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我国什么传统雕刻
1. 我国的四大名刻是指什么雕刻
福建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青田石质地精纯,色彩丰富,便于雕琢。为历代金石书画家们所青睐。昌代石色丽质嫩,适合用于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摆件。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雕刻 寿山石 青田石 昌化石 巴林石 寿山石 福建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 2.5 — 2.7 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目前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寿山石雕刻艺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亲睐。寿山石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青田石 浙江省东南部的瓯江中下游,有座县城叫“青田”。因出产青田印石而十分著名。青田石质地精纯,色彩丰富,便于雕琢。为历代金石书画家们所青睐。在青田石的众多品类中,灯光冻,封门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贵品种。青田石产于浙江省,距青田县城20里的白羊山上。这里地处瓯江中游,括苍山南麓,青田石因产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种著名的雕刻材料。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很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万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会计师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
青田石刻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的青田石,主要用来刻制图章、石碗、笔筒、笔架和香炉等。到了清朝,青田石刻有文玩、实用品发展到雕人物、山水。从浅刻、浮雕、立体图雕到多层镂雕,并充分利用石料上的“巧色”,使青田石刻的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有诗赞颂说:“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竟相宜”。
在工艺美术界,把青田石分为“冻石”和“图书石”两大类,而以冻石尤为著名。冻石半透明,洁白如玉,象冰冻一样,所以称之为“冻石”。古人往往以“凝脂”、“冻密”来形容它。按石质、颜色、纹理,冻石还可以分为20多种,如鱼脑冻、青田冻、紫檀冻等。其中最名贵的要数灯光冻。它与福建寿山的田黄石、昌化的鸡血石,并称三大佳石。冻石一般都做图章材料。图书石比冻石差一些,质地滑腻、细致、颜色有红、黄、蓝、黑、白、紫、褐等,是刻图章的原料。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青田石的用途日益广泛,不仅作为雕刻石料、建筑材料和陶瓷原料的填充料,还用作分子筛、人造金刚石的模具和耐火材料等。昌化石 产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由于古时的该地区录属于昌化县。因此,当地的这种石头就取名昌化石。昌代石色丽质嫩,适合用于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摆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矿石经过朱砂的渗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贵品种。昌化石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
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涩,非贬义)。
昌化石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龄石等粘土矿物。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硬度远远大于地开石,工艺上称其为“砂丁”,为雕刻家所大忌。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响昌化石的质量。
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且硬度变化较大。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昌化石的颜色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国内海外,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巴林石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以北的200公里的巴林右旗,有一座名叫“雅马图”的山峰,以出产巴林印石而著称。该山分为东西两峰,东峰高耸,印石的矿脉纵横山腰,产量颇丰。西峰略矮,所产印石质地通灵。色泽瑰丽,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于此处。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历来就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2. 中国最早的也是第一个特色的雕塑是什么
应该是秦始皇的兵马俑吧。它或许不是真正的,时间上“最早”的。但就有特色的雕塑来说。它版应权该是最早的吧。按《中华文化通志》记载:我国传统雕塑中按作用分为三类:宫苑雕塑,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兵马俑属于其中第二种。(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属于第三种,有特色,但不是最早。)
3. 什么是雕塑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沿革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雕塑的种类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③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除上述两种形式外,雕塑按其功能,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①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如199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堪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
②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主题。在敦煌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像,展示了古时“丝绸之路”特有的风采和神韵,也显示了该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名胜的特色。这一类雕塑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个性和追求。
③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这里专门把它作为一类来提出,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间,它可以小到一个生活用具,大到街头雕塑。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
④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这类雕塑也是从你的私人空间如“台灯座”,到公共空间如“游乐场”等无所不在。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实用,比如公园的垃圾箱,大型的儿童游乐器具等。
