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那栋古老建筑的门廊上雕刻了许多什么的脸

那栋古老建筑的门廊上雕刻了许多什么的脸

发布时间: 2021-03-14 23:38:49

㈠ 建筑有哪些风格

◎ 荷兰风格(Dutch)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 美国风格(Ametican Colonial Revival)

美国风格根基于殖民时期美洲大陆各地的民居(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创造性的发挥而逐步形成的,所耗建材较多。在全国铁路网建立起来后,因建材的运输较为方便,大规模的建设这类住宅成为可能。经过200多年的复兴和发展,这种风格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别墅的主要形式,它重建筑的居住功能,轻风格特征。

A型,正立面双山墙式(双称Shotgugun);
B型,L形式;
C型,四面坡屋顶式。
◎ 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主会场的设计方案一开始就决定采取古典主义的思想与风格,后各分会场展出的一大批建筑设计都将古典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这届博览会的空前成功,新古典主义就成为美国19世纪最后的一个流行风格,它源于古典传统,确将其魅力推向极限。该类别墅的特征是:

A、正立面一般设计成豪华的与屋檐等高的门廊,对称而平衡;
B、门廊的三角楣由厚实的古典柱子支撑(柱头花角常为科林斯或爱奥尼亚式);
C、屋檐装饰很精细。

它有五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部分门牌号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一屋四坡顶。

◎ 法国殖民风格(French Colonial)

法国别墅风格对美国的最初影响是从中部的几个州流行法国殖民风格开始的。
其特征为:A、高大陡峭的四坡屋顶或侧山墙屋顶,别墅常常是一层;B、大门和窗户细而长,门和窗上都有沿垂直方向的小网格,成排列。
它有两种形态:城市传统和乡村传统。
乡村传统由周围有一系列柱子支撑形成围廊,给居住者提供了360度的全景视野,但最突出的要数门廊的进口楼梯,它是后来欧洲各地皇家花园别墅门廊设计的雏形。

◎ 史迪克风格(Stick)
史迪克风格是哥特复兴风格到安妮女皇风格之间的过渡,它强调墙面整体装饰性而非局限门和窗或屋檐等处的细节。这种风格在1878年很盛行,它造型非常漂亮,享有“木质安妮女皇风格”的雅号。其特征为:
正立面为陡峭的山墙,侧向也有三角形山墙相交,山墙上有装饰木架;屋檐外和进口门廊均有斜向木条架作装饰;外墙常有木板包裹,水平及垂直方向都有木条镶嵌。
它有两种形态:正立面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 乔治亚风格(Georgian)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
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乔治亚风格 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它的特征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
B、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C、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9到12个),通常窗户也是5列,为中央对称;
D、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 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有五种形态:侧山墙;双折线屋顶;四坡屋顶;中央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 亚当风格(Adam)

亚当风格是乔治亚风格的发展与精华,在美国东北部极为流行,它吸取了亚当兄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研究成果。与乔治亚风格相比,屋檐齿饰加长,正门上方加了一个半圆形或椭圆形气窗,墙面窗户有装饰窗修饰,其余的特征和形态与乔治亚当风格几乎一致。
◎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
◎ 罗马风格(Roman Revival)
源于古罗马风格,又名早期古典复兴风格,在美国获得独立后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为流行。其别墅特征是:
A、有一简单的三角形屋顶或三角屋脊;
B、正立面是一个与屋檐等高的古典的门廊(它是正立面最显眼的进口);
C、古典门廊由四根基础为方形的柱子和一个正山墙(三角楣组成);
D、正门的门上方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的气窗;
E、窗户是按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通常有五列(少于三列和多于七列是少见的)。
它有三种形态:二层;一层;带侧翼附楼。

◎ 辛格风格(Shingle)
这类别墅在美国东北部较多,多数建于1880-1900年,至今保存完好。它根基于三大风格:
(A)安妮女皇风格的宽长门廊,不对称布置;
(B)殖民复兴风格的双折线屋顶,古典柱头及巴拉丁“窗户”;
(C)罗马风格的不对称和雕塑般的形体。
有的学者认为:辛格风格别墅是罗马风格别墅的木制品。该风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A) 正立面的陡峭的大山墙(与另一山墙正交)及长门廊;
(B) 多层次屋檐;
(C) 墙体在墙角处连续过渡,墙体与屋檐连续过渡。
◎ 法国折衷主义风格(French Revival)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美国人在法国服役,对法国的别墅有直观的了解,加上当时受古堡风格和学院派风格的双重影响,战后,就开始在美国建筑介于两者之间的别墅——折衷主义风格,其特征是:
A、 装饰较简单,三角屋顶高而陡,有时也有山墙;
B、 屋檐与墙体的接触处装饰仅为一个台阶;
C、 砖墙结构或涂外墙层,有时也用墙外布置装饰手法;
D、 窗边等仅有一根石条装饰。
有三种形态:对称型;非对称型;带塔楼。
◎ 殖民复兴风格(Colonial Revival)
这是一个世纪的风格,由美国建筑大师麦基姆(Mckim)兴起,虽然其他风格对它也有影响,但它基本保持了乔治亚和亚当风格(英国传统),因吸收了安妮女皇风格而显非对称性(如开一个辛格窗,加上一个安妮楼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时尚的变化,这种风格逐步简化。虽然如此,这种风格却是美国现代别墅风格形成的一块基石。与亚当风格相比,低层窗户演变成左右一对,大门廊纵深加长,加上冠顶形成一个进口,其余特征与亚当风格相接近。
这种风格有九种流派:非对称;四坡层顶配全宽度门廊;四坡层顶式;侧向山墙;中央山墙;双折线层顶;一层;二层楼外伸(加利森式);三层。
◎ 德国风格(Germany)
德国民主建筑在别墅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要数德式(fachwerk-bau)和城堡式(德国目前工地仍保留许多原型)城堡式可归入古堡风格中去论述。德式风格是从中世纪帝国民间住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英国都铎风格相近,不同的是每个立面几乎都有明显的装饰,俗称“绷带”式建筑,是日尔曼民族的主要民居形式。
◎ 古堡风格(Chateauesque)
源于法国16世纪古城堡建筑,将早期哥特风格和文艺复兴装饰技艺融于一体。美国建筑师亨特(Hunt)从法国学成后于1895年设计了美国第一栋古堡风格别墅。由于古堡别墅大多数由石块砌成,细部装饰又极昂贵,因此,数量并不多。其建筑特征为:
A、高而陡的四坡顶,正立面屋顶上开有数个老虎窗,并沿伸到墙面;
B、老虎窗上、烟囱上、侧墙上常有精美的哥特装饰物,垂直升天;
C、石墙,通常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塔楼,看上去很神秘。
它有五种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侧山墙顶;正山墙顶;两山墙正交;双折线顶。
◎ 希腊风格(Greek Revival)
源于古希腊庙宇风格,在19世纪中叶盛行美国,主要有两大因素:
(A) 当时的人类学调查证实了古罗马风格的源泉是古希腊风格;
(B) 希腊在1821年到1830年间进行了独立战争。因为这两个原因,人们对希腊及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兴趣倍增,希腊风格时兴了约40年后逐步为哥特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及维多利亚风格所代替。其特征是:
A、屋顶为低坡度的山墙或四坡顶;
B、在三角形屋檐下及正门廊的屋顶下有宽长的上楣带;
C、古典式门廊(有时与屋檐等高)的顶通常是平的,由若干根圆形或方形的立柱支撑;
D、正大门上有横向装饰条,与精制的大理石装饰融于一体。
它有六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门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正山墙门廊带侧翼;平顶(城市住宅中)。

◎ 法国第二帝国风格(French Second Empire)
法国建筑素来强调屋顶的美感,享有“第一顶”之美誉。与当时的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复古的情调正好相反,法国第二帝国风格却是很时髦的,它源于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筑风格,经英国传入美国,最初作为公共建筑的主要形式,后逐步在花园别墅中采用。其建筑特征是:
A、高大而突出的契形屋顶——孟莎顶(Mansard);
B、其侧面顶(有平的和曲面两种)配有若干老虎窗,赢得了许多居住空间;
C、屋檐的装饰与意大利风格相似;
D、契形屋顶的上下两边楣口都有像小台阶一样的装饰长条。
它有五种形态:简单的孟莎顶;中央山墙或主翼;非对称型;带塔楼;城市住宅式。
◎ 英国民居风格(Postmedieval English)
美国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当数中世纪后英国民居风格了,这类建筑首先由英国人在美国东北海岸最富饶的地带兴建,多数为木结构,能保存下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外型单调。其建筑特征是:
A、 陡峭的侧三角形屋顶,屋檐几乎无装饰;
B、木板大门,斜网格窗,显眼的精制的大烟囱。
它有两种形态:两层木屋,中央烟囱(北方);两层砖屋,两侧烟囱(南方)
◎ 意大利风格(Italianate)
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一样在英国流行近200年后传入美国,这类风格强调拱形的独特美感,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曾浒一时,美国第一栋意大利风格的别墅于1830年兴建,后来由于A.J.Downing(唐宁)建筑风格的出版和影响,盛行了约40年。由于该类别墅造价昂贵,因当时经济萧条而萎缩。几年后经济复苏,又为别一种更新的风格——安妮女皇风格代替意大利风格。其特征是:

