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如何防治变形
A. 线切割怎么割材料不容易变形
线切割一般加工硬度高的材料就不容易,操作中还要注意到工作的摆放,加工穿丝孔最好打在工件内,不要从外面进刀加工。
B. 线切割 筛片模如何消除变形
我只知道检测筛片的仪器 天津市瑞思光学仪器生产的筛网检测仪。他们还有线切割用碳化硅颗粒检测仪
C. 减少线切割加工中变形手段有哪些
1割的图形应位于离模板边缘较远而不易产生变形的位置上,图形到边缘距离为5-10mm;
2在模版具使用允许的情权况下,清角处应适当增加圆角R,以缓解应力集中
3淬火之前应在模板外形起点打穿丝孔,使工件在切割时保持内应力平衡且不被破坏
D. 线切割加工2mm弹簧钢怎样防止变形
做个夹具吧,用两块薄钢板夹住再割,变形会好很多的。
E. 线切割圆形线条变形怎么处理
不是很明白你说的意思,是加工圆形工件变形吗?这跟工件材质也有关系,还有最好不要从工件外面开始切割,在工件上打个穿丝孔开始切割比较好
F. 如何减少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产生的变形
在模具加工中,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线切割加工过程中,模具易产生变形和产生裂纹,造成零件的报废,使得成本增加等问题屡屡发生。所以,线切割加工中模具的变形和开裂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年来,人们对线切割加工的变形和开裂熟悉不够,往往造成线切割加工部门与来料加工者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产生矛盾。 其实,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材料问题、热处理问题、结构设计问题、工艺安排问题及线切割时工件的装夹和切割线路选择的问题等等。在这诸多因素中,能否找到线切割加工变形和开裂规律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防止变形和开裂的措施。 1、产生变形及裂纹的主要因素 在生产实践中,作者经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发现线切割加工产生变形和裂纹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与零件的结构有关 1)凡窄长外形的凹模、凸模易产生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与外形复杂程度、长宽比、型腔与边框的宽度比有关。外形越复杂,长宽比及型腔与边框宽度比越大,其模具变形量越大。变形的规律是型腔中部瘪入,凸模通常是翘曲; 2)凡是外形复杂清角的淬火型腔,在尖角处极易产生裂纹,甚至易出现炸裂现象。其出现的频率与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等有关; 3)圆筒形壁厚较簿零件,若在内壁进行切割,易产生变形,一般由圆形变为椭圆形。若将其切割缺口,在即将切透时易产生炸裂现象; 4)由零件外部切入的较深槽口,易产生变形,变形的规律为口部内收,变形量的大小与槽口的深度及材料性质有关。 1.2与热加工工艺有关 1)模具毛坯在锻造时始锻温度过高或过低,终锻温度偏低的零件; 2)终锻温度过高,晶粒长大,终锻后冷却速度过慢,有网状碳化物析出的模坯; 3)锻坯退火没有按照球化退火工艺进行,球化珠光体超过5级的零件; 4)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大,降低材料强韧性,增加脆性; 5)淬火工件未及时回火和回火不充分的零件。 1.3与机械加工工艺有关 1)面积较大的凹模,中间大面积切除而又事先未挖空,因切去框内较大的体积,框形尺寸将产生一定的变形; 2)凡坯料中无外形起点穿丝孔,不得不从坯料外切入的,不论其凸模回火和外形如何,一般轻易产生变形,尤其是淬火件变形严重,甚至在切割中产生裂纹; 3)对热处理后的磨削零件,无砂轮粒度、进刀量、冷却方式等工艺要求,磨削后表面有烧伤及微裂纹等疵病的零件。 1.4与材料有关 1)原材料存在严重的碳化物偏析; 2)淬透性差、易变形的材料,如T10A、T8A等。 1.5与线切割工艺有关 1)线切割路径选择不当,易产生变形; 2)工件的夹压方式不可靠、夹压点的选择不当,均易产生变形; 3)电规准选择不当,易产生裂纹。 2防止变形和开裂的措施 找到了变形和开裂的原因,即可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避免,防止变形、开裂。