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oee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 设备稼动率如何计算
1、时间稼抄动率=(负荷时间袭-停机时间)/负荷时间。
2、性能稼动率=理论节拍时间*投入数量/稼动时间。
3、速度稼动率 = 理论节拍/实际节拍*100%。
4、净稼动率 = 速度稼动率 ×纯稼动率 = 理论节拍×生产数量/稼动时间*100%。
时间稼动率是指相对于生产时间(负荷时间),实际生产物品的时间(稼动时间)所占的比率。是以机器设备的稼动时间除以最大负荷时间而得。而稼动时间是指负荷时间减掉换模、换刀具、故障、调整等的时间。
因此要提高稼动率,就必须要减少换模具、换刀具、故障、调整的损失时间。如果能将这些损失时间减为零,那么稼动率就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1)设备oee计算公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价值稼动时间与设备综合效率
性能稼动时间表示设备产出产品的时间,但无法表示设备产出良品率的好坏,因此定义「价值稼动时间」来表示真正能产出良品的有价值时间,其定义如下:
1、价值稼动时间=性能稼动时间 ×良品率。
2、良品率=(投料数-废品数)/投料数。
3、废品数=启动废品+过程废品+返修品+试验品。
㈡ SMT如何计算OEE
OEE名词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OEE=可用率(B/A)×表现指数(C/B)×质量指数(E/D)
日历工作时间
计划中断
A 负荷工作时间 设备 保养 计划停工待料 计划 停产 休息就餐
停机
B 实际运行时间 品质 确认 设备 调整 产品 换型 交接班 设备 故障 停工 待料 其他 损失
速度损失
C 正常(无损失)运行时间 设备 空转 减速 损失 暂停 损失
D 生产数量
浪费
E 合格品数 启动过程次品损失 生产过程次品损失
OEE
定义: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设备效率)的缩写,它由可用率,表现指数以及质量指数三个关键要素
组成。
计算方法
OEE=可用率X 表现指数 X质量指数
可用率=实际运行时间 / 负荷工作时间
可用率:它是用来考虑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料短缺以及生产
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指数=(净CT时间*生产数量)/实际运行时间
表现指数: 表现性考虑生产速度上的损失。包括任何导致生产不能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因素,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不
合格以及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质量指数=合格品数/生产数量
质量指数: 质量指数考虑质量的损失,它用来反映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返工的产品)。
负荷工作时间:除去设备休止以外班别正常工作时间(出勤时间)
实际运行时间:除去停机损失之外的计划生产时间
产线与PMC
1 理想节拍时间=净Cycle time时间
定义:生产线正常运转(无停机和速度损失)状态下,单个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实际测算CYCLE
TIME=生产线瓶颈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
SMT是机器正常生产(前后也都没有供应不上和堵塞的现象)情况下从一片板夹住开始贴装到第二片板夹住开始贴装
为一个周期时间。
MIMA、FA、FG是正常情况单个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
2 Standard time(标准节拍时间) -> 设定线速使用
定义:普通熟练的作业员在正常情况下,以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合理的操作方法,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所需时间。
计算方法:
标准节拍时间(ST)=净CT时间*(1+T.A.F)=净CT时间*(1+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
3 设备有效运转率
计算方法:
设备有效运转率(%)= 正常(无损失)运行时间 ×100%
负荷工作时间
4 额定设备有效运转率
定义:上季度设备有效运转率平均值
5 额定产品直通率
定义:上季度量产产品直通率平均值
6 SMT小时额定产能(U.P.H) -> 供PMC安排计划使用
定义:利用CT根据合理系数评价出生产线小时负荷产量。
计算方法:
SMT小时额定产能(U.P.H)= 3600 ×额定设备有效运转率
CT
MIMA、FA、FG小时额定产能(U.P.H) -> 供PMC安排计划使用
定义:利用CT根据合理系数评价出生产线小时负荷产量。
计算方法:
MIMA、FA、FG小时额定产能(U.P.H)= 3600 ×额定设备有效运转率×额定产品直通率
CT
7 额定生产工时
计算方法:
额定生产工时(min)= 60 ×计划产量
U.P.H
8 生产效率
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 = (1- 负荷工作时间 -额定生产工时 )×100%
额定生产工时
9 人工效率(劳动生产率)
计算方法:
人工效率(劳动生产率)(%)= (1- 负荷工作时间×实际用工人数 - 额定生产工时×额定用工人数 )×100%
额定生产工时×额定用工人数
10 OEE的计算方法也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计算方法:
OEE = 设备有效运转率(%)× 产品直通率(%)
OEE计算例子:
假设以下是某车间某班次的记录
项目 数据
日历工作时间 12小时(720分钟)
休息中断 2次(每次15分钟)
就餐中断 2次(每次30分钟)
停机时间 50分钟
理想节拍(净CT小时产量) 360个/小时 (6个/分钟)
生产数量 3060
次品数量 60
