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设备 » 什么是干扰设备

什么是干扰设备

发布时间: 2021-02-21 06:49:20

① 什么是电子干扰

敌对双方进行电子斗争的电子技术设备、器材,以及使用这些设备器材的方法和手段,统称为电子对抗技术。他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又称电子战、电子斗争。

由于军队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装备进行战场侦察、目标监视、作战指挥、通信联络、武器控制与制导,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的目的就在于:削弱或破坏敌方而同时又保护己方的这种能力,为掌握战场主动权,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电子对抗将成为对抗敌方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的重要手段。

电子对抗技术是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军用电子技术的一个分支和现代军事高技术之一。

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反辐射摧毁技术等。按其运用领域,也可分为雷达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等。电子对抗侦察技术包括对敌方电磁辐射信号的截获、测量、信号处理、识别、威胁判断,以及对辐射源测向、定位等技术。电子干扰技术包括有源干扰技术和无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包括各种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抗反辐射摧毁等技术。反辐射摧毁技术包括对辐射源精确定位技术和导引技术等。

电子对抗侦察技术 对密集复杂、多参数变化、超宽频率范围和全空域的环境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分析和识别是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的显著特点,主要反映在接收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上。在接收技术方面应用低噪声固态器件、声表面波器件、微波集成器件、电荷耦合器件,研制出信道化接收机、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压缩接收机、声光接收机,较好地解决了在超宽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信号的全概率截获,以及瞬时测量信号参数的问题。由于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技术、高精度时差法测向定位技术和实时信号处理技术,使通信对抗侦察能截收跳频、直接序列扩频和猝发通信的信号,并能对1毫秒的短信号测向定位。在信号处理技术方面,采用相关理论、模糊理论、模式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对信号流中的每个信号进行实时处理,使在时间上交错的信号得到分选、使未知的辐射源得到识别和判断威胁,最后依据敌我态势给出最佳电子对抗对策。为了取得对威胁信号100%的截获概率,在天线技术方面广泛应用对数周期超宽频带天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对数周期天线阵,可侦收任意线极化的电波。圆极化的螺旋天线有10∶1的频率覆盖和数十度的角度范围,其中平面螺旋天线特别适用于测向系统。圆形多模阵列天线与移相馈电巴特勒矩阵网路相连,能产生覆盖360°的若干个波束,可对威胁信号的单个脉冲进行全方位瞬时测向。

电子干扰技术 战场上威胁辐射源的增多,促使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有源电子干扰技术仍是主要方面,主要反映在干扰多目标上。为使得有限的电子干扰资源能获得最佳的运用,发展了功率管理技术。功率管理技术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在对信号环境的信号进行分选识别、威胁运算和逻辑判断、确定辐射源威胁等级后,根据诸威胁的态势和本设备的干扰能力(干扰目标的数量、干扰功率、频率范围等),经过对策运筹,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上控制干扰发射机和天线波束,在需要的时间窗瞬间、以所需的干扰频率信号(含最佳干扰样式)、向所需的目标方向发射。雷达干扰机采用数字调谐的压控振荡器和双模行波管功率放大器,可按数字的频率码在微秒量级上变换频率。研制出相控阵干扰天线和透镜馈电多波束阵列天线,具有(2~3)∶1带宽比,能够在数微秒内和小于1°的精度,将干扰波束指向任一威胁目标。干扰技术中的另外一些成就是: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可在指定的时间将存储的数字信号恢复成射频信号,使干扰波形与信号波形精确匹配;发展了一次性使用的干扰机,包括遥控工作的摆放式、飞航式、投掷式、火箭或火炮发送式等干扰机;研制出电子调制编码的红外干扰机和欺骗式激光干扰机;由于大功率激光源的出现,又研制了致盲式激光干扰机。

