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员日常工作有哪些内容
1. 设备部工作职责
1、编制设备/工装、电器检修计划
2、编制主要设备配件计划。
3、监督车间检修计划的实施情况。
4、负责部分工装设计和制造安排。
5、部分电器设计和安排安装。
6、建立健全设备/工装台帐。
7、负责制定设备/工装、电器考核制度。
(1)设备员日常工作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岗位职责
1、 对本公司管辖管理区域内电气、电梯、空调、消防、水泵等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2、 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事务。
3、 跟踪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水平,完善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达到管好、用好、养好设备的目的。
4、 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能耗负有统筹、监控和提出改进方案的责任。
5、 负责对新购或更新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提出核定意见。
6、 负责对新接楼宇主要设备的会审、质量监督、接管的技术工作。
7、 协助相关专业主管对重要设备安装、改造、更新、维护、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8、 负责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管理工作。
9、 对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负有督导责任,勤查勤看设备现场,对设备班组的现场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10、 负责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以及节约用水的日常事务。
11、 完成经理交办的其它任务。
2. 化工厂设备员的职责有哪些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哪些
设备技术员岗位职责
1 在车间设备副主任的领导下,开展车间设备动力方面的管理工作,对生产工段,班组进行设备技术指导。
2 负责分管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分管设备的运行全面负责。
3 负责编制全车间的设备操作安全技术规程及管理制度。在编制设备维护、检修、保养制度和方案时,要有可靠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 负责设备检修计划时,要监督各级人员进行条件确认签字,负责检修前的技术方案交底。
5 动设备断电后方可进行检修,对断电操作进行确认、挂牌,同时要对检修质量进行监督、把关。
6 负责车间备品、配件计划,对装置上使用的阀门、管件、备品、备件要严把质量关。
7 坚持每日两次的岗位巡检制度,坚持每日记录制度每天深入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制止违章作业,在紧急情况下,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作业并报请领导处理。
8 负责设备档案、技术资料、图纸、固定资产台帐的管理。
9 负责检查设备润滑三级过滤制度的执行情况。
10 负责向机动处报送设备状况统计表。
11 负责对车间设备管理活动和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意识。
12 负责全车间静设备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监督日常的使用情况。
13 参加车间工艺改造,设备操作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14 对车间职工进行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培训,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练兵考核。
15 发生设备事故时,及时向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参加有关事故调查分析。
16负责装置停工检修安全技术方案的制订,对方案执行进行检查监督。
从职责上就能看出日常的工作了。
3. 设备管理员日常主要检查什么,记录什么
做好设备台账,日常巡检主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到了保养期,同时检查相应的电缆、压力表、温度计、阀门 数据是否正常并记录,检查设备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4. 设备操作人员日常保养的主要是哪四个方面
设备操作人员日常保健的主要由哪四个方面,我认为主要是有有那个保健。防法络七,那些都是有保障的。
5. 车间设备员每天要做些什么
一、主要职责1、编制设备/工装、电器检修计划
2、编制主要设备配件计划。
3、监督车间检修计划的实施情况。
4、负责部分工装设计和制造安排。
5、部分电器设计和安排安装。
6、建立健全设备/工装台帐。
7、负责制定设备/工装、电器考核制度。
二、岗位职责
1、 对本公司管辖管理区域内电气、电梯、空调、消防、水泵等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2、 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事务。
3、 跟踪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水平,完善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达到管好、用好、养好设备的目的。
4、 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能耗负有统筹、监控和提出改进方案的责任。
5、 负责对新购或更新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提出核定意见。
6、 负责对新接楼宇主要设备的会审、质量监督、接管的技术工作。
7、 协助相关专业主管对重要设备安装、改造、更新、维护、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6. 设备技术员的具体工作是干什么的呢
设备工程师职责:
进行日常设备故障调查与维修,并及时报告故障的修理情况
收集数据、调查故障发生原因,并采取持续改善、改进设备等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指导设备保管部门进行设备的维护操作等指导,使设备的使用人员能正确使用设备,并将技术指导文书化;
设备管理工程师必须要熟悉设备管理流程,熟悉与设备相关的行业管理法规,具备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其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设备进行全过程、综合有效的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提高设备的效能,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7.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做好设备资料管理工作设备管理资料是设备一生最基本的记录文件,记录了一台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它包括设备说明书、图纸图册、技术标准、档案以及原始记录等。它的记录和使用,对帮助设备管理人员更详细的综合评价管理费用,更准确地制订维护和维修工艺标准,以及备品备件的选购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它获取设备的管理资料,另一方面,要对它进行不断完善和完整。完整是指对新的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维修情况及时作详细记录,以备后查。而完善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设备在一生的运行过程中,随着磨损的加剧,原有性能和精度会发生变化,即开始老化。老化之后的设备,原有部位故障发生性质和发生率会发生变化,那么原点检和润滑标准也应该随之改变。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应该不怕麻烦,结合自己日常管理经验,细心重新修订。第二、由于各设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或者业务能力和经验得到了提高,可能会对现有标准产生不满意,那么无论是从节能降耗,或是安全使用等方面,都应该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及时重新修订。二、加强设备日常维护1、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维护标准主要有两种:点检标准和润滑标准,这两项标准的正确制订,对设备的高效使用产生直接影响。①、点检:点检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制订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声音、腐蚀、泄露等),然后采用各种手段,例如听、看、摸、嗅等,对这些部位按测定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运转正常性判定。重点部位需采用高精度仪器,如振动测试仪、磁粉探伤仪等,这是发现设备事故并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设备管理部门应不惜重金,培训点检人员,配备高精仪器。②、润滑标准:绝大多数设备故障是因润滑不良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应重视润滑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制作这些标准时,应该从运转部位速度、间隙参数、受力情况、温升以及设备工作环境、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免在实际润滑过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润滑作用并造成污染和人力物力浪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润滑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因时、因经验制订,不可盲从。