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外壳怎么接地
⑴ 设备外壳接地问题
插座里的地线插来孔就是用来为设自备提供接地的,所以,凡是有金属外壳的设备都要使用带地线插孔的插座。但是,如果设备的容量较大,那么,通过插座里的簧片接触式的接地,就显得不太可靠了,一旦漏电流较大,就可能烧毁插座,此时,最好还是为设备单独拉接地线,也不一定要焊接(不便拆卸),用螺栓压接即可。
⑵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属于何种接地,有什么意义
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和大地相连,属于TT系统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⑶ 机房中 机柜(设备)外壳为什么接地
不仅仅是机复房中的机柜设备接地,有着制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等也是需要接地的。只不过电器的接地一般是在电源插口的三角处接地。而某些机房的设备金属外壳会直接加一条设备保护接地,设置等电位,用于防止设备漏电对机房内的人员产生安全隐患以及保护设备。
⑷ 设备怎么接地啊 接地是什么意思
标准设备进线电源都是五线制:三相火线+零线+地线。
把设备外壳用铜线与内接地母线相联,这容就行成了设备接地。
如果没有接地母线,就得在设备或房屋外围,用2米长的角铁多打几个地桩,
再用镀锌扁铁串联焊接,最后与设备外壳相联。
接地(earthing)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就是由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而设置的(如中性点接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就会有电流长期流过接地电极,但是只是几安培到几十安培的不平衡电流。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会有上千安培的工作电流流过接地电极,然而该电流会被继电保护装置在0.05~0.1s内切除,即使是后备保护,动作一般也在1s以内。
⑸ 设备接地如何连接.
找一段直径10-20毫米粗30-50毫米长的铁棒,用一根2-6平方的铜导线一端接在设备上,另一端接在铁棒上,然后把铁棒砸入潮湿的地方就OK了
⑹ 请教:家用设备外壳接地的问题
看了前面两位朋友的回答,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说几句。
1、宿舍漏电有个界定的问题。大多数电器,如果外壳不接地,用手去接触都有轻微的麻手的感觉(皮肤干燥的人会没感觉),有的用测电笔也会亮,这属于感应电或者轻微漏电,不算故障,只要外壳接地就能解决。规范做法自然是采用三孔插座,中间的地线PE插孔一定要接地线;如果线路已经暗敷好,无法接地线,那么,用你的那种“不符合要求的”做法也比完全没有接地好,只要它的接地电阻小于人的接地电阻,就对人有保护作用,不要被“不规范”唬住了。至于老电工说的“会导致电表转的慢,单位会来查”,这是错的,一是接地后,漏电流只会加快电表,二是这种漏电本身很轻微,在电表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另外,你的“电脑超压后释放多余电压”的说法是很糊涂的,对电压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2、肯定不是短路的问题。如果有短路,早就顶掉保护装置了,哪里还会有220V和110V的存在?你们是三相电源进入宿舍的,因为零线进线断开或者接触电阻增大,使得宿舍里的三相中性点偏移,造成三相相电压不平衡,一相高于220V,一相接近220V,一相小于220V,三相不平衡的程度取决于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度,你们的110V就是这样形成的。检查零线吧,总能找到故障点的。
⑺ 电气设备使用三相四线接线,那么设备外壳的接地端子还需要接地吗为什么怎么接
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发生故障时,降低故障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和跨步电压,减轻人身触电的危险。
⑻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有哪些要求
电动单梁起重机漏抄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的要求。 1.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对其接地一般有以下要求: (1)所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实行单独接地。 (2)所保护电动单梁起重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最好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分开。 2.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而必须采取共同接地方式时,则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动单梁起重机采用电磁式漏电保护器时,所保护电气设备的外壳可接至保护地线(PE线)或保护零线(PFN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对自动开关进行校核,但必须校核漏电保护器(零序互感器)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2)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所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也可与保护地线相连。在这种情况下,除应校核零序互感器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之外,还应校核发生单相接地时漏电保护器的辅助电源电压是否在允许的电压范围以内,以保证漏电保护器能可靠动作。 (3)接地电阻应能够保证漏电保护器可靠动作。 (4)当电动单梁起重机配电系统采用漏电保护器分级保护时,为了使各级保护器有选择性地动作,各级的分断时间应不相同。
⑼ 设备外壳接地线,有没有规定是什么颜色的
接地线的颜色主要是绿、黄、蓝。
1、绿色用于保护接地。
2、黄绿色用于信号回路或接地。
3、绿蓝线用于本安接地。

(9)设备外壳怎么接地扩展阅读: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
(1)接地体:与大地紧密接触并与大地形成电气连接的一个或一组导体。
(2)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故障时可能带电,通常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3)主接地端子板:一个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内各种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端子和等电位连接线的端子的组合。如成排排列,则称为主接地端子排。
(4)保护线(PE):将上述外露可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板、接地体以及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对于连接多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导体称为保护干线。
(5)接地线:将主接地端子板或将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到接地体的保护线。对于连接多个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线称为接地干线。
(6)等电位连接:指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 。
配电系统的接地部分:
(1)相线(L)。输送电能的导体,正常情况下不接地。
(2)中性线(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并能起输送电能作用的导体。
(3)保护中性线(PEN)。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作用的导体。
(4)电源接地点。将电源可以接地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点)进行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