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雕刻大型注意什么

雕刻大型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7 01:10:39

⑴ 大型石雕三面观音雕刻制作注意什么

阿弥陀佛

要按《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和其他相关佛经要求去造佛菩萨像,要造清净庄严的全身像

净空法师---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

诸位现在有这个本子,这个地方在三十二面注解,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你听。「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堕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这一句。现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供佛的半身像,已经罪业就不轻了,堕落生死没有功德。所以画菩萨的形像,也要画完整的,也要画全身像,不可以画半身像,无论是坐着的像、站着的像都要全身,这要特别注意!我们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没有问题,佛菩萨像决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说哪一个人像造一个脑袋,其他都没有了。这在我们风俗习惯里头最不吉祥,脑袋被人砍下来了,哪可以这么作法?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这么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

摘录《地藏经讲义》第19集

净空法师---摆了一个艺术品,一个菩萨的头,一个佛的头,这是出佛身血

现在这个社会造五逆十恶罪,我们看得太多了,甚至于我们在寺庙里都看到出佛身血。在哪里看见?我看到寺庙里面,我们去访问,寺庙里面客厅很宽敞、很大,布置得很雅,那个地方摆了一个艺术品,一个菩萨的头,一个佛的头,这是出佛身血。把佛菩萨头砍下来,什么罪?五逆罪,他不知道,他当艺术品摆在那里。我们也不好讲,人家把我们当客人,讲了以后得罪人,讲你要堕地狱,这话讲不出来,没法子,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画佛像都不可以画半身,佛的下半身哪里去了?造佛像、画佛像,记住要画全身,坐著、站著没有关系,一定要画全身,这是尊敬,但我们人照相没有关系。我中国地方去得少,但是我们在电视上曾经看过,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我们看到那些影片,许许多多佛菩萨头没有了、手没有了。今天世界众生为什么会遭这么大的劫难?我们一看心里明白,五逆罪!佛虽然不在世,你破坏佛的形像,乃至于佛的画像,你要是恶意糟蹋破坏,这都等于出佛身血,这个罪在佛经讲是「等流罪」。

⑵ 请问.想学雕刻,怎样入门呀,有什么注意事项呀

1、先拿萝卜练习雕刻一些简单的东西,例如葫芦,大家可以找一个葫芦仔细观察回,然后按照葫芦答的轮廓用小刀把萝卜刻成葫芦的样子!一定要多练习。
2、当大家能很容易的用萝卜雕刻出自己想要的把玩件或摆件时,下面就要先想好想要在雕刻件上要雕刻的图文画出来,或是直接在网上搜,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喜欢的图案。在萝卜上多练习!
3、可以选购一套适合自己的雕刻刀了,一般不难买到,花鸟市场等都有卖。如果RMB充足的话,可以选购一套电磨,雕刻起来要比雕刻刀快多了!(小提醒:使用时一定要带厚点的手套,不然一不小心招呼到手上,就乐极生悲了!)记得要用木工钻头!
4、先小木块、桃木或练习桃核等,雕刻出需要的外形,然后用透明的纸画上需要的图案,用过蓝纸画在雕刻件上。如果美术功底好的话,可以直接画上去。然后按照纹路慢慢雕刻。(一般网上下的图,都能很容易分辨凸凹纹路。)
5、打磨,先用粗砂纸打磨,等雕刻件圆滑后,再用细砂纸抛光。(如果是桃木,或桃核,橄榄核的话,最好再上点油。橄榄油最好,如果没有其它色拉油等也行。)

⑶ 木雕的雕刻方法..注意事项..要速成的..

木雕的创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面对一块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圆木、方木或是有规格的板材时(即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木料加工成有规则的料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我们可以比较自由的去选择雕刻的内容与主题,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由于木材的结构是由纤维组成,它的易断易裂要求我们在创作构图上强调整体性、牢固性。一般来讲,艺术木雕不讲究拼接,否则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征。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张牙舞爪的动势,就要舍弃支离破碎的细节。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现美丽的木纹,造型体积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块大面状,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图1)。

