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隆兴寺天王殿木雕弥勒佛雕刻于什么时候

隆兴寺天王殿木雕弥勒佛雕刻于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1-02-06 08:20:48

『壹』 请问北京市石景山区2012年年底有大集吗

1。石景山地铁1号线西单
西单地铁二号线4为大兴线的黄村西大街
薛兴国17路大兴医院,黄村西大街,你可以直接去青云店。

『贰』 弥勒佛是保佑什么的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
佛菩萨是咱们常说的圣贤之人,有正知正见慈悲智慧的人,不是神明而是真正的明白人,圣贤教育就是再告诉大家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不虚,佛陀老师菩萨学长大慈大悲,唯求咱们离苦得乐,如果因果能代替他们早就替咱们受全部的苦让咱们永享安乐,但是父母再慈爱,孩儿饿不能替他们吃饭,孩儿渴不能替他们喝水,个人的因果须个人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大医王,最智慧的导师,但是病人就是不肯吃妙药,学生不听从老师的劝导,医生和老师就没办法,只有一直在旁边明中暗中帮助他觉悟回头。
末学恭录净空法师开示弥勒菩萨与四大天王表法含义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你进寺院的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佛说在这个贤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是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学一个笑面迎人。因为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净空法师:弥勒菩萨是欢喜佛
佛法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彻底放下。布袋和尚表法表到位了,这宋朝时候,跟岳飞同时代,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我们中国人称他叫欢喜佛。这是个传奇人物,但是《高僧传》上有他的传记,传记里不知道他的姓名,没人知道,哪里人也不知道,出现在浙江奉化。他居住的地方是雪窦寺,这个寺庙现在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他在那边住过。胖乎乎的、笑眯眯的,每天到外面去化缘,不管人家给什么东西,都往布袋上放在里面。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垂下来,做出这么一个姿势,一句话也不说。人家看了一看,这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背上就走了,理也不理人。他真的答覆了,真的讲清楚了,什么是佛法?放下是佛法。你看看,我们在大乘教里,放下执着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自始至终就是教你放下,放到什么都没有了,连放下也放下,你成佛了。
成佛之后怎么样?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提起来什么?提起来是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帮助,帮忙、协助,众生有苦难,你得帮他,众生在迷惑没有觉悟,你得帮助他觉悟。用什么方法?讲经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用的方法,我们都看到了,身行、言教,他所说的他真做到。身行言教,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么一桩事情。三十岁开悟,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没有一样不做到。他教我们的,像启蒙,《十善业道》,他做到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真做到了,做得干干净净;三皈,放下迷邪染,依靠觉正净,这是三皈,他做到了;五戒他做到了;经教里面教我们放下执着,他做到了,放下分别他也做到,放下起心动念他做到了。然后告诉你,只要你真正肯放下,无量的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华严经》上世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的不是假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五集)2010/4/19档名:02-039-0015
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于古圣先贤大德和其他仁者,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恭祝所有家人幸福美满,南无阿弥陀佛。

『叁』 弥勒佛在佛教中是什么地位

佛教没有地复位这个说法,制弥勒佛是候补佛。

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肆』 元明清时期的雕塑是怎样的呢

1.元代的佛教雕塑

①弥勒佛像

在宋元时代,佛教石窟造像进入了尾声,江浙一带的石窟造像规模较小,杭州造像多利用天然的岩洞和岩龛,雕刻出颇有世态的罗汉群像,以及观音和弥勒像。宋元之际,人们对弥勒佛的信仰十分流行,在杭州飞来峰的雕刻多表现这一题材。此时的弥勒佛形象与唐宋时大不一样,完全没有佛像的特征。这尊弥勒佛肩上搭着一个布袋,大腹欢颜,泰然坐于岩石之上,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这一弥勒造像,不断为后世寺院造像模仿,乃至成为一个特定的形象定型下来。

②过街塔——居庸关云台雕

在元代雕塑中,过街塔是一个精美的遗存。过街塔建造在居庸关,是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阿鲁图和别尔怯不花等建造的。今仅存塔基,即居庸关云台。台座用青色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石栏和排水龙头,台下正中开一南北向的券门,可通车马。券门内外遍雕密宗图像。券顶雕曼陀罗,两侧拱面雕千佛,券洞内两壁雕刻护法天王。关门洞呈单六边形,面上雕有大鹏、鲸鱼、童男、兽和象等。图像以“减地平锻”和“剔地起凸”等手法刻成,其中以天王像最生动。此外还雕有梵、藏、汉、八思巴、畏兀儿、西夏6种文字的经文咒语和除梵文外的5种文字的造塔功能及建塔有关人名。

