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机械杆如何雕刻
㈠ 科学迷上科学的故事
every real sicentistor have their own stories
㈡ 在人类还未发明机床时,第一台机床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第一台镗床问世
工场手工业虽然是相对落后的,但是它却训练和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技工,他们尽管不是专门制造机器的行家里手,但他们却能制造各种各样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锯、针、钻、锥、磨以及轴类、套类、齿轮类、床架类等等,其实机器就是由这些零部件组装而成的。
说起镗床,还先得说说达·芬奇。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最早用于金属加工的镗床的设计者。他设计的镗床是以水力或脚踏板作为动力,镗削的工具紧贴着工件旋转,工件则固定在用起重机带动的移动台上。1540年,另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火工术》的画,也有同样的镗床图,那时的镗床专门用来对中空铸件进行精加工。
到了17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何制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镗床是1775年由威尔金森发明的。其实,确切地说,威尔金森的镗床是一种能够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钻孔机,它是一种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
1728年,威尔金森出生在美国,在他20岁时,迁到斯塔福德郡,建造了比尔斯顿的第一座炼铁炉。因此,人称威尔金森为“斯塔福德郡的铁匠大师”。1775年,47岁的威尔金森在他父亲的工厂里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造出了这种能以罕见的精度钻大炮炮筒的新机器。有意思的是,1808年威尔金森去世以后,他就葬在自己设计的铸铁棺内。
但是,威尔金森的这项发明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人们纷纷仿造它,安装它。1802年,瓦特也在书中谈到了威尔金森的这项发明,并在他的索霍铁工厂里进行仿制。以后,瓦特在制造蒸汽机的汽缸和活塞时,也应用了威尔金森这架神奇的机器。原来,对活塞来说,可以在外面一边量着尺寸,一边进行切削,但对汽缸就不那么简单了,非用镗床不可。当时,瓦特就是利用水轮使金属圆筒旋转,让中心固定的刀具向前推进,用以切削圆筒内部,结果,直径75英寸的汽缸,误差还不到一个硬币的厚度,这在当对是很先进的了。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人们对威尔金森的镗床作了许多改进。1885年,英国的赫顿制造了工作台升降式镗床,这已成为了现代镗床的雏型。
车床诞生记
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发明了将木材绕着它的中心轴旋转时用刀具进行车削的技术。起初,人们是用2根立木作为支架,架起要车削的木材,利用树枝的弹力把绳索卷到木材上,拉动绳子转动木材,用刀具车削。
这种古老的方法逐渐演化,发展成了在滑轮上绕二三圈绳子,绳子架在弯成弓形的弹性杆上,来回推拉弓使加工物体旋转从而进行车削,这便是“弓车床”。
到了中世纪,有人设计出了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16世纪中叶,法国有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了一种用螺丝杠使刀具滑动的车螺丝用的车床,可惜的是,这种车床并没有推广使用。
时间到了18世纪,又有人设计了一种用脚踏板和连杆旋转曲轴,可以把转动动能贮存在飞轮上的车床上,并从直接旋转工件发展到了旋转床头箱,床头箱是一个用于夹持工件的卡盘。
在发明车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名叫莫兹利的英国人,因为他于1797年发明了划时代的刀架车床,这种车床带有精密的导螺杆和可互换的齿轮。
莫兹利生于1771年,18岁的时候,他是发明家布拉默的得力助手。据说,布拉默原先一直是干农活的,16岁那年因一次事故致使右踝伤残,才不得不改行从事机动性不强的木工活。他的第一项发明便是1778年的抽水马桶,莫兹利开始一直帮助布拉默设计水压机和其他机械,直到26岁才离开布拉默,因为布拉默粗暴地拒绝了莫利兹提出的把工资增加到每周30先令以上的请求。
就在莫兹利离开布拉默的那一年,他制成了第一台螺纹车床,这是一台全金属的车床,能够沿着2根平行导轨移动的刀具座和尾座。导轨的导向面是三角形的,在主轴旋转时带动丝杠使刀具架横向移动。这是近代车床所具有的主要机构,用这种车床可以车制任意节距的精密金属螺丝。
3年以后,莫兹利在他自己的车间里制造了一台更加完善的车床,上面的齿轮可以互相更换。不久,更大型的车床也问世了,为蒸汽机和其他机械的发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19世纪,由于高速工具钢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车床不断完善,终于达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现代水平。
刨床和铣床
在发明过程中,许多事情往往是相辅相承、环环相扣的:为了制造蒸汽机,需要镗床相助;蒸汽机发明发后,从工艺要求上又开始呼唤龙门刨床了。可以说,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作母机”从镗床、车床向龙门刨床的设计发展。其实,刨床就是一种刨金属的“刨子”。
由于蒸汽机阀座的平面加工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很多技术人员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理查德·罗伯特、理查德·普拉特、詹姆斯·福克斯以及约瑟夫·克莱门特等,他们从1814年开始,在25年的时间内各自独立地制造出了龙门刨床。这种龙门刨床是把加工物件固定在往返平台上,刨刀切削加工物的一面。但是,这种刨床还没有送刀装置,正处在从“工具“向“机械”的转化过程之中。到了1839年,英国一个名叫博德默的人终于设计出了具有送刀装置的龙头刨床。
另一位英国人内史密斯从1831年起的40年内发明制造了加工小平面的牛头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体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运动。
此后,由于工具的改进、电动机的出现,龙门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割、高精度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发展。
19世纪,英国人为了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需要发明了镗床、刨床,而美国人为了生产大量的武器,则专心致志于铣床的发明。铣床是一种带有形状各异铣刀的机器,它可以切削出特殊形状的工件,如螺旋槽、齿轮形等。
早在1664年,就有人依靠旋转圆形刀具制造出了一种用于切削的机器,这可算是原始的铣床了。当然,真正确立铣床在机器制造中地位的,要算美国人惠特尼了。