A、四方形塔楼,低坡度四坡屋顶,多半是两到三层;
B、细长的窗户配以拱形装饰上楣(倒U字型);
C、宽长的屋檐下均等排列装饰托座;
D、大门上有许多雕花,门框的雕刻也尽显繁杂。
它有六种形态:简单四坡顶;四坡顶还中央山墙;非对称造型;带塔楼;正立面山墙;平顶(城市中)。

◎草原风格(prairie)
这种风格以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为代表,他生前很有名气,许多客户都找他设计自己的别墅。该风格是在美国殖民复兴风格四坡屋顶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突出建筑的民主性。其特征是:
A、 极平坦的大坡屋顶向四周作水平延伸。
B、 外墙细部装饰条水平排列:这样的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步消失。
C、 窗的设计突出水平伸展性。
D、 底层往往有一曾厚实的门廊与主体建筑连接:门廊由方形柱子支撑。
◎小型传统风格(Minimal Traditional)
这种风格是20世纪30年代都铎风格的简化形式,但也有主山墙与大烟囱,外装饰比较单一的形式,在经济萧条后得30年代及40年代比较流行,这类别墅通常最多只有两层,有木、砖、石等结构,以后逐步为牧场风格所替代,是目前美国较便宜的一种别墅。
◎棚屋风格(Shed)
棚屋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的变化情趣上,整个屋顶分割成若干不同朝向的斜面屋顶,墙面上有水平、垂直或对角线的细长木条排列,有时屋顶还装有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及其流行的风格。其特征是:
A、斜面屋顶与山墙相交;
B、墙面上的木条与砖墙混合;
C、窗户自由开启;
E、 屋檐光滑不外伸。
◎ 哥特风格(Gothic Revival)
哥特风格起源于法国教堂的兴建,像巴黎圣母院即是哥特风格的杰出代表。美国最早在别墅设计上采用哥特复兴风格是1832年,继后因有关该别墅风格的设计书籍出版,才使这类风格为别墅设计师采用。像英国的国会大厦也属哥特复兴风格。这种风格在维多利亚盛期达到顶峰。哥特风格强调垂直升空感。其鲜明的个性是:
A、中央山墙与陡峭的侧山墙屋顶交汇在一起,山墙的屋檐边均有精巧装饰;
B、正立面墙体直接伸入中央山墙而无间断;
C、窗户上木梁呈尖券状;
D、一层或全立面门廊,由灵巧的哥特立柱支撑。
它有六种形态:中央山墙;一对山墙;正立面山墙;非对称;城堡式;砖墙色彩对比式。
◎法国学院派风格(French Beaux Arts)
法国在路易时代共和国时代曾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艺术功底之深厚在学院派建筑风格上几科达到顶峰。美国在1983年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开始采用这种风格,并推向全国,成为城市纪念碑建筑的主要景允,后逐步为别墅所采用。拥有这娄别墅的主人常为百万富翁。该别墅的特征表现在:
A、外观装饰得豪华、繁杂,画龙点睛立面(一层或多层)通常为一排有气度的柱廊(双柱);
B、墙面、窗户、窗顶和屋檐等处有精细的雕花装饰,尽显豪华气势;
C、墙体由石块砌成,立面常显对称。
它有两种形态:平式或低坡度屋顶;孟马莎顶。
◎安妮女皇风格(Queen Anne)
由 英国建筑师萧(Shaw)推广,但风格的命名与安妮女皇的统治并无多大关系。1874年第一栋美国安妮女皇风格的避暑别墅问世于罗德岛,由于风格独特,加上铁路网络的建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这种风格在全美得到普及。这种建筑有时整个建筑还配有一塔楼,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它的空间组合与罗马风格一样是很复杂的,并形成了古典、非对称殖民复兴和全盛期安妮女皇风格等流派,其简化形式为维多利亚式。其特征为:
A、不规格的陡峭屋顶(L山墙与四坡顶交汇),正立面通常有一主山墙;
B、底层有部分或全部非对称围廊,通常有一层高,沿墙的一侧或两侧分布;
C、围廊由细巧的柱子支撑。
它有四种基本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两个相交山墙顶;正立面山墙;城市住宅。
◎西班牙风格(Hispanic)
西班牙风格是殖民风格,传教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蒙特利风格等的总称,也包括在南美洲曾盛行的西班牙风格,他从美国的西南部沿墨西哥国境线和加利福尼亚海岸逐步推进到美国。与其他西欧建筑风格相比,其风格较为独特,其中传教风格常有多弧形的墙面,立柱支撑的门廊上也有弧线装饰(图14).殖民风格与蒙特利风格的建筑,二楼常有连续的一排走廊,而折衷主义风格,其装饰性不如传教风格那么明显,在美国圣地亚哥1915年博览会后开始流行,约到1940年为当代风格所替代。其基本特征是:
A、屋顶多为红瓷瓦铺设
B、屋沿朝两侧外伸,户内有庭院;
C、门廊和窗多显拱形。
◎牧场风格(Ranch)
30年代有加利福利亚建筑师首先推出,40年代流行,但盛行于60年代,至今还是相当流行的风格。这类别墅通常只是一层,平面为L型,有时屋顶由若干外露的柱子支撑,后花园很大,是家庭的主要户外活动场地。牧场风格多少带有点草原风格的痕迹。其特征是:
A、屋顶坡度低,屋檐外伸;
B、拥有较大的后花园;
它有三种形态:正交山墙屋顶;侧山墙屋顶;四坡顶。
◎现代风格(modernistic)
1922年《芝加歌论坛报》总部大楼征集设计方案,芬兰的沙里南(sharinan)设计的方案获第二名,这中全新的风格即是现代风格的起源,以后逐步发展成熟并用于别墅的设计中,是强调功能的样板。有A型和B型两种,现在我们在都市里可以看到许多这样风格的大厦
◎当代风格(modernistic)
它有两个分流:平顶和平坦屋顶的特征,那是受到国际风格和草原风格的影响。其特征是:
A、 屋顶平坦;
B、 建筑柱梁外露;
C、 窗户造型奇特;
D、 立面简单。
◎国际风格(intrenational)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美国沉醉于传统和复古风格,而欧洲却致力于建筑新材料和技术进行深刻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国际风格,它提倡功能主义,使一栋建筑物在结构框架的支撑下,可任意组合,达到功能上的满足。其特征是:
1、平坡屋顶不带屋檐,墙体光滑;
2、体形非对称;
3、门窗上去掉了多余的装饰。
◎ 分层风格(splite-level)
这种风格在50年代的牧场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通常别墅有安静区和非安静区之分,若将草原风格别墅中的安静区搬到楼上,但又不是整个一层,就成了分层风格,其基本纲领外观特征依旧和牧场风格相似。分层风格形成后,当代的美国花园别墅市内区分理论就逐步发展规律成熟

㈡ 意大利代表性建筑有那哪些

1、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官方标准译名圣马尔谷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

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

2、万神殿

万神殿,又译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3、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比萨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对11-14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5、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尔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简称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

㈢ 门廊是什么

门廊指的是建筑物门前突出的,有顶盖、 有廊台的通道。如门斗、雨罩、 雨蓬等。在房间前供人走路的长长的路,叫门廊。

拓展资料:

门廊的设计反映了主人的喜欢风格,而通常门廊的色调也就是浅白色,浅黄色以及实木的深浅色。建筑物门前突出的,有顶盖、有廊台的通道。如门斗、雨罩、雨蓬等。

门廊设计大多是欧式和中式的,门廊并不是走廊,因为别墅比较大,以独栋式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别墅有一个比较宽敞的大门台阶,那一块地方就叫做门廊。

