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雅风雕刻的橄榄核怎么样

雅风雕刻的橄榄核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1-02-26 01:26:01

① 核雕名家艺人

核舟记那么有名的,取个同音的吧,核周吉,寓意又赞,周到吉祥

② 橄榄核雕刻大师有哪些 以及有哪些作品

苏州名家几百上千个,何以罗列啊。单就百度网络里面罗列的近代小有名气的雕刻大师:
朱尧力:
光福舟山下中人,师从朱宏伟,在苏州核雕刻业中小有名气,雕刻的罗汉头讲究神态。做工细腻,作品供不应求。,其细致的工艺及合理的价位,在上海有着一定的美誉度。

周义清:
1968年4月5号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舟山村--核雕老街。从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对核雕刻有着一种痴迷的爱好。
1985
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村办厂:舟山核雕厂正式拜师从事橄榄核雕刻行业。受过多名师傅的指导,在当时同行一起进厂学习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长雕刻各
种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特别受到玩家的喜爱;后工厂解体,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对核雕刻的研究
和创作,在这九年中制作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层次玩家的佛教类题材的作品,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核雕刻行业的大好形势,周义清师傅于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类核雕玩家制作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雕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知名度也从此在苏州核雕业中名声远扬。
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是周义清师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欢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孙兴轶

西人,从小喜欢画画,国画、水粉画都很擅长。自幼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1997年开始制作烫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艺10余年,
是我网上认识的第一个来光福找我的网友,酷爱橄榄核雕刻,后从师于:邓建学.开始了橄榄核雕刻艺术生涯。经过自已的刻苦钻研.已经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陈涤非
徐州人,年过而立,因多种原因喜欢上了橄榄核雕刻,孤身一人不远千里,到苏州投师于核雕大师丁国良,又受多位高手的指点,在罗汉雕刻上有了自已独特的风格,颇受客户喜欢.;

雅风简介
2008-08-11 09:32

州人;64年生;中国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自已研究橄榄
核雕刻.在从事核雕刻的十几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罗汉,布袋佛,招财猪等深受玩家的好评;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参展中获得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其获奖作
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风他除了创作,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核雕知识;传播核雕制作技艺;宣传核雕艺术文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艺术,他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各
类核雕相关的文贴;同时让更多的想学核雕刻艺术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核雕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雅风和一般的纯粹制做工艺品的艺人不同;他注重
作品的艺术性,单一性,精巧的工艺,强列的立体感,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神态;雅风的作品风格细腻,体现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细,雅的神奇魅
力。

殷雪芸(1928-1996)女,吴县舟山村人。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
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
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写意罗汉头的鼻
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
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
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
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
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
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
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钟年福
1927
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
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
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
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谢才元
1957
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
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
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
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
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
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
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
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
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27.500000000000004px~87.5px,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27.500000000000004px小籽和62.5px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
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
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
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
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
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
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
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
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胡君伟
1970
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
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
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他的代表作有达
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
度!

钟静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③ 哪里有文玩橄榄核雕艺人排名

缪小明,曹福抄英,钟锦德,都传恭,张良,杨洪武,宋梅英,李剑,李见东,梅芬,姜中华,核雕牛阿刘,陈素英,洪晓清,李智勇,徐志军,丁国良,虞伟东,周春义,严孝其,陆小琴,董兰生,丁惠荣,肖艳红,李建丰,吴建东,许忠英,邹丽青,宋水官,邓建学,朱尧力,周义清,孙兴轶,陈涤非,雅风,殷雪芸,须吟笙,周志坚,何志清,陈爱玉,陶莉华,胡小兰,吴荣方,殷英,陶宇华,王筛俊,宋亚琴,顾平方,王义强,朱尧仁,陈敏,殷晓红,须培达,朱静安,须梦再,须小芳,周建兴,沈元根,钟擎峰,陈蓉芳,殷根福,钟年福,钟火元,谢才元,钟秀琴,周泉根,周麟凤,殷晨月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顺序。想要购买文玩橄榄核雕,就去博宝网宝珍商城吧,那里有不少名家作品。