⑤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但不管怎样它都给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并保证了人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上所说的五种分类并不是界线分明的。现代雕塑艺术相互渗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如纪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装饰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陈列性雕塑
材料和制作方法
雕塑艺术往往因使用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
泥塑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个人独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艺,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后将石膏像(模特儿)作为依据,依靠点形仪,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总称玉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玉雕艺人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纹,因料设计色调和形态,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厂制作的水胆玛瑙制品《旭日东升》,就是一件珍品。什么叫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水蒸气被岩浆密封,冷却以后凝结而成的,因为它呈现胆状,所以称之为水胆。而水胆外面的岩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密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玛瑙,这在自然界是极为罕见的。北京玉器厂艺人就是利用水胆玛瑙的自然特点,雕刻出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喷薄欲出、浪花飞卷、仙鹤齐鸣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称绝!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其它陶瓷、牙雕、砖刻等的制作方法与上面所谈的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雕塑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雕塑的基本工具有:
①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 发蓝防锈 )、不锈钢 、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 、小脚形、球形、条形等。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②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③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④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 4 种,按颈状分有曲颈 、直颈两种 ,每一类又各有大、中 、小 3 号。
⑤ 弓把 。为雕塑用卡钳 。可测量距离 ,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⑦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把点型仪 挪到石块或木料上 ,钢针对准 相应的基准点,指针能把石膏像上的点标于石头或木块上,就能准确地复制成石雕和木雕。
随着工业的发达程度,雕刻工具也走进现代化 ,切割机,角磨机,电转等机床或小型电动工具,都是雕刻师的好帮手.
4. 传统雕塑的含义急求,谢谢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沿革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雕塑的种类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③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除上述两种形式外,雕塑按其功能,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①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如199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堪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
②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主题。在敦煌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像,展示了古时“丝绸之路”特有的风采和神韵,也显示了该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名胜的特色。这一类雕塑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个性和追求。
③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这里专门把它作为一类来提出,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间,它可以小到一个生活用具,大到街头雕塑。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
④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这类雕塑也是从你的私人空间如“台灯座”,到公共空间如“游乐场”等无所不在。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实用,比如公园的垃圾箱,大型的儿童游乐器具等。
⑤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但不管怎样它都给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并保证了人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上所说的五种分类并不是界线分明的。现代雕塑艺术相互渗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如纪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装饰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陈列性雕塑
材料和制作方法
雕塑艺术往往因使用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
