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刻大全 » 皮影人物图案如何雕刻

皮影人物图案如何雕刻

发布时间: 2021-02-17 05:18:29

『壹』 如何制作皮影人

皮影制作过程
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制作第一步选皮
由于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缘故,各方面的情况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制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使用兽皮的情况而定。在中国,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等,其中牛皮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材质。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皮影制作第二步制皮
牛皮的炮制方法有两种:一是“净皮”,另一是“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在牛皮选好后,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根据气温、牛皮和水的具体情况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渐刮薄,刮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致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时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匀,手劲要轻而稳,以免损伤皮子。刮好后撑于木架之上,荫干即成。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皮影制作第三步画稿
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
皮影制作第四步过稿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皮影制作第五步镂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艺人雕刻的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
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棂丢出齿,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筑装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
皮影制作第六步敷彩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皮影制作第七步发汗熨平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脱水发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此外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度上下。温度恰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皮影制作第八步缀结完成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贰』 最简单的皮影人怎么做

从网上打印皮影的图复片,制用订书机钉在厚些的卡纸上,用小尖刀按图样雕刻,刻的时候在卡纸下垫上一块平整的胶皮,(如果不垫刻刀太费劲),刻完后把上面的图样拿掉,剩下的卡纸就是要的皮影,在按网上的样子涂上颜色。就成了。刻刀可以用11号手术刀片做(用半截筷子从中间劈开,把刀片夹在中间,再用透明胶带缠上)。胶皮可以用鼠标垫,好找。不过用完后就有刀伤了。
其实正在的皮影是牛皮或者驴皮做的,这个估计不好找,只能用卡纸代替。

『叁』 皮影是怎么装饰花纹的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专高超的属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的橱窗装饰的欣赏品。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却是共同的。

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

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肆』 如何制作简易皮影不用双脚钉的话

第一步,选皮: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第八步,缀结完成: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伍』 皮影要怎么做

制作一个人物皮影要四五天的时间,而且对于长期制作皮影的老艺人来说,一到冬天,手上就会开裂,根本就不能再做了。
制作皮影一般要经过选材、处理、绘画、雕刻、着色、整平、组装和调试8个步骤,工序很是复杂。选材时,用于表演的皮影最好选用比较厚实的生牛皮,牛皮的透明度越高越好。虽然如此,也不能跳过处理这一步,因为要想真正做出好的皮影,必须使用特殊的药水将皮影的透明度提高。
前两步是做出皮影的准备工作,接着就是绘画了。首先要在纸上画好人物轮廓,一般而言,皮影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是1:9(正常人体大约是1:13),这样表演时才会栩栩如生。画好了之后,再用钢锯条做成的刀雕刻出人物形象,但是必须要有垫板垫着才行。目前最常用的是蜡板、木板和软板,根据人物身体不同部位的柔软程度和实际需要垫着不同的垫板,才能把皮影做得更有真实感。
从很大程度上说,要想让观众分辨出人物的形象,主要归功于着色。着色要两面进行,色调要一致。最困难的是在上完一道色后,必须等它干了,才能上下面的色,否则两种色彩很容易混在一起,前面的工作就前功尽弃了。
在雕刻和着色之后,皮影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形,这时就需要将皮影晾干,并用两块玻璃把皮影夹在中间,使其与外界隔离,压住两三天。这样就能保持皮影的平整。由于人物的各个部分是活动的,所以在做的时候是一块一块的,这就要求在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还不能让观赏皮影的人看见用来接缝的线。
现在用的是钓鱼线。“钓鱼线的透明度比较好,外面的观众是看不到的!”
最后只要再调试一下,一个生动的皮影人物就完成了。

『陆』 中国皮影戏制作皮影的步骤

第一步选皮

皮影的材料采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些皮上。一般细皮用于女性或儿童,粗皮用于武将或莽汉。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柒』 陕西皮影的雕刻技法有什么特色与风格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艺术普及、成熟。陕西皮影工艺严谨、制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如陕西礼泉皮影“火狮子”,色彩丰富,造型威武。

