,拿着容卷曲的刨花玩耍;东家吸着水烟筒,看着躬身雕镂的师傅,凿子刻刀齐飞,刀法娴熟,技艺高超。一棵棵杉木,躺在宽埕上,在木匠手中,变成各种木料,我仿佛看见年老的师傅,在杉木身上刺青纹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一种种植物瓜果,活色生香。当被装上屋宇之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