泥塑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个人独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艺,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后将石膏像(模特儿)作为依据,依靠点形仪,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总称玉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玉雕艺人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纹,因料设计色调和形态,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厂制作的水胆玛瑙制品《旭日东升》,就是一件珍品。什么叫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水蒸气被岩浆密封,冷却以后凝结而成的,因为它呈现胆状,所以称之为水胆。而水胆外面的岩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密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玛瑙,这在自然界是极为罕见的。北京玉器厂艺人就是利用水胆玛瑙的自然特点,雕刻出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喷薄欲出、浪花飞卷、仙鹤齐鸣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称绝!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其它陶瓷、牙雕、砖刻等的制作方法与上面所谈的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砂岩雕塑
现开发的主要产品有砂岩圆雕,浮雕壁画,雕刻花板,艺术花盆,雕塑喷泉,风格壁炉,罗马柱,门窗套,线条,镜框,灯饰,拼板,梁托,家居饰品,环境雕塑;建筑细部雕塑,园林雕塑,校园雕塑,抽象雕塑 ,名人雕塑,欧式构件、砂岩板、镂空柱、镂空花板、塑模假山、景观雕塑(装饰雕塑、水景雕塑)等。所有产品均可以按照要求任意着色、彩绘、打磨明暗、贴金;并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石效果。主要生产颜色有黄砂岩、白砂岩、红砂岩。纯手工打造,耐磨、经久耐用、使用美观。产品完全是无机材料人工合成,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可根据客户来图定做。
雕塑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雕塑的基本工具有:
①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 发蓝防锈 )、不锈钢 、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 、小脚形、球形、条形等。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②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③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④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 4 种,按颈状分有曲颈 、直颈两种 ,每一类又各有大、中 、小 3 号。
⑤ 弓把 。为雕塑用卡钳 。可测量距离 ,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⑦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把点型仪 挪到石块或木料上 ,钢针对准 相应的基准点,指针能把石膏像上的点标于石头或木块上,就能准确地复制成石雕和木雕。
随着工业的发达程度,雕刻工具也走进现代化 ,切割机,角磨机,电转等机床或小型电动工具,都是雕刻师的好帮手
5. 我国四大著名石窟有什么不同最好是从结构、外形、雕刻、佛像特征等方面说下
我国四大石窟即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特点总结: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雕刻特点: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著称。整幅画面以活灵活现,整幅有完整故事延续。
建筑特点:雕塑壁画与窟檐建筑相结合。
地理位置: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境内,距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
云冈石窟
特点总结: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雕像特征:雕刻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多彩,以石刻著称,单窟巨像为最,时间跨度较大,石像风格多样。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时期。
龙门石窟(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特点总结: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地,风景极佳。
雕刻特点:龙门石窟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是石窟艺术中国化、世俗化变革的“里程碑”。
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的伊水河畔。
麦积山石窟(绝壁上的艺术瑰宝)
特点总结:高崖凿窟千古一绝,泥塑艺术出类拔萃。
雕刻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地理位置:处于甘肃省境内,距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
6. 石雕的主要分类
对于众多种类的石雕,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很难精确分类。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习惯,可将石雕制品按以下四种方法分类。 1、观赏、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石雕。
2、石窟和摩崖石雕。
3、陵园石雕。
4、宫殿、宅第和园林石雕。
5、寺庙神殿、经幢祭坛石雕。
6、石桥石雕。
7、石阙和牌坊石雕。
8、塔建筑石雕。
9、碑书石雕。
10、人物与动物石雕。
11、生活工艺用品石雕。
12、现代城市园林与纪念石雕。
1、手工雕刻品。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石雕。
3、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喷砂雕刻品。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化学腐蚀雕刻品。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石雕雕刻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
1、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镂空透该。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内容都较繁复,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更能引人入胜。浮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墙壁装饰,还有寺庙的龙柱、抱鼓等。北京故宫的御道就是浮雕。
2、圆雕。是单体存在的立体拟造型艺术品,石料每个面都要求进行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此类雕件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此类雕体发展了多促微型产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蝉翼,更是巧夺天工,被称为“微雕”。此类产品已完全脱离建筑实用而成为纯工艺品,由于小巧而更便于携带,为纪念性珍品,发展前景甚佳。
3、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
4、影雕。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最早的作品是60年代未由惠安艺人创作的,因作品都以照片依据,故称“影雕”。这种雕件以玉晶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为材料,先把表面磨光,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仅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使图像显示出来,不但细腻逼真,而且独具神韵,是石雕向纯艺术化的发展,为石雕工艺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
