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石印章
Ⅰ 如何自己雕刻石头印章
上网找,有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莱州石、昆仑石、东北石等,方便又便宜
Ⅱ 怎样刻印章
如何学习刻章
工具/原料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滑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以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的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又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式,使空间显的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体另外三个字相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笔一样?板。一般以比划繁者不觉繁,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方法为主(自己画图,在非线上做,有例子)写印稿:写印稿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我们以‘印’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涂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上的文字上在石面上。
上石的方法有两种:1、水印法: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后把拷贝纸覆盖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着印石的边缘在纸压出痕迹,接下来在压痕范围内用浓墨写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迹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过来覆盖在印面上,用毛笔蘸些清水涂抹在拷贝纸上,用干净的宣纸或纸巾吸干多余的水分,之后在印稿上覆盖上一张宣纸,用指甲盖儿在在毛边纸上轻轻的用力均匀的刮几遍,完毕后把宣纸和拷贝纸取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就把字印在石上了。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笔均匀的描一下。初学篆刻时基本上都用水印法写印稿。
2、反写法:将印稿写在透明度较好的拷贝纸上,然后把拷贝纸翻转过来用印石压着,上面放一个镜子,依照反写的印稿在印石上用毛笔描摹一遍,力求写得于原稿接近,然后对着镜子比较印稿,对不足之处作适当的修改。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刻直线来练习。然后拿一块青田石,先在玻璃上垫上砂纸,用中指和拇指拿住印章的两面,中指按住印章顶面,在砂纸上摩擦。因为市场上买来的石料都含有蜡需要将其磨掉否则不容易上墨(注意:磨的时候只能单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磨平后,拿起来看是否平整,如果还不能确认印面的平整,要平放在玻璃上进行比对,看是否平稳。然后用毛笔在石料上画直线(直线比较简单,直接画在印面上即可)画的时候要沿着石料左侧边缘画一条线,然后转一个方向,还是在左侧的边缘画线,这样画出第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再画出第二个第三个,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许多正方形,把印面充满,然后把印石放在印床上加紧(切记初学者一定要把印石放在印床上,以免伤着手。)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刻了,刻的方法有两种(握拳式切刀法和执笔式冲刀法)握拳式切刀法的操作方法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握成拳状把刀杆捏在掌心。执力角度较冲刀直,至60度左右。用刀方向下、向外,刀杆向外倾斜,由外点入刀,刻一点起来,再刻下,再起来。一点点向前推进。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章,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刻巨型印章或质地坚硬石料。执笔式冲刀的方法:中指要顶住刻刀的侧面离刀约1厘米处。食指和拇指指捏住刀杆,小指之后,角度约45度,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明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进速度,冲角度较小约30度左右。刀尖入印章的外侧边缘向前冲。运刀的方式是由右侧向左侧。石料可以不停的转动方向。这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刀法。
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进行直线的练习。无名指要顶住印章,刀尖入印面的外侧边缘向前冲,一直都要由右侧向左侧运刀刻完一笔,就可以转动印章,刻下一笔。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它比较容易把直线刻直,刻下来的石屑要用无名指轻轻抹掉,切记不能用最吹,以免影响健康。用这样方法,直到把印面上所有直线刻好。然后检查角落里是否干净了,如果没有再作以修整,最后用牙刷把印面上的石屑刷干净。这样一方练习印就刻好了,接下来就要钤盖了,方法:找一张宣纸,下面垫上一骡纸或一本书(不能垫平时办公盖章用的橡皮垫,以免钤盖效果模糊失真),用右手拿印章,左手拿印泥,把印章在印泥里轻轻地多沾几下,争取每个角落都能沾到印泥,把刻好的直线印盖上去。盖的时候用力要匀、要稳。用力向下压。
