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雕刻印纽
Ⅰ 印纽的历史发展
印纽亦称“印鼻”,古代玺印,顶端有纽,可穿孔佩戴,先秦古玺有鼻纽、台纽、觿纽等。自汉代有螭、龟、驼、马等为印纽,分别为帝王百官印。私印之纽形式更多。明末以来为石章时代,福建寿山印石晶莹如玉,绚丽多彩,田黄石的发现尤为文人雅士所珍,印纽之艺大获发展。清初中期,杨玉璇善制古兽、人物诸印纽,作品豪放精严,古拙有致,神形兼备。周尚均作纽浑古朴茂,大胆夸张,更善于用于夔纹图案作博古平纽,巧工细雕,有针线难入之精微,两人皆为当时闽中制纽巨匠。数百年来福州一带制纽名手辈出,可谓人杰地灵。金、银、铜、铁、玉、石、竹、木、牙、骨等材质均可制纽。狮、凤、夔、龙、螭、辟邪、麒麟、金蟾等瑞兽珍禽皆可入纽。十二生肖、人物、博古、山水、花鸟、虫草、鳞介等亦是常见纽饰。旧时,民间传统喜庆吉祥题材印纽如:福在眼前、吉祥如意、马上封侯、皆大欢喜、观音送子、刘海戏金蟾等更受世人青睐。
晚清,寿山印石薄意雕刻技法高度成熟,以刀代笔,将中国传统山水、虫草、人物等画意用浅浮雕形式表现在石章之侧,这是印纽雕刻艺术呈现的一种新面貌,一件上佳的印章薄意墨拓犹如一幅微型版画,雅逸可人。薄意刻制手法难度极高,雕刻者要有中国绘画笔墨基本功,它讲究构图、层次、刀工、线条、抛光技艺,薄意雕刻艺术要领是:精细、简练、含蓄、脱俗。林清卿,清末民初闽中薄意制作一代宗师,他的作品中,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精,运刀如神笔,勾剔爽洁明快,格调高古,清趣无限,耐人寻味。沪上名印家,我友袁慧敏兄对印石、印纽研究颇深。他说:“印纽艺术是中国印章鉴赏的重要部分,印纽是中国五千年石雕、石刻的一个缩影,它集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工艺之大成。小小一方印纽,囊括了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精华。鉴赏印纽应审视几个要点:布局是否稳妥,刀工是否圆浑、精巧,修光打磨是否到位,线条应流畅,纽式要古雅,人物纽开相最关键,古兽纽动态应合理,动物的头、眼、鼻、爪、尾、须发等细部刻画要自然传神,给人的感觉要雄浑、大气、古朴、典雅,方是上乘之作。
Ⅱ 印纽的种类特点
印钮雕制来有自然台和平台两种。源自然台的雕法多是因章端不规则而采取的权宜之法,布局随意,追求天然石形之美;平台者则较讲究,刻钮之前先起台,在平台上雕刻,平台之下,则保持方正无缺。平台上或雕鸟兽、或人物、或瓜果、或吉祥物,创作者因形、因色、因巧,作品效果务必古朴、端庄、尊贵。整个雕刻程序为:首先起台,再则锉型,三凿坯,四修光。雕刻时发现钮头石质有裂纹、瑕疵等,可结合薄意等其他雕刻方法加以化解,使作品尽可能完美。
Ⅲ 古代人的带钩带扣和印纽有什么雕刻手法
古代人用以扣连衣着的带钩,在西汉时代,也多是非常精美的工艺雕刻品,一般内有玉雕容和铜铸两种不同型制。设计者多利用钩的形式雕铸为一只猛兽或盘龙,有的还用镶嵌的工艺手法,制成为一件非常精致的雕刻晶。至于印章的纽则是更小型的装饰雕刻,多数雕为狮、虎或象征延年益寿的金龟,形体虽小,有的艺术性也是很强的。
Ⅳ 各位大哥大姐怎样做石材的雕塑都用什么工具我想学学!!谢谢
是做大型石雕吗?还是刻个石章雕个印纽?如果是大型石雕工具到卖五金工具及磨具的地方都可以买到。
石材切割片
电镀金刚石磨头
金刚石消音锯片
切割石英玻璃专用金刚石锯片
电镀金刚石涡轮片
金刚石碗形磨盘
金刚石什锦锉刀
电镀金刚石磨头系列
金刚石异型磨轮
金刚石小带锯条
电镀金刚石磨盘
电镀金刚石锯片
金刚石什锦锉刀
金刚石湿切锯片
金刚石带锯条
电镀金刚石磨轮
雕塑的基本工具有:①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又分为3种: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发蓝防锈)、不锈钢、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骨、象牙、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斜三角形等;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小脚形、球形、条形等。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②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③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④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4种,按颈状分有曲颈、直颈两种,每一类又各有大、中、小3号。⑤弓把。为雕塑用卡钳。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⑦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3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把点型仪挪到石块或木料上,钢针对准相应的基准点,指针能把石膏像上的点标于石头或木块上,就能准确地复制成石雕和木雕
参考资料:金刚石小带锯条
仅供参考 祝你成功!