5、镂雕。镂雕是一种雕塑形式,也称镂空雕,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镂雕是圆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寿山石雕刻技法。是从传统中国石雕工艺中发展而来的。古代石匠常常雕刻口含石滚珠的龙。龙珠剥离于原石材,比龙口要大,在龙嘴中滚动而不滑出。这种在龙钮石章中活动的“珠”就是最简单的镂空雕。
6、透雕。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镂空,就称为透雕。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面或正反两面。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此外,古往今来的石雕艺匠还创作了一些圆、浮、沉各种手法兼具的雕件。这类雕件都表现出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采取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圆中有沉浮的综合手法。
尽管石雕制品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很多,但其加工工序大致相同,一般分:石料选择、模型制作、坯料成型、制品成型、局部雕刻、抛光、清洗、制品组装验收和包装。而加工这些石雕制品,其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法有以下四种:
1、“捏”。就是打坯样,也是创作设计过程。有的雕件打坯前先画草图,有的先捏泥坯或石膏模型。
2、“镂”。就是根据线条图形先挖掉内部无用的石料。
3、“剔”。又称“摘”,就是按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
4、“雕”。就是最后进行仔细的琢剁,使雕件成型。
我国相继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多功能的石雕加工机械,对推动我国石雕业的发展,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尚无统一的石雕产品国家标准,建议完整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规范和推动雕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和形象的艺术,通常也指用石块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中国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卵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
7. 关于雕塑~请帮忙~急需!~
自今年初以来,《文艺报》先后围整容》和《绕着城市环境公共艺术和城雕建设的热点问题,发表了题为《北京亟待为公共艺术请关注城市雕塑的艺术格调》两篇文章,很有些感触。作为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亲身参与了城雕创作实践和城雕理论研究,一直关注当代中国城雕发展的雕塑和美术理论工作者,也想围绕着中国城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谈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即1986年9月15日,《中国美术报》在第37期头版发表了署名吴赣的题为《雕塑——比中国画还要危机的现状》一文。文章作者批评当时组建只有三年历史的“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成了“缺乏艺术创造力的雕塑家们的‘俱乐部’”。并说在这个“俱乐部”领导下,所建的城雕都是“低劣、庸俗、毫无时代气息、破坏着人们的情绪、破坏着环境、损害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面貌”,造成了“对民族、对历史的犯罪”的可怕的局面,文章对于刚刚起步的城雕事业进行指责和贬斥,认为城雕发展出现了“危机”。看了吴赣的文章后,我觉得文章作者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城雕事业,如此进行批评和指责是欠说服力的。
因为,众所周知,具有优秀传统的中国雕塑,自明清以后日见衰落,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如孙中山、蔡锷和黄兴等革命先贤创建纪念性雕像,竟然要不惜重金去请法国、意大利或日本的雕塑家出马的可悲的地步。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开始重视雕塑事业和雕塑人才的培养了,但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在50和60年代毕业的雕塑家,走出校门后往往是专业不能对口,学非所用,无雕塑可做,改行去干其它工种和行当是常有的事。自上世纪8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在著名老美术教育家和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亲自倡导下,于1983年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后更名为全国城雕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担负着领导中国城雕塑发展的重任,使城市雕塑事业开始起步发展。几代雕塑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欢呼中国雕塑事业发展春天的到来。雕塑家们都欣喜的感到,终于有了一个用武之地,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遇的到来,可以为美化生活、美化城市、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在思想内容方面健康积极,在艺术形式、语言和风格样式方面丰富多彩的城市雕塑作品。为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为满足人民对艺术审美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在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各级城雕委积极配合和努力工作,从北京,到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深圳、珠海和厦门等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乃至一些具有革命历史纪念意义的偏远山乡,先后产生了一批在思想内容方面积极健康,在艺术形式、语言和风格样式方面丰富多彩,能够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和满足人们多种多样审美需求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其中一些精品力作,业已成为象征所建雕塑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
城雕起步发展的那几年,几乎在每次全国城雕规划会议上,刘开渠先生都要在讲话中反复提醒和教诫雕塑家们,“城雕起步了,发展城市雕塑的春天来到了,大家要爱护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要狠抓雕塑艺术的创作质量”。“要反对为牟取金钱利禄而粗制滥造”。“强调要搞好城雕建设的从规划、立项,到设计方案的评审,放大制作乃至雕塑最后完成的全过程的工作。”要以对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来认真抓好城市雕塑发展的工作。刘老生前就提出了“好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够美化生活,美化城市的环境,劣质的城市雕塑,会造成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的警告!