④ 从a30到千灯镇走高速怎么走

千灯古镇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氏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她美丽、富饶、古老而充满生机,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千灯镇
”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没想到千灯更小。说通俗点,就是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没有什么东西好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吃。" 假如这是你游千灯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游客. 只能说你没雅兴. 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难让游客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游千灯古镇应该去寻千灯的文化. 千灯历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顾炎武,顾坚等,古迹有:秦峰塔,古戏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铺有:聚珍堂,雅玩阁等; 就历史文化名人顾炎武而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顾炎武作为封建时代的伟大学者,他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世的进步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从那时算起,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雅玩阁是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内有一师傅叫雅风,是一个正直的江湖艺人。店主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千灯镇风景图集(1)(20张)地女士叫芳芳,店中有着再现明奇人王叔远的核舟记 一牧长不过4.5厘米、宽只有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两层,共有8扇窗, 每扇窗都能打开。船上是共有29个人,一个人只有一粒黄豆大小,但每个人的五官清晰可见。船上还雕有牡丹等饰物。真是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已 千灯类似的文游之地还人很多,绝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体会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独具的千灯. 游千灯攻略 文游千灯 新核舟记 来到神往已久的千灯古镇,从公交车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有:“千灯古镇:四个金色大字的牌楼。走过牌楼进入千灯古镇,前行大约百米左右便是古镇景点的停车埸和售票点,边上就是状元码头和恒升桥。在恒升桥上可以一览无余的观看古镇 全景。走下桥,前行几十步左拐便踏上江苏保存最完好,最长的石板街,走在石板街上前行几十米便是古镇 景点之一的顾坚纪念馆。从顾坚纪念馆出来第一看到的是对面小弄内一个酷似涵洞的水码头,是江南水乡以前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时用来出行和回家时停靠船舶用的,也是小镇居民做饭时淘米及洗涤时用来来取水的地方。边上拐角处是一个不起眼的店铺 走进店铺是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内有一师傅正在认真雕刻作品。店主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女士叫芳芳,据店主芳芳介绍:店中的师傅是她聘请的专业雕刻橄榄核的技师雅风。 千灯镇
是她店的一个招牌。在店主芳芳的热情介绍下。我们有幸得见了再现:明奇人王叔远的核舟记 在芳芳手中。一牧长不过4.5厘米、宽只有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两层,共有千灯镇风景 图集(2)(11张)8扇窗,每扇窗都能打开。船上是共有29个人,一个人只有一粒黄豆大小,但每个人的五官清晰可见。船上还雕有牡丹等饰物。真是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已 出了芳芳的店铺,再往前行是古戏台,千灯馆,因为天热的原因,我们没有继续前行就回了,回时再次到了芳芳的店铺坐了会儿,和芳芳聊了些雕刻的话题,真正做了回文雅之士,别有一种乐趣。这次千灯游最难忘的要数是有幸见到令人敬叹的核舟了,所以在走时特地留意了芳芳的店铺之门牌和店名(南大街:107号,雅玩阁)。 昆山千灯古镇:南大街俗称:文人街,文化气息很浓。 南大街:107号雅玩阁是一家专业制作文人雅士所喜好的苏州橄榄核雕刻的作坊。 苏州昆山古千灯镇是 昆曲的发源地 昆曲的创始人顾坚的故居: 顾坚纪念馆.就在南大街:116号:有昆曲现场表演 南大街上还有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的故居有现场表演苏州评台的古戏台,千灯馆,等文人雅士游赏之地.
编辑本段镇名由来
千灯镇(3张) 千灯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 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 千灯镇
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1966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千灯迄今。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千灯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昆山市,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本地人口5万,外来人口7万。她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东接上海青浦区,距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西邻苏州,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
编辑本段气候及交通
千灯镇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85.9小时,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0℃(2003年8月1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11.7℃(1977年1月31日)。 千灯镇交通便捷。北有沪宁铁路、沪 千灯镇
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虹机场路东西向贯穿全镇,与苏州和上海虹桥机场直接相通。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95公里。苏沪高速公路在千灯境内有2个互通,建成后,到上海虹桥机场、苏州市中心只需15分钟。与昆山相连的有南北公路、黄浦江路、顺陈路三条主干道。水路方面,吴淞江、尚书浦呈十字形贯穿全镇,吴淞江为5级航道,通航能力300吨,尚书浦为8级航道,通航能力30吨。距离上海港60公里,太仓港50公里,张家港100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从少卿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地属娄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地属娄县。西汉王莽时,娄县一度改称娄治。东汉建武(25-55年)时,复名娄县。梁天监六年(507),娄县改置信义县,地属信义。大同二年(536年),信义县分置昆山县,地属昆山。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地属昆山县川乡、全吴乡,沿至清末。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茜墩乡,直属昆山县。民国17年(1928年),茜墩乡核定为二等乡,仍属昆山县。次年,县下设区,茜墩乡改为茜墩镇,属第四区。民国27年11月,撤销区制,茜墩镇复为茜墩乡,直属昆山县。民国30年5月,茜墩乡复为茜墩镇,属县第四区。民国31年底,茜墩镇改属县第八区。民国34年9月,茜墩镇复属县第四区。同年12月,第四区改称茜墩区。民国36年2月,撤茜墩区,茜墩镇属杨湘区。9月,茜墩镇改茜墩乡。12月,撤杨湘区,茜墩乡为甲等乡,直属昆山县。民国38年初 千灯镇
,县下设督导区,茜墩乡属第五督导区。1949年5月12日,茜墩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权。设茜墩区,原茜墩乡属茜墩区。1950年,改划乡镇,建茜墩镇,属茜墩区。1956年12月前,撤区并乡,分建茜墩镇、茜墩乡,均直属昆山县。1958年4月,茜墩镇并入茜墩乡。10月,实行政、社合一,茜墩乡改建为茜墩人民公社,属昆山县。1963年5月,析茜墩公社置茜墩镇,为县属镇。1966年4月,茜墩更名为千灯。983年3月,实行镇管村体制,千灯公社并入千灯镇,仍属昆山县。1989年9月,昆山撤县设市,千灯镇仍属昆山市。2003年12月,撤千灯镇、石浦镇建制,合并成立千灯镇,镇政府设在千灯集镇。2004年3月,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由千灯镇托管。
编辑本段主要景点
三桥邀月
千灯龙乐易镇于2010年5月15号开盘 投资顾问 李平 187 2100 4793 三桥是千灯水乡桥文化的精华和缩影。跨过三桥,就跨进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千灯古镇。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秦峰塔
梁天监二年(503年),延福禅寺僧从义,在千灯浦西、延福禅寺南、千灯镇的中心,募建七级秦柱峰(现名秦峰塔),明洪武年间重修。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横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顶刹系铁铸,高二丈一尺(合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 千灯镇
