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刻字怎么刻
⑴ 石雕的雕刻方法一般可归纳为哪些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石刻岩画,在条件适宜的边区,仍是原始行艺术家创作的主要形式,而且经久不衰。例如阴山岩画中就有不少新石器时代作品。阴山岩画的表现风格,其影响是十分深远巨大的。事实上,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游牧民创作的岩画,多属凿刻石璧而成,其源头则应溯至阴山岩画。另外,狩猎与动物的描写始终都是永恒的主题。商周金文中的图画字,战国铜器的写实纹样,秦画像砖的人物狩猎图,都是这样技法的延伸,只不过后者日趋精确化、形式化和韵律化而已。由此可见,黑影技法的抽象概括和夸张的特点,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艺术不重形似,追求气韵生动传神的审美理想。此外,中国古石雕技法的另一源头——线雕,也是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发现于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石刻雕像,据认为就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原始先民凿刻的。这种线刻石雕形式,在历代的石雕创作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新石器时代的石雕虽然出土不多,但其风格并不单纯,也是完全不同于石雕岩画的另一番天地。出自辽宁东沟后洼的几件滑石雕刻,皆为圆雕小人头像,刀法显得粗犷奇拙,形象古朴、生动,表明它们是象征性的作品。
⑵ 石雕需要什么工具
石雕加工工具需要凿、锤、钎等工具。
1、手工雕刻品。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石雕。
3、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喷砂雕刻品。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化学腐蚀雕刻品。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2)石雕刻字怎么刻扩展阅读
中西区别
社会公众对他们就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西方石雕从业人员被称为石雕家,他们跟画家,美术家被看着是同在一个群体,而在中国石雕从业人员被称为工匠,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只被称为一般的普通从业人员,甚至是粗工。
伴随着西方石雕的流入,这些石雕从业人员才被认同,石雕被列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雕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石雕家的认同。这是西方石雕与中国石雕有何区别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实践层面来讲
在近代,尽管中国石雕工匠与西方石雕家在创作形式上极为相似,但是两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大相径庭。在中国,石雕人员仍然是传统分工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寺庙建筑塑像、为建筑雕刻石头。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创作的自由空间。
从表现对象、作品所处空间等方面来讲
他们的作品缺少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创作的石雕能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作品力量丝毫不弱于同时代的画家。接受各方定件、从中获利的西方石雕,其作品则可以进入各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街头、公园,其作品自然会引起公众关注。
这也是西方石雕与中国石雕有何区别的另一个原因。
⑶ 石雕雕刻工艺以及制作流程
石雕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工艺作品中,石雕拥有独特的地位。其材质坚久、种类丰富、应用之广泛、流传之久远非一般工艺品所企及。
一、雕刻概念
雕是将所需形象以外的材料去掉,刻是在雕好的形象上刻制细小结构,例如眼睛、须发、花纹、文字等等。
以石头为材料的雕刻叫做石雕。
二、石雕种类
石雕的种类有很多,从功用上划分,可以分为观赏型和实用型两类。其中,观赏型石雕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一些小型的人物、动物、山水摆件。实用型石雕包括建筑石雕和宗教用品。这类石雕主要用于皇宫、府邸、民宅、桥梁、佛教造像以及生活用品及文具制作。
建筑石雕主要指在各类建筑的各个部件、构件上的装饰性雕刻,是天泽春石雕的主要门类。最常见的有石牌坊、石栏杆、石柱、石狮子等。
石牌坊
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开敞式建筑,牌坊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等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石牌坊的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额枋、立柱、加筑石部位,有的石牌坊通体布满精致的石雕图案。