随着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现,无源干扰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研制出由计算机控制与电子对抗侦察告警设备交连的无源干扰投放装置系统,它可根据威胁数据、载体航行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运算,确定干扰对象、干扰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投放方式、投放方向和投放时机等,以取得最佳干扰效果。投放装置还具有可投放箔条弹、红外诱饵弹和投掷式干扰机等多种功能。研制出散开快、留空时间长、频带宽、雷达截面积大的箔条,以及新型的空心箔条、充气箔条、V型箔条、配重箔条、红外综合箔条等。气悬体是一种扩散快、持续时间长、干扰频带宽的无源干扰器材,它是由悬浮在空间的微粒所构成,对电磁波有强的散射、吸收作用。电波吸收材料有涂料、贴片、结构型材料等,可有效减少目标的雷达截面积,降低雷达探测距离,为发展隐身技术提供了条件。气溶胶和各种发烟装置等光电无源干扰器材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和声波隐身技术等,特别是雷达和红外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研制发展了一批隐身作战飞机和隐身巡航导弹,隐身军舰也在研制试验中。雷达隐身技术主要是采用电磁波低散射外形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电磁波吸收材料,透波-吸波复合材料)等,大幅度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如海湾战争中频繁使用的F-117A隐身战斗机的雷达截面积小于0.1平方米。

电子防御技术 各种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子设备已广泛装备部队使用,如频率捷变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战术相控阵雷达、跳频通信电台等。部分地解决了捷变频与动目标显示的兼容问题,多基地雷达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战术导弹广泛采用复合制导技术。此外,还有自适应跳频技术、超低副瓣天线和副瓣对消技术、多参数捷变技术以及反辐射导弹诱饵技术等。自适应跳频技术就是把自动频谱分析处理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结合,不但可快速跳频,使对方难于侦察和干扰,还能根据频谱分析的结果,跳到无干扰的频率上。采用超低副瓣天线技术,地面雷达天线的副瓣电平已可降到-35分贝以下,机载雷达已可达到-50分贝以下,再加上副瓣对消技术,大大提高了反侦察、反干扰能力。多参数捷变技术使得对方的信号处理难于获得有用信息。随着反辐射摧毁技术的产生,发展了对抗反辐射武器的告警技术和诱饵技术,并研制出有源告警设备和有源假目标(诱饵)。这些专用设备配置在大型电子装备附近,当有反辐射武器来袭时,该设备发出警告和自动关闭被防护的电子装备发射机,告警距离可达40~50千米,以便采取防护措施或快速转移。诱饵性的有源假目标是在发现有反辐射武器来袭时,及时开机,发射与被防护的电子装备相同的信号,其辐射电平强于天线副瓣电平,以便吸引来袭导弹,使其脱靶。

反辐射摧毁技术 80年代以来,各种反辐射导弹大量装备部队,在局部战争中广泛应用,并与电子干扰配合形成软硬一体化作战。反辐射摧毁技术的核心是对辐射源精确定位与导引技术。在导引头性能上,采用超宽带器件和低噪声器件,使之可在0.8~20吉赫范围工作,能在远距离从天线副瓣进行攻击。在导引头中加装记忆部件或捷联式惯性导航设备,即使被攻击的电子设备关机,仍能继续导向目标。采用微波集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可重编程技术,提高了导引头的处理、存储、识别、记忆功能,增强了通用性和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攻击目标的能力。还研制了巡航式反辐射导弹,它可在敌区上空盘旋,截获到敌方威胁信号后,迅速转入攻击状态。如敌关机,则利用其记忆功能完成攻击;或者恢复到巡航状态,等待目标暴露,再行攻击。

② 什么是噪声干扰什么是有用信号

噪声干扰:抄
第一类:传导噪声干扰。顺着电源线传播的噪声干扰。
第二类:耦合噪声干扰。电磁干扰噪声从一条电源线耦合到另外一条或者是几条电源线上。
第三类:辐射噪声干扰。噪声以空间的形式辐射到其它设备,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有用信号:
传递用户所需信息的信号,或是用来让接收设备收到信号后产生一个预先设定的动作的信号。

③ 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1、 主要干扰源

(1)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是由于两条支电路或元件之间存在着寄生电容,使一条支路上的电荷通过寄生电容传送到另一条支路上去,因此又称电容性耦合。

(2)电磁感应

当两个电路之间有互感存在时,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就会通过磁场耦合到另一个电路,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例如变压器及线圈的漏磁、通电平行导线等。

(3)漏电流感应

由于电子线路内部的元件支架、接线柱、印刷电路板、电容内部介质或外壳等绝缘不良,特别是传感器的应用环境湿度较大,绝缘体的绝缘电阻下降,导致漏电电流增加就会引起干扰。尤其当漏电流流入测量电路的输入级时,其影响就特别严重。

