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葫芦怎么雕刻
① 怎样雕刻葫芦
聊城 东昌那里 专门雕刻葫芦,有很多网站上也有关于东昌雕刻的,那里应该有很多葫芦的雕刻图案吧,你可以查一下。 http://www.hudong.com/wiki/%E8%81%8A%E5%9F%8E%E9%9B%95%E5%88%BB%E8%91%AB%E8%8A%A6 http://www.lcxw.cn/Html/lcwt/0612209354341270.html这是其中的网站,你可以先上去看看。。哪里都是历史悠久的雕刻工艺了。很漂亮很具有艺术价值。下面这个网站上有很多葫芦雕刻的图案,你可以参考一下。 http://www.378.cn/wz_shows.asp?id=506这个网站上的图案相对于东昌的来说很简单,应该比较适合初学者。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② 有一玉石摆件上面雕刻一个葫芦和螳螂是什么意思
葫芦的寓意不用说了,多子多孙,多富贵,多福禄,总之正能量都多;螳螂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多子多孙,生生不息。 玉雕作为一种具象文化,也就是说,通过具体图像来阐释其文化寓意的一种文化,所有的具象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文化含义。 朋友的解释是:“金玉满堂堆长廊。”意思是你拥有一个翡翠螳螂,你家的钱就会多得没有地方放,都要堆到外面的走廊上去了。 这种解释似乎比较牵强。因为,螳螂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全世界已知有1 800种,我国约有40余种。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螳螂虽然并不多见,但是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却不少。 关于螳螂的传说很多。在古希腊,人们把螳螂视作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美国,许多人认为能看见螳螂会有好运气;假如你迷失方向,欧洲人会告诉你,只要看一下螳螂的前胸指向哪里,就能找到你所要去的地方;在意大利、法国,民间普遍认为螳螂具有神奇的魔力,若有人害病,是因为被螳螂看了一眼;若有孩童走失,只要祈求螳螂就能把孩子领回家;在日本,武士们都在剑上雕铸有螳螂的形象;在我国中国的武术中,至今还保留着著名的螳螂拳。 捕虫的能手 螳螂力大无比,能举起自身重量20倍的物体。它更是捕虫的能手,一生中能捕捉到上千只害虫。据一位动物学家报道说,螳螂能杀死小鸟、蜥蜴和小地鼠。螳螂的胃口好,食量大得惊人,一天能吃掉超过自身体重的食品,据观察,有一次一只螳螂在同一地点连续吃掉13只大蟑螂,平时它主要捕食苍蝇、蝗虫、毛虫、黄蜂,知了等。螳螂捕食的样子很像猫,当虫子进入它的目标范围时,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捉住后大吃特吃,当美味吃完之后,会用两前足左右“洗脸”,梳理触角,样子憨态可掬,令人百看不厌。 雌螳螂和雄性螳螂交尾方式非常奇特。雄性螳螂常常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向雌螳螂求爱,在交尾过程中,雌螳螂会一口一口地把雄螳螂的头吃掉,耐人寻味的是交尾却依然照常进行,典型的“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雌螳螂产完卵块后长时间不动,不喝也不吃,过几天就完成使命后死去。 来年春天,小螳螂出世,开始新一代的生活,年复一年,世世代代,延续至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曾与恐龙同时代的螳螂,历尽各种劫难,战胜自然,其家族绵延到今天依然十分兴旺。
③ 文玩葫芦怎么雕刻
。。。。。首先你这问题问得挺纠结的!
雕刻葫芦题材的把件,有很多材料可以选择,然后是工具!看你是手工雕 还是用电动工具了。。。。材料不同 大小不同 工具也就不一样。。。。。
④ 怎样在葫芦上雕刻
这个我试过比较难,就这个人觉得它比较硬而且那时候我也没好的刀具,这个要先知道你怎么刻,要刻什么!!!
⑤ 手工怎么雕刻葫芦形状挂件
根据材料来选工具。木刻刀自,锉,砂纸,手磨,小台钳,小型电钻,工笔刀。是一般的木质类用的。石类的必须机器了。
1、首先将小葫芦清洗干净是表面的脏东西和外表皮软化。
2、用细砂纸打磨直至表面光滑,然后用水清洗干净。
3、首先,用铅笔描绘出所要刻的字和图案。
4、依照字迹,用工笔刀刻写出字迹和图案,刻写的字迹要有凹凸感。
5、依照上两步刻完所有的字后,用黑色签字笔仔细描好,在等待字迹干好。
6、在葫芦的肚子上,用小型电钻刻出不规则的祥云纹,刻完后,在合适的空白处进行镂空, 使得葫芦显得更加的玲珑。
⑥ 求葫芦雕刻技术
葫芦上面的属于烫画,用笔描出图案后,用烙铁笔在上面作画!
