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雕刻
① 怎么学习雕刻
雕刻技法浅析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一般来讲,搞木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温州那边的黄杨木雕,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肩胛来抵住刀柄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② 怎么样才能学好雕刻呢 烦了
1.培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厨师对食品雕刻兴趣十足,就不会把它当作一种负担,一项任务,而是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因此,他就会利用很多空余时间去思考它,练习它。日积月累,他的雕刻技艺就会迅速提高。 2.恨抓基本功:我们从简单内容入手,循序渐进,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能学好大型雕刻作品的雕刻技法,才能进行自我设计和创作。学一样就要会一样,精通一样,只有这样才会使初学者感到有成就感,有自信心。这就像上楼梯一样,只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向上攀登,就一定会到达顶峰。如果好高骛远,想一步登上顶峰,其结果肯定是半途而废。 3.要有坚强的毅力:我们要坚持不断,持之以恒,顺利度过入门阶段这一困难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学习什么东西,起步入门阶段是最困难的。很多意志力不强的人,就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一个从未接触过食品雕刻的人,他在学习刻第一朵花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手不听使唤,下刀没准,这就是所谓的困难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朵不行练两朵,十朵不行练二十朵……,最终会练好它的。一朵花掌握了,他就会对食品雕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诸如力量的大?⒃?系男灾省⒃说兜母芯酢⒒ǖ慕峁沟龋?庑┚?槎砸院蟮牡窨潭蓟岵??跋臁H绻?谝恢只?妨艘话俅蔚幕埃?诙?只ㄖ恍枇肥?伟舜渭纯烧莆眨?谌?只ㄖ恍枇啡?拇尉涂苫?菊莆樟恕?r 4.善于总结经验:我们要多动脑子,及时纠正错误,与其他人互教互学,不段实践,勤加练习,使之精益求精,先保证作品的质量,再稳中求快,快中求精。我们要不断钻研,找出规律。每次动手雕刻前,都要把所刻内容的外形特征、比例关系、下刀顺序、运刀方向等在心中反复揣摩几遍,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下刀准确、自如流畅,一气呵成。绝不能手忙脚乱,颠三倒四,一会这补一刀,一会那截一下。 5.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学习构图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掌握表达形象的能力,不段实践和总结经验,使之精益求精。要学会用“几何法”、“比例法”对所刻对象进行观察、剖析。所谓“几何法”就是将鸟、兽、鱼、虫等动物的形体看作是最简单的一些几何体(如球体、柱体、正方体、椭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组成在一起的结果。“比例法”就是将这些几何体的长、宽、高等指标用比例的关系确定下来。例如,我们要刻一只游水的天鹅,可以把它的身子看作半个大的鸡蛋,头部看作一只小鸡蛋,它们之间(即脖子部分)由一段软水管连接,——这就叫“几何法”;天鹅的脖子是修长漂亮的,在刻脖子的时候要使其长度与身长相当,即:脖长∶身长=1∶1——这就叫“比例法”。对初学者来讲,掌握“几何法”与“比例法”至关重要,它能使初学者一下子抓住大形要点,使看起来无从下手、无章可循的果蔬雕刻一下子变得简单好学了。 6.积极进取,虚心学习:要处处留心,多向别人学习,即使别人的技术不如你,但一定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多向其他艺术门类学习,如剪纸、木雕园林雕塑、绘画、插花等,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学习构图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掌握表达形象的能力,多方面吸收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的精华。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才能大胆地去吸?⑻剿鳌⒋葱隆2宦凼欠裼忻朗趸?。?绞币?嗷?副始虮驶?ǘ嗷?氲窨棠谌萦泄氐亩?锶缌?⒎铩⒑住⒂恪⒙沟龋??庋?栈?吕郏?欢ɑ岫阅愕难?坝泻艽蟮陌镏??r 总之,学好食品雕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毅力和恒心。只有持之以恒、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样才能把这门技术掌握,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雕刻师。
③ 如何做好一个石膏雕塑全过程