下系铜铃,阵风吹过,铜呤叮当,煞是令人心旷神怡。塔内各层用扶梯连接,每层都用楠木作为底板,可直上顶层,旧时顶层设有茶室,各层外围装有木栏杆,可远眺四方景色,清代方豪思有诗云:“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明末塔坍。清,径山僧嵩堂募捐重修,恢复原状。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风吹折秦峰塔顶,折页上铸有万历铸钱数枚犹未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见云募修,至四层,资尽而止。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秦峰塔的各层搁板、扶梯、四周栏杆均付之一炬(现尚存顶层搁)。至此,不能拾层而上,游人只能望塔兴叹。1962年、1963年进行“封角护塔身”保护性维修。1978年,进行“围墙”护塔维修,1989年,进行加固塔刹、更换避雷针等维修。1994年,大修,恢复宋代风貌,游人又可登塔远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牟尼涅盘像
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缅甸发现,历经三年艰苦开采,始现于世。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据玉材的天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由德纯艺高的工匠历两年 千灯镇
时间精工雕成。玉佛精美华贵,庄严殊胜,玉清底白。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体型比例均确,栩栩如生而自有灵气。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如白色、红色、蓝色分别由白海螺、红珊瑚,绿松石研磨制成。玉佛2004年10月被纳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弥足珍贵。
编辑本段传统小吃
·芝麻糖 ·油氽考古 ·油煎虾花饼 ·腌酱瓜 ·熏青豆 ·香糍团 ·田螺肉炒蛋 ·青团子 ·年糕 ·螺蛳佳肴 ·老米酒 ·海棠糕 ·垫榫糕 ·糍饭糕 ·重阳糕 ·千灯肉粽
编辑本段特色食品
·同丰牌色拉油 ·千灯羊肉 ·九里香雪菜 ·保健姜汁 ·油煎虾花饼 ·田螺肉炒蛋 ·老米酒 ·阳澄湖大闸蟹 ·千灯古镇的燠鸭店
编辑本段特色农产品
·香妃茄子 ·圣女番茄 ·迷你小南瓜 ·美人指葡萄 ·礼品西瓜 ·黄芯大白菜 ·丰香草莓 ·东方明月甜瓜 ·翠冠梨 ·玻璃生菜 千灯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种植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出一整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其所生产的生态农产品质量好、品种多、营养丰富,受到广泛欢迎。千灯镇有农产品基地2个,占地200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8000多亩。其中昆山大唐农业生态基地占地面积630亩,引进瓜果类、叶菜类、茄果类新品种20多个,产品种植环境周边无污染,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技术条件》,生产的农产品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基地环境的主要指标水、土已通过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检测。昆山市绿苑农副产 千灯镇
品基地占地面积1300亩,设施农业达到60%以上,其中智能大棚8000平方米,连栋、钢管大棚500亩,并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紧密,科研和技术力量雄厚。引进生产品种40多个,年产量3000余吨,产值1000多万元。已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基地生产的12个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申报西瓜、大白菜、生菜、芹菜、茄子、萝卜、番茄、南瓜8只绿色食品,已经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二大生态基地共引进、试验新品种60多个,其中礼品型西甜瓜8个:早春红玉、拿比特、黑美人、小兰、甜瓜6个,西薄洛托和古拉巴、东方蜜1、2号,网纹甜瓜明珠2号,其它如台湾大青枣2个新品,食用仙人掌、洋参菜,翠冠梨、乌克兰大樱桃和蔬菜新品,如苋菜、系列生菜、樱桃番茄、荷兰黄瓜、彩椒、杭椒、芦蒿、芦笋等共计60个名特优新品种。新品种示范10个,新品种推广8个,重点以西甜瓜为主,新技术引进5项,示范4项。基地通过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形成3000亩的西甜瓜生产基地,带动农户300多户,其中:“西甜瓜协会”150户会员,“雪菜协会”会员102户,种植雪菜面积1000亩。二大生态基地共承担农业科技项目13只,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只,苏州市级项目4只,昆山市级项目10只。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顾坚纪念馆 ·秦望山 ·少卿苑 ·石板街 ·延福禅寺 ·余氏典当 ·世界第一大玉卧佛 ·顾炎武故居 ·秦峰塔 ·三桥邀月 ·千灯大唐生态园 千灯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让古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千灯的古河埠约有二百多个。它的构筑真可谓千姿百态。镇市中心有宽大的公有码头,专供大船装卸货物。除此以外,还有特色河埠和大量的独家河滩。有的缩在石驳岸内呈凹式河滩,有的设在楼下,在石框内装木栅门或水榭门封闭。这些河埠,与古镇的贸易和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是千年古镇繁荣昌盛的见证。 秦峰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系砖木结构,原分7级,高38.7米。现在,秦峰塔俨然已经成为千灯镇的镇标,还未进镇,老远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云天。因塔身修长,故又有“美人塔”之誉。 在秦峰塔下的玉佛殿中,躺着一尊来自缅甸的号称世界第一大的玉卧佛。这尊玉卧佛长8.9米,高2.45米,重约有30吨,镶嵌有1500多颗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莲花座和衣纹用 千灯镇
纯金镏金而成,整座佛像显得华贵端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座玉卧佛由于体积空前巨大,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玉卧佛候选世界纪录。 千灯由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居——顾氏南宅“贻安堂”。南宅现存五进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砖刻门楼十分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千灯的名门大户有“南顾、中余、北叶”之说,“立三堂”就是余氏的家宅。余宅的建筑特色为前典当、后住宅。现保存双排四进。其中“立三堂”是前后三进六座楼房,相互穿通,呈“亚”字形走马楼,为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 既然叫作“千灯”,自然与灯离不开干系。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将相思长廊和千灯铺用灯来点缀,在三里石板街悬挂各色花灯,在古镇区勾勒出千灯齐明,万家灯火的场景。
编辑本段千灯古镇交通
公共交通:A、昆山火车站乘107、2路到汽车站,转往千灯的中巴前往。(可以选择昆山→青浦、昆山→淀山湖、昆山→石浦)。B、从青浦乘坐公交车至千灯镇。 自驾游线路(上海出发):沪宁高速往南京方向,在安亭收费站前转A30往沪杭高速方向,2公里左右,在白鹤出口下,在出口处的外青松公路右转,在白石公路第一个十字路口左转,过赵屯出石浦镇,在机场路口右转,向千灯古镇方向。全程约60公里,过路费约40元。
编辑本段千灯大唐生态园
昆山市国家农业示范区大唐生态园,位于千灯古镇西侧,涉及大唐和大潭两个行政村。区域内河流纵横,水域宽广。 大唐生态园占地面积630亩,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设施连栋栽培区65亩,优质果品(葡萄、枇杷、梨、桔子)栽培区100亩,防虫网设施栽培区85亩,优质水产养殖区150亩。大唐生态园种植各种奇花异草,有小木屋、亭台水榭、玻璃餐厅等休闲设施,游人可在这里参观、采摘、垂钓、就餐,是农业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环境整治
通过收购、置换、搬迁等方式,累计用于动迁资金达1000多万元,先后拆除古镇内70、80年代现代建筑约一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00多户,拆迁居民住宅7000多平方米。为使古镇区内建筑风貌更趋于协调,对千灯老饭店、千灯供销社的建筑立面进行了仿古包装,并启动了石板街沿街建筑修缮工程。此外还先后拆建了古镇区种福桥、凝熏桥和恒升桥等古桥,建成了长600米的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并对沿千灯浦部分损坏驳岸用旧石材进行了整修加固,对流经古镇区的蒋泾湾等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古镇历史风貌逐步展现。 深化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千灯古镇的魅力不仅来自古朴的水乡风貌,更来自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始终立足于弘扬自身文化特色,坚持把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展示作为保护开发的重要内容。在建筑修缮、景点建设、风貌整治和展馆布置中尽可能突出对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的追求,努力做到在保护中传承文化、在开发弘扬文化,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景点。以顾炎武主要思想和经历为脉建设的顾园、以昆曲鼻祖顾坚为主题兼表现中国戏曲发展史的顾坚纪念馆、以展现典当文化和江南明清建筑为内容余氏典当行、以展示宗教文化为主题的秦峰塔园及以灯文化历史展示为主题的李宅千灯馆已成为体现千灯古镇深厚文化积淀的新景观。
编辑本段千灯古镇预定须知
① 景区开放时间:8:00—16:30 ② 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③ 预订老年票、军官票须凭证购买词条图册更多图册千灯镇风景图集...(20张)
千灯镇风景 图...(11张)
千灯镇(3张)