第二种方法是随形就像,既“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后便使其形象释放出来。所谓七分天成,三分雕刻。这种方法也叫“巧雕”,其 构思过程比实际雕刻的时间应更多,而其中的乐趣亦无穷。“巧雕”是一种适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适应某种条件,这种条件是一种限制或是约束,似乎也给作者造成麻烦,然而往往受局限的东西反倒会成为形成其艺术特点的决定因素,这种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宝贵,就是体现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艺的方法,创造了绝妙佳品(图2)。

自然给我们以许多启示,有的材料拥有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明显的外形,对你的想象或灵感有直接启发;有的则不太明显,需要深思熟虑,苦思冥想;而变化多端的木纹又常常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残片碎块”不规则形状也能引发我们联想起某种形象的存在。因而许多雕刻家经常把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搜集起来长久地摆放在周围,时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虑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罢不能。当然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差,“真所谓,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

这与作音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密切相关。

木雕创作的第三种方法是完全摆脱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用人工或机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块木片按设计意图拼制成大致的形状与厚度,然后再进行雕凿(图3)。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随意增加木头的体积,大大减少切削木料的功夫,节省大块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颜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来,呈木头形状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经过雕制,会显现出清晰美妙的装饰性木纹,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有些雕刻家还经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们用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扩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状。还有一些雕刻家在运用木材创作时更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们把种在花园里的树木原地不动的雕刻成作品,有的还为它们加枝添叶,因势度形,创造出与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艺术品。

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而人类所能给予的回报应是将它们那种特别的温和与美丽,以及纯朴的品质尽量地体现保存下来,并赋予新的生命。

⑷ 在做雕塑的时候,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雕塑艺术往往因使用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 泥塑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个人独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艺,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后将石膏像(模特儿)作为依据,依靠点形仪,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总称玉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玉雕艺人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纹,因料设计色调和形态,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厂制作的水胆玛瑙制品《旭日东升》,就是一件珍品。什么叫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水蒸气被岩浆密封,冷却以后凝结而成的,因为它呈现胆状,所以称之为水胆。而水胆外面的岩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密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玛瑙,这在自然界是极为罕见的。北京玉器厂艺人就是利用水胆玛瑙的自然特点,雕刻出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喷薄欲出、浪花飞卷、仙鹤齐鸣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称绝!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其它陶瓷、牙雕、砖刻等的制作方法与上面所谈的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⑸ 陶器雕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

⑹ 雕塑有何制作注意事项

熟悉雕塑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圆雕是立体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所以在制作景观雕塑时,要注意它的立体感就是这么一回事。在玻璃钢雕塑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圆雕类的,由于操作生产的需要,有时会把模具分成很多块来分别制作。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拼接,还原成一个整体,在还原成玻璃钢雕塑作品整体的时候,越到后来尤其是最后的拼接无从下手。最后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甚至有时根本看不到摸不到接缝。而在外面用玻璃钢补又很容易开裂,我们必须要保证质量。这时常用的办法是,先把树脂调稠备用,把玻璃纤维布剪成十公分宽20公分长的布条,然后把调好的树脂,加上药水抹到剪好的布条上面,把带有树脂的布条贴到玻璃钢雕像的内表面,这里不是把整个布条都贴上去,而是贴成一个弧形,就是把布条的二分之一贴到玻璃钢雕像的内表面,余下的要超过玻璃钢雕像的边界2公分左右,这样整个贴一圈,把另外一边也要贴上,等待固化后在布条上面抹上调好的树脂,然后两块玻璃钢雕像对接到一块,用力按一下,等到完全固化即可脱模。这是一般常用的对接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证质量,防止开裂。在人物雕塑设计时要注意尺寸,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走极端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雕塑制作也是一样,每个雕塑师心中都会有一把尺,把人物雕塑的喜或悲、怒或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每座雕塑完美的展现给世人,这就需要把握好雕塑的尺度。

⑺ 食品雕刻分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等。
(2)了解客人的风俗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国际问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3)突出主题。为了避免雕刻作品的杂乱无章,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的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的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选料对雕刻作品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5)注意卫生要求。由于食品雕刻与菜肴的配合十分接近,同时,又是宴会上菜前的“先行官”,因此,搞好食品雕刻的卫生措施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雕刻还可以分为:冰雕 泡沫雕 黄油雕。