石狮子
石狮子是迄今为止人们见得最多的石雕之一,无论宫殿、府邸,还是民居、桥梁,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狮子或端坐或站立或横卧,无论何种姿态,其威严肃穆总能让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
此外,华表、石碑、拴马桩等等都是装饰性极强又特色分明的建筑石雕,在建筑物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除了功用上的分类外,石雕也可以从创作技法上来划分,主要有圆雕、浮雕、线雕和影雕等几大类。
圆雕
也就是立体雕刻,一般没有背景,可以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圆雕形象千差万别,雕刻手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根据所雕刻形象各部位的比例画出大体的轮廓,将轮廓线以外的多余部分凿去。然后把外形打造出来,将细部线条全部勾画出来,并将细部雕凿清楚,再将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净。 圆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泽春石雕技法。
浮雕
浮雕是介于绘画与圆雕之间的一种雕刻,也可以说是一种压缩了的圆雕。一般都以背景为依托,是主题与背景溶为一体的雕刻。雕刻前一般先要将图案画出来,然后再在石料上雕刻。
线雕
用铁笔在石板上画的工笔画。线雕是绘画与雕刻的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线雕需要先将图案画出来而后再雕刻,但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往往不需要画图,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雕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影雕
是用铁笔在石板上点击的油画。影雕是利用铁笔点击的密度来确定图像的明暗。密度越大的地方,光线就越亮,图像的这一部位也就越突出;密度越小就越和背景颜色接近,所反映的部位也就越平滑。这样明暗的巧妙结合,从而形成了图像栩栩如生的立体感。
三、雕刻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雕刻的关键问题之一。石雕常见和常用的工具有锤子、钢钎、刀子、毛笔、墨斗、角尺、砂轮、切割机以及电磨等工具。这些是雕刻师们须臾不可离手的必备工具,是他们创作作品的准星。
四、雕刻题材
当代雕作品姿态万千,但究其题材不外乎两大类:
一类是表现吉祥和驱邪纳福的图案、文字和动植物,如天官赐福、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狮子绣球,单纯的狮子,麒麟、凤凰、象、鹿、仙鹤、十二生肖、石敢当等祥禽瑞兽更为多见。
第二类是表现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情节及人物、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等。人们将自己的理念、企盼、向往尽刻其中。
五、雕刻方法
石雕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依靠画稿或不等一模型,完全凭眼力在石头上雕刻。这种办法速度快,但不易掌握,能提高雕刻师傅们的技艺水平;
第二种是利用1 比1 模型,用点线器雕刻。这种办法比较准确,但成本高,速度慢,因有点线器作辅助,雕刻师傅们的眼力得不到锻炼,进步较慢。
第三种是完全凭头脑中的“模型”进行雕刻。可分两类:一类是雕刻对象过于简单;一类是有高超的造型能力,用不着参照物。
六、雕刻程序
在世代石雕艺人的不断积累和磨砺中,一套完整创作工具、创作程序和雕刻技法经过完善走向成熟,并被传承下来。由于石雕用途各异,材料不同,规模不等,因此制作工艺也各不一样。第二和第三种雕刻办法很简单,用不着详细介绍,单说第一种雕刻办法。雕刻题材我们选取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石狮子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石雕的精湛工艺。其雕刻工序主要包括选料、勾勒轮廓、减荒、整理造型、精雕细刻和打磨等。
选料
根据石雕的作用、所处的位置和题材,选择用料是石雕创作的第一步。石雕的材料有很多,主要包括汉白玉、青白石、花岗岩、砂岩、软玉等。
汉白玉
汉白玉洁白晶莹,石质柔软,纹路细致,易于雕刻,多用于宫殿建筑的装饰雕刻。比如北京故宫中大量的影壁、石狮子、石栏杆等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这些雕刻既庄重典雅,又气宇轩昂,很有皇家气派。
青白石
青白石颜色和花纹相差很大,种类丰富,质地细腻,不易被风化,多用于宫殿建筑和带有雕刻的石活。
花岗岩
花岗岩具有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特点,但由于纹路粗糙,不易雕刻,只适合用来做台基、阶条石、地面等。
选料分主动选料和被动选料两种。主动选料是石材决定题材,就是根据石料的大小、形状、硬软、色彩和颗粒的粗细等,因形就势,决定雕刻什么题材;被动选料是题材决定石材,就是根据题材的需要选择石材。