陕西礼泉皮影“火狮子”

『捌』 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一般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皮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羊皮,牛皮.去毛,刮挺,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
皮影的材料
陕西皮影分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刀工精细,线条明畅,设色艳丽

http://cache..com/c?word=%C6%A4%D3%B0%3B%CA%C7%3B%D3%C3%3B%CA%B2%C3%B4%3B%B2%C4%C1%CF%3B%D7%F6%3B%B5%C4&url=http%3A//www%2Epsjying%2Epudong%2De%2Esh%2Ecn/2004asp/zhangdi/UploadFiles/2005516161510745%2Eppt&b=0&a=11&user=

『玖』 皮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一个皮影要刻3000多刀
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需要经过八个步骤,选皮、制皮是专第属一步,是材料的准备过程。其后还要经过绘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几道工序才得以完成。
一般绘稿人物等图案都采用侧面影像为主。画完稿后是雕刻,通用雕镂、阴阳等手法,使一张看似平淡无奇的牛皮成为一件艺术品。李学林说,皮影人物的造型都体现了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造型设计时,不仅男女有别,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则相貌各异,要成就一个皮影人物往往要刻3000多刀,要用30把以上刀具。
给皮影上色用的颜料很有讲究,他用的都是过去给相片着色的颜料,这种颜料没有粉剂,透明度高。上色要经过平涂、烘染,颜色不可混淆,这样颜色在透明皮质上才会色彩饱满,平整工艺现在采用电熨斗熨平,之后喷上清漆,防止色彩脱落。
最后,皮影人物的关节部分要预留活动点,然后打孔穿线,打结固定,装上手动的表演杆。这样,一个完整的皮影制作就算完成了。

『拾』 皮影人的物造型有哪些

皮影戏中的影人是一种僵板的道具,除了操纵师傅根据剧情需要使其活动以外,它的表情是“与生俱来”的,永远不变。所以,皮影人物的造型,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我国众多的地方皮影中,河北滦州影人物造型堪称上品。皮影艺人们按人物的性别、年龄及其角色特征,区分为生、旦、髯、净、末、大、丑及神妖8种类型,每种类型都生动传神。

其中,旦角又是最为楚楚动人的一族。她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都能引起人们的瞩目。因为,她们有姗姗的莲步和婆娑的身姿,是婀娜俏丽的窈窕淑女。在传统戏剧中,扮演女性的都称“旦角”,皮影也是如此。女主角称为“正旦”,又有“小旦”、“老旦”、“花旦”等名目。

生角也就是青年男士,分为文生、武生,花生也就是丑角。文生,即文质彬彬的男士,包括书生、状元及其他文官。武生,即青年武士,包括元帅、先锋及其他武士。

旦角的标志是,额头有发鬓或脑后有发髻,戴耳环。姑娘留发辫或扎成马尾发束,已婚者梳发髻。旦角全是通天高鼻梁、环眉丹凤眼,闭口红嘴唇。

生角穿袍登靴,旦角穿裙,登绣花鞋,小脚。天子衣冠饰龙,皇后、王妃及公主饰凤。元帅不论男女,皆穿铠甲、戴头盔、蹬战靴,背部有令旗、令箭等饰物。文人和武士的区别,武士除了他们穿铠甲、蹬战靴以外,他们头饰前端有个矢形饰物,俗称“武矢”。

滦州皮影的髯角和净角造型也很有特点。髯,即胡子,长了胡子,自然就至中、老年时期,跟生角合在一起,那就是老、中、青三代人了。

髯角,是皮影戏中的专有称谓,相当于京剧中的须生或老生。在脸部造型上,把中年雕刻成黑色三绺胡。老年者,则雕刻成分绺长胡子。胡子及眉毛,视其年龄,可黑可白。

另外,髯角也有文武之别。文角包括皇帝、丞相、地方官员,及其他忠厚长者。武角有元帅及其他不同装束的武士。

净角是秉性率直的鲁夫,他们威猛、鲁莽。在狮鼻豹眼下,夸张变形的阔口上,以赤眉虬髯或长髯陪衬。很有点“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能当百万兵”的气势。