⑻ 雕刻机对加工材料的雕刻有什么注意事项

雕刻加工中雕刻机本省的精度是雕刻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另一方面则是雕刻加工者的操作技巧。下面我们来说说这后者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1、对于雕刻塑料图案,可以将转贴胶带贴在被雕刻物的背面,再将贴有胶带的一面喷上液体喷胶,之后将其贴在一个可以作废的表面上,这样石材雕刻机可以避免使用双面胶,而留下难以清洁的表面。因为转贴胶带容易剥离和清理。使用专门的有雕刻的带子,这种带子一侧比另一侧的粘性强,因此图版可以随意移动或更换了。
2、被雕刻物所受到的下压力如果很大,考虑一下你是否必须使用锥性刀鼻子,如果雕刻机钻石刀头在雕刻过程中移动时压力过大,工具侧面的压力就会造成被雕刻物的移动。如果使用了不正确的钻石刀,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一个90或100度的钻石刀会深入材料雕刻,而使得材料在被雕刻过程中移动。
3、对于那些不规则形状的被雕刻物,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被固定的很紧了,当受到下压力时也会前后晃动。这时,可以试着在物体下面垫上些废料以增加摩擦。济南雕刻机另外就是保留物品自带的包装,虽然物体是不规则形状的,但是其自身所带的包装可能是很规则的,且易于被固定,再加上一小条带子,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就很容易被固定了。或者试用工具固定其规则的部位,而舍弃其不规则的部位。
4、由于木工雕刻机上常常配有多功能的钳子或卡头,而它们又是铁制的,因此容易对被雕刻物造成损伤或使其在雕刻过程中滑落,那么选用一些橡胶帽或者橡胶管子用于被雕刻物的固定会有帮助。
5、检查雕刻所选用的钳子或卡头是否选择正确。同时,墓碑雕刻机的钳子或卡头的磨损情况也会导致被雕刻物的错位。钳子或卡头如果过紧,在刀头接触被雕刻物的瞬间也会导致被雕刻物的弹出。

⑼ 古典初期的雕刻开始注意什么

古典初期的雕刻,虽然主要仍为神的雕像,但已开始注意人的性格的生动表达,它摆脱了东方的影响,成为和希腊社会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丰富而真实的造型。公共广场上的社会性雕刻,这时也发展起来。

