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嗣天子宝是什么人雕刻的
Ⅰ 大清嗣天子宝的简介
金质,交龙纽复。据《交泰制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
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本字,右汉文篆体。
制度规定其以章继绳″,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标准而行事。
是清二十五宝之一。“继绳”之意为“继继承承”,即继承。皇位继承时使用的玉玺,代表国家行使权力。
Ⅱ 故宫交泰殿中的25方宝玺,每一方上都刻的是什么
交泰殿25方宝玺
1、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之用,白玉质,盘龙纽,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玺。)
2、皇帝奉天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奉若,碧玉质,盘龙纽。)
3、大清嗣天子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继绳,金制,绞龙纽,册立太子用。)
4、皇帝之宝(皇帝日常用玺,玉制,绞龙纽。)
5、皇帝之宝(皇帝日常用玺,木制,蹲龙纽。)
6、天子之宝(《交泰殿宝谱》祭祀百神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7、皇帝尊亲之宝(《交泰殿宝谱》,谥、庙号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8、皇帝亲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展宗盟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9、皇帝行宝(《交泰殿宝谱》以颁锡赉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10、皇帝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征戎武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11、天子行宝(《交泰殿宝谱》以册外蛮,碧玉质,蹲龙纽,册封藩国外夷之用。)
12、天子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命殊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13、敬天勤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殇勤吏之用,白玉质,交龙纽,嘉赏官吏之用。)
14、制诰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谕臣僚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15、敕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钤诰敕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16、垂训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扬国宪之用,碧玉质,交龙纽,颁行法令用玺。)
17、命德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奖忠良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18、钦文之玺(《交泰殿宝谱》以重文教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19、表章经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崇古训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20、巡狩天下之宝(《交泰殿宝谱》以从省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21、讨罪安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张戎伐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22、制驭六师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整戎行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23、敕正万邦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外国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24、敕正万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四方之用,青玉质,盘龙纽。)
25、广运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谨封识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Ⅲ 我有个大清词天子宝大印,不是金的。
二十五宝质地分抄别是属金的金袭、属木的栴檀木、属水的黑玉、属火的玛瑙和属土的花岗岩,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出自后金时期。 二十四宝象征着二十四个小时,分于八旗,每旗的三大老姓把持,分别是:1 爱新觉罗氏、2 佟佳氏、3 瓜尔佳氏、4 马佳氏、5 索绰罗氏、6 富察氏 、7 叶赫那拉氏、8 纽祜禄氏、9 宁古塔氏、10 舒穆禄氏、11 赫舍里氏、12 依尔根觉罗氏、
13 乌雅氏、14 喜塔拉氏、15 瑚哈里氏、16 尼玛察氏,其他的我忘了,总之一共24个老姓,中心是金制的大清嗣天子宝,这里声明一下,爱新觉罗氏的族长不一定就是偶!有可能是两个人,比如顺治,就不是爱新觉罗族长。中间的天子宝现在大英馆的那个是假的,真的在。。。。这个不能说了,呵呵。