(4)射频干扰

主要是大型动力设备的启动、操作停止的干扰和高次谐波干扰。如可控硅整流系统的干扰等。

(5)其他干扰

现场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除了易受以上干扰外,由于系统工作环境较差,还容易受到机械干扰、热干扰及化学干扰等。

2、干扰的种类

(1)常模干扰

常模干扰是指干扰信号的侵入在往返2条线上是一致的。常模干扰来源一般是周围较强的交变磁场,使仪器受周围交变磁场影响而产生交流电动势形成干扰,这种干扰较难除掉。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指干扰信号在2条线上各流过一部分,以地为公共回路,而信号电流只在往返2个线路中流过。共模干扰的来源一般是设备对地漏电、地电位差、线路本身具有对地干扰等。由于线路的不平衡状态,共模干扰会转换成常模干扰,就较难除掉了。

(3)长时干扰

长时干扰是指长期存在的干扰,此类干扰的特点是干扰电压长期存在且变化不大,用检测仪表很容易测出,如电源线或邻近动力线的电磁干扰都是连续的交流50Hz工频干扰。

(4)意外的瞬时干扰

意外瞬时干扰主要在电气设备操作时发生,如合闸或分闸等,有时也在伴随雷电发生或无线电设备工作瞬间产生。

干扰可粗略地分为3个方面:

(a)局部产生(即不需要的热电偶);

(b)子系统内部的耦合(即地线的路径问题);

(c)外部产生(Bp电源频率的干扰)。

④ 光电干扰设备主要包括哪三种

应该是这三类吧,我从网上查到的,也不是很确认:
1、光电侦查设备;
2、光电干扰设备;
3、饭光电侦查和反光电干扰设备;

⑤ 家里哪些属于电子干扰设备

大部分是有电感线圈的或能高频振荡的,如充电器,手机,电风扇,吹风机等…内
电脑出现条纹不一定是电磁干容扰,如果出现电磁干扰,首先为音响出现杂音,音响一般不会音响电脑的,可以查一下电源是否稳定,以及信号源是否有接触不良。

⑥ 干扰发射机是干什么用的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或称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有用信号接收质量下降、损害或阻碍的状态及事实。无线电干扰信号是指通过直接稠合或间接稠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的电磁波信号(电磁能量)。它可以对无线电通信所需接收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导致性能下降,质量恶化,信息误差或丢失,甚至阻断了通信的进行。因此,通常说,无用的无线电信号引起有用无线电信号接收质量下降或损害的事实,我们称之为无线电干扰(电磁波干扰)。
无线电干扰信号包括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带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产生的杂散波、邻频道干扰以及频率共用时产生的同频干扰。
9.1.1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Spurious emission)的定义为: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相应信息的传送。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以及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如图9—1所示)。
凡频率落在离开发射的中心频率之外必要带宽的250%或更远的频率上的包括互调产物、变频产物和寄生发射在内的所有发射通常都被认为是杂散发射。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末级放大器输出或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发射的中心频率取发射机或转发器的一3dB带宽的中心。
1.无线电发射的几个基本概念
(1)必要带宽(Necessary bandwNth)
对给定的发射类别而言,恰好足以保证在规定的条件下所要求的速率和质量的信息传输的频带宽度(如图9—1所示)。
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末级放大器输出或从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此时必要带宽为发射机或转发器的频率带宽。
(2)带夕L发射(Out—of—band emission)
由调制过程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但杂散发射除外(如图9—l所示)。

