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雕刻怎么样的
Ⅰ 在故宫里为什么到处雕刻龙
因为皇上就是龙 龙代表威严
Ⅱ 故宫的动物雕刻中镇邪的动物有哪些
在紫禁城建来筑群的殿脊和屋脊源上,有许多琉璃装饰件,主要有两类:正吻和脊兽,它们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
正吻是宫廷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龙口,咬往正脊,是防火镇水的象征。脊兽就是紫禁城大小宫殿的檐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每一件饰物都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麟类、羽毛类和兽类的吉祥动物形象,形态各异,含义丰富,除檐角最前有琉璃“骑凤仙人”外,还有各种样式的琉璃小兽,在《大清会典》中介绍说这些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
Ⅲ 故宫屋脊上的老人是谁为什么在故宫屋脊上雕刻老人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会发现宫殿的屋顶上有着一排的动物,在这些动物的最前面有一个骑着动物的老人,人们将这几个动物称之为“五脊六兽”。在最前面的老人是“骑凤仙人”关于他的来历众说不一,有人说是姜子牙或他的小舅子,也有人说是齐闵王,到现在都没有确切的说法。
还有一个讲法就是说这个仙人就是姜子牙本人,在当年封神之时,由于他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神位。于是他就坐在屋顶的最高处来看着芸芸众生,并监督所有的神仙,以防他们做坏事。于是在故宫的屋脊上面也安装着这个雕刻,来帮助君主监视着朝廷上的众臣子们,让他们不能有做坏事的想法和行为。
关于骑凤仙人的来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它有着遇难成祥的寓意,也同时代表着警示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对于建筑的设计,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细节上面也十分的讲究。这些仙人和神兽们是古代建筑的装饰物品,让整个建筑变得不仅生动而且还富有文化的气息。
Ⅳ 故宫的大多数建筑上都雕刻着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皇帝又为真龙天子,他住及办公的建筑就雕刻龙,来增加皇家的威严。
Ⅳ 故宫汉白玉雕刻大师
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被雨、雪吸收而造成酸度增加,形成酸雨,酸雨能侵蚀建筑物.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Ⅵ 故宫殿宇飞檐上都雕刻有瑞兽,且数量都不一样,请问高人他们都是什么,如何确定在什么建筑上该雕刻多少个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Ⅶ 北京故宫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在公元1420~1911年这491年间,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博仪,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后居住在这座宫殿内,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宫内有各类殿宇9000余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宝库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
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
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
故宫文物分成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先后布置了51个原状陈列,真实性很高,建立十余个专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数百余次,赴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展览数十次,宣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Ⅷ 故宫的每一个宫殿前都有哪些雕塑
我晕 故宫那个殿前都应该没有雕塑的
那是国家只重地怎么会放雕塑,一般都是青铜器鼎、仙鹤、神龟什么的,最多还有几个水缸
Ⅸ 北京故宫的云龙大石雕是干什么用的在故宫的哪里有有什么内容急啊!
作用:北京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的雕刻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无可撼动。
内容: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雕刻着9条凌空飞舞的巨龙,分为三组腾飞于流云之中。它们或升或降,高高地突起在巨石的表面,造型生动。巨龙身下是万朵云霞。石雕的下部有5座宝山,宝山之川是流畅的水纹。整块石雕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变化有致,主次分明。
位置:云龙大石雕位于故宫三大殿之一保和殿后面三层须弥座高台正中的御路(专为皇帝用的路),由一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
太和殿前的三层台阶中,也有三块与保和殿后大小一样的石雕。太和殿前的大石雕虽与保和殿后石雕尺寸大小相同。但不是一块完整的石料,而是由三块不等的石料拼接而成。
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艾叶青石雕刻而成,据推断应与紫禁城同时而建,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了。
(9)故宫雕刻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制成石雕的石料采自于房山大石窝镇,这么大的一块石料运到紫禁城也是非常的困难。在运输的途中,每隔一里挖一口井,冬季汲水泼成冰道,在冰道上拖运石头。此举征用民夫2万人,调集上千匹骡子,耗银11万两,数十天才走完这一百多里的“冰道”,将庞然大物运到京城。
云龙大石雕是故宫里最大的一块石雕,原是明代石雕,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凿去旧有的花纹重新雕造。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二百多吨。石料采自房山,当时石料的采运非常困难,运输沿途每隔一里挖井一口,汲水泼成冰道,用旱船托运。
一石采运即需万人之多。石雕四周刻有缠枝莲花纹,下部为海水江牙,中间雕刻着流云衬托着九条蟠龙和州龙,云龙形像生动,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Ⅹ 这是在故宫拍下的图,这这里的墙上大都有这种雕花,请问是用来做什么的
通风口。透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