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设备如何更加绿色化
㈠ 我国建立绿色物流应该共几方面考虑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对策
1、树立绿色理念,强化绿色管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就会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的外在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形态,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要大力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使消费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关绿色法规、政策,了解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推动政府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机制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切实加强体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绿色改革,加强绿色管理。通过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克服物流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发挥政府的管理功能。针对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缺乏统一领导的情况,建议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理物流活动,并且可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管理统一,政策归口,全面规划物流的发展。
2、科学规划网点布局,优化整合物流流程。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针对我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绿色运输,以此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网络体系。这样,可在整体上保证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高效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据国内有经验物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工业的采购、库存、储运、销售流程,我国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另据匡算,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1%,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倘若我国能逐步逼近工业化国家物流的平均成本(物流成本占GDP的12%),则可节约当年物流成本8000亿元。因此,优化和整合我国工业的物流流程,有希望成为当前很具操作性且收获丰厚的改革发展思路,并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
3、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加强绿色环保。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大量生产和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和众多企业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对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研究,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废弃物物流是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形成的物品实体的流动过程。因此,应当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这个目标,从政府的管理角度看,应该加强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管理和监督;从企业的运作角度看,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而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真正做到物流的“绿色”。
4、加强绿色物流理论研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人才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发挥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学术优势,加强关于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其次,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绿色物流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相当匮乏,高级人才更是难求,许多企业的相关人员都是半路改行,难以在绿色物流的研究中有深入的发展。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全面进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迅速成为既懂得物流知识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如此,我国的绿色物流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并且,要注意:
1、绿色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产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实施绿色物流还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严格管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政府课以罚款?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供应商是否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绿色生产管理
绿色生产又包括绿色原材料的供应、绿色设计与制造以及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的生产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友好性;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能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处理、可重用的材料,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
绿色制造则追求两个目标,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特点是材料最省,废弃最少且节约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装材料对人的身体和生态无害。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
3、绿色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噪音污染;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露等事故。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到的影响。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计划,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2)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3)评价运输者的环境绩效,有专门运输企业使用专门运输工具负责危险品的运输,并制定应急保护措施。
现在政府部门对运输污染采取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对机动车制定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政府交通部门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机动车的排污量来收取排污费。由此,企业如果没有绿色运输,将会加大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象。
4、绿色储存管理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主要设施是仓库。现代化的仓库是促进绿色物流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是实现绿色储存的重要方面,如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
5、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
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6、绿色装卸管理
装卸是跨越运输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储存、包装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实施绿色装卸要求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免商品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企业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标识
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乳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的包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也是绿色包装的例子。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的食品包装已不只是要好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现在的日本商人在给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容器,这也减少了将用过后的包装收集到工厂再循环所面对的技术和成本困难,绿色包装设计在这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㈡ 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如何做到绿色环保论文
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如何做到绿色环保,论文物流设施必须要做到包装能够及时的处理掉,让环境更加的绿色环保。
㈢ 企业如何做好绿色物流管理
【摘要】企业想要做好绿色物流管理,必须要对物流环节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从供应商到生产链再到运输、储存、加工等方面,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货运有风险?保运通为您提供专业的货运保障!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就会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的外在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形态,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要大力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使消费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关绿色法规、政策,了解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推动政府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机制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切实加强体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绿色改革,加强绿色管理。通过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克服物流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发挥政府的管理功能。针对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缺乏统一领导的情况,建议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理物流活动,并且可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管理统一,政策归口,全面规划物流的发展。 1、绿色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产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实施绿色物流还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严格管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政府课以罚款?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供应商是否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绿色生产管理 绿色生产又包括绿色原材料的供应、绿色设计与制造以及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的生产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友好性;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能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处理、可重用的材料,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 绿色制造则追求两个目标,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特点是材料最省,废弃最少且节约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装材料对人的身体和生态无害。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 3、绿色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噪音污染;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露等事故。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到的影响。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计划,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2)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3)评价运输者的环境绩效,有专门运输企业使用专门运输工具负责危险品的运输,并制定应急保护措施。 现在政府部门对运输污染采取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对机动车制定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政府交通部门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机动车的排污量来收取排污费。由此,企业如果没有绿色运输,将会加大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象。 4、绿色储存管理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主要设施是仓库。现代化的仓库是促进绿色物流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是实现绿色储存的重要方面,如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 5、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 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6、绿色装卸管理 装卸是跨越运输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储存、包装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实施绿色装卸要求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免商品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企业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标识 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乳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的包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也是绿色包装的例子。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的食品包装已不只是要好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现在的日本商人在给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容器,这也减少了将用过后的包装收集到工厂再循环所面对的技术和成本困难,绿色包装设计在这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保运通提示: 企业实行绿色物流管理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社会、环境都是双赢的举措。
㈣ 简述我国企业如何发展绿色物流
1先发展绿色环保;2发展绿色交通;3大胆创新新模式;4鼓励私企投资;5结构调整.......