标准制订结束后,应会同生产人员、维修人员会审后,再投入生产使用并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2、全员参与管理: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虽然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不如维修人员清楚,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比维修人员要熟悉得多,加之他们常年累月就在设备跟前,因此,异常事故发生前,往往是他们先发觉,并且得以避免。但正因为他们不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所能发现的,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对于比较隐蔽的,就难以及时发理,这就要由设备管理人员制订标准,交由他们负责。详细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严格监督执行。生产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三、维修设备从试车生产开始,至报废为止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其使用寿命是由无形磨损程度、维护保养质量决定的。1、提高人员素质:第一、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大家懂科学管理,用科学管理。第二、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时间及内容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振动、腐蚀等,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前期应作好准备工作,包括修前检查(目的是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充分做好修理的有关备件、工具等工作)、备件准备、网络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3、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4、维修质量检查: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应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项目包括结构检查和精度检查。结构检查即检修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等。精度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精度检查是一项细致和重要的工作,经验表明,如果精度达不到,维修部位很快会发生同样故障,因此一定要耐心进行这项工作。四、备品备件管理:现在各企业普遍采用ABC管理法,价值高、制造同期长的划归A类;价值中等、使用频率中等、不重要的划归B类,如小型轴承、线圈、小型电机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图等可划入C类。设备管理人员员首先要对备件库存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其使用情况记录的分析,掌握其使用寿命,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和制作周期,适时提供采购计划给供应部门。其次,备件到库后,要组织有经验的测量和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即使上面贴有“合格品”字样也不能放过,除非确认合格,否则,立即返回供应部门,换下来的零部件能修复的尽快修复,不能抱着“先放着以后再修复”的态度,因为时间一长,容易忘掉,造成浪费;再者零件生锈后,会给修复造成困难。五、因人而宜的安排设备维护和维修: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经验参差不齐,在设备的维护维修过程中应因人而宜,也可以采用ABC分类法,视设备重要和复杂程度,与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一一对应承包。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耐心的工作,既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更需要具备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真正树立“以厂为家”的观念,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关心设备。
8. 设备管理员日常工作重点是什么
一、主要职责1、编制设备/工装、电器检修计划
2、编制主要设备配件计划。
3、监督车间检修计划的实施情况。
4、负责部分工装设计和制造安排。
5、部分电器设计和安排安装。
6、建立健全设备/工装台帐。
7、负责制定设备/工装、电器考核制度。
二、岗位职责
1、 对本公司管辖管理区域内电气、电梯、空调、消防、水泵等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2、 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事务。
3、 跟踪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水平,完善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达到管好、用好、养好设备的目的。
4、 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能耗负有统筹、监控和提出改进方案的责任。
5、 负责对新购或更新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提出核定意见。
6、 负责对新接楼宇主要设备的会审、质量监督、接管的技术工作。
7、 协助相关专业主管对重要设备安装、改造、更新、维护、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8、 负责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管理工作。
9、 对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负有督导责任,勤查勤看设备现场,对设备班组的现场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10、 负责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以及节约用水的日常事务。
11、 完成经理交办的其它任务。
参考网络《设备管理员》。
9. 设备员的职责是什么
设备技术员岗位职责(一)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车间制定的各项规版章制度,在车间副主任的领权导下,负责班组检修和质量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执行设备检修规程、安全规程,保证检修质量。 2、负责编制备品、备件、材料、修旧利废计划,不断总结设备管理方面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3、负责设备档案、技术资料、图纸、固定资产台帐的管理和固定资产调拨、更新和报废等业务。 4、负责车间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5、负责班组检修工作所需票证的编制、存档,检修物资的日常协调。 6、参与组织车间人员的检修技能的指导、培训和考核,编制检修人员的考核方案及参与车间的考核。 7、协助车间领导完成本单位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确保本单位目标的实现。 8、负责配合各班组完成所属片区技术管理工作任务,以及车间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9、负责制定完善检修定额、规程,参与审查、编制检修方案。 10、负责处理检修中出现的各类检修技术问题,并制定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10.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
设备来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源负责接受并办理设备的入库、分发等手续,对新到设备现场填写验收单各项内容,完成所管设备贴标牌等一系列手续。
二、受理在用设备的调配、调拨申请。
三、根据有关规定受理各设备的报废、报损手续。参加由设备基建处统一组织的出售、回收残值工作。
四、定期地对设备的使用进行了解、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设备的对帐,最大限度地保证帐、卡、物的一致性。
五、对已到货的精密贵重设备及大型设备或进口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并负责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送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汇总。
六、督促、指导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制订大型精密、贵重设备操作规程、规范填写运行记录中的各项内容,定期检查大型精密设备运行使用记录并定期上报,及时处理有关具体问题。
七、经常深入设备使用部门,了解、统计设备完好情况,督促设备使用人提高设备完好率。
八、按采购要求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学院的有关规定和制度。要经常向领导报告市场信息,遇事及时请示。
九、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