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后的粘性末端是什么原因
1. 粘性末端是什么 是不是被限制酶切割后突出的部分是粘性末端
恩.被限制酶切割后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
2. 怎样理解识别序列不同,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
这个样理解,我给你具体说下
若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各不相同回,但切割后能产答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则称为同尾酶,如BamHⅠ、BclⅠ、BglⅡ、Sau3AⅠ、XhoⅡ为一组同尾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依次分别是5′-G↓GATCC-3′、5′-T↓GATCA-3′、5′-A↓GATCT-3′、5′-↓GATC-3′、5′-R↓GATCY-3′,它们切割DNA后都形成由GATC组成的黏性末端。由同尾酶酶切产生的DNA片段,能够通过黏性末端的互补作用而彼此连接起来。
若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相同,但切割位点不同,它们互为新裂酶,如AatⅡ、ZraⅠ识别序列相同,但切割位点分别为5′-GACGT↓C-3′、5′-GAC↓GTC-3′。
若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均相同,则称为同切点酶(同裂酶),如HpaⅡ、Msp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均为5′-C↓CGG-3′。
3. 为什么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要产生粘性末端而不是平末端
两个粘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有利于缺口的结合,如果平末端还要在两端各加一些互补的序列才能接起来
4. 粘性末端是什么
恩。被限制酶切割后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
5. 粘性末端与平末端的形成原因
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切割有两种方式,即平切和交错切。
平切就是限制性内版切酶在DNA双链的相权同位置切割DNA分子,就产生平末端;
交错切就是限制性内切酶在DNA双链的不同位置切割DNA,产生的DNA片段的末端不是平齐的,就产生粘性末端。
6. 什么事粘性末端。
同一种酶切的粘性末端要么一样的,要么是互补的:
----------ATCGAT------------
----------TAGCTA-----------
切完后:
----------A TCGAT-------------
----------TAGCT A----------
回复 果果内健康快容乐ok:回复 果果健康快乐ok:
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一般是回文结构的,但是也有别的形式:
参见:http://ke..com/view/48578.htm 限制酶产生的末端部分
7. 双酶切线性DNA分子,一个切黏性末端,一个切平末端,切好后片段连接出问题!!
不管什么养的末端,你用的都是特异的酶切位点,在粘末端附下游有平末端酶的识别位点的话,你说的情况可能出现。你在分析序列的时候,应该选择整条DNA上只有一个酶切位点的酶
8. DNA双链被限制酶切割之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什么只写一种
所谓黏性末端来'Sticky Ends'),是指DNA重组技术自中,DNA限制酶在切开DNA的双链结构时,形成的突出末端,与平齐末端('Bluent Ends')相对.由于酶切位点一般是回文序列,所以切割一次会产生2个粘性末端.跟一个刀口切开会形成2个断面的道理一样.
9. 用两种酶切后产生的粘性末端能相连的原因是什么
用两种酶切后产生的黏性末端能相连是因为黏性末端相同,碱基互补配对。
10.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标基因的DNA,最终得到四个黏性末端。为什么正确
目的基因是从整条基因中提取的一段基因,限制性内切酶切“一刀”两个黏性末端,要提取出一段基因,需要“切”两刀,所以是两个黏性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