频率落在刚超出必要带宽到离开发射中心频率250%的必要带宽的频带范围内的任何不需要发射,都被看作是带外发射。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未级放大器输出或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发射的中心频率取发射机或转发器的一3dB带宽的中心。
(3)无用发射(Unwanted emissions)
由杂散发射和带外发射组成的发射(如图9—l所示)。
(4)谐波发射(Harmonic emissions)
频率是发射中心频率整数倍的杂散发射。
(5)寄生发射(Parasitic emissions)
既不依赖于发射机的载频或特征频率而产生,也不依赖于产生载频或特征频率的振荡频率而产生的发射,它是由于电路中的寄生参量或自激引起的杂散发射。
(6)互调产物 (Intermolation Proct5)
杂散互调产物产生于下列互调:⑦发射的载频与特征频率或谐波频率的振荡,或产生载频与特征频率的振荡;②与来自于本发射系统或其他发射机或发射系统的一个或几个有相同
特性的其他发射的振荡频率之间的互调。
(7)变频产物(Frequency conversion procts)
在形成载频或特征频率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振荡的杂散发射,谐波频率。
(8)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frequency)
在给定的发射中,易于识别和测量的频率。
2.谐波发射但不包括载频和特征频率的
发射机谐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波形失真。当发射机的阳极与输出电路之间在谐波频率上满足谐振条件时,谐波的幅度将高到难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说来,在HF频段内,使用简单低通滤波器,可以将谐波的幅度降低到相对于有用发射大约为一60dB。在大功率发射机中,有必要加装调谐滤波器降低某些谐波的幅度,使之低于最大允许的50mw电平。应当考虑到失谐会影响这些滤波器的衰减。这些滤波器的设计对该谐波上的驻波比应至少为lo。可以把滤波器安装在发射机的输出端,以便衰减所有的谐波,利用这种手段能以合理价格得到最高为30dB的衰减。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抑制离散频率的谐波。这可以利用谐振的A/4开路传输线,可以是同轴电缆或是并联双绞线。
3.寄生发射
寄生发射是振荡器在产生载波或特征频率时偶然生成的发射,其频率与载波或特征频率无关。寄生振荡的频率基本上与那些到达发射机的输入信号无关。无法给出抑制这些振荡方法的通用规则,由于寄生振荡与电路正常操作无关,每种情况都必须根据它们的意外现象去克服它。
抑制的办法如改善高低电平电路之间的屏蔽;在发射机的不同环节注意布线,在射频电路部分采用电缆线或采用具有滤波的引线;尽量克服为了消除一种频率振荡插入一电路后,反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频率振荡;尽量避免由于晶体管放大器极间电容的变化,在低频不能满足退稻条件时,而产生与基波无关的高频振荡。
4.互调产物发射
引起互调产物发射的原因通常是发射机内的非线性元件所致,如混频器、调制器等。当若干个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由于非线性特性的作用,将生成大量的互调产物。另外,为了提高效率,发射机的输出级要工作在C类状态上,当一台发射机的输出级与另一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相互锅台时,也会产生互调产物。还有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及系统之内,尤其在频分制的情况下,由于频率分配不当,各电台的布局和覆盖系数不合理而造成频率和功率关系不协调,也会产生互调产物的发射。如果在同一个系统中,采用多频道共用技术,由于频率配置不合理而使互调产物落入其中工作的频道之中,形成假发射,特别是在本频道不工作的情况下,还有发射存在,干扰接收台的正确接收。例如:一部发射机有lo个频道数,若l、3频道有互调,其产物落人5频道,就影响了本台的5频道接收台的正常工作。
如果几个系统在同一地区。机问距离又较近,当具备非线性的条件时,也会形成相互调制的产物发射。如图9—2所示。
由混频理论可知,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并且具有一定的信号强

为了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增加发射机之间的去精损耗,如图9—2所示的Lc,增大天线间的空间隔离度;在发射机输出端串接环行器或单向器;在发射机输出端和馈线之间插入高Q带通滤波器;发射机的各个环节必须有良好的匹配效果,以避免信号反射造成去稻损耗Lc的减小;选用屏蔽良好的馈线,并避免多根馈线相互靠近平行设置等c
(2)选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
(3)调整发射机的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如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射功率自动降低。当移动台距基站较近时,移动台发
(5)改为时分、码分工作方式,失掉互调机会。因为在多频道共用下其载频发射受到时间分割或码分控制,不同发射频率无法进入非线性区工作,即失掉互调机会。
(6)改进非线性的动态范围。
5.变频产物发射
变频产物是由于混频器、放大器的非线性所造成的不希望信号,根据混频理论可知,只有当非线性二阶系数不为o时,才能产生变频信号,一般由和、差信号组成,不同于互调产物,即倍频后再和、差组成。其产物的抑制方法与抑制互调产物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⑦ 什么是“光电干扰”

  1. 光电干扰是指采取某些技术措施破坏或消弱敌方光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以达到保护己方目标的一种干扰手段。

  2. 光电干扰是利用光电技术和光电器材,压制、欺骗和扰乱敌方光电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失效。