走廊是设在房屋内两排房间之间的叫内走廊;设在一排房间之外的叫外走廊。外走廊是用悬挑梁板结构的,又称其为挑廊。

㈣ 古代欧洲建筑成就最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略举一,二处著名的建筑

古代欧洲建筑成就最为突出的是古希腊 古罗马建筑

编辑本段古希腊建筑的概貌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全盘接受,或者断断续续被使用和废弃。即使失宠,也不能轻率断定它们已经从西方建筑师们的数据库中完全消失了。希腊建筑留传于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建筑形式总是让人被动地接受,而关于建筑的本质看法只能意会于心,而本能经常发现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人们知道要恰当设计一个建筑物的维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比例。这种观点是希腊人的,不管在本质上,还是在选择适当的比例上。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现身,有时建筑形式的完美性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偏爱的形状。
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这些风格特点在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编辑本段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编辑本段古希腊建筑的影响
公共活动的需要是公共建筑大量兴建的重要原因。现存的建筑物遗址,如神庙、剧场、竞技场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筑语汇――建筑中的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腊建筑留下了独特且不朽的丰姿。其所崇尚的人体美使希腊建筑无论从比例还是外形上都产生了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建筑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机勃勃,充满了艺术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腊的艺术史,希腊建筑就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因为它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建筑物,它包含的还有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雕刻艺术。古希腊建筑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伟大成就之一,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经典之作。其建筑语汇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建筑风格,它几乎贯穿在整个欧洲两千年的建筑活动中,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还是集体主义时期都可见到希腊语汇的再现。古罗马的建筑受古希腊建筑影响最深,罗马时期还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种混合柱式,来源都取自于希腊柱式。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同时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其中古希腊建筑史上产生了帕提农神殿、宙斯祭坛(帕加马)这样的艺术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同时对世界建筑艺术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编辑本段古希腊建筑年表
▲公元前2000年
青铜时代中期和米诺斯中期、克里特文明:克里特的大型宫殿
▲公元前1800年
小亚细亚的赫提王国:特洛伊最早的建筑遗址
▲公元前1600年
青铜时代晚期和米诺斯晚期、克诺索斯的霸权:赫提城堡、提林斯和麦西尼的宫殿城堡、迈锡尼的王室陵墓、迈锡尼的阿特柔斯的宝库
▲公元前1400年
特洛伊德麦加隆
▲公元前1300年
特洛伊战争、克诺索斯的衰落
▲公元前1100年
迈锡尼的衰落、黑暗时代的开始和希腊的起源
▲公元前1000年
希腊在爱奥尼亚建立最早的殖民地:对神灵的祭礼、最早的砖坯和木质结构的麦加隆
▲公元前776年
最早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和希腊编年史的开始:奥林匹亚圣地最早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753年
罗马城的建立、诗人荷马和赫西奥德时代、希腊在西西里岛、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广泛殖民:木质结构神庙的最早的列柱廊
▲公元前600年
城邦的政治权力、希腊民主政治的开端、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古老艺术时期的开始、最早用雕刻装饰的山墙、古老的多利亚式塞利特农和波西东尼亚的神庙、爱奥尼亚最早的大型神庙埃费索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和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
▲公元前500年
戏剧的开始:悲剧和喜剧、反抗波斯入侵的战争开始、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希腊城市化的开始、提洛同盟、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城的计划:古典艺术时期的开始、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位于波西东尼亚的波塞冬神庙、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的重建、阿提卡最早的剧场
▲公元前400年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其顿霸权的开始、亚历山大王朝、希腊最大的扩张:最初的科林斯式(圆形建筑 )
▲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去世、希腊化时代的开始:埃比达乌罗剧场
▲公元前300年
马其顿战争:亚历山大图书馆、迪杜马的大型阿波罗神谕所、科斯岛的阿斯克勒庇厄斯圣地、罗德斯岛上的林都斯雅典娜圣地
▲公元前200年
罗马的行省马其顿、阿克亚、帕加马和埃及:帕加马的大型宙斯祭坛
▲公元前100年
建筑师赫尔莫赫内斯
▲公元元年
罗马帝国的开始:维特鲁维《建筑十书》
▲公元100年
博桑尼亚斯:希腊之旅
http://ke..com/view/1157399.html?wtp=tt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http://ke..com/view/89452.html?wtp=tt
古罗马人由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使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同时,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写出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柱式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包括柱身的粗细、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腊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个大致的规定,特点十分鲜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艺术风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

爱奥尼柱式 也译作“伊奥尼亚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成熟时期与多立克柱式大体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性人体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第三种柱式,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柱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

http://..com/question/29843963.html?si=2

㈤ 外国著名古建筑有哪些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Pyramid of King Zoser Old Kingdom 2778BC 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
卡纳克 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3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43.5米,宽11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古巴比伦时期
乌尔山岳台(观象台)——早期多功能建筑
2、亚述帝国时期
萨艮王宫
3、新巴比伦时期
空中花园
4、波斯帝国时期
帕赛玻里斯
迈西尼狮子门 Lion GateMycenea, 1300BC 迈西尼在希腊半岛上,它和它附近城市的文化略晚于克里特的。它们的主要建筑物是城市的核心——-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等,外面围一道或几道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常有5-6吨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砌筑。
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雅典卫城: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在小亚细亚、爱琴和阿提加地区,许多平民从事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他们同氏族的关系薄弱了,地域部落代替了氏族部落,民间的保护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守护神的祭坛代替了正室里的火塘。同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 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Apollo)圣地就是这类圣地的代表。它顺应地势、修建了曲折的道路,沿路布置了许多小小的建筑物,组成了一幅幅富有变化的,然而各自完整的画面。
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
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
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
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
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
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帕提侬神庙 Parthenon, 440BC
5 奖杯亭 Monument of Lysicrates,Athens,334BC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