Ⅳ 印钮的雕刻方法有什么雕和什么雕两种
印钮的雕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圆雕,也叫立体雕刻。这种 雕刻方法大多是写实性地雕刻各种人物、动物、鱼虫、花果等。另一 种为浅浮雕,就是直接在印石的一面。
Ⅵ 印纽的雕刻艺术
印钮雕饰视所择印章形制而定。主要步骤:一是开料,又称“解石”,即将原石锯成章坯。清《观石录》载:“石质厥润,锯行间则热,行久迫留燥则裂,解法,‘水解’为上。锯行时,一人提水壶。徐倾灌之”。章坯形成后要“过砖”,就是将印坯磨平磨光。二是“相石”。印钮雕刻的成败,关键在于“相石”。印章有四面,首先要确定其朝向,俗称:“朝面、立向”。钮头的设计应充分发挥石质的特色,注意印顶石料瑕疵的掩盖处理。钮雕的图像设计要与印章整体高度成比例;通常为整颗印章的三分之一,一般最长不超过二分之一。
古玺印的纽制形式颇多,且由汉代以下,历代皆纽制作为地的象微或区分官位的高低,如今已是民主时代,无所限制,一般人皆喜好龙纽、狮纽,果真是“民皆佩绶,各服所好”。印纽粗略可分为立体纽、博古纽等二大类: 动物纽
有古兽纽,如螭、龙、凤、麒麟、辟邪….等,有普通动物,飞禽、走兽、昆虫、鱼介等。
植物纽
瓜、果、花卉等各式植物。
人物纽
仙、佛、历史人物等。
混合纽
人、动物、植物巧妙混合。 仿古代器物或古代器物上的花纹刻出的纽,龙蝶纹、饕餮纹、雷纹、云纹等,亦称平纽。
在印身四周雕刻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极薄而富有画意,故名「薄意」,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四面相续、连成一体,成一幅画。
Ⅶ 吴昌硕刻的印章其印钮是吴本人刻的吗
吴昌硕是篆刻大师,但并不是雕刻大师,印钮都是精于雕刻的工匠所为。
Ⅷ 印纽的雕纽名手
“雕纽一道,名手辈出,如潘子和、杨玉旋、谢奕、周尚均、林石斋、林文宝、陈可铢、黄恒颂等,都见著录。目今的继承者,如林焕章、曹子奇、龚展、吴天祥、陆明良、林文举、杨忠明等”(见郑逸梅前文)。篆刻家多数只刻印,不雕印纽,因而雕纽成为一个独立的行当。纽,形制小,是一个极精细的工艺活,故有人把其归于微雕之列。郑逸梅所推崇的这位雕纽名手,自幼好学,涉猎过国画和篆刻,又四处拜师学艺,并观摹各地石雕、砖刻,临刻历代的名纽,因而技艺大进。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这样介绍他的创作法则:“刻纽之先,用刀雕成一个大轮廓,然后层层刻凿,何处留着,何处去掉,事前审慎安排,否则,把不该留的留,尚不要紧,把不该去的去掉,初学的就没法挽救了,成为废材。熟手虽能改变造型,然总带些牵强,有失自然。凡兽纽最重要的是具动的感觉,务从头部到尾部及脊背的曲线作起伏状,使其呈强烈的跳跃势,首和尾起着呼应。倘要表现兽类的犷野性格,宜用夸张手法,一般头部须大,小了就没气概,双目要奋张,嘴角要上翘。”他还说:“刻纽浮雕固难,那薄意浮雕,难度更高,非具有高超的技术不可。第一构图正,次则下刀准。对动物和花卉,用压缩方法来处理,从透视上分析受光和背光的明暗度,来表达它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浑厚不等于模糊不清,工细不等于棱角毕显。” 雕纽也和其他雕刻一样,要因材施刀。有雕纽老者,他在一块印石顶端偏上的位置,发现有一块小红斑,便以此设计图稿。他告诉我,这块小红斑,可以雕成一个寿桃,由一位老寿星捧着,相得益彰。过了些日子,作品完成了,老寿星头大须长,一手拄龙头拐杖,一手捧着大寿桃,真是妙不可言。
《漳浦志·杨玉旋》,极力赞美他的雕刻艺术。《后观石录》中记载他“所刻一对葡萄纽,纯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者为枝叶,其叶中蠹蚀处,各带红黄色,深浅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连,可称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