净角,也有老、中、青。青年,无胡须;中年,为三绺胡须,俗称三髭胡;老年,其胡须多不分绺。一般是长胡须或卷胡须。胡须颜年无胡须;中年为三绺短胡须,俗称“三尖胡”;老年则是整齐的分绺黑长须或白长须。末角又有文武之分,文角为忠色,有黑色或红色。净角,有元帅、先锋及其他不同装束的武士。番邦髯角和净角,皆着反扎巾装。

末角是威猛彪悍、血气方刚的忠义之士。在他们身上充满了自信与豪气。大有跺脚可使天地动、一人能当百万兵的气概。末角的主要特征是红面、粗眉、丹凤眼、嘴唇上下分开。末角有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之分。他们的区别是:幼年和青心耿耿的文官或文人;武角为统领大军的将领或武士。番邦末角有番王及番将,皆着反扎巾。丑角,在影人头茬中最容易辨认。通常都把他们雕成白脸或麻脸红面。突鼻子、粗眉毛。眼眶带白圈。或吐舌、露齿,呈奸笑状。赋美态于陋形之中,虽貌丑而不讨厌。他们是轻浮狂妄或幽默滑稽之人。

其实,丑角也并非全是坏人。他们犹如人群中的搞笑能手,有时竟也不可或缺,是社会生活中的调味佐料。丑角中也不乏机敏、睿智的贤达之士。

像宋代胶西的赵明叔,他家贫好饮,一醉方休。是个名副其实的酒仙。醉后,他便手舞足蹈,癫癫狂狂地边走边说:“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引得众人围观、哄笑。连苏轼都以为“其言虽俚,却近乎达”,并因申其意而作《薄薄酒》诗2首。

丑角,有男女文武之分。年轻男丑称“花生”,年轻女丑称“花旦”。文丑中有丑公子、丑员外、丑官吏及丑宦官等;武丑中,有丑武公子、丑武士及其他幽默诙谐的武丑。

滦州皮影的影人雕刻,偏重于对影人的眉眼、胡须及冠戴发式的刻画。以便更好地表现出忠奸善恶的品格特征。奸脸,俗称“大白脸”,在滦州皮影里叫“大”角,属于凶残、奸恶的一类。

其显著特征是:突鼻梁、大嘴巴、圆眼珠、扫帚眉,赘肉横生,凶相毕露。他们一出场,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不是诡计多端的奸臣,便是心毒手狠的恶魔。这是由千百年来人们的传统审美意识和民间大众对忠、奸、善、恶的品质判断所决定的。

另外,在古时的传统大影中,有浓厚的宗教印迹。如影班供奉圣宗佛像,对影戏人称“师傅”,剧本称“影经”,唱影称“宣卷”。

剧本内容也多为宣扬善恶因果的佛家教义。所以,人们有“灯戏从来太虚玄,帐影幢幢尽妖仙”的评说。正因为如此,神仙妖道在影戏里,是个不小的群体。即使是经黄素志改造后的滦州皮影中,也有许多神仙道化戏和历史演义戏。所以,在皮影人造型中,有不少特定的神仙妖道头茬。

影雕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其手中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如牛头马面及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把它们雕成兽面人身;阎罗判官凶煞怪诞,而另具特色。

滦州皮影的这些造型是广泛吸取了民间各类造型艺术的营养,加以创造发挥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神话绘画和古刹庙宇的壁画中,都可觅其踪迹。

跟滦州皮影相比,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县皮影也颇具特色,它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鲜明强烈。

在造型上,因为传统的陕西华县皮影戏原是宫廷、大家、富户、堂会的娱乐之物,其观看者为少数“上等”官宦、富豪、贵人,所以华县皮影的造型均趋向小巧。

华县皮影身高约33厘米,而陕西西路影人高约43厘米;影人由11个部件组成,身和头的比例为5∶1,有别于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7∶1。其头部较大,类似于民间剪纸人物和秧歌人物中的大头娃形象,和我国传统的绘画人物比例有共同特点。