隐藏
苏州旅游景点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古村古镇 周庄镇 黎里 堂里古村 山塘古镇 同里古镇 千灯镇 锦溪 陆巷古村 光福镇 角直 木渎古镇
山水风光 佘山岛 莲花岛 灵岩山 支硎山 苏州东山 虎丘山 穹窿山 春申湖 天平山 沙家浜 罗星洲 苏州天池山 苏州三山岛 阳澄湖 苏州古运河 金鸡湖
博物馆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常熟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苏州中医博物馆 中国昆曲博物馆 中国刺绣艺术馆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 古樟植物园 苏州民俗博物馆 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生态园林 三角咀湿地公园 旺山生态园 梁丰生态园 白马涧生态园 苏州光福风景区 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白塘生态植物园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枫桥景区 洞庭西山 洞庭东山 肖甸湖森林公园 沙湖生态公园
当地特色 太湖大桥 周庄欢乐世界 苏州乐园 阳澄湖旅游度假中心 苏州水上乐园 李公堤 平江路 定慧寺巷 苏州石路步行街 吴梅故居 俞樾故居 唐寅墓 横塘驿站 况公祠 韩世忠墓
寺庙建筑 寒山寺 重元寺 苏州紫金庵 小九华寺 西园寺 北塔报恩寺 杨家桥天主堂 苏州太平坊清真寺 灵岩山寺 包山寺 苏州文庙 玄妙观三清殿 吴县轩辕宫 城隍庙工字殿 兴福寺 司徒庙 铜观音寺 圣恩寺
历史文化 苏州铁铃关 贺九岭石关 苏州报恩寺塔 瑞光塔 罗汉院双塔 盘门 三桥 越城桥 醉石山庄 维摩山庄 师俭堂 太平天国忠王府 春在楼 耕乐堂 崇本堂 APEC会议船坊 张厅 沈厅 明善堂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沧浪亭 留园 狮子林 网师园 环秀山庄 艺圃 耦园 退思园 静思园 亭林园 定园 高义园 书台公园 张家港公园 苏州桐泾公园 石竹园 尚湖公园 方塔公园 苏州何山公园 昆山亭林公园 曲园 鹤园 启园 柴园 南北半园 乐荫园 五峰园 石梅园 惠荫园 怡园 听枫园 燕园 曾园 苏州公园 桂花公园 畅园