刻白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就叫白文印也叫阴文印。我们拿一个刚才写好的印面,以单字‘印’字为例来给大家讲解如何刻白文印。我们用切刀法,刻单字印,首先刻直线,从‘印’字最上边一笔横划入刀,切下一点,起刀,再向下切一点,由点连成线,把笔画内的印材刻掉,在拐弯的时候,由小点切入,并转动石头,刻完一刀后,换一个方向,第一刀是由内侧向外侧运刀,每个拐弯处和起笔处都要用刀小心刻掉。起笔处不要出现丁头和燕尾,刻白文印的时候,刻刀刀口沿着印文的内侧向里刻,把印文的笔画刻去刻完的印章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初学刻白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留一点量,以免刻的太多无法弥补,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字刻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在刻大印章或硬石头时用的较多,最常用的还是冲刀法)。刻完之后,用镜子对比一下,或者用手指沾上浓墨涂在印面上,没有受力的地方是白色的,对于有不满意之处,可略做修饰。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这样一方印就刻好了。
刻朱文印:朱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白色,文字呈红色,也叫阳文印。我们以‘修庵’为例,来演示怎样刻出石骨文效果的两字朱文印。我们首先把石料磨平,按照前面讲的章法和如何写印稿的方法,比照着原稿将‘修庵’两字直接写在印面上,首先要把边框描出来,描的时候,要用毛笔的右侧边缘贴住印章的左侧。把四边描好。然后用铅笔把印面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向左写。由于‘庵’字比较密,并且密的地方又集中在下部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疏密关系,写‘修’的时候要注意和‘庵’字同样位置的横划在一条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的比例要恰当得体,写好后,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内部的空白处入刀,刀慢慢的右向左推进,如遇到推进困难,可微微晃动刀杆刻朱文印是要刻掉除了字之处的多余部分,依照写印稿的笔画顺序遵循从上到下,由左至右的原则,把空白部分刻掉,每一笔快要结束时,手上用的力度要收住。遇到笔画连接处要格外小心,刻到大面积空白的时候注意要深一些,避免在沾印泥的时候,钤盖出多余的点,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修’刻好,由于我们要做出石骨文的效果,所以刻完后要做残破处理,首先要用力在笔画的疏密处把笔画刻断一点,随后就用刀杆敲击印面。首先从四个角敲起,然后在敲击印中笔画的边框,平行或者重复部分。这样的认为的造成印章图案的边角等处类似自然磕碰痕迹。有一中古色古香的自然美。做好后,用牙刷把石屑刷干净,沾上印泥钤盖在打印纸上。看这样一方印章就做好了,和原作比较一下,有没有不妥之出做一下修改。
刻肖行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能遇到要刻肖形因印。肖形因印一般以画像石的风格为主,所以从画印稿到用刀都是以随意灵活为主,不要求没一点都很精致,担印面上的图画,一定要显的和谐生动。我们以‘倒骑毛驴’为例,讲解刻肖印的方法。现先准备一副画样,跟据上面讲过的写印稿的方法把它写在磨号的石面上,在这里选择根据图样直接画在石面上的方法,先画出边框直接用铅笔构出图像的轮廓先在印面上的空白处,画几点当作地面,然后再依着图样,勾勒出“倒骑毛驴”的轮廓,然后用毛笔把轮廓描黑写完印稿后,我们用刻朱文的方法,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开始刻起把白色的部分刻掉。然后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入刀,因为头部是椭圆形的所以用刀依着椭圆的轮廓慢慢向前推进,方向是由右向左遇倒弧线处,要微微转动章料,然后小心的刻出弧线刻动物的腿部和刻直线的方法一样,刻人物的方法和刻动物的相似,留下的空白部分要大胆刻掉,不要留下多余的残点刻完之后,也要做残破处理的方能显出古朴的风格,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钤盖到打印纸上显出立体效果。
刻边款:一方印刻好之后有时还要刻上边款。边款是指刻在印石侧面和印石顶面上的文字,也是篆刻的一项重要内容,刻边款所用刀法个刻印一样。边款文字都是正着写的汉字,字体一般用行楷小字,写稿的方法可以用毛笔直接写在印石上,注意:无论在印章的那一侧面写,都要从右面开始结束与左面。我们现在只刻一面,我们以“丙戌冬末,士乾刻于云水斋”为例。我们同样用执笔式冲刀法,但是刀和中指是垂直的,另外行楷笔画具体刻法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刻“点”的时候,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的时候,刻章先用刀角在石面上一按,刻出横画收笔的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石刀角向右略微弯曲一按即可。刻笔画“竖”的时候先将右刀角锲入石面,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笔画“撇”的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刻“竖勾的时候,由上部入刀向下划在量未处,刀尖向下按压出勾的效果。刻“横折弯勾”时要分解成几部分完成。先刻横在刻竖,再刻一横划,共同完成横折弯勾。行楷中很少有“捺”这个笔画,边款中的笔画“捺”多用长点代替。刻刀款的时候,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印章的养护:刻好的印章如果长时间不用,我们就要用毛笔沾上一些核桃油,把印章的几个面都刷一下,然后放到特制的盒子里保存,这样会防止印章产生裂纹。
END
注意事项
选材:学刻用的常规石料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着可用青田石来练习。
基本步骤:磨石料、写引稿、雕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注意: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个方印都需要的)
Ⅲ 篆刻需要怎样的篆刻印章石料呢