计划生产时间=8x60-15=465 (min)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可用率=410/465=0.881(88.1%) 负荷工作时间=日历工作时间-计划中断=720-(2×15+2×30)=630(分钟)
质量指数=(450—20)/450=0.955(95.5%) 实际运行时间=负荷工作时间-停机时间=630-50=580(分钟)
良品数量=生产数量-次品数量=3060-60=3000(个)
从而:
可用率=实际运行时间/负荷工作时间=580/630=0.921(92.1%)
表现性=(净CT工时×生产数量)/实际运行时间)=(1/6 × 3060)/580=0.879(87.9%)
质量指数=合格品数/生产数量= 3000/3060=0.980(98%)
OEE=可用率 × 表现性 × 质量指数=0.921 × 0.879 × 0.98=0.793(79.3%)
OEE的另一公式计算结果
设备有效运转率 =正常(无损失)运行时间/负荷工作时间 =(1/6 × 3060)/630=0.809(80.9%)
OEE=设备有效运转率× 产品直通率=0.809 × 0.98=0.793(79.3%)
㈢ OEE 怎么计算
公式如下:
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100%
㈣ OEE怎样计算
求助,smt的oee究竟怎样计算,标准c/t是怎样定义的?谢谢! OEE=UPH RATE*RUN RATE*UP RATE 为设备稼动率 OEE = 可用率 × 表现性 ×
㈤ 多台设备OEE串联后计算
如果是多台设备串联,那么最后一台设备的OEE就是这个流水线的OEE
或者是OEE最低的那台设备,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会导致最末端设备的OEE和最低OEE设备的OEE相等。
㈥ OEE的计算公式(不考虑设备加工周期的差异)=
OEE= 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1],[4]
其中,时间开动率 = 开动时间/负荷时间
而,负荷时间 = 日历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开动时间 = 负荷时间 – 故障停机时间 – 设备调整初始化时间(包括更换产品规格、更换工装模具、更换刀具等活动所用时间)
性能开动率 = 净开动率×速度开动率
而,净开动率 = 加工数量×实际加工周期/开动时间
速度开动率 = 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
合格品率 = 合格品数量/ 加工数量
在OEE公式里,时间开动率反映了设备的时间利用情况;性能开动率反映了设备的性能发挥情况;而合格品率则反映了设备的有效工作情况。反过来,时间开动率度量了设备的故障、调整等项停机损失,性能开动率度量了设备短暂停机、空转、速度降低等项性能损失;合格品率度量了设备加工废品损失。
例1: 设某设备1天工作时间为8h, 班前计划停机20min, 故障停机20min, 更换产品型号设备调整40min, 产品的理论加工周期为0.5min/件, 实际加工周期为0.8min/件, 一天共加工产品400件, 有8件废品, 求这台设备的OEE。
计算:负荷时间 = 480-20 = 460 min
开动时间 = 460 – 20 – 40 = 400 min
时间开动率 = 400/460 = 87%
速度开动率 = 0.5/0.8 = 62.5%
净开动率 = 400×0.8/400 = 80%
性能开动率 = 62.5%×80% = 50%
合格品率 = (400-8)/400 = 98%
于是得到 OEE = 87%×50%×98% = 42.6%。有些企业还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 用便于统计的数据来推算TPM[2]。
例2.设备负荷时间a = 100h,非计划停机10h,则实际开动时间为b = 90h;在开动时间内,计划生产c = 1000个单元产品,但实际生产了d = 900个单元;在生产的e = 900个单元中,仅有f = 800个一次合格的单元。
计算:可以简化为
OEE = (b/a)×(d/c)×(f/e)= (90/100)×(900/1000)×(800/900) = 72%
OEE还有另一种表述方法,更适用于流动生产线的评估, 即OEE= 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而时间开动率 = 开动时间/计划利用时间而,计划利用时间 = 日历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开动时间 = 计划利用时间 – 非计划停机时间
性能开动率 = 完成的节拍数/计划节拍数
㈦ 设备OEE指的是什么
设备OEE:设备综合效率。
设备综合效率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简称OEE。一般,每一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理论产能,要实现这一理论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和质量损耗。OEE就是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它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
OEE是由可用率,表现性以及质量指数三个关键要素组成:
OEE=可用率*表现指数*质量指数
其中:可用率=操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它是用来评价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以及生产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指数=理想周期时间/实际周期时间=理想周期时间/(操作时间/总产量)=(总产量/操作时间)/生产速率
(7)设备oee计算公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实行作用:
1,方便领导宏观查阅生产状况和了解生产信息。
2,使机台设备保持良好的正常运转。
3,使人力与机台设备科学配合,发挥出最大化的潜能。