⑤ 光福核雕的橄榄核雕名人

最新版:核雕艺人名录大全(点击姓名附简介)
夏白眼 湛谷生 杜士元 陈祖章 封锡禄 殷根福 殷雪芸 须吟笙
名录按姓氏拼音首写字母排序
中国当代核雕艺人名录
步士青曹福英曹 乐 曹平原 曹 智 陈 彬 陈克明 陈敏芳 陈前刚 陈仙红 陈向民 陈源宝 陈敏 陈蓉芳 陈爱玉 陈伟强 陈素英 陈涤非 陈亮亮 陈纪元 陈云华 承莉君 程德柱 崔传芳 崔新刚 邓 威 邓建学 丁 峰 丁国良 丁惠荣 丁晓东 丁忠明 董继学 董兰生 都传恭 芳芳 付洪波 葛志文 顾宝平 顾金方(顾金芳)顾永方 顾静丽 顾林华 顾正东 顾平方 顾海峰 过建伟 过静艳 韩志耀 洪晓清 黄依华 艺海核雕 黄新立 黄学文 何志清 何桂枝 胡君伟 胡海生 胡小兰 姜中华 蒋春升 金 黎 金云玲 金建珍 蒯向东 李申莉 李剑 李见东 李智勇 李建丰 李学军 李晓青 李光桃 李 超 李曙光 李卫东 李晓华 李永利 陆小琴 刘敏霞 刘 磊 刘洪朋 刘 建 刘善斌 刘文虎 缪小明 林国玺 马延来 马玉琴 马胜华 马启德 马志勇 梅芬 牛阿刘 彭莉 裴曰信 浦莉亚 浦继丰 浦志良 钱明清 茹柏平 任敏华汝凤伦汝冬梅 宋亚琴 宋梅英 宋水官 苏镇焕 史同刚 沈元根 沈锦 沈峰 孙兴轶 孙建忠 孙小明 孙勤贤 帅道富 帅道华 承莉君 史小军 陶莉华 陶宇华 陶美华 陶菊英 陶惠国 陶智刚 田洪波 胡小兰 吴云平 吴荣方 吴建东 吴明智 温宪和 王筛俊 王义强 王绪德 王育红 王娟娟 王继峰 王 蒙 王洪良 王绪德 王义强 王照峰 肖艳红 肖艳萍 肖艳琴 须培达 须梦再 须培金 须小芳 夏栋 许忠英 徐月明 徐志军 徐益明 徐 英 徐华亮 许卫星 奚晓东 谢才元 谢春洁 谢志吉 谢 勇 邢友弼 殷英 殷晨月 殷毅君 殷丽芬 殷小红 须豪君 殷晓红 尤小军 杨洪武 扬晓明 杨会能 杨立飞 叶海峰雅风严孝其 严龙 虞伟东 郁小平 于海林 于微姚天全姚天华朱建宏 朱东琴 朱敏 朱惠元 朱红为 朱小毛 朱静安 朱尧仁朱尧力朱晓娟 朱 凤 朱耀龙 周志坚 周雪官 周麟凤 周泉根 周建兴周义清周燕青 周春林 周福林 周彩红 周礼勇 周国年 周春毅 周寅 周梅 周洪宝 周建明、周康全、郑升帅 钟年福 钟秀琴 钟勤峰 钟火元 钟锦德 钟小军 钟嘉庆 钟晓东赵英胜 赵秉科 赵惠萍 赵巨涛 赵才信 赵勇 张卫英 张 良 张志刚 诸丽芬 左宗灿 邹丽青