印章材料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产量也较多,价廉物美,到处可买,现将有关印石概略介绍如下: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其中以有冻者更为珍贵。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即是。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佳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石质较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 青田石爽快,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其中较珍贵的如田黄,而田黄石又与芙蓉石、浙江鸡血石并称为“印石三宝”。田白、牛角冻、瓜瓤红等,为世所宝。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色多呈储、黑、黄、白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快。其中有鲜红色如同鸡血者,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与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入。
(4)巴林石产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又叫赤峰石,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类似。尚可刻。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5)其他产于浙江的尚有:宁波的大松石。色灰黑,间有黑斑,石性较腻,近似寿山石。天台之宝花石。形、色如同寿山石,比较粗松、易脆,温州之平阳石。形、色近似青田石,质地不如青田石脆,萧山之红石。质较粗,一般尚可作练习用另外还有如册山掖县之莱石,福建蒲田之蒲田石,湖南之楚石,陕西之煤精石,河北之房山石,丰润石,以及各地所产之印石,只要质地软、脆、坚、腻兼备者,皆可作为练习用。
(6)孤山印石
孤山印石,产自南亚,为新品印石。
孤山印石品种分为孤山1号和孤山2号,因其具有适合篆刻的硬度与品质,短时间内受到篆刻同仁的肯定与追捧,业界关注良多。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青田石:
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寿山石:
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
昌化石:产浙江昌化。
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巴林石:
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巴林石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
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与其他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
【篆刻技法】
石章抛光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方法如下:
(一)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洁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二)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摩擦至光亮即可。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印稿写法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用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
怎样摹印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
刀法
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摩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于刻好印。编者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笔。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运刀方向不变,象打拳一样便于向外发动。熟练后还可变换刀刃角度、方向,随意运刀加工细节之不足。另外,三指包抄的方法也被很多人接受。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臀大动作来完成。刻制边款时一般选用切刀
白文刻法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画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画,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朱文刻法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画、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画,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画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临刻古印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元曲。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临刻名家
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中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初学一般宜选临工整一点的。朱白文都要临,同样也要熟记特点,仔细比较,学以致用。
效果检查
初学者临刻印章,一般不能一次奏效,尽管刻时小心,或许还会有不到之处。这时可用于指薄蘸墨的轻拍印面,然后用小镜对照原印,寻找不似之处加以修改,努力做到酷肖原印。并可用敲击、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残破效果。对照原印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要花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来研究对照。
前人说:“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创作,则更应把精力化在构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全印失败,再怎么也改不好了。