满的前庭显现出人物的智慧和才学,或神采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态神韵各有千秋。

在对影人性格的塑造上,华县的皮影制作艺人首先对传递人物心灵之窗的眉、眼进行强调夸张,做延长处理,通过艺术的夸张变形,达到高度的神韵表现。并以平眉和皱眉区别影人性格的阴柔与阳刚。

其中,华县皮影中的不同角色,刻画情况也不同,须、生角色以平眉细目表现其沉着安详之风采;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其秀丽文静之神韵;武生以皱眉凤眼表现其英俊骁勇之气概。

华县皮影对于特殊的物体,也有自身的一套特殊处理手段和形式。如桌椅、帘帐等物,为了追求立体感,而作为显示三大面的俯视处理,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看起来倒也舒适自然。

这些似乎不合乎现代艺术法则的处理手法,由于适合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千百年来并无人提出非议。

另外,如对官帽两侧的羽翅做脑后正处理,正面方领又做侧面处理,对称的发髻却做半侧处理等。均不受现实生活形象和焦点透视法则的限制和约束,是根据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审美要求予以灵活处理的,这一手法在我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绘画中可找到依据。

华县皮影影人的服饰图案,吸取了民间的印花布和戏剧服装图案的形式,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

为了追求纤美完整,花朵多做正面处理,加强了花纹的装饰趣味性,镂花图案有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四方连续图案和边角二方连续图案更是花花套连,叶叶巧缀,变化无穷。

宫殿帅帐、书院绣楼、天堂地狱等,多做满屏幕设置,构图力求饱满充实,装饰趣味郁。空间布局巧妙自然,真窗实门不显拥塞紊乱而气势宏大。

花木怪石也非常奇特,构图精巧、完整紧凑,单木独石即可组成独立画幅。随着剧情和人物活动的要求,可开合聚散,自然成趣。

怪兽之类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别强调装饰性,不一味拘泥于自然形象的逼真模拟,而是现实形象和主观想象巧妙的糅合,经过提炼、升华、变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观赏性。

如把龙驹塑造成龙爪狮身、豹眼虎尾、马面鹿角,汇诸兽之精华于一兽,形象既威猛又矫健,鬃毛翘卷,口吐火焰,虽凶猛但望而不畏,虽不伦不类但无怪异之感,反而逗人喜爱。

鬼怪之类的造型,民间艺人们通过广阔丰富的艺术想象,使其手下的艺术形象神奇多变。

如牛头马面及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制造为兽面人身;阎罗判官凶煞怪诞,很有特色。

华县皮影的这些造型是广泛吸取了民间各类造型艺术的营养,加以创造发挥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神话绘画和古刹庙宇的壁画、塑像中觅其踪迹。

华县皮影的雕刻,要求选用上等中型牛皮,经泡、刮、铲等工序炮制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经打磨、摹画、雕刻、着色、上胶封色、熨缀、装订工序方能完成。

雕刻艺人在一块块死板的牛皮上,或认真描摹、精雕细刻;或大刀阔斧,随手运刀打凿,都能用精巧的道具为不同的形象赋予艺术的生命活力。

雕刻刀法基本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结合传统的线描形式,运用简单的几把凿、刀,即可雕出多种形式的图案花纹。如甲靠花纹图案就有雪花、万字、梅花、鱼鳞、星眼、人字、十字、松针等互套四方连续图案。

人物的雕刻,用镂空与凿孔互衬,交相辉映,使玲珑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质朴单纯的影人简而不空,生、末影人的雕刻,线条平和刀法稳健,使其温文尔雅的神情得到充分的表达。

其中,旦角影人的刀法婉转,线条柔和,花纹细腻纤巧,而且兼用明刀暗线,以精雕细琢的雪花万字、梅兰竹菊、福寿字形等图案装饰,使其温柔娴静的神态,更加妩媚动人,充分显示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净角的刀法挺直,线条粗犷奔放,以放射形状的线纹,将其暴躁骁勇的气质揭示得逼真生动,洋溢着将士威武英俊的阳刚之美。丑角的刀法更是独具匠心,为强化个性特征,采取大刀阔斧的粗拙线条,衬以柔巧的花纹图案,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呼应,俗中见雅,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从而产生出刚柔雅俗交融之和谐美。案几绣墩之类的装饰纹样,刀工尤为精细,纹路刀凿兼施,结合块面,虚实之衬,以达到玲珑精致,空灵典雅之装饰美。