⑥ 中国苏州橄榄核雕名人

邹丽青
字秋人,号核痴,百核斋创作室主人,浙江青田温溪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自幼喜欢绘画,从事核雕艺术十多年,被誉为“核雕高镂空艺术创始人”,核雕镶嵌艺术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之最。他的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刀工精细,独树一帜,秋人每个题材只雕一核也就是说每个作品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花鸟动物山水为主,雕刻的技法以高镂空为主要刀法,模仿了中国画里的写意和工笔的特点,作品表现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类是高镂空作品,雕工精细,细如发丝,只能收藏不能把玩;另一类是以高浮雕为主,巧妙设计,寓意深远,可以把玩。0 Y L" \: {8 h0 o2 r

秋人的作品有99%的作品因为不尽他意均被砸毁;13年来,秋人创作了100多件作品,除了被别人拿走的,就是被他砸毁。他说:“我认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砸毁。”
秋人是我所知的核雕刻艺人中最敬佩的一个。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是:05年在北京朋友:边泉那儿看到的。当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后就感到自已不能算是职业艺人了,他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由于秋人的作品大部分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很难见到,为此和北京的玩家在北京建立了秋人核雕艺术交流中心。
宋水官
宋水官,1946年生于核雕村——苏州市舟山村。1967年至今从事工艺雕刻事业40余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项,其中,1998年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世纪末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获民间工艺纪念精品奖、2006年在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银奖”;2007年1月举办的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与女儿宋梅英一起获“迎春花奖”;在2007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上,其橄榄核雕刻作品“十八罗汉”、“核舟”同获金奖。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特别是女儿宋梅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宋水官尤以罗汉像等吉祥图案见长,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 作品在鉴赏和收藏之外,更兼有祈福、辟邪的美好意义。如今,宋水官成立了宋水官雕刻工作室,核雕作品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
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选为苏州核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邓建学
苏州吴中区光福福利人,从19岁开始跟随姐夫周义清学习雕刻。特长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十八罗汉,其特点是刻工细腻。他的作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场上有着很多固定客户。
邓建学不仅具有核雕天赋,也是在光福镇第一个面向社会招收核雕学员创办核雕技术培训班的核雕艺人。核雕技术在当地是传统工艺,一般都是家传。舟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外墙上都写着“内有核雕”,全村七百多户,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走进哪一家,几乎都会有人手持盈寸的橄榄核认真揣摩、雕琢。舟山村八成以上的家庭都从事核雕创作,但一般多不外传,局限于亲属间的传授。邓建学没有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而是充分借力于市场优势,创办起核雕技术培训班,传授核雕技术。几年之中,他的学生有近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多学生的雕刻能力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周义清
1968年4月5号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舟山村--核雕老街。从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对核雕刻有着一种痴迷的爱好。
1985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村办厂:舟山核雕厂正式拜师从事橄榄核雕刻行业。受过多名师傅的指导,在当时同行一起进厂学习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长雕刻各种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特别受到玩家的喜爱;后工厂解体,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对核雕刻的研究和创作,在这九年中制作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层次玩家的佛教类题材的作品,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核雕刻行业的大好形势,周义清师傅于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类核雕玩家制作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雕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知名度也从此在苏州核雕业中名声远扬。
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是周义清师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欢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雅风
江苏苏州人;64年生;中国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自已研究橄榄核雕刻.在从事核雕刻的十几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罗汉,布袋佛,招财猪等深受玩家的好评;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参展中获得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其获奖作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风他除了创作,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核雕知识;传播核雕制作技艺;宣传核雕艺术文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艺术,他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核雕相关的文贴;同时让更多的想学核雕刻艺术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核雕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雅风和一般的纯粹制做工艺品的艺人不同;他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单一性,精巧的工艺,强列的立体感,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神态;雅风的作品风格细腻,体现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细,雅的神奇魅力。

