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寺院都雕刻什么文字图案
『壹』 古代寺庙的石碑(带字的,挺大的,有两米高1.2米宽)请问这个有什么价值 啊,寺庙现在没有了
这要看寺庙的身价,碑上的朝代,碑的品相,记载的内容。
『贰』 从古代寺庙残像雕塑中能看出怎样的艺术成就
我国古代寺庙中的优秀雕塑遗产,尤其是隋、唐时代的雕像制作,是非常丰富的。遗憾的是,既经过历史上几次的灭法毁佛,又受到帝国主义者的劫掠,以致今天我们能欣赏到的古代杰出作品,已千不及一,令人深为惋惜。一件偶然见到的遗弃在河南渑池鸿庆寺石窟破洞中的隋雕菩萨残像,虽已残损严重,但其所具有的高度艺术造型手法,仍大可供作欣赏。首先是其半倚坐的躯体显得舒适自然和风姿优美,手、足也都雕刻得富有质感(右足有残缺,右手仅留有四指贴在右股上),因此虽是残段,使人仍能体会到原雕像整体的优美。
这一残像的艺术成就,还在于“曹衣出水”式的衣饰和宽展的下裙的巧妙安排和雕刻表现上。我们应当了解到石雕决不能与泥塑相比拟,如这一残像的薄裙所显示的丝织物的柔软而曲折下垂的艺术效果,在泥塑上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而要从坚硬的顽石上一刀一凿地雕刻出来,比起用粘土堆塑要困难得多。而雕刻者竟能雕出这样具有柔润感的衣裙,并且极其舒展地贴附在圆软的肌肤上,再随着肢体的动作而下垂,形成优美自然的襞褶。这一切,在石雕上都是非常艰巨的工作。有实践经验的美术家都可以体会到:当为了画静物写生而用台布作衬托时,往往为了把衬布摆成自然的褶皱而要花费斟酌,有时还是因不够自然而不能称心。但在石块上进行雕凿,绝不可能像台布那样容易安排,而我们古代优秀的雕刻匠师对于这一处理,很难看到有一处不自然、不舒适的地方。而且整个造像的衣饰结构和衣纹变化,都是按照具体人物的姿势动作、肌肉关节而精心雕出的,没有一处交代不清的地方。像这样精致细腻的石雕艺术,可以说是充分表现了美的和谐和韵律。今天虽不幸成为一件被遗弃的残像,但仍不失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中具有价值的精美作品。
『叁』 古代寺庙的雕刻和意义
建筑 主要为佛教寺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诸国均有同类建筑。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统的形式建筑的。中国的佛教石窟为数甚多,其中敦煌、云冈、龙门尤为著名。中国佛塔的建筑,起源甚早,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钵状的圆坟形,上饰竿和伞,后发展成相轮(在塔顶竖一根金属刹,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刹身)。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二是中国式的,主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琉璃砖塔等。西藏的佛寺建筑,与汉族地区略有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日本的东本愿寺,朝鲜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雄伟壮丽,是世界知名的古刹。
『肆』 古代寺庙正中大梁刻字留念一般刻在哪
一般都是大功德主才会刻在上面,重修寺庙上大梁的时候才会有,说明这个大梁是你捐献的,不是你想刻就刻的
『伍』 一般佩戴的玉都会雕刻成什么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1、兰: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洁、贤德、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
(5)古代寺院都雕刻什么文字图案扩展阅读:
其他图案的意义:
莲荷:带有莲荷的图案,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如果莲与梅花在一起表示和和美美,如果莲与鲤鱼在一起表示连年有余,如果莲与桂花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如果是一对莲蓬就表示并蒂同心。
梅花:带有梅花的图案,寓意傲骨长存。因其花开五瓣,也寓意花开五福。
驯鹿:带有鹿的图案,寓意福禄常在。如果鹿与官人在一起表示加官受禄。
喜鹊:带有喜鹊的图案,寓意喜气。两只喜鹊表示双喜,如果喜鹊和獾子在一起表示欢喜,如果喜鹊和豹子在一起表示报喜,如果喜鹊和莲在一起表示喜得连科。
如意:事事如意,万事皆灵(如意原型为灵芝)。
『陆』 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欣赏到的古代优秀寺庙雕塑遗产极少
我国古代寺庙中的优秀雕塑遗产,尤其是隋、唐时代的雕像制作,是非常丰富的。遗憾的是,既经过历史上几次的灭法毁佛,又受到帝国主义者的劫掠,以致今天我们能欣赏到的古代杰出作品,已千不及一,令人深为惋惜。
『柒』 古代寺院石雕中的石经幢是什么样子
古代寺院石雕中的石经幢基本都是这个样子,见图片赵县经幢:
赵州经幢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高16.44米,为中国最高大、最完美之经幢。
『捌』 中国古代寺庙的一般塑像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寺庙,以新中国建国前地处偏僻的山西省境内保存较多。根据50年代中期山西省文内物普查容,仅晋东南太行山区就有宋、金时代的寺庙建筑物近三十处。如长治,长子、高平、晋城等地,都有很多宋建佛寺,其中以晋城青莲寺和长子法兴寺较为著名。晋城青莲寺,分上寺和下寺。下寺历史较早,亦称古青莲寺。
『玖』 古代寺庙的摆设都有什么 例如长明灯
过去寺院的长明灯,是油灯,,用一个小的滑车,细绳,拉倒大雄宝殿上方,长期照明。。武汉归元寺,就是这样的,现在都不用了!