对于雕塑的空间性,应该是被大众所普遍理解的。雕塑(sculpture)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如果从纯粹物理学上考虑,在空间性这一特征上,雕塑与装置毫无区别。但艺术作品决不可能是一种简单实体的客观存在。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如,亨利·摩尔对纯粹空间性的探索。而对于装置艺术(installing art)而言,三维体积是它呈现出来所必需的一种媒介手段,它仅仅是一种承担某种思维和观念的载体。因而,在装置艺术中讨论在雕塑语言中极为根本的体积、量感、节律等因素是毫无意义的。正如在中国画中,线条本身具有目的意义,而在西方传统艺术中,线条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存在的。 雕塑作为一种在三维空间内存在的立体艺术,被认为是不可能长于表现时间的。但事实上,雕塑艺术也并非完全排斥时间概念。但由于雕塑作品本身多为静止形态,所以,他们所表现的时间或运动多来源于艺术家和观众的社会共同经验和心理感受。如,中国古代画像石《荆柯刺秦王》,便在同一画面中表现故事不同时间的两个情节。又如,米隆《掷铁饼者》中高扬的双手和即将飞出的铁饼,卡瓦诺《丘比特之吻》中飞舞的翅膀,布莱尔《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以及印度古代雕像《湿婆舞蹈铜像》中巨大的动态和时间过程。也正如莱辛在《拉奥孔》中关于“高潮前一顷刻”的论述: 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持续着,在持续期中的每一顷刻中可以现出不同样子,处在不同的组合里。一个这样的顷刻的显现和组合是前一顷刻的显现和组合的后果,而且也能成为后一顷刻的显现和组合的原因,因此仿佛成为一个动的因素的中心。2) 如果所有这些例子还只能看出雕塑作品在心理接收上的时间性,那么,二十世纪以来靠机械或自然动力驱动的活动雕塑以及利用声、光、电等原理产生运动效果的效应雕塑则实实在在的让雕塑从物理意义上运动起来。如,考尔德《三条红线》,乔治里斯《列柱》以及战后众多日本艺术家的活动雕塑作品。但是,虽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雕塑的非时间性概念,可它们还是显然被界定在雕塑这一艺术门类中,那是因为她们所呈现出来的时间性都是在非线性的模式中存在,具有不定性的特征,而非叙事的观念表达。所以无论那种运动形式,它们最终指向的,还是雕塑实体本身。因为雕塑这一成熟学科有其自身意义和规定性,雕塑中的时间性完全是为雕塑实体的审美功能或社会功能服务的。而装置艺术的时间性则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与身俱来的。装置艺术的时间性,在物理上和心理上是一体的,如,珍尼.安东尼《啃食猪油》,猪油块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融化倒塌,这种运动与活动雕塑的与动是完全不同的装置艺术中的运动一般有着某种顺序、目的,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而且这种逻辑一般是叙事性模式的,甚至还可以是情节化或剧情化的。同时,它要求作品运动的时间性必须与观众接受的心理过程暗合,因为本质上它的运动并不服从于作品中的实体,而是为了更好的让观众解读隐含在作品中的可分析观念,或者过程本身就是其目的所在。所以,两者在时间性这一特征上有本质的区别。 质材是雕塑作为实体性空间艺术的生命。质材本身的性质总是比外在的装饰更为重要。雕塑作品在塑造实体的过程中,质材本身的性质经过强化、纯化、特征化,从而达到一种材料本性与对象实体的高度统一。在此过程中,材料特性的保留实际上也成为审美对象之一,也就是说对于雕塑作品而言,质材是第一位的,而它所承载的思维则是其次的。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前,雕塑作品的几何特征,质材的物理特性,如密度、不透明性、坚硬度等条件更是决定性因素。即便是在今天,科技的发展促使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也是如此,玻璃钢、合成塑料、聚脂树脂、人造大理石、合成金属甚至是软性材料,如,赵伯巍《完整的片段》,赵海波《为了一件不愉快事情的我》,韩美伦《无题》,虽然他们的作品突破了只能用硬性材料的不成文原则,但并没有使雕塑质材的本位性发生更本性改变。归根结底,它们还是一种对质材性质的尝试和思考。但对于装置艺术而言,则不存在这一原则,装置艺术一般以某种特定的观念为前导,再结合表演艺术、身体艺术,声音艺术、偶发艺术、过程艺术、大地艺术等诸多艺术形式进行多途径表达,材料形式则是处于第二位的因素,排在观念和想法之后,也就是说装置对质材的要求仅仅在于运用某种质材是否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艺术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对于这些作为承担者\媒介的材料而言,不需要考虑它们体积、质量、肌理等因素自身的意义,而只要求他们是为大众习惯所公认的某种意义的载体即可,并以此达到思维引导和传播的目的。如,毛发、气球对性的隐喻性,而大米则无法表达。 雕塑作品在创作中利用质材的另一特点是材料的单一性。很少有在同一雕塑作品中运用多种性质材料的做法,要么是大理石、铸铜、石膏,要么是玻璃钢、直接金属等,相对说来都比较单一。而装置艺术由于其自身的规定性,可以势无忌惮的运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如,波丘尼《空间中一个瓶子的发展》,整个作品采用青铜材料制作,质材的单一性和非现成性\ 雕凿性界定了作品的雕塑意义。若将此作品做得更具装置味,完全可以在作品中采用一个现成的玻璃瓶。雕塑作品通常运用非现成的,可雕凿的材料,这与雕塑艺术自身的语言方式和目的有关,它需要的是一种含蓄整体的表达,若运用多种材料组合,会造成雕塑语言的混乱和主题的冲淡。所以,质材的单一性是因为雕塑艺术需要直接的可读性造成的。而装置作品则通常采用可结合的现成品,故而,装置艺术又被称之为现成品艺术。大量的利用现成品与装置艺术的目的有关,对于观者而言,现实生活中习惯的物品更具有解读性。如,基·埃德米尔《吉尔·彼德斯》,给石膏模特穿上真实的衣服,甚至装上假发。陈立德《受伤的菩萨》,用纱布为菩萨包扎伤口。采用不同的质材,从而阻断了观众审美的正常思维,很自然的就将观众的思维引导至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方向上。若采用单一的材料,便与一般的雕塑没有太大的区别,装置艺术的观念传达的目的根本就不能实现,或是很难实现,或是导入歧途。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由于装置艺术对新材料天生的敏感性,小到针线,大到航空器材,它无一不用。 雕塑作为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体的艺术,不可避免的要占据一定的物理空间,并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作用。