殷雪芸
(1928-1996)女,吴县舟山村人。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陈敏,殷晓红(伉俪)

1969年生,四川人,85年在苏州当兵,当时就很喜欢核雕,退伍以后就留在苏州从事核雕雕刻与研究。在核雕世家里其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又在众多核雕名家的大力指导下和自己不断的努力以与创新险在业界特别是上海闯出名气,并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有浮雕十八罗汉,观音,大弥勒等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6年核雕作品“香炉”获得第40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须培达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以各种人物单粒为主,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观音等题材

朱静安
1972年生,师从任敏华,从艺至今已有数十余年,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其主要作品有西游记、人物、单件、喜怒哀乐等,他的作品风格接近其师须吟笙,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做工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周建兴
1953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周义清、陈容芳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沈元根
1962出生在苏州,早年开始跟老师钟火元学习核雕,1998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须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钟擎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蓉芳
1987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跟哥哥周义清学习橄榄核雕。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多个年头了;由于勤奋好学。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1987年生于舟山村,周建兴的次女,周义清的妹妹,自幼受父兄艺术熏陶 ,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弥勒”等。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琪
1989年出生,苏州藏书人,自幼喜爱绘画,16岁时接触到橄榄核雕,便麻烦邻居铁匠师傅做了几把雕刻小刀,从此在学习课余时间雕刻各类有趣的东西送于同学朋友们,深受朋友们的喜爱,因此也带动周围一批朋友学习橄榄核雕,其刀法粗狂有力,细节处理精细,对人物雕刻有一定的造诣,深受藏家的青睐。代表作有十八罗汉,喜怒哀乐,八大僵尸,各类弥勒,观音等。。题材新颖之作。

殷根福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1970年舟山工艺品厂 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丽娟的父亲,殷根福的儿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须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时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榄核雕,还有石雕,接的订单都是海外的订单,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厂员都出去自己雕刻,导致订单无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现在的许多大家都是在厂中学习的,如周雪官、谢才元、周泉根等。

钟火元
1948年生于舟山村
1964年师承钟年福学艺橄榄核雕
1970年参加集体创办的舟山村工艺厂
1971年调入光福乡红木雕刻厂
1972年光福红木雕刻厂橄榄核雕车间创办人之一,任车间主任、质量检验员、业务推销员、原材料采购员 /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 助理工艺师 ,2006,07,08年连续三年核雕手串“十八罗汉”获得第40,41,42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才元 ,钟秀琴(伉俪)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殷晨月
殷晨月是一朴实无华的农妇,而这也正是民间艺人的特点:身怀绝技而其貌不扬。68年的殷晨月15岁开始跟核雕大师周泉根学习雕刻技艺,至今她都自豪地说:“师傅那时一直表扬我,夸我做的东西像模像样。”
当时身体单薄的殷晨月个性倔强,她开始琢磨核雕,从广东买来橄榄核,反复地练习,开始刻起来挺费经,慢慢地手法越来越熟练,线条越来越流畅。
殷晨月的雕核也得到了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关注。老师指导她,要雕刻精品,譬如《小籽十八罗汉》而且越做越精致,她的橄榄核雕《小籽十八罗汉》在2001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上获得银奖。 '
经过长期的探索下, 殷晨月的核雕已形成刀工隽永、线条流畅、精细入微、独具一格的风格,作品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韵味厚淳,不少作品为海峡两岸收藏家收藏。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及“弥勒”,“十八罗汉”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缪小明
1972年出生!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舟山西支人。18岁父亲学木工手艺。自幼酷爱画画,因受舟山传统工艺核雕刻的感染,业余时喜欢在不到一寸长的橄榄核上雕刻。30岁那年,他白天干木工,夜晚学雕刻。很快,做成了第一件橄榄核———财神爷。60元,小明的第一件作品就卖了60元!40天雕一件
对橄榄核有着天赋和灵感的缪小明果然成功了。自此开始,他每天夜里坚持雕刻,手艺进步飞快,点名要货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的精雕作品从整体形象到镂空精雕,也随着供不应求的市场,身价猛涨,从几十元渐渐卖到几百元,直至8千元。终于,他在2003年正式与木工“脱离关系”,专职做起了橄榄核雕刻。
一个小小的橄榄核,在缪小明手里最起码要泡上40天;每天在缪小明的手上要呆上十几个小时。小明的橄榄核精雕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艺术内涵,巧妙构思,精雕细刻,可称“橄榄核上的工笔画”。“红楼梦”、“八仙过海”、“福禄寿”、“西厢记”、“宝莲灯”、“三国故事”、“牛郎织女”等等,无不雕工细腻、精美,人物造型逼真动人,似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展现在世人眼前,是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等待缪小明橄榄核精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依然不紧不慢地雕刻着。“对不起,请您耐心等等,我一年只能做10个。”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曹福英
苏州市高新区东渚人,艺名英英;女,64年生。一直从事苏绣;这几年苏州核雕刻的兴盛让她对橄榄核雕刻有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她放下绣花针,操起了雕刻刀,开始尝试橄榄核雕刻。凭着自已的爱好在没有正式请酒拜师的环境下,一个人在家研究起橄榄核雕刻,在短时间内由一个绣娘转换成了一个橄榄核雕刻艺人,她的作品发展潜力极大,进步明显,一上市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赏识;是很好的送礼,把玩,收藏之选。