主动选料比较容易,对石料的浪费较小;被动选料很难,因为无论长、宽、厚,多了需要去掉,既浪费石料又浪费功夫,少一点就不能用。
另外有了裂缝不能用,杂色太多不能用,质地太松不能用……为选一块合意的石料,特别是大块石料,往往需要几天、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采取主动选料的方法,选择一块汉白玉石料,使用以圆雕为主的雕刻技法来雕刻狮子。接下来就要勾勒轮廓了。
勾勒轮廓
勾勒轮廓就是在选好的石料上将狮子的大概轮廓画出来,以便合理利用石料和掌握狮子的形状。这一步可以说是雕刻狮子的设计蓝图,是雕刻的依据,它关系到狮子整体造型的成败。
勾勒轮廓不仅需要雕刻者本人对狮子的形态作出准确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勾勒轮廓前要先对石料进行找方,找方的作用一是把这块石料可用的部位框出来,并且可用石料的四个角都必须是直角;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这块石料的大小确定狮子的比例,尽量减少石料的浪费。
找方时用墨斗拉出直线,根据狮子各部位的比例,用毛笔蘸上墨汁画出粗略的轮廓。一般情况下,石雕的狮子比例为底座占石料的三分之一,狮子占石料的三分之二,狮子头部又占狮身的三分之一,将头部的准确位置勾画出来,接着再勾画出前腿和后腿的位置。这时就可以减荒了。
减荒
狮子的轮廓画出来后,要将轮廓线以外的多余部分凿去,叫做减荒。减荒时采用人工减荒和机械减荒并用的方法,会大大提高雕刻效率。
所谓人工减荒就是完全用锤子和钎子将大块多余的部位凿去,注意,在操作时要使钎子的方向朝外,这样凿下来的石块就不会伤到自己了。另外,操作者的对面也不要站人,否则石块飞落也会伤及他人。人工减荒也称粗减荒或一次减荒。
机械减荒是利用切割机来减荒,因为人工减荒不能一次减到位,比如离轮廓线距离较近而面积又较小的荒料,若用钎子来减荒的话,它的受力面是一个点,如果用力过大,一钎子下去,很可能会减多了,而切割机的受力面可以为直线,所以借助切割机减荒,减去的部位会相对准确一些。切割时,既不能不敢切,也不能把不该切掉的部分切过头了。要切割的部位面积稍大,或者较深时,可以将准备切割的部位先分切成几个小块,然后再各个击破,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就达到所要的程度了。用这种方法切割起来会又快又准确。总之,一定要把握好切割的准确深度。直到狮子的整个轮廓线以外的荒料全部减完,减荒才算结束。
整理造型
减荒后,还要对狮子进行造型的整理,也称打糙,就是将狮子的一些具体细小部位做到准确定位,并将它们粗略地雕刻出来,如狮子的毛发、眼睛、鼻子、嘴、铃铛、腿部、爪子、底座等部位的外形轮廓在这一阶段就要打出来了。另外将需要挖空的地方勾画并掏挖出来。这一步在整个狮子的雕刻过程中非常关键,稍有不慎就会有将狮子的鼻子、眼睛等雕歪的可能,这就要求雕刻师傅具有高超的开脸技艺。
整理造型时,可使用小型号的切割机来进行。石雕师傅可以运用他们独特的目测本领和艺术手法来迅速准确造型。至于打糙部位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可以先从狮子的毛发开始造型,然后从上到下,直至脚尖、底座,也可根据每个雕刻师傅的习惯来确定,并不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精雕细刻
造型整理好后,就要精雕细刻了,这道工序也叫打细,即在打糙的基础上将细部线条全部勾画出来,并将细部雕凿清楚,再用磨头、刀子等将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净。比如狮子毛发的发丝,要一根根清晰可辨,并且发丝与发丝之间的间距越密、越均匀,就越能体现毛发的质感和雕刻师傅精湛的技艺。还有狮子的眼睛是否炯炯有神,光芒四射;狮子的鼻子、嘴巴是否威力无比;狮子的爪子是否尖锐锋利,狮子的腿部肌肉是否雄健有力,都需要在这道工序中仔细刻画出来。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处就是狮子嘴里含着的“宝珠”,这个“宝珠”是狮子的灵魂,“宝珠”雕刻的成败往往是衡量狮子身价的关键法码,也是考验一位雕刻师傅技艺水平的重要一关。
方法是可以先用空心电钻将狮子的嘴打通,狮子嘴里还需含有“宝珠”,要求“宝珠”在狮子的嘴里既要雕透,使之能来回活动,但又不能掉下来,难度大家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注意,既要艺高人胆大,又要步步为营,时刻留有余地,一旦把“宝珠”雕碎,将会损失惨重。操作时,一定要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一边钻一边观察,凭着雕刻师傅的经验随时调整钻的力度和方向,这样,即便有一点点钻偏和钻过的误差,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及时纠正过来,不会影响到雕刻结果。
进行到这里,大家不要以为整个雕刻过程就大功告成了,接着还需对狮子的全身进行打磨。
打磨
打磨也是一道非常耗时的工序,需要操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认真的态度,以及具备熟练的打磨方法。打磨分两步,第一步是用砂石打磨,先用粗砂石将狮子较为粗糙的表面打磨一遍,然后再用细砂石打磨一遍;第二步是用砂布打磨,砂布较之于砂轮来讲,要细腻得多,在砂轮打好的基础上,先用粗砂布通体打一遍,然后用细砂布再打一遍。按照这种方法反复打磨,使狮子从头到脚,每一个细小部位都要打磨到。
打磨时,注意在有棱角的部位不要把棱角打圆了,要巧妙地用力,应有的棱角打掉就会失去立体感。根据需要,一直打磨到亚光或反光为止。
到此,一件完整的汉白玉狮子就雕刻完成了。狮子一般雌雄成对,雄的脚踩绣球,雌的足抚幼狮,您瞧,它们看起来是多么的庄严雄强,威风凛凛!