  3. 类型

  4. 光电干扰分为有缘干扰和无缘干扰两类;光电有缘干扰是利用己方光电设备或器材主动发射强光束或光波干扰信号,削弱、破坏对方的光电设备和器材正常发挥效能;光电无缘干扰是利用本身不产生和发射光频辐射的器材,吸收、反射或散射对方光波的能量,以及人为地改变目标的光学特性等手段,使对方光电设备效能降低、失效或受骗。

⑧ 什么设备干扰局域网

内网的病毒攻击就干来扰哦

比如源arp 骷髅头攻击 dos ddos什么的很多哦
都会影响你的局域网哦。 还有物理上的 就是高功率的电子设备 什么微波炉啊。

一般的局域网升级免疫网络就OK了,那个是解决内网的网络病毒攻击的 而不是来解决什么无线 电子干扰的。呵呵

不知道你说的是那类的诶,一般关注这个内网的网络病毒攻击的比较多。

现在就是有免疫网络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免疫网络就可以彻底杜绝内网的网络攻击, 让arp欺骗彻底消失, 让dos攻击 不在出现。
推荐你了解下这个哦。

⑨ 电子干扰机有什么用途

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专

分为电属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反雷达飞机。电子干扰设备被用于军事,可对敌所有无线信号进行压制。它可以使敌无线通讯设备失灵,进而难以指挥;亦可以使敌雷达一片雪花,变成“睁眼瞎”。

由于飞机无与伦比的宽阔视野,使得电子干扰机更具威力。虽然亦经常配合陆海军作战,但电子干扰机一般隶属于空军,主要用于执行掩护空军编队突防、破坏或歼灭敌防空体系等任务。以下以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为例.

⑩ 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械干扰

数字数据传输利用PCM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信号如何进入PCM话 路的问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在多媒体音视频信号采集、处理、传输中,抗干扰一直是众多集成商、开发商等主要的攻破对象。在使用视频采集卡采集视频信号,视频经过采集和压缩后,还需要传输到指定的主机,一般情况下采用设备自带的连接线就足够。不过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领域在视频传输的距离较长,在视频传输和采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信号干扰现象,致使传输的信号受到波动、干扰等,在监视器上会看到不规则的细线由上至下滚动,使采集到的视频出现失帧模糊等现象。现就由同三维视频网的技术简单介绍视频信号受到干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长距离传输就容易受干扰源的影响。
干扰信号源 按照干扰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三个来源:

前端设备引起的干扰
前端摄像机的供电电源的干扰,摄像机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干扰,判断方法是直接在前端接监视器观察,如果是电源引起的干扰可以通过更换电源、采用开关电源供电、在220V交流回路中加交流滤波器等办法解决。
供电电源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情况:
1)50Hz电源干扰,由于两端接地电位不同及电缆外皮电阻的存在,在两地之间引起50Hz的地电位差,从而产生干扰信号电压。当干扰信号被叠加在视频信号上时,使正常图像上出现很宽的横暗带。
2)不洁净电源干扰,这里所指的电源不“洁净”,是指在正常的电源(50周的正弦波)上叠加有干扰信号。而这种电源上的干扰信号,多来自本电网中使用可控硅的设备,特别是大电流、高电压的可控硅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非常严重,这就导致了同一电网中的电源不“洁净”。
3)50Hz电源频率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干扰:谐波干扰主要表现在大电流或高电压的电力线周围,是电力电缆向四周的辐射信号,其频率为2500Hz和125000Hz,主要干扰视频信号的低频段。
提及谐波干扰,就得说说传输过程中难免的广播信号干扰。广播信号的干扰是很强的,也是很常见的,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必须将电缆在空中架设时,这时电缆本身就相当于一根很长的天线。由于天线效应的结果,于是在终端负载上就会产生广播干扰信号的电压,使干扰信号混入视频信号中。这种干扰信号在图像上表现为较密的斜形网纹,严重时甚至会淹没图象。

传输过程的干扰
主要是传输电缆损坏引起的干扰、电磁辐射干扰和地线干扰(地电位差)等三种,对于传输电缆可以通过更换电缆或增加抗干扰设备解决。

终端设备干扰
主要是监控室的供电、设备本身产生的干扰、接地引起的干扰、设备与设备连接引起的干扰等,简单判断方法是在监控室直接连接摄像机观察。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