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选择变形量较小的材料,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防止和减少变形、开裂,对需要线切割加工的模具,应对材料的选择、热加工、热处理直到制成成品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关注和重视; 1)严格检查原材料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探伤,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和粗晶粒钢材及有害杂质含量超标钢材不宜选用; 2)尽量选用真空冶炼、炉外精炼或电渣重熔钢材; 3)避免选用淬透性差、易变形材料; 4)坯料应合理锻造,遵守镦粗、拔长、锻压比等锻造守则,原材料长度与直径之比即锻造比最好选在2-3之间; 5)改进热处理工艺,采用真空加热、保护气氛加热和充分脱氧盐浴炉加热及分级淬火、等温淬火; 6)选择理想的冷却速度和冷却介质; 7)淬火钢应及时回火,尽量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脆性; 8)用较长时间回火,提高模具抗断裂韧性值; 9)充分回火,得到稳定组织性能; 10)多次回火使残余奥氏体转变充分和消除新的应力; 11)对于有第二类回火脆性模具钢高温回火后应快冷(水冷或油冷),可消除二类回火脆性; 12)模具钢化学处理之前进行扩散退火、球化退火、调质处理,充分细化原始组织。 2.2合理安排机械加工工艺 1)线切割工件坯料的大小,要根据零件的大小确定,不宜太小。一般情况下,图形应位于坯料中部或离毛坯边缘较远而不易产生变形的位置上,通常应取图形到坯料边距大于10mm; 2)凡较大的型腔或窄长而复杂的凸模,配制坯料时要改变传统的实心板料习惯。大框型腔、窄长型腔等易变形零件,其中间部位应镂空。这样淬火时表里状况得以改善,温差小,产生的应力小,同时切割时切除的体积也就小,应力达到平衡也就不至受破坏; 3)在模具使用答应的情况下,大框形型腔零件的清角处,应适当增加工艺圆角R,或在线切割之前将清角处钻空,以缓解应力集中的现象; 4)对凸模零件,在淬火之前应在凸块坯料中钻外形起点的穿丝孔,使工件在切割时保持内应力平衡且不被破坏,以免从材料外切入引起开裂变形。 2.3优化线切割加工的工艺方案,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2.3.1该进切割方法 1)改变一次切割到位的传统习惯为粗、精二次切割,以便第一次粗切割后的变形量在精切割时及时地被修正。一般精切割时的切割量应根据第一次切割后的变形量大小而定,一般取0.5mm左右即可。这种办法常应用于外形复杂而势必产生变形的零件或要求精度较高、配合间隙较小的模具; 2)改变两点夹压的习惯为单点夹压,以便切割过程中的变形能自由伸张,防止两点夹压对变形的干涉,但要注重,单点夹压的合理部位通常在末尾程序处。这样所产生的变形只影响废料部分,避免了对成型部分的影响; 3)对易变形的切割零件,要根据零件外形特征统筹安排切割的起始点、程序走向及夹压位置,以减少变形量。一般应选择较平坦、已精加工或对工件性能影响不大的部位设置线切割的起始点。 2.3.2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1)采用高峰值窄脉冲电参数,使工件材料以气相抛出,气化温度大大高于融化温度,以带走大部分热量,避免工件表面过热而产生变形; 2)有效地进行逐个脉冲检测,控制好集中放电脉冲串的长度,也可解决局部过热问题,消除裂纹的产生; 3)脉冲能量对裂纹的影响极其明显,能量越大,裂纹则越宽越深;脉冲能量很小时,例如采用精加工电规准,表面粗糙度值。
G. 在线切割加工中怎么解决材料变形的问题
因为材料本身会有应力,切割肯定是打破了原有应力平衡变形后达成了新的平衡,只是应力有大有小,变形也会大小不一,这如同一根竹片中间劈开,两半都弯,大半弯得少,小半弯得多。线切割加工是同一道理,只是变形小到最终的精度范围以内,加工也就算完成了。
应力是材料内固有的,随强度和硬度的提高而在加大的,暂时达成平衡的一种弹性力。所以越是淬火硬的好材料变形越大。这类材料要求淬火前的反复锻造,均匀组织。并把大量的加工余量和大块的废料在淬火前就去掉,即在淬火时已把暂时维持平衡的那部分应力基本去掉了。淬火后所切掉的是达成应力平衡的那一小部分。这样因线切割造成的变形就会小得多。
淬火前没做处理也没去除余量的时候,也就是拿到的是一个具有强大且完整应力的一块实心料怎么办?
那就只好靠我们线切割自己消除应力,去除余量了。那就是粗切,算记好留量,设置好夹头,把大部分的余量先去掉。拿到一个形状已很接近最终工件,已不具有很大变形能力的新的毛坏,如果再附以高低温的时效处理,材料变形就可算是彻底解决了。
材料变形还会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切割入口处不能闭合,这大多是因为压板压的位置不对,没把出入口处压死,在切割过程中,入口处已随着形变发生了位移,尽管座标回到了原位,但入口早已跑了,造成入口处台阶错口,费了很长时间,得到的是一个废品。这就靠对材料变形有充分认识,前期采取相应措施,切割也采取相应方法,所谓切割经验也在于此。
上述主要是材料变形,因特殊细长形状的零件也会变形,如钟表秒针冲模的冲头,弹簧卡圈冲模的凹模和冲头,它们都会因在大块毛坏上切下一个小窄条而使取下的工件面目全非,更谈不上几μ最多只允许十几个μ的配合间隙了。这类因形状而容易变形的零件,就只有把毛坏料做好预处理,淬火前加工成余量极小的半成品,在淬火工序中工件得到充分的形变,切割时选择好切割路线和夹头的位置,得到合格的零件就有把握了。
H. 线切割怎么样割不锈钢不变形
线切割抄如果是割凸模,可以先在凸模的外围单边留上1.0mm余量,转一圈不要割断,然后再按照正确的外形尺寸切割下来,这样切割的凸模不会变形;同样的,在切割凹模时,先沿着内形单边留余量1.0mm,切割一圈,然后再按照正确的凹模尺寸切一圈。这样切割的凹模同样不会变形。
I. 线切割割齿条变形咋解决方法
不要外进刀,留10㎜边打孔穿丝割,最后把多余的边割掉
J. 中走丝线切割变形处理办法
用铜片0.2的 剪成细条 在用 502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