4,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和减少生产中存在的六大损失。
5,可以征对问题,分析和改善生产状况及产品质量。
6,能最大化提高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挖掘出最大的生产潜力。
注意事项:
1,OEE要应用在一台机器上(可视为一台机器的生产线)而不能应用在整个生产线或全厂上,这样才有意义
2,OEE要作为一系列一体化的综合关键业绩指标中的一部分来运用而不能孤立使用,否则将造成生产批次规模加大或有质量缺陷的产品
3,OEE必须与精益原则相符,要确保对OEE的计算不会导致浪费合理化、制度化,例如,绝不要允许给换线留出时间
㈧ 请问:对于组装企业,OEE怎样计算,是按照人、设备还是单条生产线总体,还有理论生产周期对OEE的影响有哪
你好,关于你的问题我回答一下吧,
首先你说你的理论生产周期值高于实际生产周期,这句话我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1、你的理论周期是1分钟,实际2分钟:,此种情况是正常的,说明你们的设备设计之初的工作节拍高于你们产线的要求,此时的设备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你们的工作发任务的,并且有一定的余力去调整更高的目标。2、你的理论周期是1分钟,而实际你们0.5分钟就能出一件产品,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分两个方面讨论,第一:你们过高的消耗着设备的能力,此时的设备相当于5吨的车拉10吨的货,对设备的损耗很高,长期以往将促使设备过早的报废;第二:你们的生产节拍制定有待提高,在经过验证(设备CMK,产能分析等)发现没有超过设备的使用要求时,可以适当的提升生产节拍,比如由现在的0.5分钟改成0.4分钟。以上就是制定理论生产周期的方法(前提是你们的设备要不人多,我的意思是所有的工序中用设备的工序远高于用人的工序)。
如果你们当前企业以人手动组装作业较多,设备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此情况下,统计设备OEE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为即使设备再快,也不能决定其他工序上人的速度。在此情况下,应该使用精益的手法按照作业动作分解法,把一个作业分解成标准化的动作,每个动作多长时间,各个动作相加,再乘上宽泛时间,就能算出较为准确的标准时间,当然期间要考虑各个工序时间上的平衡,建议看看精益六西格玛的知识。
关于多样化产品和工艺不同产品的OEE计算方法,我说这些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得上,但我是这样做的,无论什么样的产线,OEE都是针对设备而言,他的计算公式: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其中时间稼动率对于你们这种产线来说要由人来提取单台设备的负荷时间,开动时间,维修时间,计划停机时间等等时间肯定是较为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使用设备计时器来自动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维修时间,换型时间,等等,有几个时间就加几个计时器,这样一来,你如果是按月统计只需要月末手机计时器的数据填入表格即可。按周统计同理。
在结合OEE的基础上,其他比如UPPH,OPE等也一样需要准确的时间细分,相对于不可以控制的人,设备还是要听话一些的。所以,不要考虑其他,做好OEE即可。毕竟今后的趋势是设备取代人。
㈨ oee的计算实例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OEE的计算方法:
设某设备某天工作时间为8h, 班前计划停机15min, 故障停机30min,设备调整25min, 产品的理论加工周期为0.6 min/件, 一天共加工产品450件, 有20件废品, 求这台设备的OEE。
根据上面可知:
计划运行时间=8x60-15=465 (min)
实际运行时间=465-30-25=410 (min)
有效率=410/465=0.881(88.1%)
生产总量=450(件)
理想速度x实际运行时间=1/0.6 x 410=683
表现性=450/683=0.658(65.8%)
(另外解法:表现性=理想加工周期*生产数量/实际运行时间=0.6*450/410=0.658(65.8%))
质量指数=(450—20)/450=0.955(95.5%)
OEE=有效率x表现性x质量指数=55.4%
另一种OEE算法:
OEE=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最大理论产量
此例中最大理论产量=(8*60-15)/0.6件=775件
符合质量要求产品=450-20=430件
OEE=430/775*100%=55.4%
OEE的作用
实践证明OEE是一个极好的基准工具,通过OEE模型的各子项分析,它准确清楚地告诉你设备效率如何,在生产的哪个环节有多少损失,以及你可以进行那些改善工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同时使公司避免不必要的耗费。
㈩ oee的计算实例有吗
实例:
1、设备负荷时间a=100h,非计划停机10h,则实际开动时间为b=90h;在开动时间内,计划生产c=1000个单元产品,但实际生产了d=900个单元;在生产的e=900个单元中,仅有f=800个一次合格的单元。
计算:可以简化为
OEE = (b/a)×(d/c)×(f/e)= (90/100)×(900/1000)×(800/900) = 72%
2、设某企业一个工作日的生产数据如表1。
表1 某企业一个工作日的生产数据(The proctive data of a working day from a factory)
注:标准节拍时间为3min
计算:停机时间 = 115+12 = 127 min
计划开动时间 = 910 □ 127 = 783 min
时间开动率 = 783/910 = 86%
计划节拍数 = 开动时间/标准节拍时间 = 783/3 = 261
性能开动率 = 203/261 = 77.7%
合格品率 = 一次合格品数/完成产品数 = 152/203 = 74.9%
于是得到OEE = 86% ×77.7%×74.9%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