以后在写印稿时要做到:印写得不满意,宁可磨去重写,也不随便动刀,如该印实在写不好,不妨留作下次选用,这次可别选一方印练习。
书印关系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可以说,篆刻艺术是用刻刀在石头上写书法。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Ⅳ 刻石头印章怎样把图案印上去
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复写纸、白纸、笔、石头印章、刻刀。
1、首先在复桌面内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在制容白纸上放一张复写纸。
(4)如何雕刻石印章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如下:
1.独特性
个人印章每个人都不同,要有自己个人印章的风格;
2.印刻清晰
个人印章一般用于公用,效力等价于个人签名,需要做到清晰好认,一目了然;主要字体可选用行楷,隶书等字体;
3.要使用得当
由于个人印章的作源用是代替于个人签名,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最好不要外借及随意钤盖;
4.大小合适
根据自己的使用场合及用处,定制大小得当的印章即可;
5.数量合适
一个人有一两个公用的个人印章即可,对于收藏类印章则无要求。
Ⅳ 该如何学习雕刻印章
[刻刀] 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印泥] 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产品为最好。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绵印泥)。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只要买一付元宝螺丝)。 [笔墨 砚刷] 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执刀法] 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摹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于刻好印。编者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笔。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 。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运刀方向不变,象打拳一样便于向外发动。熟练后还可变换刀刃角度、方向,随意运刀加工细节之不足。 [选印石知识]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一青田石: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二寿山石: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三昌化石: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及目前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 [石章抛光法]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方法如下: (一) 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洁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二)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磨擦至光亮即可。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怎样写印稿]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胜负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 [怎样摹印]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划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 [运刀法]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臀大动作来完成。 [怎样刻白文印] 运刀又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即一刀直冲而下(如果刻完后反过来,?顺刀痕正中带一刀,略微带刻掉笔划中的一部分锯齿形裂痕,则可不致太单薄)?不宜初学,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刻满白文用双刀法刻去笔划,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划两终端。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怎样刻朱文印] 刻朱文印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划、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双刀流失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划、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划,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划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怎样临刻古印]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无曲。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 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怎样临刻名家印] 明清以来各派名家印,是我国辉煌的篆刻艺术遗产中的又一高峰。各派的不同特点在印章中方寸之地呈现出神采各异的风貌。临刻名家印,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在徽派、浙派、晚清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及其他如赵叔孺、赵古泥等名家印中选择接近自己性格的一类。