剧场和斗兽场: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
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看角斗而造。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看,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75-80年)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大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为了架起这一圈观众席,它的结构是真正的杰作。运用了混凝土的筒形拱与交叉供,底层有土圈灰华石的墩子,平行排列,每圈30个。底层平面上,结构面积只占六分之一,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 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它的形制完善,在体育建筑中一直尚用至今,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它雄辩地证明着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古罗马人曾经用大角斗场,象征永恒,它是当之无愧的。
竞技场——斗兽场(70~82):现代体育建筑的先驱
①结构是混凝土的筒形拱与交叉拱的结合
②立面采用券柱式加叠柱式
③底层是多立克柱式,二层是爱奥尼柱式,三层是科林斯柱式,
④顶上以科林斯壁柱作结束。
⑤下简上繁
浴场——早期多功能建筑
卡瑞卡拉浴场(211~217)
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卡瑞卡拉浴场的主要成就:浴场建筑是罗马建筑中功能和空间最复杂的一种类型结构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建筑的空间效果,反映了当时设计与技术的水平。
万神庙(120~124) Pantheon罗马万神庙是罗马世界中心意识在宗教和建筑上的双重体现。
平面:门廊 神殿
万神庙Pantheon:内装饰:下层贴15cm厚的大理石。
五圈凹方格(藻井)。
· 造型:穹顶形式的原因。穹顶落在圆上。
砖。外墙面分三层。
无凹槽的科林斯柱式。
(平面与立面造型的相似性)
凯旋门Triumphal Arch :罗马皇帝的个人纪念碑 泰塔斯凯旋门
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
塞弗拉斯凯旋门
图拉真广场(109~113):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还使用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手法。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这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论是轴线的;还是绕弯子的,象希腊的圣地那样。
a规模:最大,三进深院落
b空间:纵深的空间序列布局,手法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
c实体:三开间的凯旋门——图拉真雕像——纪功柱
纪功柱的构思
d结构:梁柱、 衍架、拱顶系列
巴西利卡
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 :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它是为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巴勒摩而造的。 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全长95米,有四排柱子。中厅用木桁架,侧廊用十字拱。正面高约32米,有四层空券廊作装饰,形体和光影都有丰富的变化。
钟塔(1174年)在主教堂东南20多米,圆形,直径大约16米,高8层,中间6层围着空券廊,后来,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塔身开始逐年倾斜。但由于结构的合理性和设计施工的高超技艺,塔体本身并未遭到破坏,并一直流传至今,历时近千年。也就是享誉世界的比萨斜塔。
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法兰西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位于巴黎城中。入口西向,前面广场是市民的市集与节日活动中心。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东端有半圆形通廊。中厅很高,是侧廊(高9余米)的三倍半。结构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正中的玫瑰窗(直径13米)西侧的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当中高达90米的尖塔与前面的那对塔楼,使远近市民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上举目可见。
亚眠主教堂: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 1220-1288年建,长37米,宽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_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看上去比真实的还要高。 。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气派的教堂。这座教堂从公元1385年开始建造,一直到十九世纪始告完成。米兰大教堂长约168米,宽约59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大厅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
外包大理石。在所有柱子的柱头上都有小
龛,内置雕像,手工精美。柱与柱之间有
金属杆件拉结。厅内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
窗细而长,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
秘。教堂东端的三个环形花格窗,宽约8.5米,
高约21米,是意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教堂西
端是仿罗马式的大山墙,众多的垂直线条和扶
壁将墙面分成五个部分,扶壁上布满神龛雕像。
威尼斯的总督府 :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总督府是威尼斯打败尽敌热那亚和土耳其的重大胜利的纪念之物。建于1309年-1424年,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立面最高约25米,分为二层。第一层券廊,圆柱粗壮有力。最上层的高度约占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除了相距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用小块的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片贴成斜方格的席纹图集,没有砌筑感,从而消除了重量感。这一处理方式,虽然受到伊斯兰建筑的影响。这个立面构图极富独创性,奇光异影,世界建筑史中几乎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它们好像是盛妆浓饰的,却又天真纯朴,它们好象是端庄凝重的,却又快活轻俏,似乎时时在变化着它的性格。
佛罗伦萨主教堂: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是佛罗伦萨
主教堂的穹顶,主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
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八边形的歌坛,
对边宽度是42.2米,预计要用穹顶覆盖。这在当时,技术上
十分困难,不仅跨度大,而且墙高超过了五十米,连脚手架的模架都是很艰巨的工程。 其设计师,佰鲁乃列斯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和工艺家,在透视学和数学方面都有过建树,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连同采光亭在内,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即便在今天,这个高度也是一幢超高层的建筑,足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当时,这是建筑历史上的一次大幅度的进步,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创造者的英风豪气。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坦比哀多小教堂:1502~1510 伯拉孟特,体积感强,是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构图,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狄奇府邸 :15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衰落,
银行家美狄奇(Medici)家族建立了独裁政权。
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转向书斋和宫廷。染了上贵
族色彩。大量的豪华府邸迅速建立起来。这些
府邸一反市民建筑的清新明快。追求欺人的威势。 美狄奇府邸的墙垣,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子,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20厘米,砌缝狠宽。二层的石块虽然平整,但砌缝仍有8厘米宽。三层没有砌缝。它的形象很沉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底层的窗台很高,勒脚前有一道凸台,给亲兵们坐,反映着城市内部尖锐的斗争。它高将近27米,檐口挑出1.85米。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空间组合;三个梯形广场
广场设计特点:①风格多样统一:多样统一
多样:
统一:a、用完整的空间加以统一
b、以长的水平向展开,用发券连接起来
c、纵向:钟塔,纵向控制构图点,教堂作为主
入口的对景点,是全建筑群的中心
②空间意匠:a、空间对比 c、空间完整
b、梯形广场 d、借景
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
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圣彼德大教堂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建于1506
—162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造这座建筑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最为著名。后者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重要的画家和雕刻家之一。教堂最高点达137.7米,园顶直径达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教堂前的大广场建于17世纪初的巴洛克时代。
卢浮宫:17世纪六十年代初,宫廷决定重新建
卢浮宫的东立面,起初法国建筑师按照古典
主义原则作了一些设计,送到意大利征求意见,
被几个红极一时的巴洛克建筑师否定了,而意大利建筑师的方案,也没有被宫
廷选中。最终法国建筑师说服宫廷,采用了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设计方案,它
完整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卢浮宫东廊,四合院原是法国文艺复兴成期的作品,风格属巴洛克式的,其立面有
明显的水平向划分,每隔数开间便有一竖向构图,上部有半圆形山花,正中部分特宽,三
角形山花上还有方窟窿,装饰很多。东廊长183米,高28米,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手
法。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映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
2:3:1。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
分则上有山花。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造型轮廊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
美的代表,后广为欧洲各国王公所模仿。
凡尔赛宫(Verssaues):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凡尔赛宫
(Verssaues),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
国家的中心。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宫,位于巴黎西南凡尔赛城。 凡尔赛宫原为法王的猎庄,1661年路易十四进行扩建,到路易十五时期才完成,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宫殿南北总长约400米,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后起居与工作,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命妇之用,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并有教堂、剧院等等。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修极尽奢侈豪华的能事。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宫前大花园自1667前起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它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是整个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集中点。 凡尔赛宫反映了当时法王意欲以比来象征法国的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意图。而它们宏大气派在一段时期中很为欧洲王公所羡慕并争相模仿。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古典主义教堂的典型,希腊十字平面同大穹顶相结合外貌庄严和谐,中央两层门廊,垂直构图,强垂直体量,造成向上动势内部明亮,装饰有节制穹顶是古罗马万神庙与意大利巴洛克教堂穹顶巧妙结合鼓座处理有巴洛克手法,采用断折檐部,倚又称路易十五式柱.

㈥ 建筑类别 例如巴洛克

建筑风格非常繁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代
欧式风格中,耳熟能详的大类就是:
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

别墅的说法可就多了:

荷兰风格(Dutch)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著特点为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

美国风格(Ametican Colonial Revival)

美国风格根基于殖民时期美洲大陆各地的民居(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创造性的发挥而逐步形成的,所耗建材较多。在全国铁路网建立起来后,因建材的运输较为方便,大规模的建设这类住宅成为可能。经过200 多年的复兴和发展,这种风格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别墅的主要形式,它重建筑的居住功能,轻风格特征。

有三种:A 型,正立面双山墙式(双称 Shotgugun);B型,L形式;C型,四面坡屋顶式。

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主会场的设计方案一开始就决定采取古典主义的思想与风格,后各分会场展出的一大批建筑设计都将古典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这届博览会的空前成功,新古典主义就成为美国19世纪最后的一个流行风格,它源于古典传统,确将其魅力推向极限。

该类别墅的特征是:
A、正立面一般设计成豪华的与屋檐等高的门廊,对称而平衡;
B、门廊的三角楣由厚实的古典柱子支撑(柱头花角常为科林斯或爱奥尼亚式);
C、屋檐装饰很精细。它有五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部分门牌号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一屋四坡顶。

法国殖民风格(French Colonial)

法国别墅风格对美国的最初影响是从中部的几个州流行法国殖民风格开始的。

其特征为:
A、高大陡峭的四坡屋顶或侧山墙屋顶,别墅常常是一层;
B、大门和窗户细而长,门和窗上都有沿垂直方向的小网格,成排列。它有两种形态:城市传统和乡村传统。
乡村传统由周围有一系列柱子支撑形成围廊,给居住者提供了360 度的全景视野,但最突出的要数门廊的进口楼梯,它是后来欧洲各地皇家花园别墅门廊设计的雏形。

史迪克风格(Stick)

史迪克风格是哥特复兴风格到安妮女皇风格之间的过渡,它强调墙面整体装饰性而非局限门和窗或屋檐等处的细节。这种风格在1878年很盛行,它造型非常漂亮,享有“木质安妮女皇风格”的雅号。

其特征为:正立面为陡峭的山墙,侧向也有三角形山墙相交,山墙上有装饰木架;屋檐外和进口门廊均有斜向木条架作装饰;外墙常有木板包裹,水平及垂直方向都有木条镶嵌。它有两种形态:正立面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乔治亚风格(Georgian)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

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

乔治亚风格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 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

它的特征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
B、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C、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9 到 12 个),通常窗户也是 5 列,为中央对称;
D、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有五种形态:侧山墙;双折线屋顶;四坡屋顶;中央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亚当风格(Adam)

亚当风格是乔治亚风格的发展与精华,在美国东北部极为流行,它吸取了亚当兄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研究成果。与乔治亚风格相比,屋檐齿饰加长,正门上方加了一个半圆形或椭圆形气窗,墙面窗户有装饰窗修饰,其余的特征和形态与乔治亚当风格几乎一致。

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

罗马风格(Roman Revival)

源于古罗马风格,又名早期古典复兴风格,在美国获得独立后的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最为流行。

其别墅特征是:
A、有一简单的三角形屋顶或三角屋脊;
B、正立面是一个与屋檐等高的古典的门廊(它是正立面最显眼的进口);
C、古典门廊由四根基础为方形的柱子和一个正山墙(三角楣组成);
D、正门的门上方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的气窗;
E、窗户是按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通常有五列(少于三列和多于七列是少见的)。它有三种形态:二层;一层;带侧翼附楼。