所以,吴赣在1986年批评刚刚起步的城雕出现了危机,在当时是不符合事实的,其立论是不能为大多数雕塑家所接受的。为此,我后来在《文艺报》发表了题为《事实胜于雄辩》的文章,表明我不赞成吴赣文章的观点。
但是,自1986年至今十六年过去了,我认为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到今天,既有我在上面所说的取得成就的一面,又出现了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出现了内外交困的一些危机,急需从城雕管理体制,城雕管理条例和制度,城雕发展中提出来的理论问题,以及从事城雕创作的雕塑家,如何从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巧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等诸多问题,全方位去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
依照我的分析,我认为当代中国城雕发展中存在以下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粗制滥造的类似建筑中的“豆腐渣工程”的所谓“城雕”,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甚至许多乡村随处可见。到处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一根飘带,加一个圆球”的所谓“抽象雕塑”;到处是简单化、模式化的一匹后脚立地,前腿高扬的,据说是象征“腾飞”、“开放”和“改革”的艺术质量低劣的马的雕塑。在南京和广州等城市,竟然出现了专门配套生产、销售大小不同的圆球、飘带,可以临时组装所谓“抽象雕塑”的工厂和销售商店。南京有一家专门成批量生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雕塑”的工厂,将他们生产的各种类型的所谓“抽象雕塑样品”,标价刊登在《求是》杂志上,结果“效益有好”,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批量生产的“抽象雕塑”,而不管环境适不适合。
(二)违背城雕创作的艺术规律。我所说的城雕创作规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
(1)安放和新建在特定城市中的城市雕塑作品,要求能够体现该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因此城市雕塑和建筑物例如高楼大厦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建设不一样,那就是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内在精神方面具有不同于建筑或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意识形态性,虽然建筑、桥梁和道路工程也有体现文化品位的要求,但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对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的要求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抓城市雕塑建设的过程,从讨论城雕方案开始,到雕塑方案的设计,选定方案放大制作,以及采用什么材料制作雕塑,都应当有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有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和环境艺术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研究,制定出最佳方案。如果不是这样做的话,所建起来的城市雕塑就会出问题。例如,现在全国许多城市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仿欧美之风的所谓城雕,建起了许多原封不动地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放大制作安放在城市当中,以为这样做就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和文化品位的层次,实际上却营造了一种殖民文化的氛围。这决不是个好现象。还有些城市搞所谓“标志性”的城雕,在历史和文化内涵方面却与所建城雕城市的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不相吻合。如长沙市新扩建的芙蓉路,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一些雕塑作品。大多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相距甚远。如以耗巨资新建的十五米高的敲铜雕塑《浏阳河》为例。它与名扬海内外,人们心目中的优美动听的民歌《浏阳河》所体现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不搭界。作品中的人物动态扭妮作态,人体结构上有严重毛病,人物上身短,下身超长,脚比腿粗,手小不合比例,身上肌肉长得像拳击运动员。据说塑造一个拉小提琴的裸体长发少女,是要象征民歌《浏阳河》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很强的思想和文化内涵,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和不伦不类。而少女的据说是“象征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的头发,也实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拙劣的图解。