元皇室兴建过街塔除了为益国安民外,还有过街塔铭所记“下通行人,皈依佛乘,普受法施”之意,因而建造了这座城关。

2.走向贫乏的明清雕塑艺术

①平遥双林寺——佛教的艺术殿堂

明代大力提倡恢复汉民族文化传统,寺庙造像有较大的发展,现存有代表性的造像寺庙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其中最优秀的是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

双林寺建寺比华严寺早,后毁于战火,明代又经重修。全寺10座殿堂,共有大小塑像2000多尊,是中国古代塑像最多的寺院之一。寺庙内的十八罗汉塑像,塑绘技艺较高。罗汉造型坚实,有金石感。另外还有大型的泥塑,塑造的人物形象达上千躯,展现了佛国仙境和弃官求佛的现实生活场面,在艺术处理上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这些造像堪称明代造像的优秀代表,是又一个佛教艺术宝库。

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②明代陵雕

明代恢复汉民族的统治地位后,力图恢复大唐制度,帝王陵也多效仿唐代。陵墓设置大型仪卫性石雕以示国力和权威。因此,明代陵墓多以成双成对的石雕装饰,石雕被称为“石像生”。

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明太祖的孝陵位于南京。在孝陵的神道上,设立有狮子、獬豸、骆驼、大象、翼马和麒麟各两对,姿态为一对跪卧一对站立,此外还有两对文臣、两对武臣的石雕。这时的石雕体现了明初恢复盛世的昂扬精神。明十三陵在山麓之中,以长陵为中心共用一个神道,造型与样式皆仿效孝陵,神道两旁的石雕刻画细致,但徒有形体,缺乏气势。到了清代的帝王陵,更失去了前代的雄浑之美,虽形体巨大、坚实厚重,但精心雕刻的作品如同玩偶和模型。

③清五百罗汉雕塑

寺庙造像到了清代,罗汉塑像的阵容进一步扩大,塑有五百罗汉的罗汉堂在寺庙中非常普遍。清代寺庙造像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因距今时间较近,造像保存较好。昆明筇竹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比较有特色的清代塑像。这些雕塑形象接近俗世人物,造像的制作手法更加写实,不仅塑艺和彩绘更加细致,而且许多罗汉的胡须均由真人的毛发制成,已失去了雕塑的艺术趣味。

④雍和宫木雕弥勒像

北京雍和宫是清皇室供奉的喇嘛庙宇,建于康熙年间,内有一木雕弥勒佛像,高18米,由一完整的白松树干雕成,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巨型木雕,较有价值。

雍和宫三佛殿中的三世佛和天王殿中的天王造像,是清代较优秀的作品。

『伍』 隆兴寺始建于哪个朝代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 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 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龙泵牛亭、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 ,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 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 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 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

『陆』 正定隆兴寺的由来是什么

河北正定县的隆兴寺是一座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的著名古寺。它创建于隋开专皇六年(586),原名属龙藏寺,宋初更名为龙兴寺,清康熙初定名为隆兴寺。寺内有一尊驰名全国的铜铸大佛像,又称大佛寺。全寺占地约5万平方米,为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又较完整的佛寺建筑群。这里有宋代建筑风格的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阁、天王殿,有全国最高的铜佛像,还有号称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此外,寺内的宋明雕塑、历代铜佛碑石、壁画等文物也极其丰富。

摩尼殿是隆兴寺遗存建筑的精华所在。大殿建于宋仁宗皇二年(1052)。摩尼是梵语,意谓珠、宝、离垢、如意,是珠的总称。这座殿的建筑形制极为特殊,平面方形,正殿宽七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四面厚墙围绕,每边正中各出抱厦一间,形成十字形平面。抱厦的屋顶是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打破了方形大殿单调沉重的格局,使整体建筑造型形成雄壮沉稳的基本风格,同时又不失华丽轻巧之美。这种形制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

『柒』 弥勒佛的由来

弥勒,菩萨名,梵文叫maitreya,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李姓?不详,要说弥勒化身,布袋和尚,世人也不知其姓氏啊,只知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要说跟“李”能搭上边的,就属武则天了。武则天运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说自己就是弥勒佛下凡。武则天用弥勒,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仅此而已啊!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就姓弥勒,Maitreya,意译为慈,所以又称慈氏菩萨,名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另外也有一说是姓阿逸多名弥勒。