辛格风格(Shingle)

这类别墅在美国东北部较多,多数建于 1880-1900 年,至今保存完好。

它根基于三大风格:
(A)安妮女皇风格的宽长门廊,不对称布置;
(B)殖民复兴风格的双折线屋顶,古典柱头及巴拉丁“窗户”;
(C)罗马风格的不对称和雕塑般的形体。
有的学者认为:辛格风格别墅是罗马风格别墅的木制品。

该风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A) 正立面的陡峭的大山墙(与另一山墙正交)及长门廊;
(B) 多层次屋檐;
(C) 墙体在墙角处连续过渡,墙体与屋檐连续过渡。

法国折衷主义风格(French Revival)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美国人在法国服役,对法国的别墅有直观的了解,加上当时受古堡风格和学院派风格的双重影响,战后,就开始在美国建筑介于两者之间的别墅——折衷主义风格,

其特征是:
A、装饰较简单,三角屋顶高而陡,有时也有山墙;
B、屋檐与墙体的接触处装饰仅为一个台阶;
C、砖墙结构或涂外墙层,有时也用墙外布置装饰手法;
D、窗边等仅有一根石条装饰。

有三种形态:对称型;非对称型;带塔楼。

殖民复兴风格(Colonial Revival)

这是一个世纪的风格,由美国建筑大师麦基姆(Mckim)兴起,虽然其他风格对它也有影响,但它基本保持了乔治亚和亚当风格(英国传统),因吸收了安妮女皇风格而显非对称性(如开一个辛格窗,加上一个安妮楼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时尚的变化,这种风格逐步简化。虽然如此,这种风格却是美国现代别墅风格形成的一块基石。与亚当风格相比,低层窗户演变成左右一对,大门廊纵深加长,加上冠顶形成一个进口,其余特征与亚当风格相接近。

这种风格有九种流派:非对称;四坡层顶配全宽度门廊;四坡层顶式;侧向山墙;中央山墙;双折线层顶;一层;二层楼外伸(加利森式);三层。

德国风格(Germany)

德国民主建筑在别墅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要数德式(fachwerk-bau)和城堡式(德国目前工地仍保留许多原型)城堡式可归入古堡风格中去论述。德式风格是从中世纪帝国民间住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英国都铎风格相近,不同的是每个立面几乎都有明显的装饰,俗称“绷带”式建筑,是日尔曼民族的主要民居形式。

古堡风格(Chateauesque)

源于法国 16 世纪古城堡建筑,将早期哥特风格和文艺复兴装饰技艺融于一体。美国建筑师亨特(Hunt)从法国学成后于1895 年设计了美国第一栋古堡风格别墅。由于古堡别墅大多数由石块砌成,细部装饰又极昂贵,因此,数量并不多。

其建筑特征为:
A、高而陡的四坡顶,正立面屋顶上开有数个老虎窗,并沿伸到墙面;
B、老虎窗上、烟囱上、侧墙上常有精美的哥特装饰物,垂直升天;
C、石墙,通常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塔楼,看上去很神秘。

它有五种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侧山墙顶;正山墙顶;两山墙正交;双折线顶。

希腊风格(Greek Revival)

源于古希腊庙宇风格,在 19 世纪中叶盛行美国,主要有两大因素:
(A)当时的人类学调查证实了古罗马风格的源泉是古希腊风格;
(B) 希腊在1821 年到1830 年间进行了独立战争。因为这两个原因,人们对希腊及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兴趣倍增,希腊风格时兴了约 40 年后逐步为哥特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及维多利亚风格所代替。

其特征是:
A、屋顶为低坡度的山墙或四坡顶;
B、在三角形屋檐下及正门廊的屋顶下有宽长的上楣带;
C、古典式门廊(有时与屋檐等高)的顶通常是平的,由若干根圆形或方形的立柱支撑;
D、正大门上有横向装饰条,与精制的大理石装饰融于一体。

它有六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门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正山墙门廊带侧翼;平顶(城市住宅中)。

法国第二帝国风格(French Second Empire)

法国建筑素来强调屋顶的美感,享有“第一顶”之美誉。与当时的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复古的情调正好相反,法国第二帝国风格却是很时髦的,它源于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筑风格,经英国传入美国,最初作为公共建筑的主要形式,后逐步在花园别墅中采用。

其建筑特征是:
A、高大而突出的契形屋顶——孟莎顶(Mansard);
B、其侧面顶(有平的和曲面两种)配有若干老虎窗,赢得了许多居住空间;
C、屋檐的装饰与意大利风格相似;
D、契形屋顶的上下两边楣口都有像小台阶一样的装饰长条。

它有五种形态:简单的孟莎顶;中央山墙或主翼;非对称型;带塔楼;城市住宅式。
英国民居风格(Postmedieval English)

美国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当数中世纪后英国民居风格了,这类建筑首先由英国人在美国东北海岸最富饶的地带兴建,多数为木结构,能保存下来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它外型单调。

其建筑特征是:
A、 陡峭的侧三角形屋顶,屋檐几乎无装饰;
B、木板大门,斜网格窗,显眼的精制的大烟囱。它有两种形态:两层木屋,中央烟囱(北方);两层砖屋,两侧烟囱(南方)

意大利风格(Italianate)

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一样在英国流行近200 年后传入美国,这类风格强调拱形的独特美感,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曾浒一时,美国第一栋意大利风格的别墅于1830 年兴建,后来由于A.J.Downing(唐宁)建筑风格的出版和影响,盛行了约40年。由于该类别墅造价昂贵,因当时经济萧条而萎缩。几年后经济复苏,又为别一种更新的风格——安妮女皇风格代替意大利风格。

其特征是:
A、四方形塔楼,低坡度四坡屋顶,多半是两到三层;
B、细长的窗户配以拱形装饰上楣(倒 U 字型);
C、宽长的屋檐下均等排列装饰托座;
D、大门上有许多雕花,门框的雕刻也尽显繁杂。 它有六种形态:简单四坡顶;四坡顶还中央山墙;非对称造型;带塔楼;正立面山墙;平顶(城市中)。

草原风格(prairie)

这种风格以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为代表,他生前很有名气,许多客户都找他设计自己的别墅。该风格是在美国殖民复兴风格四坡屋顶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突出建筑的民主性。

其特征是:
A、极平坦的大坡屋顶向四周作水平延伸。
B、外墙细部装饰条水平排列:这样的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步消失。
C、 窗的设计突出水平伸展性。
D、底层往往有一曾厚实的门廊与主体建筑连接:门廊由方形柱子支撑。

小型传统风格(Minimal Traditional)

这种风格是20世纪30年代都铎风格的简化形式,但也有主山墙与大烟囱,外装饰比较单一的形式,在经济萧条后得 30 年代及 40 年代比较流行,这类别墅通常最多只有两层,有木、砖、石等结构,以后逐步为牧场风格所替代,是目前美国较便宜的一种别墅。

棚屋风格(Shed)

棚屋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的变化情趣上,整个屋顶分割成若干不同朝向的斜面屋顶,墙面上有水平、垂直或对角线的细长木条排列,有时屋顶还装有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及其流行的风格。

其特征是:
A、斜面屋顶与山墙相交;
B、墙面上的木条与砖墙混合;
C、窗户自由开启;
E、屋檐光滑不外伸。

哥特风格(Gothic Revival)

哥特风格起源于法国教堂的兴建,像巴黎圣母院即是哥特风格的杰出代表。美国最早在别墅设计上采用哥特复兴风格是1832年,继后因有关该别墅风格的设计书籍出版,才使这类风格为别墅设计师采用。像英国的国会大厦也属哥特复兴风格。这种风格在维多利亚盛期达到顶峰。哥特风格强调垂直升空感。

其鲜明的个性是:
A、中央山墙与陡峭的侧山墙屋顶交汇在一起,山墙的屋檐边均有精巧装饰;
B、正立面墙体直接伸入中央山墙而无间断;
C、窗户上木梁呈尖券状;
D、一层或全立面门廊,由灵巧的哥特立柱支撑。 它有六种形态:中央山墙;一对山墙;正立面山墙;非对称;城堡式;砖墙色彩对比式。

法国学院派风格(French Beaux Arts)

法国在路易时代共和国时代曾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艺术功底之深厚在学院派建筑风格上几科达到顶峰。

美国在 1983 年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开始采用这种风格,并推向全国,成为城市纪念碑建筑的主要景允,后逐步为别墅所采用。拥有这娄别墅的主人常为百万富翁。