⑽ 雕刻的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据了解,曲阳县大大小小的石雕厂有2300多家,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数亿元。
关于石雕艺术的起源,曲阳当地有个很盛行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隐居黄山,把《雕刻天书》传给了两位曲阳弟子,从此曲阳人便学会了雕刻。
曲阳石雕迄今为止已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曲阳雕刻艺人辈出,雕刻艺术不断创造中国乃至世界辉煌。元代雕刻艺人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绝艺”。清末曲阳雕刻艺人的作品“仙鹤”“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天安门修复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工程的兴建,曲阳雕刻驰名国内外。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汉族传统名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易水砚因取石于易水河畔的钟南山的古黄伯阳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则源於约5000年前居住在河两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为占卜。古时占卜用龟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于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见,有易氏之易字应源于《易经》的易字。易水河静水流深,水质清澈,与两岸之秀山合抱有情,万年龙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风水宝地清西陵就建于易水河北岸的云蒙山下,故知,易水砚产于易水河畔,从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灵气,作为吉祥用品及风水镇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因产于浙江省东阳县而得名。约始于北宋,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的构图,并且讲究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多而不乱,保留平面,不伤整料,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各类家具,雕刻精细,装饰部位适当,图案协调,线条流畅,刀法清晰。在木雕挂屏上,他们往往运用多情节、多层次的传统手法,构图饱满,安排恰当,装饰性强,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节。
东阳县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它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制作的“释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吨多重的琉璃灯、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伟壮观。1958年,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制作了长80多米的建筑装饰,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为建筑增色不少。1981年又为新加坡“董宫大厦”制作了14条大型条屏、60多块挂屏以及插屏75件,富丽辉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董宫大厦”的开幕典礼上,声称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筑装饰”。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楼水明,早年在香港从事东阳木雕,他的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把传统的东阳木雕和现代的西式家具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的家具畅销国际市场。东阳木雕已有2700多个花色品种,在外贸出口方面很受欢迎。 浙江是中国黄杨木雕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乐清县,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闹元宵时盛行的“龙灯会”,是在木雕龙灯骨架上装饰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朱子常经过创新,使黄杨木雕从民间龙灯的附属装饰发展成艺术欣赏品。
黄杨木生长缓慢,有“千年矮”之称,它质地坚细,色黄而温润,很像象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色泽就会慢慢变深,古朴而美观。它以小型、精巧、细腻为特色,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有镶嵌等手法。
浙江黄杨木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风貌,而且还有历史题材、民间故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著名艺人王凤之作品“苏武牧羊”讲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败后,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进犯中原的时机。为了答复匈奴的表示,汉武帝派中郎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领单于用尽了威胁利诱想劝苏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宁死不屈,单于恼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苏武历尽了无数的磨难,到公元前85年,才被汉朝的使者救出来。他出使时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长安那天,百姓们都出来迎接他,瞧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仍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感动的,都说他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这一优秀黄杨木雕作品再现了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好评,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7年他的作品“巡逻”被北京军事博物馆选入建军30周年展览。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毕升”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长期展出。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著名艺人叶润周,出身于祖传四代的黄杨木雕世家,功底深厚,并擅长镂雕技艺。他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代表作有“饲养员”、“天女散花”、“皆大欢喜”等,其中有的荣获浙江省创作一等奖,有的作为国家级礼品,还有的出国展览。今天黄杨木雕已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于福州的莆田、泉州等地,始于明末清初。最初只是建筑、家具上的装饰和寺庙佛像雕刻,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木雕行业。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龙眼木,它生长在闽南一带,质脆纤维细密,便于雕刻。雕好后,磨光漂净,凉干后,再把它染成龙眼核、荔枝核、桔柚黄、古铜等色,然后再罩上一层漆,待漆干后,再上蜡,使之色泽光润。动物题材的作品中,还用骨制成牙齿,用玻璃制成眼睛,镶嵌在动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动。
历史上福州木雕主要有3个不同的流派:①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弥勒佛、观音、十八罗汉、八仙等宗教人物,后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兽类等。所用材料除了龙眼木、黄杨木外,还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雕刻草虫、花卉、果盘木雕等作品,玲珑而生动。如作品:“划龙舟”、“踏水车”等。③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乡派,又称漆器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两代,就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从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还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风神龛、馔盒、香炉罩,以及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床榻、橱柜、烛台、笔筒等,无不饰以金漆木雕。
它是选用优质的樟木,先凿粗坯,然后再精雕细刻。再经磨光,最后贴上金箔,它呈现出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题材上,大多选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剧等。在构图上,饱满、布局匀称,常常带有连续性,并以“之”字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镂雕、多层雕、圆雕等。并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在建筑上的雕刻比较粗犷,刀法简练,注重动态。如人物的五官则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处,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处。常使用的茶橱,或供祭品的馔盒、香炉罩等雕刻得精致入微,便于细心观赏。
解放后,著名艺人张鉴轩的“餐笼”雕刻精巧生动,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潮阳县工艺师叶锡永的作品“飞夺沪定桥”是一件对现代题材大胆尝试的新作。他把铁索桥的桥链一环扣一环精雕细刻成活动的链条,更衬托了作品的主题。汕头工艺师张维怀为广州东方宾馆设计的大型木雕装饰“大观园”,长14米,高49米。画面共容纳了13座亭台楼阁,100多个人物,姿态各异,布局匀称,径路通透,疏密均匀,金碧辉煌,远观有气势,近观精美细致,为饭店增光不少。工艺品,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欧美各国。 苏州雕刻主要包括红木小件、牙雕、黄杨木雕、竹雕、刻砚、印章兽纽等,闻名于全国。
著名工艺美术家陆涵生,技艺较全面。他与老师共同创作的黄杨木雕“荷叶搁笔”至今仍珍藏在上海博物馆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状的树桩雕刻而成,几个面都是以红木镶拼,组成荷叶的叶脉。荷叶的边缘翻卷向上,并点缀着几只小青蛙,整个造型生动美观。特别是每块叶纹镶嵌的榫头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它产于山东曲阜县,约创始于汉代孔子的九世孙孔腾。它取材于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种有龙头手杖、人物、花卉等。当时作为孔子生辰祭日时赠送的礼品。解放后,孔子后裔孔宪斌继承了其祖传的技艺。今天楷木雕刻,已成为曲阜的主要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