宫殿、帅帐之类的大场面雕刻,作者在大块面积的牛皮上匠心独运,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整体安排,采用阴、阳刻兼施、点线面结合插缀的手法巧夺天工,使装饰纹样巧妙地排列接连。

在同一幅画面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同时运用。正面侧面随需要而设置。雕梁画栋,镂线聚密而不感壅塞紊乱;玲珑剔透得好似纤美而气势宏大,互相配合浑然一体,表现出物体的整体美。

花木怪石的刀法,以柔和细腻的镂线“勾勒”花朵,用粗犷简练的刀纹雕刻枝叶砖石,刚柔相济,花叶相衬,显现出饱满、充实的清新美。

牛马虎豹、龙蛇鹤凤之类,刀法简练准确,寥寥数刀就能把马的英姿、猪的笨拙、猴的机警、虎豹的凶猛,表现得活灵活现。各个关节都是用线连接的,可以灵活转动,能够翻滚跳跃,伸屈自如,形神兼备的情趣美。

华县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红、黄、绿、黑、白为主,传统颜料以藤黄、铜绿、品红为佳。

着色采用我国绘画的工笔重彩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着,丽而不艳,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装饰趣味。大胆运用色补,以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以镂线凿孔补白,自然调和,获得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

另外,为了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性格,仿照舞台戏剧服饰和脸谱化的色彩,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移植创新。采用镂线分色的方法在形象上施以强烈鲜明的装饰色彩,强化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红脸的精忠,黑脸的骁勇,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每种色调都有自身的处理方法和象征意义。

生、旦、末角影人的头部多为阳刻空脸,以空代色,含蓄的面部在视觉上给人们形成一种玉颜丽质的色彩联想,透过空间联想达到色的补充,获得无色胜有色的艺术效果。

衣着服饰的用色,贫富有别,老幼各异。旦角衣着多用高纯度的艳色,经浓墨重压,镂线调和,富丽而不艳目。

有的则能充分利用牛皮本色,淡色着里,深色压边,刀纹补白,呈现出端庄大方、清素典雅的格调。

老生、老旦用色单纯,多过两三色,在领口袖口处以素色空心花纹装饰,显得朴素大方。穷家生旦影人,多用绿、黑黄、赭、蓝等单色,镂以简练的刀路线条,在屏幕上则形成淳朴素洁的明快色调。

丑角色彩的运用,是以红花绿叶相杂互托,冷暖对称,产生不安定的浮躁色调,再用浓墨镂线调和统一,使色调重新得到协调稳定,获得躁而不浮,妖而不炫的特殊色彩格调,使色彩巧妙地烘托角色,并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殿宇楼阁之类大场面色彩的处理,善于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色进行装饰,非常注意整体色彩的关系。如朱色的柱子和门窗作为主体色调的宫殿,以绿色的瓦陪衬,檐下暗处的斗拱以深色重压,镂线配合,获得威严壮观、富丽堂皇的色调。

阴曹庙宇则以黑灰色的门窗和柱子作为主体色调,用深绿暗蓝烘托渲染,粗犷的线条和块面体积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给人一种阴森冰冷的感觉。

花木怪石的着色,采用互补色对比,鲜明强烈。花朵以镂线做“勾白”装饰,艳丽清新,山石树枝着色后用浓墨重勾,淡墨皴点,兼以刀线衬白,即活脱又沉着,花叶互衬,获得饱满、充实、明快的色调。

怪、兽之类的用色,夸张浪漫奇特。如赤色的驹、绿色的麟、青脸红须的鬼怪,粗犷夸张的色彩虽超出常态,但并不觉得别扭、难看,反而以自身强烈的色彩、独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