1818年,惠特尼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铣床,但是,铣床的专利却是英国的博德默于1839年捷足先“得”的。
1862年,美国的布朗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万能铣床,这种铣床在备有万有分度盘和综合铣刀方面是划时代的创举。万能铣床的工作台能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并带有立铣头等附件。同时,布朗还设计了一种经过研磨也不会变形的成形铣刀,接着还制造了磨铣刀的研磨机,使铣床达到了现在这样的水平。
磨床和钻床
磨削是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的一种古老技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用的就是这种技术。以后,随着金属器具的使用,促进了研磨技术的发展。但是,设计出名副其实的磨削机械还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依然是通过旋转天然磨石,让它接触加工物体进行磨削加工的。
1864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磨床,这是在车床的溜板刀架上装上砂轮,并且使它具有自动传送的一种装置。过了12年以后,美国的布朗发明了接近现代磨床的万能磨床。
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随之兴起。如何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国人艾奇逊试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这是一种现称为C磨料的人造磨石;2年以后,以氧化铝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试制成功,这样,磨床便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以后,由于轴承、导轨部分的进一步改进,磨床的精度越来越高,并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滚磨床、齿轮磨床、万能磨床等等。
与磨削技术相似,钻孔技术也有着久远的历史。考古学家现已发现,公元前4000年,人类就发明了打孔用的装置。古人在两根立柱上架个横梁,再从横梁上向下悬挂一个能够旋转的锥子,然后用弓弦缠绕带动锥子旋转,这样就能在木头石块上打孔了。不久,人们还设计出了称为“辘轳”的打孔用具,它也是利用有弹性的弓弦,使得锥子旋转。
到了1850年前后,德国人马蒂格诺尼最早制成了用于金属打孔的麻花钻;186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人惠特沃斯展出了由动力驱动的铸铁柜架的钻床,这便成了近代钻床的雏形。
以后,各种钻床接连出现,有摇臂钻床、备有自动进刀机构的钻床、能一次同时打多个孔的多轴钻床等。由于工具材料和钻头的改进,加上采用了电动机,大型的高性能的钻床终于制造出来了。
不断发展的车床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3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车床的发展史
车床的发展大致可区分成四个阶段,雏型期,基本架构期、独立动力期与数值控制期,底下将针对 其 发
展的过程加以介绍。
车床的诞生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逐渐演进而成,早在四千年前就记载有人利用简单的拉弓原理完成钻孔 的工作,这是有记录最早的工具机,即使到目前仍可发现 以人力做为驱动力的手工钻床,之后车床衍生而出,并被 用于木材的车削与钻孔,英文中车床的名称 Lathe(Lath 是 木板的意思 ) 就是由此而来,经过数百年的演进,车床的 进展很慢,木质的床身,速度慢且扭力低,除了用在木工 外,并不适合做金属切削,直到工业革命前。这段期间可 称为车床的雏型期
18 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象征着以工匠主导的农业社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大量生产的工业社会, 由于 各种金属制品被大量使用,为了满足金属另件的加工,车床成了关键性设备, 18 世纪初车床的床身已是 金属制,结构强度变大更适合做金属切削,但因结构简单, 只能做车削与螺旋方面的加工,到了 19 世纪才有完全以铁制 零件组合完成的车床,再加上诸如螺杆等传动机构的导入, 一部具有基本功能的车床总算开发出来。但因动力只能靠人 力、兽力或水力带动,仍无法满足需求,只能算是刚完成基 本架构的建构。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使得车床可藉由蒸气产生动力用来驱动车床运 转,此时 车床的动力是集中一处,再藉由皮带与齿轮的传递分散到工厂各处的车床, 20 世纪初拥有独立动力源的动力车床 (Engine Lathe) 终于被开发 ( 见图三 ) ,也将车床带到新的领域。此期间拜福特公司大量生产汽车所赐,许多汽车零件必须以车床加工,为了确保零件供应充足,供货商必须大量采购车床才能应付所需,即使到今天车床的发展仍受到汽车产业的荣枯所左右。
20 世纪中,计算机被发明,不久计算机即被应用在工具机上,数值控制车床逐渐取代传统车床成为工厂 利器 ,生产效率倍增,零件加工精度更是大幅提升,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日趋进步与成熟,许多以往视为 无法加工的技术一一被克服, CNC 化工具机的比率成了国家现代化 的重要指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促使车床发展除了 18 世纪工业革命与 20 世 纪汽车业兴起是主因外,另一项主因是切削刀具的进步,早期使用 的切削刀具材质是碳钢,切削速度只能限制在 20m/min 以下,而且 加工精度不佳,之后刀具材质采用合金钢,仍至今日的陶瓷刀具, 切削速度更提升到 1000m/min 以上,于是车床转速愈来愈高,进给 速度也愈来愈快,而且加工精度也从百年前的 1mm 大幅提0.001mm ,进步之快除了刀具的改良与技术的提升,当然有数值控制的配合也是最大的功臣。
㈢ 鲁班的师傅是谁
鲁班的师傅是一个精通木艺的神仙,没有具体的名字。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3)铁匠机械杆如何雕刻扩展阅读: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㈣ 求大量冷兵器的名字!当然是好听的!
建议你去找特种部队的资料,那些家伙精通所有的冷兵器。
㈤ 雕刻刀具的种类
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初学雕刻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雕刻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苏州工艺之乡光福舟山的橄榄核雕刀是全国一流的,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雕刻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
下面逐个介绍橄榄核雕刻刀具的用法与功能~!
一;尖刀
