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门上雕刻的是什么
⑴ 说能告诉我凯旋门的四个浮雕所代表的历史 每个浮雕用一句话概括下历史
第一张是《胜利》庆祝1805年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
第二张是《和平》凯旋门顶端摆放了四匹镀金的奔马,这些马是根据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的,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上面是换上去的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和和平女神像
第三张是《马赛曲》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
第四张是《抵抗》抵抗奥斯特利茨
巴黎凯旋门(The Arc de Triomphe),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星形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在停战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法国总统在此为阵亡的法国烈士敬献鲜花、默哀悼念。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的阅兵队伍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上面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介绍法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558位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字。
⑵ 请问法国凯旋门拱门正上方的天使吹喇叭浮雕叫什么
《出征》,是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
⑶ 巴黎凯旋门上的“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浮雕,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通常应该翻译成“亚历山大港”,这是埃及的重要港口回城市。
这个浮雕的答名字是《 1798年7月3日攻陷亚历山大港》(La prise d'Alexandrie le 3 juillet 1798)
1798年春,督政府批准拿破仑的远征埃及计划,委任他为东方军团司令。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远征舰队由土伦出发,7月1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登陆,控制了埃及。
画面上,
让·巴蒂斯特·克莱贝尔将军站在城墙上,左手捂着受伤的头,右手指挥着士兵向前冲;最先到达城墙的士兵刺刀已经插进土耳其人的脖子。
⑷ 法国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战士形象是谁雕刻的
吕德。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又名《1792年志愿军的出发》),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座浮雕完成于1836年,在巴黎爱德华广场上的凯旋门的右方(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 吕德(1784. 1~1855.11)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东、罗丹等人齐名, 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吕德是一个富商的儿子,23岁时进入巴黎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艺。1809年和1812年曾两次获"罗马奖",但都因法国政治局势不稳,国库空虚,而未能去意大利深造。拿破仑称帝时,吕德参加了当时的帝政活动。帝政垮台,他也被迫流亡到比利时。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备感痛苦,从此政治上渐趋成熟。回国后,在法国人民革命浪潮的激励下,他很快成了一位浪漫主义的雕刻家。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这尊《马赛曲》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在于它的主题思想: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的侵略。从它的表现内容及其风格看,可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着人民》一画相媲美;在构图上,与后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浮雕《马赛曲》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一个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带翼女神为中心,她右手执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着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的一对翅膀张开着,身上的衣裙飞舞飘动,形象显得奔放有力。两腿大步迈进,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她那召唤性的内在激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中间那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壮年战士,表情强悍激昂,右手高举着从头上摘下来的钢盔,正转过头来向左侧的人群喊话;左边紧挨着他的是他的儿子,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年迈战士,有吹进军号的青年,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所有这些人物被组成一个整体,显出一种箭拔弩张的声势,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了。后面是飘扬着的旗帜和林立的弓矛枪箭。这些细节与前面的人物融汇成千军万马的气势。艺术家在这里广泛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似将从墙上冲出,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吕德最初为凯旋门设计浮雕时,有四个草图,准备装饰在凯旋门的前后左右的四壁(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内容是:《出发》、《归还》、《防卫》、《和平》(这些草图现仍保存在巴黎卢浮博物馆内)。草图的构思都很宏大、完整。每一幅都体现出艺术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可惜有关部门后来改变了计划,只选用了其中的一个,装饰在正门右侧的墙上。而左侧改用由古典派雕刻家柯尔托(1787~1843)所作的一块浮雕《拿破仑加冕》。背面两块浮雕也用了一位未成熟的青年雕刻家埃特克斯(1808~1888)的作品。这样,凯旋门上的四块浮雕成了四种不同风格的东西,显得支离破碎。吕德被迫改变原来的计划,不得不重新构思,并采用了新的题目:《马赛曲》。 《马赛曲》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去战斗时所唱的那支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无疑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传革命,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马赛曲》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人物情绪的表现上看,都大大强于左侧的那一尊古典式浮雕。《马赛曲》使他一举成名。当完成它时,作者已经52岁了。1855年,吕德又因这尊《马赛曲》浮雕而荣获万国博览会的雕刻金牌奖,并享受了终身的荣誉。那年的11月3日,雕刻家去世了,享年72岁。
⑸ 为什么法国凯旋门上的浮雕是《马赛曲》
凯旋门正面复有四幅浮雕——《制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凯旋门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马赛曲》是国歌
⑹ 凯旋门上的文字
凯旋门上的文字是歌颂法国皇帝拿破仑战功。
⑺ 凯旋门上的浮雕记载着什么
基本上都是宣扬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胜利的,上面记载的大多是拿破仑对外战争胜利的场景
⑻ 巴黎凯旋门上有哪些雕像
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回门宽14.6米。答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次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⑼ 为什么法国凯旋门上的浮雕是《马赛曲》
吕德浮雕作品《马赛曲》,雕于法国巴黎凯旋门上,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作品。《马赛曲》这个题目,原来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去战斗时所唱的那支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这尊《马赛曲》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在于它的主题: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的侵略。从它的表现内容及其风格看,可与德拉克洛瓦的画作《自由引导著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尊《马赛曲》使吕德荣获万国博览会的雕刻金牌奖,并享受终身的荣誉。
由于雕刻家运用照应的手法把人群分为上下两层,女神 向前飞跃的形象加强了人群的动势,下面人群中勇敢坚定的英雄形象则回答著女神的热情呼唤。艺术家在这里广泛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 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将从墙上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