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是如何雕刻的
A. 米开朗基罗的第一个雕塑是什么
一四九八年,25岁的米开朗基罗完成了第一个让他闻名于世的作品《哀悼基督》
B. 米开朗基罗 死前雕刻
西斯廷教堂祭坛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
C. 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还是画家
画家在那时的说法 叫画匠 那时的人小米 他的主要工作是 为一些教堂做装饰雕塑 后来专 他从对神的雕塑作属品转为 人体雕塑 以及后来的 形态研究 就他的历史贡献来说 和作品比例来说 他是美术三杰之一 但是 是个雕塑家 而不能说他是个画家 那个概念 是完全不一样的成就
D. 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他绘画和雕塑生涯的最后杰作是什么
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他绘画和雕塑生涯的最后杰作是《哀悼基督》。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 取材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
分为第一件和最后一件 第一件是其早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于公元1498年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十分隐觅,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但在1972年,33岁的奥地利地理学家拉斯洛-托特来到圣彼得大教堂。他爬过护栏,一边喊着“我是基督”,一边用大锤击打这座大理石雕塑。圣母玛利亚的左眼皮、脖子、头和头巾一一掉落后,他又一手折断了圣母玛利亚的左臂。梵蒂冈教廷的工作人员在这场劫难后找到了50余块大理石碎片,但更多碎片还是被游客顺手牵羊带走了。修复后的雕塑现安置在防弹玻璃制成的展示柜内。
E.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雕塑风格特点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雕塑风格特点:
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F. 《哀悼耶稣》 是米开朗基罗本人雕刻的还是在他的指导下雕刻完成的
《哀悼耶稣》是米开朗基罗公元1498年创作,云石材质雕像,高175厘米,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G. 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背后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他不仅是伟大的雕刻家、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在他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意大利从繁荣到衰落的转变,他始终是一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如果说达芬奇创造了内心深邃、高度智慧和风格文静的典型,那么米开朗基罗就以塑造了充满力量、坚毅果断和具有信心的英雄形象而不朽。
他的笔下、刀下的英雄虽然取材于宗教、神话故事,其实是讴歌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力挽狂澜拯救祖国的英雄,寄托了艺术家和人民的希望和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3月6日出生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努加普莱斯,父亲是当地的地方长官,自幼丧母,他是在乳母(一位大理石匠之妻)的家中长大的。
从小就和大理石做伴,米开朗基罗十三岁时违抗父命,不再学习拉丁文,改从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基兰达约的作坊学艺,显出惊人的绘画天赋。
一年多后他进入当时佛罗伦萨当权者美狄奇的庭苑学习在这里他接受雕刻家贝尔托尔多·弟·乔凡尼的指导。贝尔托尔多是多那太罗的学生,这对少年米开朗基罗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人公大卫出身贫寒,少年时放羊为生,英俊勇敢,曾与袭击羊群的狮子、豺狼搏斗。
公元前一千年,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在巴勒斯坦山谷交战。非利士人首领歌利亚仗势欺人,每天对以色列人呼喊、叫骂,向以色列人叫板挑战。以色列人心惊胆战,不敢应战。一日,大卫去给在以军作战的哥哥送奶饼,听到歌利亚的叫喊,决定挺身迎战敌军。
以色列军首领扫罗见大卫是个身单力薄的放羊娃,不敢应允。大卫说,放羊时他曾杀死狮子,还怕歌利亚?扫罗最终同意了,给大卫穿上盔甲,送他出征。
大卫觉得盔甲臃肿碍事,脱去盔甲,穿上放羊时穿的衣服,去迎战歌利亚。歌利亚见一个放羊娃向他冲来,嘲笑道:“是否以军都死绝了,派一个娃娃跟我对阵?……”说时迟,那时快,大卫用放羊用的甩石带将一块石头扔向歌利亚,正击中歌利亚脑门,歌应声倒地。
大卫用歌利亚腰间的大刀割下他的头颅,提在手中,返回以军阵营。…… 此后大卫带领以军多次征战,最后继承以色列王位。
1501年春,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秋天开始创作著名的雕塑《大卫》,至1504年完成。
《大卫》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大卫》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而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置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是一个充满着旺盛生命力,有着必胜信念的健与美的英雄形象。
在米开朗基罗以前,不少雕塑家曾塑造过大卫的形象,往往是表现战斗胜利后的大卫形象。如多那太罗的青铜雕像《大卫》,显出喜悦和悠然自得的神情。
而米开朗基罗却是精心刻画了大卫临战前的一刹那头部微微转向左方,双目紧紧地凝视着敌人,左手握着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的下垂,略握拳头,外表的平静,使塑像更具内在的紧张和运动感,更加显示出大卫的沉着、勇敢和必胜的信念。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获得了盛大的成功,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它被西方美术史称为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7)米开朗基罗是如何雕刻的扩展阅读
艺术成就——无与伦比的雕塑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
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H. 米开朗基罗雕塑技法
大卫哀悼基督》《摩西》《垂死的奴隶》《晨》《暮》《昼》《夜》
I. 佛罗伦萨雕塑大卫的鼻子太大了米开朗琪罗是怎样应对的
1502年,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来到佛罗伦萨,他要用一块别人认为无法使用的石头雕出手专持弹弓属的大卫形象。
几天后,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索德里来到工作室。他站在雕像的下方说:“米开朗琪罗,你的这件作品很了不起,便它有一点缺陷,就是鼻子太大了。”
米开朗琪罗让索德里尼随他爬上支架,在雕像鼻子的部位开始轻轻敲打。表面上,他是在修饰,事实上,他没有改动鼻子的任何地方。几分钟后,他问:“现在怎么样?”索德里尼回答:“现在最完美了”
不与人争辩,而是巧妙地把事情做得妥贴,才是高手。
希望能帮到你。
J. 米开朗基罗 生命最后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米开朗基罗生命的最后创造了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即西斯廷教堂祭坛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