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尖刀的功能基本上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层次感,比如衣服与肉的区分!
还有就是开出人物的面部也需要用到尖刀~!
二:半圆刀
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0,5厘米-0.05厘米之间六种。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刀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半圆刀基本上是来突出作品的凹凸部位的表达,比如人物的面部的肌肉,与衣服的褶皱~!
这些工具的握法~!基本上是右手的食指与母指握刀在以中指来稳定刀具,左手持作品与稳定刀具(因个人喜好来定)
三:推刀
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推刀基本上分为大号、中号、小号~!(大小也与个人的喜好来决定)
握法基本也与其它刀一致~!
推刀主要是用来修底的~!比如开丝.与刮刀难以进入的地方,薄艺上就经常用到推刀~!
具体操作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艺人们有时还会根椐个人爱好和使用习惯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刀具。
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雕刻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以上介绍的几种,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
雕刻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木锉,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钻机。
光福橄榄核雕刻专用工具,10件套:尖刀一把、半圆刀六把、平推刀三把,价:300元到500元。其中有圆钢做的、锋钢做的及白钢做的多种,以郁艳军做的为最好。
㈥ 杆秤简易做法
做法我们先找一根竹筷子,然后在筷子粗的一端,1-2厘米的地方上,用小刀版刻上ab两个槽。
02
把秤盘用细权线拴在a槽上,在b槽上也拴上一根细线,这一处的细线是用来当秤的提手的,在用一根细线拴上一把锁,这样秤砣也完成了。
03
一只手提起提手,另一种手调节秤砣的位置,直到筷子保持平衡,在这个位置上就是秤的定盘星了,可以用o来表示。
04
放50g调节砝码在秤盘上,然后调节秤砣,直到杆秤保持平衡,这就是50g物品的重量位置,标上记号。
05
利用同样的方法,测出100g、150g、200g以及之后的重量位置,并标上记号。标完之后,整个秤就做完了。
㈦ ~_~做木工雕刻有什么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
有很多,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初学木雕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坯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自制刀具只限于修光用的“钻条形”。也有人试过用钢板锉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铁条或钢条打制而成,因其铁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装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将木雕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 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所谓刀头,就是实际使用的那段刀面。刀头越薄越锋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据这种情况,开毛坯的刀头可适当厚些,以经受锤子的敲击和用力掘挠;修光用的刀则薄些,所谓薄刀密片,方可将木料刻得光洁不隙。总之,工具选择配置,一定要严格依照工艺性质,不能随意替代,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有所保证,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工艺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指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在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木锉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锤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会影响锤子着落点的准确与力的均匀。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其规格可掌握在长27厘米,宽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圆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适宜为准。 木雕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手枪钻。抛光机的用途仅在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处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积的磨光,比较省时省力,但只限于大中型的体积较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枪钻主要用手镂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时,可用它打点切轮廓。
㈧ 做木雕刻用些什么工具
工具:刀(雕刻刀)、凿子、圆凿、锥子(圆锥)、扁斧和敲锤
相关介绍:
1.刀(雕刻刀):
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
2.凿子:
雕刻师用凿子雕凿石头、木头、金属或其他材料,而版画家用凿子制作木刻印版。
3.圆凿:
是指一种做成曲形的有锋利刀刃的凿子,用于木材雕刻。
4.锥子: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一个圆锥,是最常用的,二是一个类似圆锥但磨出了四条棱的,主要用来钻孔,也可以在金属上画线用。
5.斧子:
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
6.敲锤:
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
(8)铁匠机械杆如何雕刻扩展阅读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雕刻根据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标记雕刻、机械雕刻、辊模雕刻等。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㈨ 鲁班的传说谁知道要详细的!