Ⅳ 大清嗣天子宝 下落
二十五抄宝质地分别是属金的金、属木的栴檀木、属水的黑玉、属火的玛瑙和属土的花岗岩,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出自后金时期。 二十四宝象征着二十四个小时,分于八旗,每旗的三大老姓把持,分别是:1 爱新觉罗氏、2 佟佳氏、3 瓜尔佳氏、4 马佳氏、5 索绰罗氏、6 富察氏 、7 叶赫那拉氏、8 纽祜禄氏、9 宁古塔氏、10 舒穆禄氏、11 赫舍里氏、12 依尔根觉罗氏、
13 乌雅氏、14 喜塔拉氏、15 瑚哈里氏、16 尼玛察氏,其他的我忘了,总之一共24个老姓,中心是金制的大清嗣天子宝,这里声明一下,爱新觉罗氏的族长不一定就是皇帝偶!有可能是两个人,比如顺治,就不是爱新觉罗族长。中间的天子宝现在大英馆的那个是假的,真的在。。。。这个不能说了,呵呵。
Ⅳ 我有个大清词天子宝大印,不是金的。但是它是老的,个大的很,
二十五宝质地分别复是属金的制金、属木的栴檀木、属水的黑玉、属火的玛瑙和属土的花岗岩,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出自后金时期。 二十四宝象征着二十四个小时,分于八旗,每旗的三大老姓把持,分别是:1 爱新觉罗氏、2 佟佳氏、3 瓜尔佳氏、4 马佳氏、5 索绰罗氏、6 富察氏 、7 叶赫那拉氏、8 纽祜禄氏、9 宁古塔氏、10 舒穆禄氏、11 赫舍里氏、12 依尔根觉罗氏、
13 乌雅氏、14 喜塔拉氏、15 瑚哈里氏、16 尼玛察氏,其他的我忘了,总之一共24个老姓,中心是金制的大清嗣天子宝,这里声明一下,爱新觉罗氏的族长不一定就是偶!有可能是两个人,比如顺治,就不是爱新觉罗族长。中间的天子宝现在大英馆的那个是假的,真的在。。。。这个不能说了,呵呵。
Ⅵ 清朝皇帝的王玺上面刻那八个字
清代皇帝先后有30颗玉玺,每一个的字都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
1、“大清受命之宝”
边长14.5厘米,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统,制度规定其"以章皇序″,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
2、 “皇帝奉天之宝”
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制度规定其"以章奉若″,即表明清代统治是奉天命而行的。
3、 “大清嗣天子宝”
皇帝继承人之印,以表明效仿祖辈制度规定,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标准而行事。
4、 皇帝之宝(满文)
制度规定其"以布诏敕″,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皆钤此寳。
5、 “皇帝之宝”
以肃法驾,它是清代实际使用最多的一方御宝,皇帝颁诏,册封皇后等仪式多用之,以整治国家,使之有序。
6、 “天子之宝”
边长7.8厘米,皇帝之印,制度规定其"以祀百神″,祭祀庙宇神灵,撰写祭文后钤此寳。
7、 “皇帝尊亲之宝”
制度规定其"以荐徽号″,皇帝、皇后要有徽号,上徽号诏时要钤此寳。皇帝尊崇亲属之印,用来封赠皇族成员徽号等。
8、 “皇帝亲亲之宝”
以展宗盟,皇帝亲密亲王之印,向亲王颁旨时用,晋赏亲族时,钤此寳。
9、 “皇帝行宝”
制度规定其"以颁赏赉″,对有功之臣,皇帝在赏赐颁诏时,钤此寳。属皇帝公务用印。
10、“皇帝信宝”
以征戎伍, 皇帝征兵编制调兵时,钤此寳。皇帝凭证之印。
11、“天子行宝”
以册外蛮, 边长13.5厘米,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颌外藩时,钤此寳。皇帝公务用印。
12、“天子信宝”
以命殊方,皇帝凭证之印,给远方各国降旨时用。
13、“敬天勤民之宝”
制度规定其"以饬觐吏″,用来告诫训示朝觐官员,督促臣子勤政爱民时,钤此寳。来京朝觐官员降旨时用。
14、“制诰之宝”
制度规定其"以论臣僚″,敕封五品以上官员,钤此寳。降旨之印,训示官员、
15、“敕命之宝”
制度规定其"以钤诰敕″,皇帝对六品以下官员发布敕论,钤此寳。
16、“垂训之宝”
以扬国宪,边长13厘米,颁布向全国庶民宣扬国威、皇帝功德的论旨,钤此寳。用来宣传国家典章制度。
17、“命德之宝”
以奖忠良,奖励军功,加官晋爵之论,钤此寳,用以鼓励忠诚贤良。
18、“钦文之玺”
以重文教,皇帝颁发有关文化教育类文告时,钤此玺。尊崇文化之印。
19、“表章经史之宝”
表彰经史之印,皇帝表彰古书籍等时,钤此寳。以尊崇古代的训示。
20、“巡狩天下之宝”
以从省方,皇帝在各地巡视巡察疆土之印,钤此寳。皇帝外出巡察时随身用印。
21、“讨罪安民之宝”
以张征伐,征讨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讨伐时用,边长15.3厘米,皇帝派军队征伐叛乱时,钤此寳。
22、“制驭六师之宝”
制度规定其"以整戎行″,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即钤此寳。发布军令时用。
23、“敕正万邦之宝”
以诰外国,对外国使臣回书,对属国或少数民族政权回文时,即钤此寳。
24、“敕正万民之宝”
以诰四方,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出文告,即钤此寳。诏告四方百姓时用。
25、“广运之宝”
以谨封识,凡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联等处,其上若用印,即钤此寳。以重视旌表纪念。
26、“五德四福十全之宝”
“十全”是乾隆帝自诩为享有历代帝王难具的五福四得之福因而是十全老人。
27、“敬天勤民”
反映三帝对“敬天勤民”玺的态度便是明显的一例。据记载,此宝玺一直存放在乾清官西暖阁内。
28、“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同治皇帝继位,其生母懿贵妃和皇后钮钴禄氏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上徽号为“慈禧”,此后便以“慈禧皇太后”称之。
29、“皇后之宝”
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30、“太上皇帝之宝”
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后传帝位于嘉庆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谕令行“太上皇帝之宝”、
