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前人通常雕刻佛像用什么目

前人通常雕刻佛像用什么目

发布时间: 2021-02-26 05:23:52

① 人物雕像一般采用什么材料雕刻

首先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石雕了,也就是由石头为材料雕刻而成的人物雕塑。这种雕塑在学内校中,办容公场合里,工厂中或者是一些公共场所中都经常看到,尤其是一些代表性人物,更是由这种石头为材料制作而成的。也正因此,在整个市场中,石雕是该种现代化的人物雕塑中比较常见的了。
其次来说就是木雕了,也就是由木材质雕刻而成的现代人物雕塑。据了解,这种木雕所有的艺术感要远远的高于其他材料的,而且它们有着很强的耐腐蚀以及抗高温的优势。也正因此,在一些办公场合或者是一些小型公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当然了,室内空间中也可以看到这种雕塑的装饰品,它们是装饰室内的最佳展品。
当然了,现代人物雕塑的材料不只是这几种的,它们还有着泥雕、冰雕或者是玻璃材质的雕塑等等。

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艺术在造型上看,受到什么雕塑艺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艺术在造型上看,受到犍陀罗雕塑艺术的影响。

犍陀罗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佛教在前6世纪末兴起后,数百年间无佛像之刻画,凡遇需刻佛本人形像之处,皆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象征。1世纪后,随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

最初佛像乃从印度民间的鬼神雕像转化而来,而在犍陀罗地区,佛像的制作又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现存最早的犍陀罗艺术的佛像约作于1世纪中叶,是一块表现释迦牟尼接受商人捐赠花园的浮雕,其中佛和商人、信徒的形像皆用当地流行的希腊风格表现,仅佛头部雕有光轮以显示其神圣。

其後表现佛从诞生、布道说法到涅盘的浮雕渐多,并有圆雕佛像出现。现存最早的犍陀罗圆雕佛像出土於马尔坦,佛的脸型、衣衫皆有浓厚的希腊特色,但神态肃穆,颇具佛教精神。

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是犍陀罗佛像制作的成熟期,这时已成功地融汇印度、希腊、波斯、罗马、中亚草原地区风格於一炉,形成独具一格的犍陀罗风格。

其特色是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萨像有时且带胡须等。

呾叉始罗城址和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贵霜王国首都富楼沙城址出土的佛像和浮雕,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与此同时,犍陀罗的佛塔建筑也有较大发展,对印度原有的窣堵婆式圆塔(见桑奇大塔)作较大改动,基座层级加多加高,圆塔本身变为基座的一层,上部伞盖亦加高增大,从而成为高耸入云的佛塔。

(2)前人通常雕刻佛像用什么目扩展阅读:

佛像艺术的发展:

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境内第一座石窟寺。从这个时候起,佛像开始逐渐在佛教的伽蓝中普遍地供奉起来。并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逐渐地传到河西四郡(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和中国内地。

当时,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细眼、薄唇。这种俨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征,同古代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亚脸型显然是不同的,这说明了我国的佛教是个外来的宗教。

当佛教东进阳关以后,逐渐地被汉族地区的文化所融合。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庞也逐渐汉族化了,鼻梁的造型逐渐低了下来,耳轮越来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成汉族人心目中的福相而出现在善男信女们的面前。这种转变过程在敦煌,云冈和龙门三个石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北周时期(公元五五七-五八九年)所绘的《佛传图》,是以《修行本起经》为主而画成的。这幅长达二十五米的连环画,内容包括从摩耶夫人夜梦菩萨乘白象在音乐声中自天而降,因此“受孕”起,到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舍家苦修止。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幅画上的人物服装打扮都是汉、普风格,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被画成了中国皇帝的模样。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穿上了汉、晋时后妃的服装,释迦牟尼回宫时所乘的蛟龙车,就是按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中的云车临摹的。

这说明,释迦牟尼的像,只是佛教信徒们和民间雕塑家、画家们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像进行描绘和塑造的。同时,由于制作的年代、地区不同,制作者的需求、素养各异,同样的一尊佛或一尊菩萨,却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佛、菩萨有所谓千万化身的来历。