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
名叫公输般。春秋战国是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
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手工工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新
的生产力的出现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为工艺技术的提高创
造了条件。公输般在这个时期对工艺制造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由于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
称他为“鲁班(般)”。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
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
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
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成为
一个传说式的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古代典籍中记载鲁班
创造云梯、战舟、磨、碾、钻、刨,还有他创造门户铺
首等的故事。近代民间仍有鲁班发明锯子,他的妻子发
明伞的传说。
另一类鲁班传说,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
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这类传说早有流传,近代民间
传说还有:北京白塔寺白塔的裂缝是鲁班给锔好的;河
北保安附近的鸡鸣驿石桥没有完成,那是因为鲁班造桥
时,姐姐(或妹妹)怕他过于劳累,提前学了鸡叫,鲁
班因而停工的缘故;山西永乐宫是鲁班修建的;四川大
足山北山石像是鲁班雕刻的;杭州西湖上“三潭映月”
的三座石塔,是鲁班凿来镇压黑鱼精的石香炉的三只脚
等,其中以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最为著名,元初编集的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有收录。
鲁班 清代民间年画
赵州桥名“安济桥”,本是隋代工匠李春设计修建
的,所谓鲁班修赵州桥,纯属民间传说,并非史实。上
述鲁班在各地的修建,以及列在他名下的某些发明创造
(如造锯),也都是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
传说,并非春秋时期公输般的劳绩。
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
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匠师。民间很
早就称赞鲁班的“巧”,说他造的木头鸟能飞,木头人
能够劳动,他造的灯台点燃后可以分开海水,他的墨斗
拉出线来就可以弹开木头,他可以用唾液把碎木粘合成
精美的梁柱,他可以在一夜之间建起三座桥,等等。
旧时代工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
中。在过去,木工、瓦工、石匠等都奉鲁班为“祖师”,
为他建庙奉祀。明代初年汇编的关于土木工匠营造法式
的书命名为《鲁班经》,书中还专门讲了“鲁班仙师源
流”。鲁班传说在团结教育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鲁班传说除在汉族人民中传播外,在一些少数民族
(如白、壮、苗、瑶、□、水、土家、仡佬、布依等族)
中也有流传。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位能工巧匠 ,也是传说中的“木匠之父”。他在 周游南北的旅途中路经四川某地,见 一条河上正在建造一座石桥。负责造 桥的赵掌墨师骄傲自满,又粗心大意 ,因设计失误,桥身无法合拢。鲁班 找到了症结所在,凿了一块石头,送 给快要出嫁但还没有嫁妆的穷姑娘翠 儿。在石桥无法合拢的紧急关头,翠 儿将石头献出,桥造成了,翠儿也因 此有了嫁妆。江南某地造宗庙时,规 定要用黄荆树做正梁,朱砂石做亭盖 。但现有的黄荆树干太短,不够标准 ;而朱砂石又太重,抬不上去。负责 造庙的张掌墨师为此犯愁。鲁班发明 了“鱼抬梁”和“土堆亭”的好办法 ,使庙亭终于建成。鲁班又到了京城 ,得知皇帝要在城里造四座角楼,每 个角楼必须有九根梁,十八根柱和七 十二条脊。许多掌墨师因无能为力而 遭杀身之祸。当年轻的李掌墨师毫无 办法时,鲁班经过几昼夜的冥思苦索 ,终于完成了角楼的设计。他请一个 名叫巧儿的姑娘,按设计尺寸,用麦 秸编成一个蝈蝈笼子,送给李掌墨师 ,其构造正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 二条脊。李掌墨师由此得到启发,才 将角楼建成。
㈩ 鲁班发明了什么
攻城用的云梯复。制
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现代指攀援登高工具的一种,主要做消防和抢险等用途。
云梯在园林建筑中属于山石布置的一种。即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