㈤ 如何做到物流设备绿色化
“绿色”就是要达到环保要求,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与牵引动力的发展以回及制造、辅答助材料等有关,二是与使用有关。对于牵引力的发展,一要提高牵引动力,二要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及新型动力。对于使用因素,包括对各物流的维护,合理调度,恰当使用等。苏州鑫诚货架仓储设备是具有仓储系统整体规划、试验设计、型材轧制、生产检验、表面涂喷、安装调试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能力。
㈥ 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绿色物流是以经济学一般原理为基础,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Inc/Ad/AdLeftZxzx.js"></SCRIPT>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和物流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的物流科学发展观。同时,绿色物流也是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作业流程的物流活动。其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集约资源 这是绿色物流的本质内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绿色运输 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绿色物流,首先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还要注重对运输车辆的养护,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
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一方面要求仓库选址要合理,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仓储布局要科学,使仓库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
绿色包装 包装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包装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
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后形成的物品流动活动。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可以说,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㈦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及其路径初探论文"怎么写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进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笔者在此介绍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国内的差距,以引起业界的重视。
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 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 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可以说,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㈧ 物流管理如何在每一个功能环节上充分体现绿色物流的理念麻烦告诉我
1、绿色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产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实施绿色物流还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严格管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政府课以罚款?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供应商是否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绿色生产管理
绿色生产又包括绿色原材料的供应、绿色设计与制造以及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的生产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友好性;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能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处理、可重用的材料,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
绿色制造则追求两个目标,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特点是材料最省,废弃最少且节约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装材料对人的身体和生态无害。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
3、绿色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噪音污染;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露等事故。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到的影响。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计划,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2)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3)评价运输者的环境绩效,有专门运输企业使用专门运输工具负责危险品的运输,并制定应急保护措施。
现在政府部门对运输污染采取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对机动车制定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政府交通部门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机动车的排污量来收取排污费。由此,企业如果没有绿色运输,将会加大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象。
4、绿色储存管理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主要设施是仓库。现代化的仓库是促进绿色物流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是实现绿色储存的重要方面,如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
5、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
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6、绿色装卸管理
装卸是跨越运输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储存、包装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实施绿色装卸要求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免商品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企业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标识
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乳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的包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也是绿色包装的例子。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的食品包装已不只是要好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
㈨ 快递物流“绿色化”具体是说什么要怎么操作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问: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化”还存在哪些难点?
解筱文答:从包装本身而言,主要难点为快递包装循环使用难、塑料包材回收难,特别是外卖包装回收降解处理难。从快递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看,推行快递绿色化,需要企业更多的成本投入,企业难有实质性的推动。从社会消费群体看,更注重于自我的消费和服务享受,对快递绿色化的认知和参与不够。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问:如何解决这些难点,推进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化”?
解筱文答:个人以为,每年全国数百亿件的快递量,完全具备规模化、低成本解决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化”中存在的难题。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创新研究,实现更多快递包装能循环使用,高效绿色降解;另一方面,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将绿色化稀释于整个商业全过程,实现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快递物流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责共赢。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㈩ 何谓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如何实现绿色营销与绿色流通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这个是他的官方定义
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