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带静电怎么消除
❶ 电脑带静电怎么处理
电脑的电源线是三芯线,除了正常的火线和零线外,还的一条芯线是电脑的感应电荷地线,它就是把静电放到大地上的。所以,主动脉不要为了方便,去掉这线或不用这线,否则,你触到电脑的金属外壳就会受电击,电荷也因此而导入大地。不拆机器,它本身的静电对它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人体带的静电对电脑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坏。所以维修电脑时,打开电脑,用身体接触电脑前,人手都是去接触暖气管或其它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导体,以放掉人体自身带的静电,以防损坏电脑。因为电脑内有部件有相当多的集成电路内都有COMS电路、场效应管电路,这些电路最怕静电,静电的电荷虽少,但与电子元件间放电时的电压很高,很容易击穿晶体管。焊接电路时,电烙铁的外壳也都通过导线接地,目的也是如此。
所以使用电脑时,除了正常的维护外,如防尘、防震、防潮等外,还有少为人知的静电对电脑的危害。为此注意:一是不能把电源线的地线去掉,而是让它与大地充分地接好;二是打开电脑拍,人体自身首先与其它物体接触放电,以防静电击穿电子线路。
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应在10℃~35℃,太高...湿度太低易产生静电,同样对配件的使用不利。另外,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太大,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芯片的电路板;含量过小,则会产生静电...
==============================
静电对电脑的影响
我们在地板上走动、旋转转椅、开关抽屉、拿取纸笔、移动鼠标等动作都 会产生静电,使我们身体和衣服上充满静电。
二、ESD是电脑的无形杀手
ESD过程是处于不同电势的物体之间的静电电荷转移过程,其强烈程度受电量大小及物体间距的影响。自然界的雷电是强对流气候下典型的ESD现象,瞬间所释放的巨大能量,能将雷电所经过的空气电离,使空气变成阻值很低的导电通道,形成极强的电流和高温,其破坏力不可小觊。
日常生活中的ESD现象频繁地发生着,ESD对电脑的损害,其严重程度与静电电压高低和能量大小有关。如果能量较小,则只能将元件击穿,电压消失后,器件性能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如果能量较大,在击穿后接着形成大电流对元件形成永久性损害,如晶体管元件结电阻降低、漏电流增大,薄膜电阻器局部介质击穿而发生阻值漂移等。ESD的危害有一定偶然性,不见得每一次都造成元件彻底报废,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稳定性降低。
ESD损害的严重程度还与元件对静电的敏感度有关。
三、设计和制造中的防静电措施
芯片制造工艺按摩尔定律不断进步,低电压、微功耗、高集成度技术给我们带来更新的产品,而ESD对电脑的危害性也随之增长,可以说ESD对摩尔定律继续有效将会是一个障碍,这是业界不愿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在电子行业中,防静电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技术,防静电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ESD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防止电脑本身因产生强静电感应而自我损伤,如增加屏蔽和隔离措施、通过增大PCB接地面积改善电荷泄漏通路等;二是要选择ESD特性好的芯片,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芯片性能也会有所不同,在芯片说明中一般都会提及;三是增设ESD保护电路,抵御外来静电。
1.芯片的防静电设计
随着芯片速度的提高,为了缩短引脚长度而减少信号串扰,CPU等超大规模IC芯片的封装越来越多地采用倒装芯片(flip chip),倒装 芯片通常面积较大,而厚度很薄,这样芯片自身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使得芯片可能携带大量静电电荷Q(=C×V)。
其次,CPU、GPU及北桥芯片上的金属盖以及散热片,是个惹是生非的祸根。诺大的金属体无异于一个静电接收天线,极易吸附芯片周围 的电场,以及芯片附近导线上的电荷,对芯片安全构成威胁。
综合上述两种不利因素,芯片的防静电设计主要从下面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采用紧密型设计技术,尽可能缩小IC核心和I/O的尺寸,以降低寄生电容;二是采用分割器件设计的后端镇流(BEB)、整合的镇流电路(MBC)版图设计以及多触点电路设计(MFT)等,各放电通道形成相互并联的网络,使得芯片总体等效电阻值很小,放电能力很强。
2.整机的屏蔽与接地设计
在电脑生产车间,地板、制造设备、测试仪器、芯片周转箱、库房等均为防静电设计,就连操作者也要身穿防静电服、戴上防静电手 套。但是,电脑在应用过程中,ESD还是有许多的可乘之机。为了避免感应静电的危害,需要对整机进行屏蔽和接地。