⑦ 葫芦雕刻有哪些技巧
一般有用刻针雕刻的,这样出来的是线条构成的图形。再有就是用刻刀,通过刻、切、刮等手法雕刻出不同的图形,有浅浮雕、透雕等。
⑧ 石头怎么雕刻葫芦形状
好难啊,慢工出细活,加油啦
⑨ 葫芦雕刻名家 雕刻文玩葫芦方法 如何雕刻葫芦
葫芦雕刻名家
“这很正常的,女生出门都是要打扮的,特别是出门见男生。内”东方惊云很有经验地道。“容嗯!”“嗯!”老大和胖子都葫芦雕刻名家附和道。我和雕刻文玩葫芦方法天行则不以为然,我一直认为乖巧的女孩不会让你久等的。“打扮整理需要这么多时间吗?”小六子很不解的问道,然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难道她们身上有虱子要抓啊。”我想了一下,要是现在逃走也是有可能的,等它进化好了恐怕就追不上我了,但实在不干心啊。怪物进化的时候是可以攻击的,不过要是完全进化那也是白攻击,反正进化后一切都恢复,因为进化中的怪物是杀不死的,无论怎么攻击也会留下一滴血。我的心里在不断地挣扎着,这刚进化的怪物可是能爆好东西的。拼了!
⑩ 如何雕刻葫芦
从雕刻技法的角度去品鉴兰州刻葫芦
邱临俊作于二OO九年十二月(此文乃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州葫芦艺术区别于我国其它地域葫芦艺术的最主要一点,就是重于雕刻,用雕刻技法来体现传统书画。这门技艺自清代萌芽至今已过百年。起初,工匠们在没去皮的葫芦上用针刻花草,以供自己玩赏。到民国初年,有几位艺人开始雕刻人物和戏剧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售于街市,此时的作品已经是将葫芦去皮后雕刻的。时过境迁,目前全甘肃省内葫芦雕刻者人数约300左右,多集中在我省兰州市和临夏州两地,其中农民占总人数的95%以上。随着艺人们不断地摸索创新,其工艺水平在不断提高,就创作用的工具而言,以最初的只用针刻,发展为现在的用针、刀、针刀并用、甚至使用烙铁等等,他们雕刻用的工具还是以针为主,也有较少数人只用刻刀雕刻,但由于只用刻刀刻不出很精细的图案,故至今使用的人少,未成气候。除了针和刀以外,还有一种是针刀并用刻法,本文主要谈谈针、刀、针刀并用三种刻法的利弊,以使广大爱好者从技法的角度深入了解兰州刻葫芦艺术。
我们在葫芦上雕刻美妙绝伦的传统书画,是件不容易的事,作画有画法,写字有书法,刻金石有刻法,这么多“法”就是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精湛的刻功能体现无尽变化的细节,有了到位的细节处理才能构筑美的整体,才能产生美感,才能有“韵”,如同写一个汉字,点画细节的精到是写好一个字的前提。我们判断一件刻葫芦作品的优劣,就要看是刻者是否抓主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细节的问题处理的如何,而不是被外在的华丽、工多、内容繁杂、雕刻内容等所迷惑,这也是欣赏葫芦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先说说针,旧时刻葫芦用的针就是平常缝纫、做针线活时用的针,这种针做为最常见的工具,在刻葫芦上一直使用了很多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用,但缝纫用的针硬度小,刻没几下就容易断尖,很费事,老一代的艺人在雕刻前要事先磨好若干个针,以备雕刻时用。现在用的针都是从五金店买来小麻花钻头,把钻头的平端磨成针的形状,然后进行在葫芦上进行刻划,钻头的材质硬度比缝纫针高,软硬合适,刻划时不易断尖,使用很方便,一个作品下来就磨两三次就行了。针刻的技法简单,刻者几乎不用专业雕刻的底子,加以时日就能掌握,而且刻的速度快,能出产量,目前市场上很多中底档的葫芦都是用针雕刻的,这也是兰州刻葫芦为什么被叫做“针划葫芦”的原因。