『拾』 中国古代寺院佛像画中有影响力的样式是
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佛教绘画。最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传蔡 于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佛万骑三匝绕塔图。《释书·释老志》说:”自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这是中国最初自作的佛画。
佛教绘画是早于佛教雕刻的。根据佛经和佛教传记中的记载,当佛在世时,在佛教寺院中已经有了佛教绘画。
本生图:表现佛前生事迹,常见的有以身贸鸽、舍身饲虎、以儿女施婆罗门、啖子、九色鹿王等。
佛经变相:将佛经内容图像化。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净
佛画
早在梁代,张僧繇即以善画佛像名世。他独出心裁,创立了“张家样”,佛像的中国化,从此有了很好的发展。其子善果和儒童也善画,并擅佛画,能传其业。善果画悉达太子纳纪图,灵嘉寺塔样;儒童画释迦会图,宝积经变图。在南北朝后期,张僧繇的影响很大,有不少学习他的画派,所谓“望其尘躅,如周孔焉”,可见声望之隆。他笔法简练,《历代名画记》说他“笔才一二,而像已应严焉,因材取之,今古独立,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隋以前,僧繇是中国佛教绘画的一个开创者和推动者。北齐曹仲达,佛画颇亨盛名。因来自中亚的曹国,原来带有西域的作风,在中原既久,画艺渐染上中国民族风格,创立了“曹家样”,为唐代盛行的四大式样之一。它的样点是衣服紧窄,大约与印度笈多王雕刻,有同样的风格。后与吴道子结合中国传统风格所创立的“吴家样”并称。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对他们概括的评语。曹画虽失传,但看到鹿野苑所藏释迦立像,衣如湿沾体上,就可想见曹画。吴画衣带宽博,飘飘欲仙,在敦煌壁画中还可看到他的画风。隋唐时期,佛画已经中国化。
壁画
隋唐时代的壁画,今存于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画,尤为富美,色彩艳丽,人物造型,往往以当时的贵官贵嫔为范,端庄华贵,男女形貌,都甚肤丽。佛前演奏,弦管杂陈,较之阿旃陀壁画,尤或过之。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共207个,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220窟,造于贞观十六年(642),盛唐的第335窟,造于垂拱二年(686),第130窟和第172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窟为张议潮建,窟外北壁上有写于咸通六年的《莫高窟记》等,都存有辉煌灿烂的作品,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这些洞窟壁画,虽出于无名画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风,应该说是与吴道子、阎立本诸大家的作品是一致的。例如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在座前的听众,有诸王贵官,与现存的阎立本的帝王图相似。相此可以推知这些图像的画法,应有共同的渊源为当时的规范。
唐代这些壁画,表现的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净土变相以及佛菩萨像等。其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信仰,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也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往往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
在净土变相中,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描绘观想的境界。如彩缓七宝楼台、香花伎乐、莲池树鸟等,将西方极乐世界装饰得非常美丽。这与出世苦行禁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所绘的佛、菩萨、诸天、力士等,都是健美的化身。这和唐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有些佛画还点缀许多人们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
随着佛教的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印度佛教的绘画理论也同时传入。南齐谢赫曾经总结绘画的艺术有“六法”,而印度也有“六支”,两者解释都不很明确,不能肯定说“六法”就是“六支”,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的确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