电脑的金属机箱是屏蔽静电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接地措施可使电脑受静电危害的几率大大降低。机箱中的主板、接口卡,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以及包裹在信号线外面的金属屏蔽网,均通过机箱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再通过电源地线接入大地,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外来的感应静电,也可以消除设备自身所产生的摩擦静电。
当然,前提是各部件之间应该接触良好。所以,为保证部件充分接触,机箱上设置有各种弹 性触点或弹性接触片
3.接口电路中植入ESD保护器
芯片是最容易被ESD损坏的器件,因此成为电脑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而接口电路位于板卡电路的外围,是抵御ESD的一道防线。在电脑 的各个接口处接入ESD防护器件,使静电在防护器件上释放掉,可避免静电向电路板的纵深区域侵入。
接口电路中最简易的防静电措施是:在线路中串联一个低阻值的电阻,以限制ESD的电流,或在信号线与地线之间接入一个小电容,给 ESD电流提供通路。不过这些措施会对信号产生衰减和延迟,不利于信号传输。近几年生产的主板中,在键盘、鼠标的PS/2接口以及RS-232C串口和IEEE 1284A并口等低速端口中,多采用内嵌防静电功能的数据收发芯片。接口芯片中内嵌的ESD保护电路,是利用寄生电路实现的。当ESD作用时,寄生电路被触发,泄放ESD电流或箝位ESD电压,达到保护目的。
四、使用与维护中的防范措施
静电是电脑的无形杀手,即便有了完善的技术措施,ESD还是有可乘之机。那么,用户在电脑的使用和维护、维护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是培养防范意识,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1、电脑机壳需要可靠接地。对于机箱的屏蔽和接地,应该注意两点:
●机箱各部分应保持良好的接触,否则未连接到大地的部分将失去屏蔽作用;
●近年来新建的楼房通常都有符合规范的地线,电路施工时一定要按照配电规范,将火线、零线和地线分别接入插座的正确位置。如果建筑物有地线,就需要自制简易地线,用一根金属导线将机箱外壳与室内的自来水管连接起来即可。需要说明的是,那种将导线一端连接机箱金属外壳,而另一端随便扔在地上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完全没有达到接地的目的。
2、北方地区在秋冬季节应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的一定湿度,防止静电在设备、家具和身体上大量积累。
3、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将电脑整机或零部件置于静电屏蔽袋或导电搬运箱内进行运输,防止集成电路芯片被静电击穿。其实在购买电 脑配件时,大多数PCB裸露在外的硬件都是装在防静电袋中的,而这些防静电袋最好妥善保管起来,以便日后再次使用。
4、使用或维护过程中触及电脑内任何电路时,规范的做法是戴上防静电腕套。不过,对于广大的普通用户而言,可以先碰一下电脑机箱金属机壳以释放身体上的静电(前提是电路确实已经接地,否则达不到释放静电的作用)。如果无法确认电路是否接地,那么也可以采用碰触自来水管的方法释放静电。
另外,我们平时插拔USB或IEEE 1394设备时,也应该按照第4点提出的方法预先释放身体上的静电,减少因静电而损坏设备和配件的几 率。
❷ 机器设备有静电怎么排除
接了地线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如果问题还存在是因为你的接地线最终没有接到接地极,电流流不进大地,也就是假接地,即是你家没有接地极。可以将你家的接地线接到开关前的零线。因为在变压器处零线是接地的。
❸ 会议室有地毯,静电特别严重,怎么去除设备接地怎么接有什么具体要求
设备接地与设备静电接地,原理是一样的,但功用、目的不一样,具体是: 1、设备接地是为了安全,防止设备漏电造成对人体、电器等的危害,而设备静电接地是为了把设备因各种原因自身产生的静电荷积累(如物体摩擦等)释放掉,不构成对元器件的击坏。 2做法也不一样,设备接地如上所说是一个工厂的整体规划。在初期电工安装时都有一条总线。设备只要连接上就行了。而静电接地它是单项式的。如一个PCB周转车只要单独接个静电链就达到防静电效果了。 静电防护措施 1)接地 接地就是将一些防静电产品或者其他设备连接到一条地线上。采用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 10 Ω,作用是泄放导体上可能集聚的电荷。接地方法有人体通过手腕带接地;人体通过防静电鞋和防静电地板接地;工作台面接地;测试仪器、工具夹、烙铁等接地;防静电地板,地垫接地等。 2)使用静电消除设备 如离子风机、离子风枪,就是很好的静电消除器,其原理是在静电消除器上产生大量的正负电荷,然后通过风把这些电荷吹到有静电的地方,静电就会被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和掉。静电消除设备还有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人体静电消除器、无尘室用吸尘器、离子风嘴、离子风棒等。 3)使用静电消除剂 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的静电迅速消除。防静电剂以油脂为原料,主要成分为季胺盐,其作用是使化纤、橡胶、塑料等物体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导电率。 4)控制环境温湿度 控制机房温度能控制机房内各种物体电子的游离和穿透速度,减少静电荷的产生。湿度对机房静电的产生影响较大,介质物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将发生水分吸附现象,吸附的水分将导致介质物体表面电导率提高,从而使静电荷泄漏能力增强,使静电荷的衰减大大加快。但机房环境湿度也不能无限制加大,还应考虑设备电子元器件极间短路、漏电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机房湿度可以控制在50%-60%之间。使用加湿器、精密空调等设备可以有效控制机房湿度环境。