其实任何一件天泽春石雕作品如同雕刻狮子,它都是融会贯通的。工艺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要想雕刻出好的作品,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石雕艺人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美学、数学、力学、光学,文学等,并且还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精美绝伦的撼世力作。
⑷ 惠安石雕立体字怎么雕刻的
石雕立体字的基本制作流程:
一、选荒料:从采石场挑选一块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石料专,将它属运到石雕雕刻的工作台上
二、剥荒:就是将第一步所选荒料进行剥荒,让它呈现出石雕立体字的基本形状风格
三、定型:就是上一步的剥荒后期对石雕立体字形状处理,让其呈现出石雕立体字的基本轮廓的过程。
四、做细:就是完成石雕立体字的细节处理部份
五、打磨:就是对石雕立体字进行磨光、上色等处理过程
六:包装:就是对已完成的石雕立体字进行包装打木架准备运输的最后阶段。
以上就是一块荒料石料变成石雕立体字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
⑸ 大型石雕佛像是怎么进行雕刻的
大型石雕像,要搭相应的脚手架,从上至下,逐层雕刻。
⑹ 古代人是怎样雕刻石雕呢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的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最早的是“线雕”创作的石刻岩画,版后来出现“磨刻权”的小人头像(辽宁东沟后洼出土),直到青铜时代刀法雕刻的石雕作品。可见,远古时期,古代先人主要是以石头磨石头的“磨刻”技术来制作石雕艺术品。
⑺ 如何自己雕刻石头
雕刻刀(凿子)。因为你的石料最多才手掌大,锤子就不用了,在没有虎钳的情况下用锤子回的敲打的话会答边敲边移位,你是新手没有基本工,刻刀都拿不稳。想做的话,先看石料特点:1单色石料还是彩石,2看石料的基本形体。3根据石料的色彩和基本形体找到合适做的题材。4把选定的题材结合石料特点在石料上勾画基本图形。5熟悉基本图形要清楚什么东西要压缩下去。6用手里的刻刀雕刻图形,凹凸有致,要清楚什么东西要压缩下去。具体太复杂不一一详述,希望能帮到你
⑻ 如何自学石头雕刻
寻找所在城市有做雕刻的,可先观察,后有针对性学习白描,有了白描做基础,还要多买些南方寿山石雕刻及十二生肖,观音罗汉等雕刻书籍,还要看动物和人体肌肉骨骼的书籍。
可先买些生肖样品用泥捏个大型,试着用泥巴练,一般泥巴是多用加法,雕刻用减法,捏得差不多了再刻,也省料,最好能找个老师,本人学过雕刻,建议你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8)石雕刻字怎么刻扩展阅读:
石材雕刻必需的七样基本工具有:
1、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雕塑刀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发蓝防锈)、不锈钢、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
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骨、象牙、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斜三角形等;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小脚形、球形、条形等。
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2、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3、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4、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4种,按颈状分有曲颈、直颈两种,每一类又各有大、中、小3号。
5、弓把。为雕塑用卡钳。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6、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7、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在石膏像上找出3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⑼ 石雕雕刻有哪几种手法
从压缩形式来看,石雕的雕刻手法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而从造型表现手法又可分为写实、抽象、卡通、装饰等四种。此外,石雕是人类精神文明是物质载体,而且伫立于各个城市的各种石雕,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文化建设。
⑽ 怎么学习雕刻
雕刻技法浅析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一般来讲,搞木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温州那边的黄杨木雕,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肩胛来抵住刀柄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