在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供奉者和制作匠人把他们的精神寄托,对来生的向往,以及他们认为的神圣形象,都凝聚在佛像上。这在云冈石窟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在第二十窟中,有一座巨大的坐佛,两眼目光锐利,俯视尘世,嘴角凝结着一丝令人莫测高深的微笑。这座佛像高达十三.四六米,作入定坐式,是国内罕见的大佛。

此佛已完全脱去了犍陀罗时期穿的希腊式服装,他褒衣博带,俨然是两汉以后士大夫的礼服。这当然不是因为佛要追求时髦打扮,而是制作人的宗教意识和审美观点在艺术上的反映。

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政治上推行汉化政策,在雕刻的佛、菩萨身上也得到了反映。这一时期制作的佛像,都是短衫长裙,同汉人的服饰一样了。

其原因在于,北魏统治者拓跋氏所属的鲜卑族,是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西喇木伦河和洮儿河之间,依附于匈奴。北匈奴向西方迁徙后,鲜卑族占有了匈奴原来的地区,势力才强盛起来。

公元三九八年,鲜卑族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次年称帝,即北魏道武皇帝。由于鲜卑族文化落后,人数较少,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公元四九三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下诏禁止穿胡服说胡语,把鲜卑姓改成汉姓。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汉化措施,从这一时代塑造的佛菩萨身上所穿的短衫长裙服装上也得到了反映。为了利用佛教来保知北魏这块庄严国土的国运长久,北魏的许多代皇帝都全力弘兴佛教,广造寺塔,赐予僧侣以各种特权。

但是,北魏的国运并没有因为广造佛像而世代相传下去。公元五五七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接着就被北齐和北周消灭了。到了唐代,洛阳龙门营造佛像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便是代表作。

佛像高达一七.一四米,头高四米,耳长一.九米。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这已不像普渡众生的佛教偶像,而是大唐帝王的化身。武则天为了替自己歌功颂德,广造寺庙佛像。主持营造工程的和尚以佛像美化武则天。

当佛教传到中国汉民族地区后,汉文化的传统观念也通过佛像制作者的雕塑反映在佛像的容貌和服饰上,因此在汉地的寺庙中出现了众多的丰颊广颐、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福相的佛和菩萨塑像。

③ 为什么工艺大师总喜欢雕刻佛像

也并不是工艺大师都能喜欢制造佛像的,通常有佛缘有福报的人才会制造佛像。而且造佛像必须如理如法,要按照《大藏经》里有一部叫《造像量度经》的佛经来制作,这样做出来的佛像才如理如法,才有加持力。佛像是用来表法的。
塑造佛像有十一种功德:
(一)生生世世眼目清澈明亮。为什么有这种果报呢?是因为在往昔生中造过佛像,所以眼睛非常明亮。
(二)生处无恶——生到什么地方都没有恶人,无论左右邻居、亲戚朋友都是善人,不会遇到恶人、恶兽,或诸危险厄难。
(三)长生贵家——生长在富责的家庭,又有钱,又有地位。
(四)身体紫磨金色——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是紫磨金色?因为在过去没有造佛像的缘故。
(五)珍宝丰溢——处处都是珍宝具足,非常富饶。
(六)生贤善家——生到贤人和善人家。
七)生得为皇——造佛像的功德,来生得生为帝王。现在某些国家没有皇帝,但做总统是和皇帝一样的。
(八)得转轮王报——做转轮王那就更珍贵了,转轮王一修就成佛。
(九)不但人间为王,而且还可以生天,生到梵天,寿命很长。
(十)不堕恶道——造过佛像的人就不会堕到三恶道去。饿鬼、畜生、地狱界都没有你的份。
(十一)生生世世敬重三宝,皈依三宝,不会堕落。造佛像有这十一种功德。