❹ 机器上带很大静电怎么消除。
1、静电屏蔽法
将屏蔽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以减轻静电放电的危险和防止静回电感应的作用。答可采取整体屏蔽,也可根据需要采取局部屏蔽,可采用网状屏蔽体,也可采用板状屏蔽体。
2、静电泄漏法
把静电泄掉,泄漏法包括接地、增湿、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方法。
3、加快静电电荷的逸散
包括使用缓冲器,在输送液体物料时,使带电的液体通过管道进入储罐之前,进入缓冲器内“缓冲”一段时间,使大部分电荷在这段时间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带入储罐的电荷。

(4)设备带静电怎么消除扩展阅读:
静电的危害:
1、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低的物体互相接近时,如果电位差达到300 V以上,就会出现火花放电。
2、静电电击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电击只发生在瞬间,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瞬时冲击电流,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伤害、二次伤害、精神紧张。人体遭受电击时,会精神紧张,发生误操作、高空坠落、摔伤或触碰机械造成伤害等后果。
❺ 电工常识,消除设备上的静电危害的措施有几个方法
1.使用防静电材料
金属足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
2.泄漏与接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Q。
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
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达到100V则要求R=1.28×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
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
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
(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
(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
(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
(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
5.工艺控制法
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❻ 如果设备有静电,接了地线都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呢
说明静电产生速率过高,接地线排除积累静电的能力不足。一般在元器件内制造部容门比较重视抗静电措施,在生产车间与测试部门的厂房建设就考虑了比较周全的抗静电措施。而设备装配安装等部门则经常忽视抗静电措施。除了检测接地电阻是否过高,合理增加接地点以外,更加重要的是采取措施减少现场静电积累与生成。
首先应该确保接地措施良好可靠,接地电阻必须小于规定值,至少要零点几欧姆以下,然后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室内安装加湿器有较大效果。同时适当降低空调风速。2.还应该减少室内塑料家具与合成纤维人造革橡胶等家具与饰品。尽量使用天然棉布麻布制品。操作台面改用不锈钢并且可靠接地。3.地面的板材不宜使用合成面板,尽量用水磨石或天然木地板,木地板或者合成材质地板下面应该安装金属导电网并且与地线可靠连接。4.操作人员工作服应该采用抗静电材料制作,定时清洗并且浸泡抗静电处理液。鞋底使用导电橡胶,手上戴接地手链。只要措施得力适当,一定可以把静电影响减到尽可能小。
❼ 机器有静电怎么消除
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除静电方案,一般的设备只需要静电接地即可,特殊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例如:印刷机、收卷机、覆膜机都需要专门的静电消除设备的,不知道你的设备具体是什么,北 京艾尔利达技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