初学一般宜选临工整一点的。朱白文都要临,同样也要熟记特点,仔细比较,学以致用。[怎样检查临刻效果] 初学者临刻印章,一般不能一次奏效,尽管刻时小心,或许还会有不到之处。这时可用于指薄蘸墨的轻拍印面,然后用小镜对照原印,寻找不似之处加以修改,努力做到酷肖原印。并可用敲击、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残破效果。对照原印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要花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来研究对照。 前人说:“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修改是次要的。如果是创作,则更应把精力化在构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全印失败,再怎么也改不好了。 以后在写印稿时要做到:印写得不满意,宁可磨去重写,也不随便动刀,如该印实在写不好,不妨留作下次选用,这次可别选一方印练习。 [书法与刻印的关系]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与刻印的关系]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2007-11-23 03:21
Ⅵ 如何雕刻印章
工具:来橡皮、小刀、白自纸、签字笔。
1、先准备一张纸,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白纸上,如图所示。
Ⅶ 如何学习石刻印章
一、准备用品、用具:
1、石头。
2、刻刀。
3、复写纸、透明塑料纸(刻刀的包装袋即可);
4、记号笔、铅笔;
5、橡皮,它的作用是修改字体,也可以拿它来试刀,就是先在橡皮上刻章;它还能擦掉复写纸的痕迹。
二、选择字体、排版
先在纸上画多个与印章大小一致的框框,设计版面和字体。也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喜欢的字体。
三、描字
把透明塑料纸覆在设计好的版面上,用记号笔描下来。
四、拓字
裁切与印章平面大小一致的复写纸,盖在印章上,把透明塑料纸盖在复写纸之上,注意要反面向上,不然印出来的就是反的了。把塑料纸定位之后不要动,拿刻刀把字的轮廓描一遍,字就印在石头上了。记号笔描的字没有什么笔锋,在拓轮廓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笔划的起笔和收笔。
五、刻字
确定要刻阴文还是阳文,我刻的是阴文,就是把字体部分抠掉,其余部分不动,印出来的字是白色。我觉得这个比较简单。确定之后,用刻刀沿着轮廓线慢慢,一点一点用力,千万不要着急。
六、检查
刻几下就停下来,把复写纸纸盖在印章上,上面再盖白纸,用铅笔在白纸上来回涂描,用铅笔的侧面,就像小时候拓硬币那样。一是放松、休息一下手指,二是检查一下刻得效果如何,这样不容易出错。
七、打磨
印章刻好之后应该用细砂纸把印章面打磨一下,否则印出来的会带着石头的纹理。
Ⅷ 玛瑙印章怎么雕刻
雕刻玛瑙印章主要来有以下自三种方式:
1、机器喷砂法,是用电脑设计出印文,将打印出的印文贴在印材上,放入机器,进行喷砂处理,成品效果和电脑设计的相同,优点是快捷方便,价格便宜,缺点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不符合篆刻的思想,做个玩具还可以,收藏就不是很合适了。
2、手工雕刻法,方法和治玉相同,用电子打磨机或者吊磨雕刻印文,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解决了方法一中的不足,印文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专业人士设计的,价格小贵。
3、手工刀刻,此方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刀具的在印材上进行篆刻,难度较大,费时较长。
(8)如何雕刻石印章扩展阅读
形成过程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
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Ⅸ 关于印章雕刻的技巧
篆刻既然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雕刻技术的高明与否,当然是作品优劣的重要关键。明末清初之际,篆刻风气甚盛,经过若干名家的传述,把刀法大致分为十三种,分条叙述,语词玄虚,使后来初学的人,往往便被这些刀法的名称搅得莫名其妙。殊不知刻印用刀,归纳起来,也只不过是冲刀与切刀两种方法而已,如果将此两种刀法运用得宜,则任何面目的印章,均可应手而就。
欲明了用刀之法,必先知道刀的结构;平常我们把刻刀分为三部份,用力时最下面的部份称为「刀口」(或称刀刃)。刀口上面的一侧或两侧乃至三侧四侧渐锐的斜面称为「刀锋」,(刻印用刀,普通用平口双锋刀,简称平口双刀,便是两面开锋,刃是平口的刻刀。)刀锋以上的部份称为「刀干」。刀口有平口的也有斜口的;平口的用来刻石,斜口的普通用以刻竹木。刀锋有薄厚之分;薄的较为锐利,可以刻工细一类的印,厚的较钝,宜於刻苍拙一类的印。刀干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圆干易於把持,方干的需要在干上缠以棉线或藤皮条,便不会格手了。至於刻石所用刻刀的大小,普通准备两种即可以了;一种较大的,刀口宽度约半公分。一种小的,刀口只要两公厘左右即可。因为石章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一公分半至三公分左右见方的印,用这两种刻刀,当可应付裕如。
其次我们所要知道的,是用刀的偏与正。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运笔的方法有中锋与偏锋之说,那麼,用刀的偏正,便与运笔的偏正有著极相类似的现象。为了与书法的中锋与偏锋便於区别起见,我们把用刀正的叫「正锋」,把用刀偏侧的叫「侧锋」。普通刻石章,绝大多数,都是用侧锋,用正锋的很少。所谓正锋是持刀入石,刀口与石面接触时,百分之八十的刀口均刻划在右面上,而且刀干与石面向前或向后倾斜八十度角。当用力刻划时,刀口行割於字划的中央,於是刀口两侧的刀锋,随著刀口的割断,向外挤压,而使刻出来的笔划两面呈斑剥之状。侧锋则是召口著石后,刀干向左或向右倾斜七十五度角,於是刀口在石上刻划时,只有一面刀锋贴近印石,而另一面则毫无作用,刻出来的笔划,一面光洁,一面斑剥。用正锋不易刻出粗的笔划来,用侧锋则刻出的笔划较宽。刻印不是仅一刀即可了事,必需善用刀法,因字置宜,才能把印刻好。