④ 我想要的是一般楠木;我是用来雕刻佛像。不知可以吗

信仰不分尊卑,有人信仰神,可是神的身体却是泥巴制成的。有的更夸张,整个佛像全部纯金打造!有的也要镀金。其实用什么木头不重要,关键是心中的信仰如一。挑一种不容易裂的木头就可以,一般的木头时间不长会裂开,也是不太欣慰的事情。一般不容易裂的是木质较硬的,有些木头的根还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竹子的根,它的根中可以找到一些长相极像佛像的,如果不行可以粘连一个。另外杏木也不错。楠木当然也可以,但可不要沾水烘烤。如果你的佛像前面长久有燃香,那么尽量让距离大一点。一热一冷也不宜长久保存喽。

⑤ 最早期的佛教印刷品,是将佛像雕刻在什么地方

最早的佛教印刷品是将佛像雕刻在木板上的。
我国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版印刷,其法是将图画或权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刚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伦敦博物馆中。

⑥ 介绍佛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讲比如佛像起源该用什么好一点的名字,谢谢!!

从佛像造像起源起讲——
一、造像缘起
最初塑造佛像是起始于优陀延王。因为当时佛上升忉利天为天母去说法,而阎浮提中一时没有一尊佛,就像是暗夜星中无月似的,顿时众生感到孤独无依,就像如来心中有众生一般,便感受到无的的烦恼。而且优陀延王又是住在宫中,深宫大苑的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所以很渴望而且又非常的仰目佛,于是就连想到造尊佛像,这样也可以恭敬的礼拜佛祖了。
二、造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塑造佛像以后,佛教造像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助造佛像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巨大的。在优陀延王最初造像时,斧声就自然的响了有三十三天之久,这就是释迦如来即便赞叹优陀延王造像功德,并在忉利天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优陀延王,当时释提桓因天主就问佛祖,在当今天的人世间是否有人在生前造过佛像的,佛祖就告诉了释提桓因,有曾经造过佛像者,皆于过去先已解脱,在天中尚无,况于馀处。
助造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
(一)者可以消除宿业
(二)者可以增长福德
(三)者可以证得解脱,成就菩提,获清净土,具诸相好,所得寿命常无有尽。
三、见像起信,灭罪启慧
一切众生因为佛相好,才开始相信修善,来除自身累世罪业,而证得解脱菩提。因此只要能发心的造佛形象,就便已种出世涅般解脱,成就佛道之固。
简介
佛像塑造形式
有雕像:铸像、木雕、石雕、塑像、夹纻像、泥塑像、瓷像、蜡像、酥油像,还有壁画、卷轴画、绣像、织成像等。制作的材料也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石、木、玉、牙等。
佛像安置形式
不同材质制作的佛像安置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供奉在寺庙中
我国的寺庙佛像兴起于宋代以后,许多名山大川都建有寺庙,供奉着佛像,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集聚之地。佛像大多选用不易变质的优质木材,如楠木、樟木、椴木、桧木、榧木等。一般寺庙内的佛像大多是泥塑或木雕造像,也有鎏金,青铜等金属浇铸的佛像。
安置于石窟内

石质的佛像在各种材质的佛像中最为普遍。石佛造像,依山岩凿龛,根据岩石的形状造像,雕凿后再敷泥绘彩,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
我国著名的石窟寺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其中云冈石窟开启了我国岩壁佛像的先河,有九尊高度在13米以上的大佛,气势雄浑。
陈设在佛堂上
家庭供奉的佛像以观音菩萨为多,祈求保佑平安多福。供奉佛堂上的佛像主要有金属像、玉石像、瓷像、木雕像、干漆脱胎像以及画像、绣像等。
随身携带、珍藏

这类佛像多为玉雕、牙雕和铜铸,也有用纹理细密的木材雕刻。有的不足3厘米高,小巧精致。佛像可随时携带在身边,或悬挂在颈项上,或珍藏在口袋里,寄托希望、护佑平安。

⑦ 经常用来雕刻佛像的红色石头叫什么名字

红玉髓

⑧ 清朝前雕刻佛像的玉石料用什么切割

您的问题,这样的事情,清朝前雕刻佛像的玉石料,主要是使用“解玉砂”;一定要注意区分!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