该别墅的特征表现在:
A、外观装饰得豪华、繁杂,画龙点睛立面(一层或多层)通常为一排有气度的柱廊(双柱);
B、墙面、窗户、窗顶和屋檐等处有精细的雕花装饰,尽显豪华气势;
C、墙体由石块砌成,立面常显对称。 它有两种形态:平式或低坡度屋顶;孟马莎顶。

安妮女皇风格(Queen Anne)

由英国建筑师萧(Shaw)推广,但风格的命名与安妮女皇的统治并无多大关系。1874 年第一栋美国安妮女皇风格的避暑别墅问世于罗德岛,由于风格独特,加上铁路网络的建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这种风格在全美得到普及。这种建筑有时整个建筑还配有一塔楼,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它的空间组合与罗马风格一样是很复杂的,并形成了古典、非对称殖民复兴和全盛期安妮女皇风格等流派,其简化形式为维多利亚式。

其特征为:
A、不规格的陡峭屋顶(L 山墙与四坡顶交汇),正立面通常有一主山墙;
B、底层有部分或全部非对称围廊,通常有一层高,沿墙的一侧或两侧分布;
C、围廊由细巧的柱子支撑。 它有四种基本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两个相交山墙顶;正立面山墙;城市住宅。

西班牙风格(Hispanic)

西班牙风格是殖民风格,传教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蒙特利风格等的总称,也包括在南美洲曾盛行的西班牙风格,他从美国的西南部沿墨西哥国境线和加利福尼亚海岸逐步推进到美国。与其他西欧建筑风格相比,其风格较为独特,其中传教风格常有多弧形的墙面,立柱支撑的门廊上也有弧线装饰。

殖民风格与蒙特利风格的建筑,二楼常有连续的一排走廊,而折衷主义风格,其装饰性不如传教风格那么明显,在美国圣地亚哥 1915 年博览会后开始流行,约到 1940年为当代风格所替代。

其基本特征是:
A、屋顶多为红瓷瓦铺设;
B、屋沿朝两侧外伸,户内有庭院;
C、门廊和窗多显拱形。

牧场风格(Ranch)

30年代有加利福利亚建筑师首先推出,40 年代流行,但盛行于 60 年代,至今还是相当流行的风格。这类别墅通常只是一层,平面为L型,有时屋顶由若干外露的柱子支撑,后花园很大,是家庭的主要户外活动场地。牧场风格多少带有点草原风格的痕迹。

其特征是:
A、屋顶坡度低,屋檐外伸;
B、拥有较大的后花园; 它有三种形态:正交山墙屋顶;侧山墙屋顶;四坡顶。
现代风格(modernistic)

1922年《芝加歌论坛报》总部大楼征集设计方案,芬兰的沙里南(sharinan)设计的方案获第二名,这中全新的风格即是现代风格的起源,以后逐步发展成熟,有 A 型和 B 型两种,现在我们在都市里可以看到许多这样风格的大厦

当代风格(modernistic)

它有两个分流:平顶和平坦屋顶的特征,那是受到国际风格和草原风格的影响。

其特征是:
A、屋顶平坦;
B、建筑柱梁外露;
C、窗户造型奇特;
D、立面简单。

国际风格(intrenational)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美国沉醉于传统和复古风格,而欧洲却致力于建筑新材料和技术进行深刻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国际风格,它提倡功能主义,使一栋建筑物在结构框架的支撑下,可任意组合,达到功能上的满足。

其特征是:
1、平坡屋顶不带屋檐,墙体光滑;
2、体形非对称;
3、门窗上去掉了多余的装饰。

分层风格(splite-level)

这种风格在50年代的牧场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通常别墅有安静区和非安静区之分,若将草原风格别墅中的安静区搬到楼上,但又不是整个一层,就成了分层风格,其基本纲领外观特征依旧和牧场风格相似。分层风格形成后,当代的美国花园别墅市内区分理论就逐步发展规律成熟。

㈦ 中国佛寺建筑屋脊上的走兽代表什么

台在建筑物的屋脊、檐背上可以看到一些造型精美的禽兽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汉代屋脊上采用朱雀、铜鸟等作脊饰,正脊两端一般使用凤凰。南北朝时印度的摩竭鱼(即鲸鱼)传到中国,佛经上将它视为雨神的座物,能灭火,于是做成脊饰置于建筑物上,名鸱尾。这种鸱尾在唐代以后又演变为鸱吻。至宋代,鸱吻变为龙的躯体,并刻有流云纹样。宋代脊饰尚有嫔伽、蹲兽、滴当、火珠等。明清时则演变为正吻、戗兽、仙人、走兽等,做工日趋精巧细致。

五台在脊背和前端,一排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造像形状各异,数量不一。据《大清会典》记载,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些小兽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龙、凤代表至尊;天马、海马象征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斗牛、押鱼是海中奇兽,据说能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狡猊是我国传统中能食虎豹的猛兽,象征千山一统,百兽率从;獬豸善于辨明是非曲直,为皇家"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末一个类似猴子的小兽,因排行第十,叫"行什"。这些吻兽在建筑功能上除起装饰作用外,还有结构上的作用。鸱吻是固定正脊两端的构件。其余各种兽像的下部均有防止屋脊滑动的大铁钉和木柱。脊的出理,原是为覆盖两个屋面相交缝隙的一种防渗漏的措施,后经过美化成为不可或缺的装饰性物件。

五台藏传佛寺的建筑结构,大部分使用密梁平顶构架,外部包以很厚的石墙和土墙,部分地方使用汉族形式的木构架屋顶。虽然由于使用不同,各类建筑体型不一,但由于这种构造点,再加以比较定型了的一些装饰手法,使得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且有很大的收分,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坚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则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坚实的墙身上往往点缀一部分木门廊,上面又有轻飏的汉族形式的屋顶,使这种坚实的体型并不呆板。

㈧ 什么是中世纪雕塑

“中世纪”是指公元4世纪~公元14世纪这一时间。在美术史中世纪界定的一千年的时间里,西方艺术围绕着基督教精神的物质体现——教堂而演变发展着,先后出现了拜占廷式、罗马式、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筑。雕塑在基督教世界从一开始就作为教堂的装饰和对圣经教义的解释而依附、服务于教堂建筑,并随着教堂建筑风格的变化而演化着。下面就沿着拜占廷式、罗马式、哥特式的线索对中世纪的雕塑风貌作一描述。

拜占廷式雕塑

东罗马帝国在最强盛时疆域包括整个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爱琴海中岛屿、克里特、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昔兰尼加和黑海、北海。首都君士坦丁堡原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市拜占廷,故它又称为拜占廷帝国。

东罗马帝国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在文化艺术上与古希腊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能欣赏到美丽的人体雕塑和富于立体感的浮雕,然而事实相去甚远。发生在公元726年并延续了一个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使拜占廷的艺术遭受了空前的劫难,雕刻品所受的破坏尤甚。9世纪以前的作品几乎消失了。这场由皇帝利奥三世(717~741)发起的“圣像破坏运动”是皇权和教会斗争的结果。皇帝借口宗教改革,封闭寺院,强迫僧侣还俗,没收教会土地。

由于破坏运动者宣称神是不能描绘的,用人的外形来表现神是对宗教的亵渎,而只能用寓意的形式表现基督,如:用十字架暗示基督,葡萄酒象征基督的血,在教堂绝不允许有人的形象出现,只绘建筑、风景、花卉、树木、鸟禽等,故此大批描绘和表现基督圣徒的壁画、镶嵌画及雕刻作品被销毁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个时代的作品均是以动植物为表现题材的装饰雕刻,大多采用浅浮雕的手法,效果近似于绘画。唯一的一件圆雕是收藏在米兰美术馆的一个女性头像,有人推测她是西奥多拉皇后,微妙的表情真实生动,大大的眼睛满含忧郁。

罗马式雕塑

“罗马式”这一名称是由19世纪初法国历史学家热维尔开始使用的。“罗马式”一词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语言方面,指使用罗马语(即拉丁语)系的各个国家,包括当时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尼德兰、西班牙等国家;建筑方面,指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欧洲的教堂建筑采用了古罗马厚厚的墙和有穹窿拱顶。在此以国家为顺序对罗马式教堂的雕刻艺术作一介绍。

德国罗马式雕塑以科隆大教堂的《基督磔刑》(公元970年作)为范例。这是一件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雕像,受难的基督,完全没有殉教者的样子,而是普通的人。但人体解剖是不准确的,可是人物的表情与死亡的沉闷结合得比较好,造成一种静穆的悲壮气氛。