人的视觉不可能仅仅与雕塑作品本身发生联系,观众必须提前将作品设定到一定环境中去观看,因为作为三维空间中存在的雕塑不可能像绘画一样,以一个画框将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分割开来,即便是在展览馆中的雕塑仍然有它存在的环境,即是展览大厅和它周围的其他艺术作品。而环境雕塑或场景雕塑则在制作之前,雕塑家就必须在抽象思想和经验思想的融合中考虑到场地因素,也就是说这一类雕塑是完全为环境而做。亨利·摩尔说:“我宁愿将我的雕塑摆在自然风景,几乎是任何自然风景中,也不愿将其安置在哪怕是最美的建筑里。”事实也是如此,如他的《国王与王后》,被置于苏格兰广阔荒凉的山岭之上,文明时代的权利与原始时代的朦胧混沌在自然中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因为环境的契合而被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3)它作为雕塑作品的整体效果被绘进视野之中。雕塑环境随着科技和媒体技术的不断扩张而扩张,光效在OP艺术兴起之后也介入到雕塑领域,所以,“场地或地点决定了作品的形式”(克拉斯·奥尔登堡),4)所以,环境成为雕塑作品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它却永远只能是前提、条件和背景,而永远无法成为作品内涵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有助于观众的审美和感受,而自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对于装置艺术来说,环境这一环并不是不可缺损的。某些装置艺术,可以完全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并具有自身意义。对于这一类作品而言,内部环境和组成结构似乎更为重要,如,卡巴科夫《总体》装置、《我们在这里生活过》,这一类作品放在那里区别都不大,因为它的目的仅仅是让观众体验其内部空间。而另一类形式的装置艺术则依赖于环境的存在而存在,也就是说,环境已经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并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不再仅仅是一种背景条件。
④ 如何做好浮雕以及浮雕和圆雕的区别
雕刻技术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它已经传承了好几千年的历史了,雕刻艺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可以体现出来,很多的古代建筑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形,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雕刻的类型是非常多的,那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圆雕和浮雕呢?这两种雕刻方式的区别大家了解有多少呢?接下来小编就好好为大家做一下介绍吧!

什么是圆雕?
圆雕又被称作立体雕,它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欣赏,是一种三维立体雕塑,雕塑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有人物造型、各种动物、甚至还有静物雕塑,在材质上面是丰富多彩,包括石材、木材、金属、植物、橡胶等等。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喷泉、花园或是家居室内。
什么是浮雕?
浮雕也是属于雕刻中的一种手法,浮雕是雕刻者在一个平面板状物上将自己想要塑造的造型雕刻出来,在平板材料上凸现出来。浮雕是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雕刻手法,它使用压缩处理法只向观众提供一面或者两面的观看面。由于这一特征,浮雕在各种建筑物上面的使用十分广泛。
圆雕和浮雕的区别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通过小编详细的介绍之后大家现在应该明白圆雕与浮雕的区别了吧!不管是圆雕还是浮雕他都是雕刻技术的一份子,所以我们都应该详加了解。雕刻技术作为我们传统手工技术的一种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的,现在有专门从事雕刻的人员,如果大家有着方面的喜好的话可以去学习一下,完全可以当做一种业余爱好来进行,其实学习雕刻技术也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体现。
⑤ 做好精雕图怎么进行雕刻
编好刀路,输出ENG刀路,传送到精雕机,就可以雕刻了
⑥ 精雕做好浮雕,怎么玩成以下步骤进入雕刻
您的关于复你好楼主!下面制就让我为你做解答。我先给你说个大概从描线 填色 建模做路径 文件装换 加工这个五大步骤下面我再把每步详细的操作步骤说一下描线:可自行作图也可通过实物图片进行线条扣取填色:分色后可通过颜色模板限定操作区域建模:构建三维模型(利用软件里的各种工具如:冲压、堆料、去料、磨光、祥、云单线浮雕等一系列工具)路径:选择合适加工策略及刀具生成刀路轨迹线。输出转换:生成ENG格式文件后对于非精雕机可通过转换器转换成NC代码使用。基本上就是这几大步骤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或者想要细化的地方可以直接找我
⑦ 如何才能做好雕塑
机构,外型结构是由内部结构组成的, 多看,多想,多摸,这是必要的
⑧ 怎么制作竹简并很好的雕刻
其实竹来简的作法非常之源繁琐,如选料,处理,防腐以及打磨与休整都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但是对雕刻而已就会变得非常之简单了,因为现在很少再用人工篆刻了,通常都采用激光雕刻机来完成,现在关键的是竹简的制作方式,建议你不妨参照麻将席的制作工艺进行反冲防腐处理,我想那样就不至于让虫子蛀或是发生霉变现象了!希望如此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