Ⅶ 清朝康熙武将张旺的大印是什么样的
张旺的大印和其他大清官员的官印形制一样,在一方印中的右半边作汉文篆书,左半边专作满文楷书。属
清代官印特点:在一方印中的右半边作汉文篆书,左半边作满文楷书。比如“大清嗣天子宝”印,为乾隆以前所行。至乾隆十三年开始,用满文九叠篆代替满文楷书,如“直隶大沽协中右营中军都司关防”印。至同治初年,战争频繁,官印易失,便在满汉篆书中加一行满文楷书,以示区别,如“合水县印“。
张旺,字月宇,小名反乱,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太原府兴县阳坡村人(现临县白文镇阳坡村)。行伍出身的张旺於1686年(康熙25年)奉旨接替詹六奇,於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张旺於1692年卸任後,升任江西总兵。
Ⅷ 皇帝玉玺下刻的是什么字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这二十五宝玺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
二十五方玉玺作用,材制多样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有金银还有一方木制玉玺。
大清受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皇序之用,白玉质,盘龙纽,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玺。
皇帝奉天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奉若,碧玉质,盘龙纽。
大清嗣天子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继绳,金制,绞龙纽,册立太子用。
皇帝之宝二方:皇帝日常用玺,一玉制,一木制,玉质为绞龙纽,木质蹲龙纽。
天子之宝:《交泰殿宝谱》祭祀百神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尊亲之宝:《交泰殿宝谱》用宝太后,太皇太后及上尊谥、庙号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皇帝亲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展宗盟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行宝:《交泰殿宝谱》以颁锡赉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皇帝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征戎武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天子行宝:《交泰殿宝谱》以册外蛮,碧玉质,蹲龙纽,册封藩国外夷之用。
天子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命殊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敬天勤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殇勤吏之用,白玉质,交龙纽,嘉赏官吏之用。
制诰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谕臣僚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钤诰敕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垂训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扬国宪之用,碧玉质,交龙纽,颁行法令用玺。
命德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奖忠良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钦文之玺:《交泰殿宝谱》以重文教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表章经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崇古训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巡狩天下之宝:《交泰殿宝谱》以从省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讨罪安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张戎伐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制驭六师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整戎行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正万邦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外国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正万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四方之用,青玉质,盘龙纽。
广运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谨封识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Ⅸ 大清嗣天子宝的关于二十五宝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二十五宝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Ⅹ 这是什么印章
大清嗣天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