针刻出的线条纤细,可以做到“细如丝”的地步。但针的表现手法单一,针尖的形状决定了其在线条变化的表现能力有限,比如书法线条要达到古人说的“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的效果,针的刻划是很难办到这点的。目前针只适合雕刻某些白描(亦称线描)图案和线条变化较少的动物毛发、装饰纹案等,例如,就拿一幅用白描技法画的佛像绘画作品来讲,其画面对线条的走向和弧度要求严格,但单个线条的粗细、枯湿、浓淡等的变化较小,这类图案单用针雕刻是可行的。但在中国艺术中,白描作品在诠释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有很大局限性。在用针雕刻对线条变化有相当复杂要求的传统国画线条时,针刻出的线条就显的十分死板,没有变化,很“匠气”。如果要刻一幅水墨画,人物或者是山水等等,就先要把原画简化为白描,把很多富有变化的东西转化为单一的线,把构成美的元素“简化”掉了,的这种做法在艺术上是很不可取的,还有,尤其在雕刻中国书法这类极尽变化的线条时,单一用针更是不行,即使用直径不同的钢针刻,只能在线条粗细上有些变化,在刻点画时却不能准确体现笔画的细节,没有细节也就更没有韵味可言了。所以针刻的缺点就充分的暴露了。
再说说刀,除了用针雕刻葫芦外,还有少数雕刻者们用刻刀雕刻葫芦,作品内容也是以传统国画为主,刻出的线条粗大,水墨意味浓厚。本地商人们把这类作品叫做“写意风格”,刻刀的雕刻技法就比钢针复杂的多,挑、拉、皴等技法能够表现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韵味,其表现线条变化、画面墨色浓淡等细节的能力基本上和毛笔接近,其技法就和“木雕”中的“刀法”类似。但这种刻法用在葫芦上也暴露了其弱点:因为在葫芦的表面,一层极薄的硬皮在刻破后露出白色海绵状物质,这个物质很柔软,刻刀无法在这里体现木刻的效果,刻出的总体效果感觉不如在木板上雕刻的好,容易把葫芦搞的比较“脏”。
甘肃刻葫芦的最大特点,就是刻出图案的效果要细腻精致。然刀刻葫芦的线条粗大,毛糙感强,就失去细的特点,若用刀刻细小的线条就很难,搞微雕基本不可能。可是,针的细节表现力却有限,雕刻的画面仅限于一些白描作品,针在表现书法、金石印章等的韵味时更显得力不从心。针的细节处理能力有限,刀刻线条又太粗,如何让针和刀取长补短呢?
针刀并用刻法将针和刀的优点进行了互补,仔细观察一下,在兰州老一辈名家的传世葫芦作品中,比如王德山刻的葫芦上可以看到:他试图努力的用针和刀并用的方法来达到毛笔的效果,王德山大师的师傅李文斋先生在创作过程想尽办法,甚至不惜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来进行刻制。这些动机在葫芦雕刻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前人由于当时社会种种环境的因素,未能全面吸收正宗木刻、板画、金石等等艺术门类的经验和知识,作品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和刀并用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先用钢针打“底稿”,然后用小刻刀(类似木刻刀)进行细节的修饰,以表现“韵味”,这种方法刻出的文字图案线条圆润又不失细节之美,而且可以用运于微雕。其实 “刀法”古以有之,在刻者具备了书法、金石等艺术的良好素质后,会自然而然的想办法把这些流传了千年的精妙技法用到葫芦上来。 这种刻法比前面所讲的单一用针或刀来的复杂,且难掌握。但艺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制作技法的复杂性,复杂的技巧并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这点复杂还是必要的!要创造好的艺术品,掌握娴熟的、高超的、多变的制作技巧是必须的,正如王羲之书论所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口,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如折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我们雕刻的线条唯有如此才能给作品以生命,才能在作品中准确充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使作品分格独具,让人百看不厌。
针刀并用刻法能表现所有的传统绘画题材,包括书法、水墨、白描、印章等等,同时且不失甘肃葫芦“细发”的特点。这将是目前制作“高档”葫芦工艺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这一代葫芦雕刻者门必须要继承并发扬的重要方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