钟锦德
生于“香山匠人”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80年代拜胥口香山匠人、民间雕刻家李兴根为师傅,学习红木雕刻技艺。在二十六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有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完整掌握了一套红木雕刻的步骤,技法、刀法、加上不断的学习传统美术理论、现代设计理念,拜访一些著名的画家、学者、艺术家、全国的一些著名木雕艺人及其他门类的传统工艺美术家,参加大型的艺术展,更加深了自己作品创作的灵感与思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自己的雕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并不断寻找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开发了一批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在二十六年里发展和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共创作设计紫檀、红木雕刻优秀代表作品380多件。在继承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选用名贵的紫檀木、红木材料精雕成的作品。有传统人物、动植物造型、文房四宝、仿古船模、雕刻挂屏、台屏、地屏及仿明清家俱,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铜奖。代表作品大型红木雕刻《堂名担》分别被中国昆剧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台湾戏曲博物馆收藏。紫檀木雕《释迦牟尼头像》《观音头像》《五子戏南瓜》等作品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选定赴法国巴黎参加2003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锦绣江苏——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讲究个人率性之作,呈现自得自在之精神,达到“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的意境。
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组织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会授予2005年中国“艺术名人”称号。2006年被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苏州市总工会授予“苏州市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07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7年9月被苏州市政府授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中国当代名人》艺术名人卷、《苏州工艺艺术篇》。
1、2004年,红木雕刻大型作品“红木堂名”被中国昆剧博物馆收藏。
2、2004年7月4日,紫檀木雕“观音献礼”被姑苏晚报选入28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珍藏版。
3、2005年2月27日,参加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卫视(1860新闻眼)主办的 “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最具人气家庭颁奖”,荣获“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参与家庭奖”。

都传恭
现年68岁的都传恭说,他从9岁开始跟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核雕、篆刻等,后来,渐渐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学后就工于潍坊嵌银厂,心里始终放不下的还是核雕。他创作的作品“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八罗汉”等受到人们的好评。其中最经典的是他用核皮刻制船上的锚链30多环,每环米粒大小,环环相扣,活动自如。还把核雕作品镶嵌在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各种红木器具上,观者无不惊叹。都传恭说,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是对自己的鼓励,他更希望将手艺传给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几十年来他授徒若干,书写了核雕的教学资料,到全国各地做现场表演。

顾宝平
男;于**4月出生于雕刻之乡光福镇的一个小山村迂里山前村。从小喜欢画画,写字;对雕刻艺术有着特有的爱好。2006年毕业于苏州长桥职业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学习雕刻艺术,2008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服役期间利用空余时间用自制的几巴简易刀具摆弄起各种雕刻小玩艺;2010年退役后到当地知名的核雕坊建丰核雕坊学起了橄榄核雕刻;由于从小就爱摆弄刀具,很快在一起学习的几个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中脱颖而出;不到一月便做出了能让玩家接受的作品,其作品一经面市便有固定商家来电订货;不久就在核雕圈内有了知名度。其擅长为:人物,山水类题材的作品。做过的作品有:双面十八罗汉手链。单面十八罗汉串,喜怒衰乐手链,关公,达摩,七星罗汉手链,八仙,浮雕双面十八罗汉手链等,几乎市面上所有的题材多临模过;以做山水人物为主。所作品潜力很大,极有把玩欣赏意义。
李见东
苏州市中区光福塘村人。国际级大师钟锦德之高徒,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核艺轩主人,核雕缘俱乐部会员。其很多作品多曾获过奖。05年开始在木雕刻之余同时从事橄榄核雕刻,其作品多让藏家收藏,少有流入市场。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