(2)城市雕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它不同于二维空间的绘画,只需让人们从正面一个角度去观赏,城市雕塑具体安放在城市的某个特定的空间中,例如城市广场,休闲的娱乐场所形成的特有的空间之中,不但具体与安放的环境空间要营造成协调和谐,互相衬托,形成雕塑能增添环境的美;而且原本就优美的环境,也能烘托出雕塑的美,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环境美的作用。另外,所安放的雕塑作品,要能让观赏者从四面多角度地去观赏,雕塑都能让人觉得每个不同面都很美,都很有欣赏和审美的看头。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作品展的时候,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安放在美术馆正门外广场的高台基座上,《思想者》不但从正面或侧面观很美,从背后看也很有艺术的震憾力;美国纽约长岛上的《自由女神》雕像,不但从前后左右多个角度去欣赏很美,摄影师在飞机上从高空俯视拍的照片也很美。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城雕建设中,也产生了一些让观赏者从四面多角度去看,都给人留下美好和难忘印象的优秀城雕作品,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和程允贤合作的安放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的《刘少奇铜像》,由著名雕塑家潘鹤、王克庆、郭其祥和程允贤合作、安放在日本长畸和平公园和北京南礼士路和西长安街交爻的绿地中的大理石《和平少女像》,由著名雕塑家田金铎创作的安放在瑞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洛桑的《走向世界铜像》,由著名雕塑家盛阳和陈桂伦合作的安放在北京景山公园的红花岗石雕《卓玛》,由著名雕塑家白蓝生、滕文金和刘林合作,安放在深圳的《邓小平铜像》,由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凤创作的安放在北京亚运村的抽象雕塑《风凌霄汉》、香港著名雕塑家文楼的安放在香港的抽象雕塑《竹谱》和由青年雕塑家张伟创作的安放在青岛的抽象雕塑《三美神》等都属城雕中的佳作精品。
8. 古代有哪些令人惊叹的传统手艺呢
第一,竹编,一种可以打造所有生活用具的传统手艺。小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竹编的工具。特别是在农村的竹编竹篓,或者是竹编的背篓。这些工具给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现在却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竹编手艺其实是一个发展历史特别悠久的传统手艺。在几千年来全国各地的人们将竹编制成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给全国各地剑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相比现在工业化生产和制造古代的打铁技艺更讲究精细化。
9. 雕塑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作为造型艺术之一,雕塑本是雕、刻、塑三种艺术创作方法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石、木、金属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国原始的雕塑艺术,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例如在北京猿人所使用的石器中,就发现一种经过雕刻的垂直短刃的石片状石器。在新旧石器之交,出现了陶器。陶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的先人用它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具。因此可以说,到了新石器时代,雕、刻、塑的基本手法都已在我国出现。在距今八千年前的裴李岗遗址中,曾出土了粗具轮廓的陶塑羊头、猪头;在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屋模型,这都是我国较早的一些雕塑作品。
西方同时代的雕塑作品中有许多人体塑像,相比之下,以往发现的我国原始雕塑中同类题材的作品较少。近些年来,在不少新石器遗址中都有陶塑、石雕或玉刻的人像发现,弥补了这类遗憾。到了秦汉时代,我国的人像雕塑艺术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
秦代的人物雕塑,当然是以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秦始皇陵自1974年被发现,至今发掘的有一、二、三号坑,已出土的陶俑陶马六千多尊。人和马的大小尺寸都具有仿真特点,神态体势,栩栩如生。尤其陶俑的雕造,令人叹为观止。当时工匠制作这六千多陶俑时,在捏塑过程中运用了贴塑、刻、划等技法。塑造出各不相同的脸型、神态、发式、姿势等。就脸型而言,有长方,有宽额,有圆浑;就神情而言,有清秀,有剽悍,有憨厚,有干练;就须髯而言,有的上翘,有的短髭,有的浓髯相连,有的几缕长须;就发式而言,有的长髻,有的短譬,有的正立,有的偏斜;人的姿态则有立、跪、坐等,真可谓千面万像。汉代重要的人物雕塑作品,发现的有两次。一次在1965年,于咸阳杨家湾汉高祖长陵的陪葬坑中,发现骑马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前者高70厘米左右,后者高只45厘米左右。另一次是在1984年,于江苏徐狮子山汉高祖刘邦的老家附近,发现更大规模的兵马俑,仅清理的两个坑中,就已出土四千多个,俑高25厘米左右。这两次发现的兵马俑,虽然个头都要比秦陵兵马俑小许多,但刻画精细,色彩也很华丽。
体现我国传统雕塑艺术水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石窟造像艺术的成就。我国的石窟造像艺术起源于印度,公元1~2世纪,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石窟造像艺术也随之东传,现在的新疆地区首当其冲。大约在东汉末年,新疆天山南北就出现了不少石窟群。魏晋南北朝时石窟艺术进入到玉门关以西的河西四郡,开始形成敦煌呜沙山莫高窟、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等二十多个石窟。北魏太武帝于公元5世纪平定河西后,将河西人口三万多户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逐渐开凿了云冈石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石窟的热潮随之南移,又渐次开凿成龙门石窟。这样,我国的三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都初具规模。其中敦煌石窟的雕塑均为泥塑,其余二处都是石刻。
印度的石窟造像艺术传入我国以后,其风格特点经历了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表现。北朝初期的塑像,如敦煌和云冈的早期遗像,有不少是高鼻深目,通额卷发,显见深受印度风格影响。佛像的衣饰多是袒露右臂,内穿僧衣,外穿袈裟偏衫,下身著裙,这是犍陀罗的服饰,菩萨则大多为印度贵族富人打扮。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石窟造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面像变得瘦削清秀,表情自然活泼,已与南方人无异。服饰也多换上了汉族人的装束,雕刻开始变得精细圆润,有的还水袖飘飘,已不复原先粗扩质朴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