意大利罗马式雕塑中世纪的意大利还没有形成一个艺术中心。在雕刻方面由于地方的分散性,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学派。南意大利的雕塑基本上是沿着罗马艺术的途径发展的,大多数是对罗马时代雕塑的直接模仿。伦巴底是意大利最早形成城市公社制度的一个地区。雕刻家威廉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艺术的传统。在莫德纳教堂的浮雕中创造的人物动态已十分动人,具有自然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有的已塑造了真实优美的人体。在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世俗的场面和世俗人物形象。公元13世纪初,雕刻家安泰拉米的出现是雕刻发展的新阶段。他的作品构图已经达到自由活泼、优美雅致的境地,人物的身体比例更趋匀称,衣褶的线条柔顺有力度,整个浮雕画面显得平和。

英国罗马式雕塑英国在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发展比较慢,10世纪才出现了圆雕。收藏在索斯威尔大教堂的《天使长与魔鬼撒旦斗争》浮雕是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浮雕,直到12世纪基贝克教堂门廊的雕刻还和当时斯塔的纳维亚教堂的大门的风格一致。

中世纪英国有重大意义的罗马式雕塑是墓碑雕刻,其构图及人物动态和面貌的处理,反映出英国的雕刻家们正尝试着反映具体生活。

西班牙罗马式雕塑现存的中世纪时西班牙罗马式雕塑有三处:奥维亚多大教堂的圣米哈伊尔礼拜堂的使徒雕像、阿维拉的维逊特教堂西门廊的雕像和圣雅各·德·康波斯泰大教堂的门廊。

圣雅各大教堂的著名门廊被称为“光荣门廊”,是雕刻家马狄奥在1183年雕刻的。在三个宏伟的门楣中心中,中间者雕刻了荣耀的基督、圣徒和天使,边缘围绕着启示录中24个手持乐器的长老。雕有妇女形象的柱子墩上有先知和使徒的雕像。雕刻家马狄奥把自己的形象雕在中央墩上教堂保护者圣约翰的脚边,和中世纪无数个无名的雕刻家相比,他是极幸运的一个。整个门楣像采用中心对称法,形象传统,力图表现庄严和神圣,但雕刻手法已远远超出了绘画的平面浅浮雕的性质,而且有相当强的立体感。在衣褶的处理上用交错的阴影变化表现出动感,这已是哥特风格的发端了。

哥特式雕塑

“哥特式”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在对前人的作品做总结对12世纪到14世纪的建筑所冠以的轻蔑的称呼。他们认为“哥特式”建筑尖形的拱、棱状的穹窿和繁复的装饰看上去粗俗而野蛮,只有摧毁了古罗马文明的哥特人才能做得出来。然而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这种哥特式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用这种眼光来观看这个风格的艺术了。

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表现的内容仍以圣经内容为主,同时出现了反映历史、地理等各学科和劳动、宫廷生活的题材。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了,自由了。到了哥特式后期,雕刻已摆脱了作为教堂的装饰和解释教义的作用,而成为完全对人本身的表现。

德国哥特式雕塑虽然将欧洲从12世纪到14世纪的艺术风格统称为“哥特式”,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其中的差别是相当显著的。哥特式晚期德国教堂的雕刻,雕刻家们总是将人像的衣着表现得与同时代人的相似,仿佛这些圣经上所记载的人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中间。

瑙姆堡主教堂的西内殿有12尊与真人等大的捐助者雕像,其中以迈森的总督埃克哈德和他的妻子波兰公主尤塔的像最精彩。这些雕像完成于1260年前后,而此时埃克哈德和尤塔已死去近200年,但雕刻家却表现了如此逼真的形象,使我们可能在人群中指出他们是其中的某男、某女。

意大利哥特式雕塑这一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是皮萨诺父子——尼古拉·皮萨诺和乔凡尼·皮萨诺。

皮萨诺父子和同时期的许多雕刻家一样,曾经在法国进行过研究工作,将法国哥特式建筑及雕刻风格介绍到意大利,并糅合以古罗马艺术风格,创造了独特的意大利式的哥特式艺术。

皮萨诺父子合作的比萨大教堂洗礼堂的讲经坛、锡耶那大教堂的讲经坛和彼鲁查的喷水池,被称为中古时代最后的伟大作品,其中为讲经坛设计的浮雕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风格,一般都表现了众多人物,显得有些拥挤,但是它采用了在构图上将主要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而且比其他人物要大的方法,主次分明,一目了然。这说明雕刻家受到了罗马石墩浮雕的影响。

皮萨诺父子为比萨洗礼堂所作的浮雕之一题名为《诞生》。浮雕中人物的脸部雕刻得很圆润、丰满,也很灵活,圣母和身边使女的脸转向侧面,正和那个方向的人在交流着什么。衣褶的雕刻显出流动的光彩,富于立体感。更重要的是,虽然为了区别其身份而将人物刻画得有大有小,但每个人物自身的比例是协调的。

乔凡尼·皮萨诺作为后期哥特式雕刻的代表,曾制作过多尊“圣母抱子”的立式、独立雕像,像这样独立自由站立的作品,在罗马式和哥特式早期作品中是罕见的,但这样的雕像在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作品中却是相当普遍的。

从乔凡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的“哥特式”艺术所表现的内容仍没有超出基督教的要求,但他的作品流露出了世俗性,呈现了向古希腊、罗马传统学习及对人体本身和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曾在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意大利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它孕育着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㈨ 请教宗教古建筑高人:这张图片是哪座建筑的顶部

这应该是圣彼得大教堂或者翻译为圣伯多禄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圆顶直径是世界最大的。

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梵蒂冈。是全世界的第二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天独厚教堂,并於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呈罗马式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最早是建于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修改,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几个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广阔,进入之后会不知从何看起。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时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

一是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

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除此三件艺术杰作外,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当您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的时候,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无法领略其宏伟的规模。若用人直观视觉去体测它的规模的话,很容易因教堂各个部分巧妙对称的布局形成错觉,需要借助一些实际资料才能说明它的实质:教堂的长度,包括门廊,为230米,拱顶的高度是38米。正殿尽头的彩色玻璃大窗上有一只圣灵信鸽,翼展达1.5米之长。这座教堂可容纳6万人。如果有时间,游客可乘电梯拾级而上,登顶俯瞰罗马全城。从教堂内出来,在教堂左侧有一个由卫兵队的成员。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 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他们不会拒绝,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却行不通。