现在我们来说刀法,所谓「冲刀法」是持用正锋或侧锋,向前推进,因为一般皆用侧锋,所以刻出来的笔划均甚爽利劲健。「切刀法」是持刀向下压切,随著压切的力量,稍微前进之势,每一刀只能刻出刀口二分之一左右的长度,必需若干刀相接连,方可以刻全某一笔划。与冲刀一刀可以刻出一笔的长度完全不同。用切刀刻出的印,较为平实,用冲刀刻出的印,较为流畅爽利。但也要看使用之妙,因为有的篆刻并不是与上面所说的相同;像吴昌硕惯用冲刀而面貌苍浑,徐三庚惯用切刀而印风宛通,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以一般学习的过程来说,应该先学切刀,后习冲刀,因为切刀划短易刻,只要是一刀接一刀的刻,虽然刻不好,毛病也不会很显著。但冲刀就必需熟练不可,初学的人,不易一刀刻就,中间一有阻碍,则刻划必不佳。又常常刻斜,或走刀,刻斜当然即无笔意,走刀很容易伤手。所以治印应由切刀入手。用切刀和冲刀刻完一印之后,仍有未到之处,我们可以用冲切之法,再去修正。这种修补之法,古人称作补刀,其实,补刀亦是用切用冲,只是一个名称,并不是一种刀法。为了学者了解古人刀法,今将其分条例后,并加注解,以求会通。
Ⅹ 如何快速刻印章
如何学习刻章
工具/原料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173;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滑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以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的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又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式,使空间显的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体另外三个字相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笔一样?板。一般以比划繁者不觉繁,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方法为主(自己画图,在非线上做,有例子)写印稿:写印稿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我们以‘印’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涂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上的文字上在石面上。
上石的方法有两种:1、水印法: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后把拷贝纸覆盖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着印石的边缘在纸压出痕迹,接下来在压痕范围内用浓墨写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迹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过来覆盖在印面上,用毛笔蘸些清水涂抹在拷贝纸上,用干净的宣纸或纸巾吸干多余的水分,之后在印稿上覆盖上一张宣纸,用指甲盖儿在在毛边纸上轻轻的用力均匀的刮几遍,完毕后把宣纸和拷贝纸取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就把字印在石上了。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笔均匀的描一下。初学篆刻时基本上都用水印法写印稿。
2、反写法:将印稿写在透明度较好的拷贝纸上,然后把拷贝纸翻转过来用印石压着,上面放一个镜子,依照反写的印稿在印石上用毛笔描摹一遍,力求写得于原稿接近,然后对着镜子比较印稿,对不足之处作适当的修改。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刻直线来练习。然后拿一块青田石,先在玻璃上垫上砂纸,用中指和拇指拿住印章的两面,中指按住印章顶面,在砂纸上摩擦。因为市场上买来的石料都含有蜡需要将其磨掉否则不容易上墨(注意:磨的时候只能单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磨平后,拿起来看是否平整,如果还不能确认印面的平整,要平放在玻璃上进行比对,看是否平稳。然后用毛笔在石料上画直线(直线比较简单,直接画在印面上即可)画的时候要沿着石料左侧边缘画一条线,然后转一个方向,还是在左侧的边缘画线,这样画出第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再画出第二个第三个,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许多正方形,把印面充满,然后把印石放在印床上加紧(切记初学者一定要把印石放在印床上,以免伤着手。)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刻了,刻的方法有两种(握拳式切刀法和执笔式冲刀法)握拳式切刀法的操作方法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握成拳状把刀杆捏在掌心。执力角度较冲刀直,至60度左右。用刀方向下、向外,刀杆向外倾斜,由外点入刀,刻一点起来,再刻下,再起来。一点点向前推进。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章,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刻巨型印章或质地坚硬石料。执笔式冲刀的方法:中指要顶住刻刀的侧面离刀约1厘米处。食指和拇指指捏住刀杆,小指之后,角度约45度,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明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进速度,冲角度较小约30度左右。刀尖入印章的外侧边缘向前冲。运刀的方式是由右侧向左侧。石料可以不停的转动方向。这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刀法。173;
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进行直线的练习。无名指要顶住印章,刀尖入印面的外侧边缘向前冲,一直都要由右侧向左侧运刀刻完一笔,就可以转动印章,刻下一笔。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它比较容易把直线刻直,刻下来的石屑要用无名指轻轻抹掉,切记不能用最吹,以免影响健康。用这样方法,直到把印面上所有直线刻好。然后检查角落里是否干净了,如果没有再作以修整,最后用牙刷把印面上的石屑刷干净。这样一方练习印就刻好了,接下来就要钤盖了,方法:找一张宣纸,下面垫上一骡纸或一本书(不能垫平时办公盖章用的橡皮垫,以免钤盖效果模糊失真),用右手拿印章,左手拿印泥,把印章在印泥里轻轻地多沾几下,争取每个角落都能沾到印泥,把刻好的直线印盖上去。盖的时候用力要匀、要稳。用力向下压。