『捌』 大兴善寺的主要建筑

现存山门为明代建造,造型奇特,为二层歇山式建筑。
山门南题写“大兴善寺”四字。东侧镌有“庄严国土”四字,西侧镌有“利乐有情”四字。
山门北题写“五冈唐镇”四字,保存完好。 天王殿是山门后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一重殿宇,内部正面供奉有大肚弥勒佛,为明代托纱金装。匾额“天王殿”为赵朴初题写。廊柱悬挂两幅楹联。
天王殿内东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南方为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剑,职风;东方为持国天王,身白色,抱琵琶,职调;北方为多闻天王,身绿色,执伞,职雨;西方为广目天王,身红色,握蛇,职顺。
在弥勒菩萨造像后方则为佛教寺院的守护神韦驮尊天菩萨,现存造像为明代木雕。
天王殿东西两侧各开一门,东侧门悬挂“金刚”牌匾,西侧门悬挂“悉地”牌匾。 平安地藏殿位于天王殿后东侧,内奉地藏王菩萨。
门楣上悬“平安地藏殿”五字牌匾,为大兴善寺已故方丈界明法师题写。
地藏菩萨右手持九环锡杖,左手持明珠,左右两侧为大型整体群雕。
平安地藏殿整体雕塑群所表现的是阴曹地府第一殿阁君至第五殿阁君,由第一殿秦广王殿、第二殿楚江王殿、第三殿宋帝王殿、第四殿五官王殿、第五殿阎罗王殿部分内容组成。 救苦地藏殿位于天王殿后西侧,内奉地藏王菩萨。
门楣上悬“救苦地藏殿”五字牌匾,为大兴善寺已故方丈界明法师题写。
救苦地藏殿的整体雕塑群所表现的是阴曹地府第六殿阁君至第十殿阁君,由第六殿卞城王殿、第七殿泰山王殿、第八殿都市王殿、第九殿平等王殿、第十殿转轮王殿部分内容组成。向大众表明佛教因果关系,揭示人们行为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启迪人们的理智和善心。 钟、鼓楼,位于大雄宝殿前广场东西两侧。
东为钟楼,上悬“天声”牌匾。
西为鼓楼,上悬“地音”牌匾。
鼓楼内有寺僧监制的直径1.5米大鼓。 大雄宝殿内供奉五方佛造像,东西两侧供奉二十四诸天,后侧供奉海岛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殿内梁柱悬挂五副楹联。
大兴善寺为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在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
大殿最上悬挂“大雄宝殿”牌匾,为赵朴初题写。其下悬挂三副牌匾:正中为“五方五佛”匾,传印法师题写;东侧为“丕振宗风”匾,陕西省佛教协会和西安市佛教协会合赠;西侧为“光大法门”匾。廊柱悬挂四副楹联。
殿后亦悬挂四匾。最上为“真空妙有”匾额,其下三匾:正中为“般若法门”匾,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东侧为“名山得主”匾,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题写;西侧为“万德庄严”匾,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题写。 观音殿内供奉明雕檀香千手千眼菩萨一尊。
大兴善寺的观音殿建筑南北中轴线上,这样的格局在其他寺院很少见。
据宋人记载,认为佛教寺院塑立观音像即始于大兴善寺。
观音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西边是十王殿,东边为地藏殿、与观音殿组成一院落,成为陕西省佛协和寺内僧人居住的所在地。
殿门正中悬挂“观音大士殿”牌匾,为传印法师题写;东侧悬挂“乐常法味”匾,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和法师故里合阳县四众弟子共赠;西侧悬挂“续佛慧命”匾,为罗家寨村众居士共赠。
殿外廊柱悬挂楹联:步履宗功尝思九年面壁;
阐扬祖德宛然五夜传灯。 文殊殿内奉文殊菩萨圣像。
文殊殿前的对联为:
“法镜慈云观秋月春花含将妙谛,
智灯悬空听晨钟暮鼓悟彻禅机。” 普贤殿内奉普贤菩萨圣像。
普贤殿前的对联:
“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地藏菩萨铜像是日本真言宗信徒为缅怀祖庭,追思昔日中日友好交流而赠送的。
大兴善寺与日本佛教的关系源远流长,佛教于六世纪初,由中国、朝鲜传入日本。这尊地藏菩萨是1985年由日本“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送的,“同志会”亦属于密宗法系。 法堂殿内供奉密宗的大日如来,藏有唐代铜佛像和宋代造像,形态各异,独具风格。
法堂为寺院讲经、传法的地方。大兴善寺法堂为大兴善寺正中最北的一座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正门上悬挂以匾额,题曰“觉悟众生”,为清末光绪皇帝御笔。字迹雍容大度,丰腴自如。法堂与南边的观音殿以及东西两边的玉佛殿、卧佛殿组成的四合院,是大兴善寺最为幽静的处所。庭院中有古柏十余株,浓荫森森,遮天蔽日。还有一株紫藤,为明代所植,有三百多年的树龄。

『玖』 弥勒佛还没成佛吧

你好!给你个详细资料!

未来佛也称弥勒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还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倾倒于地,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