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圣彼得教堂整栋建筑平面走势是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充满神圣的意味。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教堂概况中世纪的罗马教堂有一种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它们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如果你在看惯了辉煌精致的巴罗克风格教堂之后,想领略一下中世纪教堂的风采,那么,就去城外的圣保罗大教堂吧。虽然它是于本世纪初在原教堂的余烬中重新修建的,但属原教堂的忠实翻版,完全保持了古罗马君士坦丁风格教堂的特色。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395年,罗马皇帝奥瑙里奥在任时,教堂被扩建,自此直到16世纪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落成,城外的圣保罗教堂一直是罗马最大的教堂。从13世纪至15世纪,教堂一次次被修缮美化,许多艺术大师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成果,这里集中了珍贵的镶嵌画、壁画与浮雕,享有艺术宝库的美名。遭遇大火 1823年7月15日,由于整修时的疏忽,描金的木制天花板意外起火,烈焰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几乎完全吞噬了这座辉煌、罕见的古罗马教堂,除了正门的一部分、大厅的凯旋拱门和十字耳堂及廓庭花园之外,所有其他部分都付之一炬。法国作家司汤达当时正在罗马,对这一不可弥补的惨剧,他在《罗马漫步》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火灾发生的第二天,我去了圣保罗。它给我留下了一种庄严同时凄丽的美感,恰如奠扎持的音乐一般。灾祸留下的可伯痕迹还是如此活生生地展现在那里,教堂内堆满了半焦的冒着青烟的檀梁,被劈开砸断了的大圆石柱仿佛时刻有倒下来的危险。深深震惊了的罗马人到这里祈祷,来看他们被火烧掉了的教堂。虽然司汤达“毁掉也是一种美”的叹息呈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遭受的巨大损失面前显得肤浅;但他的描绘给后人留下了火灾之后的真实场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教廷决定重新修建圣保罗大教堂,并声明将在所有文字和绘画资料的基础上,尽量按原教堂的结构和规模重建。鉴于工程的巨额需要,教廷不得不向全世界发出了集资的邀请;这一计划立即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除了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之外,很多国家元首还为此捐赠了珍贵的建筑材料,埃及总督赠送了雪花石膏圆柱和镶片,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赠送了大批孔雀石,后来被雕成大殿内的祭坛。修筑工作整整用了一个世纪的时光,它的竣工是以大殿内一百根大理石圆柱的完成为标志的。重建的圣保罗大教堂宏大庄重,忠实地再现了教堂的昔日风貌,但仿佛始终有一层谈谈的薄雾笼罩在它的周围,也许是因为它地处城外,也许它不象其他教堂那样古老,那样豪华,还有许多说不清的原因,除了虔诚的朝圣者外,游人似乎不太喜爱这只从火灾余烬中飞出来的凤凰。感受教堂一到圣保罗大教堂,即使不了解它的历史,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对它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它的正六前的四方形门廊庭院是原教堂没有的,这里绿草如茵,几棵巨大的热带棕榈在草坪上投下它们安详的影子。庭院四周的高大圆柱显得肃穆庄严,你在他们中间缓缓走过,抬手抚一下圆润光滑的大理石,一股刺骨的冰凉透过手心直侵入肌体,你会不由地打一个寒战,赶紧垂下手来。你不能解释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的气氛。傲然挺立的圆柱似乎顾影自怜,拒绝人们的爱扶。同样是地中海的骄阳,同样有碧绿的草地和茂盛的灌木,这里却不同于其他教堂,那高高的、美丽的热带棕榈给人带来的一向是活力和暖意,在这庭院里却显得格外孤独。庭院的中央立着一尊圣保罗的雕像,他面目严肃,一手持宝剑,一手拿着给众教徒留下的告别信:“我一生经历了艰辛和困苦,我坚守了我的信仰。如今人生的旅程已尽,我预备为主的事业而献身……”也许从这些话语你能明白一点教堂的悲凉气氛吧。抬起头来,眼前是由梵蒂冈镶嵌艺术大师们集体创作的大型镶嵌画,在太阳的直射下闪闪发光,显得壮丽豪华,但那浅蓝色的基调与周围的雪白大理石相衬,更有超凡脱俗的味道。或许这是人为的一种冷调子,想引人步入纯净的天上世界?教堂大殿一跨入大殿,你顿时会生出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来,巨大的空间内一百根高耸的圆柱庄严地托起一个个半圆的拱门,柱头精雕的花叶灿烂夺目,你不由得会有一种错觉,这难道是一座被完整无缺、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的中世纪大教堂吗?沿着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你昂着头径直向前走,像是要迎着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似的走着,你的身后,孤独的足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柔柔的光从高大的弓形窗户里射进来,你会突然被那窗玻璃上美丽的波浪纹所吸引,一径走到它的下面,这才发现镶在窗框上的是被削得极薄的、打磨得极光滑均匀的钙质雪花石膏片。于是你忘情地一扇一扇地看过去,围着大殿整整走了一圈。那淡黄的透明底上泛着橙色、浅绿色、灰色、雪白色的纹,曲曲折折、袅袅婷婷,深的如乌云压顶,浅的如烟似雾,竟找不出一块重复的来。停下脚,你才明白这里头的光为何是如此柔和,如此朦胧。教宗祭坛大殿的尽头是教宗祭坛,除了教皇之外,没有任何人有权在此主持弥撒。祭坛的上方是一个13世纪制作的绚丽的华盖,在火灾中幸亏它上方凯旋拱门的保护才没有被毁掉。祭坛的位置正设在圣保罗的墓上。如果你是个有心人,那么沿着大殿转的时候会发现大圆柱壁上的小圆框,每一个框中都有一位教宗的镶嵌肖像,共二百六十五尊。说实话,除了专修天主教历史的学者会移步逐一辩认,很少有人一一看它们,更没人能道得出教皇们的故事来了。廊柱花园从大殿右边的门出去,你就来到了圣保罗大教堂的廊柱花园,这是1823年火灾中没有被焚毁的珍贵部分。它精美雅致,与教堂前肃静的庭院和空旷的大殿相比,显得更温馨美丽。廊柱花园建于13世纪,是瓦萨莱多的杰作,也是现存的13世纪最典型的建筑与装饰相结合的作品。廊院属阿拉伯科斯马特斯风格,它的结构是这样的:精致秀丽的双排小支柱托起高雅的拱顶,柱子的制作分光滑型、双重型、扭曲型等,一部分的柱身完全是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这回廊的内侧陈列着许多浮雕碎片和不完整的雕塑,都是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古物。也许是廊院的异国情调,也许因为它小巧玲珑,这里竟是整座大教堂中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花园中央的浅盆小喷泉的池底静静地躺着几枚硬币,时时有人弯腰捧起圣水浇湿前额,然后划着十字笑盈盈地离去。栽在草坪四周的是各色玫瑰,几朵浅黄的正在凋零,花瓣落在黑土上显得很安详,它们的身边,一丛深红的花在怒放。忏悔之魂圣保罗大教堂殿内的忏悔亭的小红灯被点亮了,在这庞大的空间里如同无垠的天空中的几颗弱星。一个老妇人跪在那深色樱桃木雕的小间前,双手托在胸上,显得孤零零的。你望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和身边的采购袋,猜想她的忏悔也许只是一种寻求宽慰的方式,因为小亭的里头有在耐心地倾听她,一如既往地安抚她,再三表示永远不会抛弃她。安慰和关注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在人生最后一站,许多人会显得无助和孤独。你重又转向后殿的巨型镶嵌画,那上面的天主眉目和善,他望着你,望着在他脚下延伸的直排圆柱,望着向外开着的门,欲语还休,仿佛那句神秘的话永远凝在了他含笑的双唇上。他知道,每一个进到这里的人,只要望着他的眼睛,就能读懂那句话的含义。

㈩ 这个意大利的建筑叫什么

意大利的十大著名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教堂建于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万神殿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Cathedral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教堂入口处的铜门是观看重点之一,传说中的波南诺·皮诺萨之门,门上的雕刻描述了耶稣基督的一生。教堂的许多珍宝在1595年的大火中焚毁,逃过此劫的艺术品有契马步埃绘制的半圆壁龛镶嵌画《环以光轮的基督圣像》以及北侧廊顶端有乔瓦尼·皮萨诺建造的令人惊叹的布道坛。 许愿池 许愿池(意大利语:Fontana di Trevi)是意大利罗马市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喷泉位在三条街的交叉口,Trevi即是指此意。许愿池总高约25.9 米(85英尺) ,宽约19.8米( 65英尺),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在电影《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后闻名于全世界。许愿池的全名叫做特莱威喷泉。早在公元前19年,喷泉就是古罗马人将贞女泉引进罗马城水道的终点。15世纪,这里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修,一直保留至今。喷泉主体部位的大理石海神雕像栩栩如生,细微处如海马们拉着的硕大的贝壳也处理得相当精美。据说背转身向池中投上一枚硬币就可以许三个愿望,但其中的一个必是“再回罗马”。 圣马可大教堂 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是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的安息之处。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马可福音》的作者。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世界第四大教堂,曾被评为“世界最美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高106米,其外部以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应用建筑学、几何学原理设计修建。杜奥莫大教堂、乔托钟楼和八角形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同在一个大广场上,三座大的建筑构成一体,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顶,这个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使教堂更为醒目。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翡冷翠的主座教堂,登上463级台阶就能看到整个佛罗伦萨的全景。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设计初衷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如今它连同奇迹广场上的一组建筑群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庞贝古城 庞贝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圆形竞技场 圆形竞技场(Colosseum)位于古罗马广场较低的一头,占地六英亩,像一座由石灰石垒成的顶部凹陷的小山。外墙高约一百五十七英尺,布满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门,黑森森的拔地而起,直插浅蓝色的天穹;内部周长一千七百九十英尺,为一裂痕累累的巨大椭圆型砖石建筑,场上纵横交错着一条条像敞开的伤口般暴露在外的坑道。 这座庞大的斗兽场在血腥味最浓的鼎盛时期是始终座无虚席,最狂热的场面比比皆是,但却从未能像今日作为一座废墟那样打动人心。 竞技场提供中文语音导览,乘坐地铁(红色M标志)B线(蓝色)至Colosseo站(在地铁站上方可以拍到整个竞技场的全)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大教堂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在欧洲所有教堂中排名第三,在世界同类教堂中是规模最大的,登上大教堂屋顶平台,可以看到3条环形大道和其间密如蛛网的街道。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 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