刻白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就叫白文印也叫阴文印。我们拿一个刚才写好的印面,以单字‘印’字为例来给大家讲解如何刻白文印。我们用切刀法,刻单字印,首先刻直线,从‘印’字最上边一笔横划入刀,切下一点,起刀,再向下切一点,由点连成线,把笔画内的印材刻掉,在拐弯的时候,由小点切入,并转动石头,刻完一刀后,换一个方向,第一刀是由内侧向外侧运刀,每个拐弯处和起笔处都要用刀小心刻掉。起笔处不要出现丁头和燕尾,刻白文印的时候,刻刀刀口沿着印文的内侧向里刻,把印文的笔画刻去刻完的印章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初学刻白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留一点量,以免刻的太多无法弥补,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字刻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在刻大印章或硬石头时用的较多,最常用的还是冲刀法)。刻完之后,用镜子对比一下,或者用手指沾上浓墨涂在印面上,没有受力的地方是白色的,对于有不满意之处,可略做修饰。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这样一方印就刻好了。
刻朱文印:朱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白色,文字呈红色,也叫阳文印。我们以‘修庵’为例,来演示怎样刻出石骨文效果的两字朱文印。我们首先把石料磨平,按照前面讲的章法和如何写印稿的方法,比照着原稿将‘修庵’两字直接写在印面上,首先要把边框描出来,描的时候,要用毛笔的右侧边缘贴住印章的左侧。把四边描好。然后用铅笔把印面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向左写。由于‘庵’字比较密,并且密的地方又集中在下部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疏密关系,写‘修’的时候要注意和‘庵’字同样位置的横划在一条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的比例要恰当得体,写好后,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内部的空白处入刀,刀慢慢的右向左推进,如遇到推进困难,可微微晃动刀杆刻朱文印是要刻掉除了字之处的多余部分,依照写印稿的笔画顺序遵循从上到下,由左至右的原则,把空白部分刻掉,每一笔快要结束时,手上用的力度要收住。遇到笔画连接处要格外小心,刻到大面积空白的时候注意要深一些,避免在沾印泥的时候,钤盖出多余的点,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修’刻好,由于我们要做出石骨文的效果,所以刻完后要做残破处理,首先要用力在笔画的疏密处把笔画刻断一点,随后就用刀杆敲击印面。首先从四个角敲起,然后在敲击印中笔画的边框,平行或者重复部分。这样的认为的造成印章图案的边角等处类似自然磕碰痕迹。有一中古色古香的自然美。做好后,用牙刷把石屑刷干净,沾上印泥钤盖在打印纸上。看这样一方印章就做好了,和原作比较一下,有没有不妥之出做一下修改。173;
刻肖行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能遇到要刻肖形因印。肖形因印一般以画像石的风格为主,所以从画印稿到用刀都是以随意灵活为主,不要求没一点都很精致,担印面上的图画,一定要显的和谐生动。我们以‘倒骑毛驴’为例,讲解刻肖印的方法。现先准备一副画样,跟据上面讲过的写印稿的方法把它写在磨号的石面上,在这里选择根据图样直接画在石面上的方法,先画出边框直接用铅笔构出图像的轮廓先在印面上的空白处,画几点当作地面,然后再依着图样,勾勒出“倒骑毛驴”的轮廓,然后用毛笔把轮廓描黑写完印稿后,我们用刻朱文的方法,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开始刻起把白色的部分刻掉。然后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入刀,因为头部是椭圆形的所以用刀依着椭圆的轮廓慢慢向前推进,方向是由右向左遇倒弧线处,要微微转动章料,然后小心的刻出弧线刻动物的腿部和刻直线的方法一样,刻人物的方法和刻动物的相似,留下的空白部分要大胆刻掉,不要留下多余的残点刻完之后,也要做残破处理的方能显出古朴的风格,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钤盖到打印纸上显出立体效果。
刻边款:一方印刻好之后有时还要刻上边款。边款是指刻在印石侧面和印石顶面上的文字,也是篆刻的一项重要内容,刻边款所用刀法个刻印一样。边款文字都是正着写的汉字,字体一般用行楷小字,写稿的方法可以用毛笔直接写在印石上,注意:无论在印章的那一侧面写,都要从右面开始结束与左面。我们现在只刻一面,我们以“丙戌冬末,士乾刻于云水斋”为例。我们同样用执笔式冲刀法,但是刀和中指是垂直的,另外行楷笔画具体刻法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刻“点”的时候,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的时候,刻章先用刀角在石面上一按,刻出横画收笔的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石刀角向右略微弯曲一按即可。刻笔画“竖”的时候先将右刀角锲入石面,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笔画“撇”的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刻“竖勾的时候,由上部入刀向下划在量未处,刀尖向下按压出勾的效果。刻“横折弯勾”时要分解成几部分完成。先刻横在刻竖,再刻一横划,共同完成横折弯勾。行楷中很少有“捺”这个笔画,边款中的笔画“捺”多用长点代替。刻刀款的时候,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印章的养护:刻好的印章如果长时间不用,我们就要用毛笔沾上一些核桃油,把印章的几个面都刷一下,然后放到特制的盒子里保存,这样会防止印章产生裂纹。173;
END
注意事项
选材:学刻用的常规石料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着可用青田石来练习。173;
基本步骤:磨石料、写引稿、雕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注意: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个方印都需要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